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個人英雄主義電影背後的諷刺和思考——使我們貧窮的不是金錢

2020-12-25 生活慢思考

我們看過太多美國大片,對大片裡的英雄人物再熟悉不過。在中國電影市場幾乎被美國英雄電影佔領大半壁江山,各類英雄在我們的生活裡扮演者不可缺少的文化。電影,服裝,玩偶,文化無處不在。

縱觀英雄主題電影的劇情,每個英雄出生各不相同,蜘蛛俠身為一個膽小的平民偶然獲得變異,對手是邪惡的犯罪分子,綠巨人身為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他對抗的敵人是邪惡的科學家和軍方,鋼鐵俠的對手是追求權力和想控制人類的野心家,美國隊長的對手也同樣是想控制地球的統治者。作為正派人物,小人物出身,或者至少是沒有野心的和平主義者是必須的性格設定。

電影中的反派是黑心的財團高管,懦弱權貴的政府文職人員,不作為的軍隊,想用武力、病毒、軟體、意識等不同手段控制全人類的野性家。這些人被正派的光輝推向對立面,讓我們普遍反感這些角色。並為這些人最後的下場拍手叫好,大快人心。這真是個人英雄主義電影百用不厭的劇情,我們也百看不厭。並被可以預知的劇情依舊感到緊張和焦慮。正義的英雄消滅邪惡的小人,自古天經地義。反派人物有著資本家財團,權力者,野心家的設定。

因此我們形成了對某一特定人群的怨恨和偏見。認為大多數政府高層都是無能力,完全依靠政府是不可能的,大部分資本家都是不擇手段追求利益的,有很多尖端行業(武器、生物科技、軟體公司等)總會被人利用來對付老百姓的。而市井的我們,唯獨可以通過突如其來的變異才能向這些權威發起挑戰。當然即便我們不可能擁有超能力,我們至少可以從電影中得到慰藉。如此一來,當電影結束,邪惡的反派被超級英雄打敗後。我們的內心對小人物的憐憫,對小人物獲得能量後的振奮,以及翻身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敵人歡欣鼓舞。這些折射出自身以及自身幻想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欣然立場(當然,慢慢大家熟悉了這樣的套路,也慢慢偏向於只是去看看宏大的場面)。

我們把目光聚集到現實生活,在我們為這些劇情買單,我們用自己創造的財富去購買自己內心英雄主義夢想的時候,我們的錢流向了哪裡?我們在拍手叫好的時候是把掌聲送給了劇情中的故事情節還是導演?所有這些劇情的構思者,投資者是我們廣大的市井小民還是更接近於劇情中的資本家財團,權力者,野心家?

電影作為一個需要廣大人民接受的娛樂事業,它的目標群體便是意識形態,社會階層接近的人群。想要這些群體認同,必須製作與這些群體世界觀,意識形態接近的,有認同感的劇情。在劇情裡,我們渴望變成劇情中的超級英雄,鄙視有絕對權威和財富的敵人,但在現實當中,我們正是把我們的財富和掌聲送給這些躲在幕後的有絕對權威和財富的統治階級。他們為我們構建一個虛擬的夢,我們為他們貢獻實際的財富和地位。

也就是說,富商和權力者給大家構建一個富商和權力者是卑鄙的社會反派,從而得到人們的認可,並沉醉在打敗他們的夢想裡。他們正是靠貶低自己得到巨大的財富和權力。這樣的態度表面,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挑戰他們的尊嚴和地位的。因此,這種貶低自己的尊嚴在他們眼裡,根本不可一視。我理解這是真正的強大。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卻還在為自己偶爾一個莫名其妙的面子問題劍拔弩張或者不惜丟掉自己的財富。我們大部分人的尊嚴就如我們的財富一樣少得可憐。或者根本不知道真正尊嚴從何而來。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從各種小的事情上拼命捍衛自己所謂的尊嚴,通常得不償失。理解真正的尊嚴和得到尊嚴的途徑,便是一個人的價值觀。能屈能伸是我們最經常聽到的詞語,但真正能做得好的人,寥寥無幾。

人在通常的決策中,很少根據自己的理性做出選擇和判斷。但通常我們自認為是理性的。這也是高於我們意識形態的階級為何總是能把握住我們的想法和行為,從而做出正確決策。在這方面,我們和那些富商巨賈不僅僅是金錢方面的差距。

相關焦點

  • 從電影《超人》看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對美國產生的影響!
    電影是表達社會文化的重要的方式之一。美國電影也正是美國文化在銀幕上的折射鏡。好萊塢電影對英雄主義之所以情有獨鍾,背後自有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積澱。縱觀美國歷史和社會便不難發現,這種濃厚的英雄主義情結的出現絕非偶然。本文將試從《超人》系列電影分析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存在的原因以及其對美國產生的影響。英雄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 美國的影視文化為什麼這麼發達?個人英雄主義的背後,是社會現象
    個人英雄主義的背後,是社會現象"藝術源於生活",我們所看到的那些藝術,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所創作出來的,美國是世界上廣告業最發達的國家,而且他們的廣告運用得也很是巧妙,最受歡迎、最有聲望和最有影響力的是電視和電影上的廣告。
  • 美國為何喜歡塑造個人英雄主義,如漫威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個人英雄主義是美國文化的產物,也是美國人引以自豪的核心所在,不管是美國電影還是動畫,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個人英雄主義高於集體的表現,要想了解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必須從美國的歷史說起。我認為這和美國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美國的主流文化是喜歡各種影視作品來表現個人的英雄氣概,動畫也不例外。建立僅僅兩百多年後,今天的美國白人已經根深蒂固,大部分都是來自英國的央格魯撒克遜人,他們比較喜歡兩種主義,一種是冒險主義,另一種是個人英雄,現在世界大體上穩定了,沒有那麼多地方為他們提供冒險主義的環境,去探索搶財寶,當然個人英雄主義也開始流行了。
  • 模因論與美國電影中的「英雄主義」傳播
    之前,諸如《拯救大兵瑞恩》《勇敢的心》《美國隊長》等極具「英雄主義」色彩的電影都取得了全球電影票房佳績,美國電影中的英雄形象隨之受到觀眾的廣泛追捧。筆者以「模因」為視角,提煉電影中「英雄主義」元素,分析美國電影中「英雄主義」模因的傳播。
  • 美國的動漫、影視作品,為何喜歡塑造個人英雄主義?
    我覺得這跟美國的文化有很大關係,美國主流文化就是喜歡刻畫個人英雄主義的各種影視作品,動漫也不例外。太多美國電影都是少數英雄引領大家走向成功,跟著英雄走準沒錯。DC和漫威兩家不同的漫畫公司,筆下所有角色幾乎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先說DC家的超人,超人幾乎是所有偉光正形象於一身,這就是個完人,首先超人的飛行速度比子彈還要快,力量比火車頭還要大,縱身一躍便能越過高樓,還有近乎無敵的身體,這麼大本領的他嫉惡如仇打擊犯罪,咱們都知道美國犯罪率出奇的高,現實中沒辦法,當然在漫畫裡找寄託,超人為希望為真理,宣傳美國的普世價值觀
  • 《流浪地球》:突破美式大片個人英雄主義,強調人類共贏價值觀
    7天,23億,而火遍全國的同時,這部影片也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上映,並贏得高口碑,不少海外媒體紛紛對這部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給予了肯定,並試圖藉此解讀中國文化內核,思考東西方文化差異。美國是大片的生產大國,同時也引領著世界大片的走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成為了不二的評判標準。從諸多美國大片可以看出,無論是面對自然災難,還是面對全人類的選擇,總會設置一個非他莫屬的角色,而所有最終目的達成,也總是歸結為這個角色的特定結果,可以說,一切的一切,總是表現在個人的力量上,而這就是美國大片的基本價值觀,即個人英雄主義。
  • 可笑的個人英雄主義在新冠疫情面前什麼都不是
    酷愛英雄式表演的美國政客們在洶湧而來的疫情猛獸面前,都將變得蒼白無力。多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於個人英雄主義,總是保持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崇拜。個人英雄主義,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寬泛,性質也越來越怪誕。同一場戰爭,參與戰鬥,屠殺無辜的被稱為英雄,反對參戰,提倡和平的,也被稱為英雄。拯救人類生命的是英雄,救助阿貓阿狗的也是英雄。反對暴力執法的是英雄,破壞政府管制的也成了英雄。
  • 《勇往直前》:這才是英雄主義電影!
    但永遠和絕對的真實不會存在,只要有人拍攝的電影就不免在其中注入或多或少的主觀情緒,就連紀錄片都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客觀,然而大多數電影和紀錄片又不一樣,電影大概是更加感性也更加集中化的一個世界,它不是一場實驗,它只是溝通和表達的一種途徑。
  • 《我的叔叔于勒》:貧窮是原罪,金錢才是資本主義社會萬能試金石
    歸根到底,這一切反映出來的是,貧窮是原罪,金錢才是資本主義社會測試人性,檢驗人性的試金石。人們因為所處的環境想要做出改變,這種思想並沒有錯,錯的只是身處於資本主義的貧富階級觀念之下,僅憑個人的力量無疑是螳臂擋車,也側面諷刺了這個社會根深蒂固的社會劣根性。
  • 三國演義裡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
    三國演義裡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人物我們也都很熟悉,但是,長久以來我們的電影創作,是不是恰恰就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簡單的故事和熟悉的人物呢,三國的故事資源是異常豐富的,該片的編劇兼導演李仁港先生,沒有被三國傳奇故事的宏闊歷史風雲所束縛和牽引,而是獨闢蹊徑地鎖定了趙子龍這個人物。
  • 水仙說:不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而是想像力匱乏導致貧窮
    但是可惜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都被網絡上的段子雞湯誤導了,相對於這一句「貧窮限制了想像力」,正確的觀點是:正是因為想像力的匱乏,才導致了一個人金錢上的困境。我們把我們的大腦,比喻成一個水平很高但是你又看不到的編劇,這位優秀的編劇,只幫你接受和創造你相信的事物,如果你深深地相信自己「匱乏、貧窮」,那你的大腦會自動地幫你過濾你不相信的事物,而這位優秀的編劇,就會給你編導出一個「貧窮」的實相。歸根結底,無論是金錢還是任何你想要的事物,你的腦袋裡沒有城堡,你手裡有再多的積木,也是徒勞無功。
  • 5部時尚電影看名牌背後的故事香奈兒:華麗的反面不是貧窮是庸俗
    所有品牌建立的背後都有一番艱辛的故事,而大家不陌生的Chanel、Valentino、Prada、Dior等世界名牌,也有屬於自己的小故事! #《當可可還沒成為香奈兒》:華麗的反面不是貧窮,而是庸俗
  • 生存法則:一個人貧窮並不是金錢決定的,而是頭腦缺乏這三種意識
    ,往往不是金錢。金錢是內在精神和格局的體現。 真正影響我們的,往往是內在的潛意識,一個人的潛意識裡決定了我們對金錢的態度,甚至影響我們財富和未來價值。 從本質上來說,金錢是一種資源的流動,金錢更屬於那些能夠支配金錢的人,所以我們要想讓自己賺錢,首先就要改變自己對金錢的態度與內在的潛意識,我們才能開啟真正的財富之門。
  • 《鄉下人的悲歌》:有些電影懂得美國的貧窮
    四年後,人們繼續在發問:「為什麼這麼多美國人投票給川普?」(參閱《紐約時間》今日推送頭條)川普已經敗選,但仍然得到了超過以前任何一屆當選總統的得票。背後的現實依然堅硬。電影《鄉下人的悲歌》亦已上映。那麼,我們還能從中明白川普為什麼能贏嗎?也許,這個問題應該替換成另一個問題:你了解貧窮嗎?
  • 美國崇尚英雄主義?透過四大名著看中國人特有的英雄主義精神世界
    本文系風洞主獨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見識一部《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打開了漫威宇宙世界的大門,為我們展現了美國人超強的文化輸出能力這部系列商業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世界範圍內豪取了幾百億的票房成績,觀看受眾從老到小可以說是覆蓋了各個年齡段的人,為什麼它會如此成功,有人說是因為這部系列電影塑造了很多經典的銀幕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如美國隊長、雷神、綠巨人、黑賽婦、黑豹、鋼鐵俠、冬兵等等特色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有人說美國人心中有看強大的英雄夢。
  • 神經喜劇電影和它背後的美國
    類型電影就像某種時間膠囊,讓我們能了解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以及如何發展出了這種套路,也能告訴我們是怎樣的社會環境令它風靡一時。以《一夜風流》為例,我們能探討神經喜劇的特點和套路,並了解此類型的發展歷程以及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現實社會和電影工業。
  • 個人英雄主義與集體效率,孰輕孰重?
    電視劇《潛伏》彰顯出革命英雄主義的光芒,但也有些人說從一個側面讀出些許職場的「隱秘」。可見,這也是個有一定共性的話題。與之類似,今天有篇關於麥蒂球運與球隊命運的新聞,引起我們思考,該如何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平時說起這個話題,可能不少人都會說得頭頭是道,但具體到某個人就有可能是知易行難。
  • 《一齣好戲》讓人驚喜,黑色幽默,帶有點諷刺意味,探討人性
    整部電影也蠻有深意的,一開始看不懂他到底想要說什麼,諷刺人心,批判人性,看到最後才知道,原來是人生,好評。《一齣好戲》讓人驚喜,沒想到黃渤能在導演處女作呈現出對愛情、財富和人生這些宏大問題的深刻思考。在荒島落難這個特定場景下,探討作為群體的人和個體的人背後的意義,電影還要讓實驗的觀察者也就是觀眾有代入感,不管看什麼樣的電影,你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在別人的喜悅中為自己喝彩,在別人的齷齪裡感受自己的羞愧。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上)—美國電影《父輩的旗幟》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自己習慣每次在看完影片之後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荒誕背後的諷刺——評電影《走著瞧》的主題意蘊
    荒誕背後的諷刺一評電影《走著瞧》的主題意蘊文革話題一直是電影導演們念念不忘的熱門題材,李大為的《走著瞧》又是一部拿「文革」開刀的電影,但該片卻並未一味地誇揚沉重的社會氣氛,也並未「為了荒誕而荒誕」,而是打造了一出「人驢大戰」的荒誕喜劇,暗含那一時代的荒誕特徵,進而有荒誕背後問觀眾陳示其沉重的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