優秀不是比出來的,培養孩子競爭能力,家長要做到這3點

2020-09-17 尚澄兒童教育

豪豪是個10歲的男孩子,特別喜歡體育運動,也喜歡跟大家一起比賽,但是他有一個不好的毛病,就是如果比賽輸了,心情就會特別鬱悶,不愛說話,需要好幾天才能調整過來。

媽媽很擔心豪豪,耐心地開導他說:「比賽有輸有贏,輸了要能面對和接受,心情不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應該吸取經驗,更加努力,正確下次的勝利!」

豪豪認真思考了一下,衝著媽媽笑了笑,說道:「我知道該怎麼做了,謝謝你,媽媽。」

以後,豪豪再也不為失敗而煩惱了,但他依然喜歡運動,喜歡比賽,輸了就總結經驗,發現不足,然後改進,正確下次的勝利。漸漸地,豪豪贏的次數越來越多了。

有競爭意識的人,才會奮發圖強,實現自己的理想。在有競爭的群體裡,會出更多的成績,有更高的水平。競爭是不堪平庸,追求卓越。競爭,使個人完善,使群體上進,使個人發展。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必須通過正面教育實現,督促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堅持訓練,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使孩子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孩子只有在父母的鼓勵下,才會充滿信心,敢於去競爭;教孩子一些競爭技巧,在孩子獨立走向社會時,父母才會放心。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有了競爭力,才會不甘落後。

支招一:鼓勵孩子勇爭第一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上,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母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走在別人前面,而不要落後於人。」 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裡就證明是非常正確的。正因為從小接受了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她時刻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件事情,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爭第一」的教導。

不甘平庸,永爭第一,是一切傑出人物共有的品質,這種品質源於後天的培養。父母鼓勵孩子永爭第一,但是同時要告訴孩子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為了爭第一,是要培養孩子勇於努力上進的意識。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在社會上就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支招二:培養孩子競爭中的耐挫性

小雅是個十歲的小女孩,個子不高,身體也比較瘦弱,卻是個學習尖子,被同學們稱為「學霸」。小雅在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她灌輸競爭的意識,就讓她在任何事情上都爭取得第一,不要輕易服輸,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媽媽在小雅沒上小學前,就提前給她講了一年級的課程,為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有了基礎,最初小雅也並不是每次都是得第一,媽媽每次都鼓勵她不要灰心,並且與小雅一起找原因,吸取經驗教訓,爭取下次有更大的進步。

在媽媽的鼓勵和教導下,小雅不但增加了對挫折的耐受力,還吸取了很多的競爭經驗,學會了一些競爭技巧,提高了競爭的能力,贏得了老師的誇獎,同學的羨慕。

有競爭,就會有勝負,沒有哪一個人是常勝將軍。孩子面對失敗時,都會心情不好,父母此時要及時進行引導,給孩子講明比賽失敗、心情不好的利害得失,以幫助孩子提高在競爭中的耐挫性,培養孩子真正的競爭實力。

支招三:培養孩子良好的競爭心態

素素雖然只有7歲,但是個性比較要強,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爭第一,如果拿不到第一,她就會哭鬧不已。有一次,素素與同學箏箏比寫字,一個同學當評判,那個同學拿著兩個人的字認真比較一番後,說箏箏寫得比素素好,話音剛落,素素就哭了起來。

面對素素爭強好勝的心理,媽媽及時地對她進行了引導。告訴她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鼓勵她不服氣可以暗下決心,下功夫苦練,爭取在下次的比賽中獲得勝利。素素聽了媽媽的話,開始認真練字。一周後,素素贏得了比賽。

孩子參與競爭,父母要有意識地給孩子灌輸正確地競爭心態,因為獲得競爭能力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具有正確的競爭心態。告訴孩子輸贏不重要,輸了要吸取經驗,中重新參與競爭,贏了戒驕戒躁,切勿輕視對手,為提高孩子的競爭能力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相關焦點

  • 那些優秀的孩子,家長做到了這3點
    讀初中之前,孩子是否優秀,與老師有一定關係,但關係更大的還是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脫穎而出,家長起碼要做到以下3點。 01 優秀的孩子,大多是父母親手帶大的。 許多父母,迫於生活的壓力,將兒女甩給了爺爺奶奶帶。
  •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養?做到這3點很重要,聰明家長要學會
    聰明家長要學會做到這3點。首先,家長以身作則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律的家長能教出自律的孩子,而懶散的家長的孩子也必然懶散。在教育孩子少看電視的時候,家長是否也停下了手中玩耍的手機?如果家長朋友反省完這些,發現自己都沒有做到,那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呢?所以要想孩子自律,家長一定要首先讓自己自律起來。家長一定要對自己狠起來,堅決將這些壞習慣改正。
  • 家長要注意:早期教育不是教孩子識字,而是做到這3點
    那麼在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的就是,「早期教育」不等於「提早教育」。孩子在進行正式教育的時候才會開始學習讀、寫、算,教孩子識字,那麼如果把這些知識提早交給了孩子,那麼這不是早教,而是提前教育,這個對孩子自然是沒有好處(孩子自己感興趣除外)。
  • 如何培養出自律的孩子?做到這4點很重要,聰明家長要學會
    因此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律性。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何培養出自律的孩子?做到這4點很重要,聰明家長要學會。自律為什麼重要?孩子的自律性其實就是孩子自我把控的能力。談到孩子的自律性,很多家長都會感到格外的頭疼。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需要後天培養自律性。
  • 一名優秀的男生,應當具備這3種能力,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呢
    不是所有的男孩子家庭都會一帆風順,在教養孩子的途中也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事故」,所以除了要有耐心教養男孩子外,也要有引導培養孩子的能力,這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事半功倍。要想一名成為一名優秀的男生,應當具有這3種能力,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三種能力呢?
  • 一名優秀的男生,應當具備這3種能力,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呢
    不是所有的男孩子家庭都會一帆風順,在教養孩子的途中也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事故」,所以除了要有耐心教養男孩子外,也要有引導培養孩子的能力,這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 怎樣讓孩子保持閱讀興趣?家長做到這3點,孩子未來更優秀
    閱讀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還能夠為學習打下基礎,無論對生活還是工作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早期閱讀家長可以從0歲開始,從孩子出生之後,家長就可以堅持給孩子講故事,不用管孩子能不能聽明白,家長閱讀書籍的聲音,特別是媽媽的讀書聲,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會帶給他們美的感受,只有從小讓孩子生活在閱讀的氛圍中,他們才會慢慢愛上閱讀。
  • 3-6歲是孩子情商培養關鍵期,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更優秀
    很多父母都是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孩子是否優秀,其實,成績的好壞僅代表著孩子智商的高低,這關乎的是孩子聰不聰明,而非優不優秀。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曾說「一個優秀的人,20%靠智商,剩下的80%靠情商,情商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主要標準」。
  •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父母要做到這3點
    隨後,這個孩子又沉著地選擇了外帶的包裝方式,熟練地完成了付款,儼然一個獨立的小大人,讓排隊的不少人都投去了讚許的眼光。 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學習能力是最為家長關注的,也是最容易考察的;服從能力是讓家長們最欣慰開心的,也是最容易培養的。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能力,卻因為更加隱性,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 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注重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
    真正優秀的父母,不會給孩子留下金銀財富,也不會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制定的方向去發展,而是會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培養孩子能力和素質的提升,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這些能力才是孩子無形的「財富」。在育兒的過程中,孩子的很多能力都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能力都需要花時間去精心培養,一方面,讓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 一年級學生每天早自習領讀課文,如此優秀,因為家長做到了這3點
    很多小學生家長生怕自家孩子落後於其他同學,在上小學前就開始為孩子補習一年級的課程,提前學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學會如何去學習,真正升入小學後就可以領跑了。但是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因為提前學習了,掌握了一年級的知識點,就可以領跑。
  • 一年級學生每天早自習領讀課文,如此優秀,因為家長做到了這3點
    很多小學生家長生怕自家孩子落後於其他同學,在上小學前就開始為孩子補習一年級的課程,提前學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學會如何去學習,真正升入小學後就可以領跑了。但是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因為提前學習了,掌握了一年級的知識點,就可以領跑。
  • 孩子總是得過且過?家長解鎖「鯰魚效應」,培養孩子競爭意識
    這個時候"鯰魚效應"的應有,就是給孩子施予適當的壓力,讓孩子有緊迫感和危機感,孩子就會化壓力為動力,積極進取從而有所進步。家長要學會告知孩子,得過且過,沒有追求的生活,未來只會是渾渾噩噩,每天生活在生活給予的壓力之中,不具備追求自由。美好的權利。只有不斷前進,向優秀的人學習,擁有更多的能力,才能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生活所主宰。
  • 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
    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什麼事情都要依賴父母,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孩子們還小,自理能力還沒有那麼好,很多事情自己完成不了。父母要幫助他們做一些的事情,無論是孩子們要吃飯還是要穿衣服,父母都會第一時間來幫助孩子們完成。
  • 比起上名校,家長做到這四點孩子更優秀!
    所以一下子八月落戶人數激增,大部分都是為了孩子,很多家長凌晨兩點過來排隊給孩子落戶,而且這不是最早的,有的家長從工作人員下班了就開始排上了,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家長都希望能為孩子做到最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
    真正優秀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3項能力。老師在家長群裡發出溫馨提示,特意提到: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意識,請各位家長配合,來園路上讓孩子自己背書包。開學頭一天晚上,我與孩子一起細細地收拾書包,換洗衣物、水杯、姓名貼、彩筆、家長聯絡簿……掂了掂,有點沉。
  •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因為家長總喜歡照顧孩子,事事為孩子著想,處處替孩子代勞,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會出現照顧不好自己、容易和其他同學起衝突等現象,這明顯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無法讓孩子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寬更廣。
  • 做到這4點,孩子的獨立能力就培養起來了
    從孩子3歲離家上幼兒園,開始人生的第一次離開父母的獨立生活,雖然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但是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確實非常不容易的。有時候不是孩子不獨立,是父母不肯相信自己的孩子。曾經聽到一個故事,說是要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 競爭激烈的社會,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家長一定要看一下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處在競爭的狀態中,為了應對未來的競爭,很多小孩子就被父母報了很多的輔導班,生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然而比競爭更重要的,其實是孩子的抗挫能力,是一個健康的心態,家長們不僅要讓孩子贏得了,更要讓孩子輸得起。
  • 培養孩子,永遠是家長最重要的事業,要成就孩子必須做好這3點
    龍養龍,鳳養鳳,耗子養兒會打洞,這句俗話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家長,就會帶出什麼的孩子,孩子的品德多半與家風家教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認為,讀書就是讀課本,其是這非常錯誤的。孩子不應該在入學才開始讀書,其是讀書的興趣,應該在2——3歲時就應該開始培養了。孩子閱讀的廣度與深度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寫作表現出,對孩子的一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