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 5.7三角函數的應用(2019版新教材)

2021-02-19 陽光備課

推薦:

數學教師必備 | 手機版《高中數學教學手冊》 

一、教材分析

教材截圖

(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教材分析:

    教科書專門設置「三角函數的應用」一節,目的是加強用三角函數模型刻畫周期變化現象的學習.這是以往教學中不太關注的內容.

     本節選擇了4個具體實例介紹三角函數模型的應用:彈簧振子問題,交變電流問題,溫度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的問題,港口海水深度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的問題.前兩個實例中的模型是物理學中比較理想化的模型,後兩個實例中的模型是現實生活中僅在一定範圍內呈現出近似於周期變化的模型。教科書在素材的選擇上注意了真實性和廣泛性,引導學生通過解決有一定綜合性和思考水平的問題,培養他們綜合應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實際問題常常涉及一些複雜數據,因此要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處理數據,包括建立有關數據的散點圖,根據散點圖進行函數擬合等.

    1.問題1的教學

    問題1是研究彈簧振子(簡稱振子)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的問題,題目給出了某個振子在完成一次全振動的過程中,時間t與位移y之間的對應數據,並要求根據數據確定這個振子的位移關於時間的函數解析式。學生可以根據已知數據作出散點圖,並由數據表和散點圖得到振子的位移關於時間的函數解析式。

振子的運動原理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在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振子的運動原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物理學中的課件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從而突破難點.

    在此問題的基礎上,教科書聯繫其他類似彈簧振子的運動給出了「簡諧運動」的概念,並介紹了簡諧運動的函數模型y=Asin(ωt+φ)中參數A,ω,φ的物理意義.

     2.問題2的教學

      問題2是研究交變電流i隨時間t變化的問題.題目給出某次實驗測得的交變電流i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並要求學生求交變電流i隨時間t變化的函教解析式,以及當t取特殊值時交變電流i的值。

     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象,並由圖象得到i=Asin(ωt+φ)中參數A,ω,φ的值,進而求出當t取特殊值時交變電流i的值。

     3.例1的教學

    例1是研究溫度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的問題,題目給出了某個時間段的溫度變化曲線,要求學生求這一天的最大溫差,並寫出曲線的函數解析式。其實就是利用函數的模型(函數圖像)解決問題(求這一天的最大溫差),並根據圖象建立解析式

    第(1)小題,雖然也可以先求出函數解析式,再根據解析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但不如直接根據函數圖象看出結果方便.

     第(2)小題的函數模型類型已經給出,只要用待定係數法求出解析式中的未知參數,從而確定其解析式,其中,A為最大值減去最小值的差的一半;ω是利用半周期為(14-6),通過建立方程得解;φ可以利用特殊值求得.

      4.例2的教學

      例2是研究港口海水深度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的問題。這個問題只給出了時間與水深的關係表,要想由此表直接得到函數模型是很困難的.

     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將表中的數據輸入信息技術,畫出它的散點圖,然後觀察散點圖,選擇恰當的函數模型.

      需要說明的是,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所得的模型是近似的,並且得到的解也是近似的,這就需要根據實際背景對問題的解進行具體分析.本題的解答中,給出貨船的進、出港時間,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問題的條件,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考慮實際意義,例如,由模型解出的凌晨進港時間約等於0.3975時,如果考慮到安全因素,在稍後的0.5時,即0時30分進港是合適的。正因為有這個考慮,所以教科書在例題的後面給了一個「思考」。實際上,在貨船的安全水深正好與港口水深相等時停止卸貨將船駛向較深水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不能保證貨船有足夠的時間發動螺旋槳.

     【以上大部分內容選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數學必修第一冊》,版權歸原作者、原出版者所有,摘錄、轉載是為沒有帶紙質用書時研討使用。】

一、課程目標

1.了解三角函數是描述周期變化現象的重要函數模型,並會用三角函數模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實際問題抽象為三角函數模型.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三角函數模型解決一些具有周期變化規律的實際問題。

難點:用三角函數模型解決一些具有周期變化規律的實際問題。

三、數學學科素養

1.數學抽象:實際問題抽象為三角函數模型問題;

2.邏輯推理:運用三角函數解決問題;

3.數據分析:分析、整理、利用信息,從實際問題中抽取基本的數學關係來建立數學模型;

4.直觀想像:由圖像求函數關係式;

5.數學運算:實際問題求解;

6.數學建模:體驗一些具有周期性變化規律的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思想,提高學生的建模、分析問題、數形結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四、教學過程:見《研討素材三》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5.5.2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教學中應對此作出引導、抓住機會,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2.三角恆等變換在數學中的應用舉例    此處安排例9和例10兩個例題,它們使得三角函數中對函數y=Asin(ωx+φ)性質的研究得到延伸,體現了三角恆等變換在化簡三角函數式中的作用。這些在學習解三角形的知識後還會有一定的運用空間.
  • 教學研討|1.6 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內容解析:(一)本節課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數》1.6《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的第一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三角函數圖像和性質,在這個基礎上來學習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相關問題。
  • 教學研討|5.5.1.3兩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公式(2019版新教材)
    推薦: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部分教師未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教學中可以在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後,引導他們進行適當的歸納總結.       本文大部分內容選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數學必修第一冊》,版權歸原作者、原出版者所有,摘錄、轉載是為沒有帶紙質用書時研討使用。
  • 教學研討|5.5.1.1兩角差的餘弦公式(2019版新教材)
    推薦: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部分教師未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本文大部分內容選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數學必修第一冊》,版權歸原作者、原出版者所有,摘錄、轉載是為沒有帶紙質用書時研討使用。
  • 教學研討|5.3誘導公式 (2課時,單元教學設計 2019版新教材)
    推薦:數學教師必備 | 手機版《高中數學教學手冊》,請收藏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部分教師未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二、單元教學目標與目標解析1.目標:(1)經歷誘導公式的探究過程,積累應用類比、轉化、數形結合等方法研究三角函數性質的經驗,提升直觀想像核心素養;(2)初步應用誘導公式解決問題,積累解題經驗,提升數學運算核心素養.
  • 教學研討|3.1.1 函數的概念 第1課時(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部分教師未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在高中階段,函數不僅貫穿數學課程的始終,而且也是學習方程、不等式、數列、導數等內容的工具和基礎,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其它學科中也有廣泛應用;在高等數學中,函數是基本數學對象;在實際應用中,函數是數學建模的重要基礎.
  • 教學研討| 7.1.2複數的幾何意義(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複數與以原點為起點的平面向量是一一對應的,於是用複數對應的向量的模定義複數的模.依據複數的模的定義,實數的模與實數的絕對值是一致的.熟練地求複數的模是複數代數運算和複數三角形式表示的基礎. 利用幾何直觀引入共軛複數,更多地關注互為共軛複數的兩個複數在複平面內對應的點關於實軸對稱這一幾何性質.
  • 教學研討| 6.4.3.2正弦定理(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利用銳角三角函數證明正弦定理比教科書中介紹的向量法要簡單.教科書之所以選用向量法,旨在體現向量在三角中的應用,這也是《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時應首選向量法.至於利用銳角三角函數探究正弦定理
  • 教學研討|9.2.2總體百分位數的估計(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電子表格軟體和R軟體計算一組數據的百分位數的方法在電子表格軟體中,函數「percentile.inc(array,k)」用於計算百分位數,其中array定義相對位置的數組或數據區域,0≤k≤1.假設數據1,3,5,6,7,9分別在A1:A6中,分別用函數percentile.inc(A1
  • 討論 | 三角函數概念的教學
    事實上,這兩種設計,是人教版舊教材和新教材的兩種編排順序。教學設計1是舊教材的編排,教學設計2是新教材的編排。可以看到,新舊教材的改動還是很大的。新教材的出現,是依據新課標而改動。隨後,為深入了解三角函數的概念,特意查閱比較了其他幾個版本的新舊教材。
  • 教學研討 | 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法、學法;教學評價六個方面來陳述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方案.一、 教學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其含義就是:我們不僅要重視數學的應用價值,更要注重其思維價值和人文價值.
  • 教學研討|2.3.1冪函數
    研討素材一一、學科領域:高中一年級新人教A版必修1數學二、學生特徵:學生通過對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如何去研究一類函 數的方法,下面要進一步學習一種新的函數教學媒體: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教材《數學(必修1)》2.3冪函數。
  • 教學研討|1.3.2 「楊輝三角」與二項式係數
    通過學習「楊輝三角」有關知識,了解我國悠久數學歷史文化,陶冶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進一步提升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決心。3. 通過對斐波拉契數列介紹,體現數學的生活中應用,欣賞數學的美。學習過程:研討素材二§1.3.2 「楊輝三角」與二項式係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掌握二項式係數的三個性質;2.讓學生經歷「楊輝三角
  • 1.5三角函數的應用教學反思| 做一個世界的水手
    一、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1、.本課內容在教材、新課標中的地位和作用《函數的應用》是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第一章第5節的內容。本節課是三角函數應用中測量問題應用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應用.《三角函數的應用》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延續,滲透著數形結合思想、方程思想、轉化思想。因此本課無論是在本章還是在整個初中數學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 教學研討| 6.2.1 向量的加法運算 (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2.內容解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面向量概念的基礎上,對平面向量這個新獲得的數學研究對象,從運算的角度進一步展開研究.我們知道實數因為有了運算,威力無窮.類比實數的運算,藉助向量的物理背景,可以定義向量的運算.
  • 教學研討|6.1平面向量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具有物理背景和幾何背景.向量是溝通幾何與代數的橋梁,在數學和物理學科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用向量語言、方法表述和解決現實生活、數學和物理中的問題,能提升數學運算、直觀想像和邏輯推理素養.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的概念.
  • 教學研討 | 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研討素材一《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1)》教學設計說明課題: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1)教材:三、教學問題診斷高一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本身就是難點,再加上三角比知識,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理解和綜合的能力。關於作圖方面,在前面函數的章節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畫函數圖像的一些方法,如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等可以用列表描點法、圖像平移翻折等方法作出其圖像。
  • 教學研討|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5)能用坐標表示兩個平面向量的夾角;能用坐標表示平面向量共線、垂直的條件. 由此,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決有關問題.
  • 教學研討| 7.2 複數的四則運算(第1課時)(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體會複數運算法則和運算律規定的合理性. 以此為載體,教給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第二層次,複數的減法運算和除法運算法則,是通過複數的減法運算是加法運算的逆運算,除法運算是乘法運算的逆運算得到的,為什麼可以看成逆運算,是類比了實數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得到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受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感受加減運算和乘除運算中辯證統一的思想,進一步體會類比是研究數學問題的重要方法, 教材在規定了複數的四則運算後,讓學生分別與多項式的運算法則進行比較
  • 教學研討|1.4.2 正弦函數、餘弦函數的性質
    研討素材一1.4.2正弦函數、餘弦函數的性質(二)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中學 孫佳欣一、教材分析>對於函數性質的研究,在高一必修中已經研究了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圖象與質.因此作為高中最後一個基本初等函數的性質的研究學生已經有些經驗了其中,通過觀察函數的圖象,從圖象的特徵獲得函數的性質是一個基本方法這也是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