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權哲男 中國社會科學網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地理位置鄰近的國家為了謀求共同利益,籤訂協議組建國際組織和實體,使部分或全部生產要素自由移動,使區域內資源最優配置,實現產業互補和共同經濟發展的過程。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要有政治、經濟、安保等領域共同追求的利益,也需要各國政府的政治決策和強力推動。從歐盟和東協等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來看,維護區域安全保障成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出發點及重要推動力。當前,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新組合的可能,東北亞地區局勢出現了相對緩和,因此有必要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強化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以便在未來最終達成該區域的經濟一體化目標。
區域國家合作內生動力巨大
就資本而言,相比資源、勞動力等比較優勢,投資者更加注重區域市場的規模、活力與發展潛力。推進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形成巨大的區域市場,將會擴大市場需求,加強市場競爭,刺激投資及技術和制度創新,促進產業合理化和重組,提升規模經濟效益,促進區域內部各國的經濟增長。中國通過推進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逐步確立多邊合作機制,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向東北亞地區延伸,有利於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有利於東北亞地區地緣政治關係的穩定和中國東北地區經濟的振興。
在東北亞地區,基於地理上的臨近性以及經濟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條件的差異性,區域內國家在資源、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等領域的潛在互補性很強,區域市場的規模及發展潛力巨大。中日、中韓、日韓、中俄、中朝等雙邊經濟交流與合作越來越緊密,具備了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有利條件。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尚且存在動力軟弱、區域多邊經濟合作相對滯後等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在東北亞地區存在複雜的國際政治軍事關係。一方面,作為域外國家的美國通過政治、軍事、經濟等手段對東北亞局勢持續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區域內部以朝鮮半島南北對立為標誌的冷戰結構仍然存續。此外,懸而未解的歷史認識差異和領土紛爭等問題不時激化,加上各國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的不同,國家之間的矛盾和對立時有發生,損害了不同國家之間國民感情和政治關係,也導致區域安全保障體系遲遲無法建立。國家安全關係到國家和人民的生存問題,也關係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兩者相輔相成是最為理想的結局。而東北亞地區各國之間時常陷入國家安全和發展區域經濟合作之間的矛盾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因此受到阻礙。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在東北亞地區也出現了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新機遇。日韓兩國在二戰後皆靠國際多邊機制實現了經濟發展,對於兩國來說,維護多邊機制尤其重要。因此,兩國在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方面有著內生的驅動力。朝鮮宣布實施經濟建設中心路線,積極開展首腦外交,努力改善國際環境。今年6月5日,朝鮮《勞動新聞》發表了題為「朝鮮式就是主體式」一文,強調了朝鮮與世界各國之間建立聯繫是必然的,應結合實際積極引進和應用對國家發展確實有必要、且有實質性幫助的技術和方法,進一步明確了朝鮮與世界的關係。韓國總統文在寅提出「新北方政策」,試圖改善南北關係。俄羅斯最近一直遭受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也有加強與東北亞地區各國經濟合作、維持國民經濟穩定與發展的客觀需要。
第四次產業革命加快了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的互動,為東北亞地區的產業合作提供了新的動力。即將到來的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第四次產業革命的特徵是科技創新多元深度融合,科技、制度和機制的創新將會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同時,今年蔓延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較大衝擊,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世界產業供應鏈的格局。因此,當下在東北亞地區各國之間,特別是中日韓之間,科學技術及其相關產業的互補性很強,技術研發和產能合作空間巨大,存在著良性的競爭與合作的互動空間。
多措並舉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目前,在東北亞地區仍然存在複雜的國際政治軍事關係的情況下,如何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面對當前的局勢,域內各國要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新機遇,以漸進式的方式多維度多層次地推進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第一,積極改善東北亞地區國際政治環境,逐步消除冷戰結構,確立區域安全保障體系。朝鮮正積極探索和嘗試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經濟改善措施和方式。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乘勢而為,尋求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有效路徑。同時,積極支持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實現和解,消除冷戰結構持續存在的溫床。朝美之間缺乏互信是此前朝美雙邊談判進程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時機適當的情況下,可積極斡旋和推動朝美關係的改善,推動東北亞地區各國及美國達成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的一攬子協議,以消除朝鮮的安全保障顧慮,為最終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此外,當前東北亞地區各國都面臨著實現經濟進一步發展、消除貧困的共同課題。極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當今世界甚囂塵上,阻礙了國與國之間的互利合作。文化作為精神層面的溝通、理解,往往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域內國家應以更加包容的姿態,大力推進東北亞地區各國間的人文交流,夯實友好交往合作的情感和民意基礎,逐步構建區域安全保障體系。
第二,要構建行之有效的東北亞區域多邊合作機制。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需要相關各國讓渡部分國家主權,放鬆政府管制,實現生產要素的跨國界自由流動和資源的最優配置。要構建和完善基於東北亞地區國際政治經濟關係的行之有效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可通過如下途徑:構建牢固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機制,儘早達成中日韓FTA協議;完善圖們江國際合作機制,提高合作機制的行政級別,推進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開發;積極利用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會議(TEMM)機制,並將其擴大至東北亞各國;在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水資源及海洋安全、實現綠色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最終構建完善的東北亞區域多邊合作機制。
第三,深化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開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於中朝俄三國交界,流經三國交界的圖們江流域是東北亞地區的地理中心,其中琿春市是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窗口和吉林省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我國「冰上絲綢之路」的最北端起點,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要推動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開發,可在時機合適的情況下,搞活跨境人員流動,藉此增進跨境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搞活區域市場。完善互聯互通設施是搞活跨境人流和物流的基礎條件,發展跨境旅遊有助於搞活跨境人流和物流,直接投資和能源合作有助於維護國家間關係的穩定。以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北向新通道建設為抓手,從東北亞地區各國都能通過區域多邊合作獲得利益的物流、旅遊、能源、投資等領域開始,加強多邊合作,構築集陸海空運輸於一體的聯運體系、旅遊網絡、能源供應網絡、電子商務平臺。由此,為生產要素的聚集奠定基礎,推動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開發。
第四,推動東北亞區域國際分工體系的重構和產業供應鏈的重塑。充分利用東北亞地區資源、勞動力、資本、技術、市場之間的互補優勢,特別是中日韓之間的科學技術和產業的互補優勢,抓住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機遇,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科學技術和產業合作,構築東北亞地區新的國際分工體系和產業供應鏈。同時,以中歐鐵路運輸通道為基礎,加強中日韓三國合作,共同構築歐亞大陸物流大通道,把東北亞、中亞及歐洲地區聯繫起來,擴大市場,搞活物流、貿易和投資,為盤活東北亞地區產業供應鏈提供支撐。
(作者系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延邊大學朝鮮半島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相關閱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把握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機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