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退休金恐泡湯 引發階級對立

2020-12-23 觀察者網

原標題:臺媒最新民調:唉!68%怕領不到退休金

勞保基金破產危機的爭議已釀成階級對立的氛圍,民眾想像未來臺灣破產,領不到退休金的慘狀,煩惱到睡不著。根據臺灣《中國時報》最新調查得知,有關軍公教退休慰問金設定排富條款,雖有五六%的人按贊,但有逾六成的人擔心爭議已引發階級對立且未來領不到退休金,但是,對於各種社保基金「繳多領少」的改革方案,有六一%的人無法接受。

由旺旺中時民調中心針對臺灣地區八百位以上成人的電話調查得知,有關「行政院」所提出的軍公教退休年終慰問金設定排富條款的改革方案,有五六%的人表示支持,持反對意見者,佔二一%。

交叉分析得知,具勞保身分的受訪者,有六一%表示支持,二○%反對;具軍公教保險身分者,有五三%認同,三三%不支持。此外,泛藍及泛綠受訪者,支持改革者,均在六成以上。

對於「行政院長」陳衝處理此事的表現,有四一%的人不滿意,三六%的人表示認同。統計分析顯示,具軍公教保險身分者,四八%滿意「陳揆」,四二%不滿,一○%不知道;具勞保身分者,三八%給掌聲,四二%給噓聲,二○%不知道。

有關勞保和軍公教保險福利的比較,調查反應,有六二%的人覺得軍公教保險的福利較優厚,一一%的人認為勞保的福利比較好。

而近日一連串爭議,有六三%的人覺得會引發勞工及軍公教社會階級的對立,認為不會發生者,佔二三%。

由於各種社會保險都將面臨破產危機,未來不外乎以調高保費、降低所得替代率及拉長採計年限等辦法進行變革,只是多數民眾對這種「繳多領少」的方案,並不領情。調查指出,有六一%的人投下反對票,二五%的人力挺變革。

民眾對「政府」解決各種退休基金破產危機沒有太大信心。調查顯示,有六九%的人對「政府」解決能力沒有信心,六一%的人擔心「國庫」破產,六八%的人煩惱領不到退休金。

養老是馬英九執政之刺

臺灣三成退休者靠退休金養老 靠兒女不到10%

根據臺灣統計部門調查,45歲以上的中高齡受訪者中,超過七成已規劃退休,預計工作生涯年數平均為35年,大約62歲退休。

他們認可的退休後的經濟來源,靠「自己或配偶的退休金」的佔比最高,近三成,約二成八認為費用來自「勞保老年給付」,約兩成靠「儲蓄」,「子女奉養」則不到一成,約9.81%。教育程度愈高,倚賴「子女奉養」的程度就愈低。教育程度在大專以上者,高達五成的養老費來自「自己或配偶的退休金」。

臺灣人口老化速度為世界之最,但穩妥照顧老人卻比大幅落後於國際社會。在臺需照顧的老年人口13年來增加了3倍,但在照顧老人的能力上相較先進國家社會還很落後。臺灣需照顧老人僅有近4%能獲得妥善照顧,超過60萬老人只能在家。

臺灣實行養老金發放多軌制

臺灣現行的養老金制度包括公教人員保險、軍人保險、勞工保險、農民保險、「國民年金」等幾種,它們的主管單位不同,收益也大相逕庭。

顧名思義,公教保險的參保對象是公務員和教師,由臺當局「銓敘部」主管。「開始時,只有公立學校老師才享受這一待遇,十多年前,私立學校教師才加入進來」。臺灣老人福利協會理事長陳德光告訴導報記者,這種保險,由被保險人自負35%,政府補貼65%。公教人員服務滿25年就能申請退休,退休後可選擇一次性領或按月領,若選後者,每月領的薪水相當於工作時的95%。

在臺灣,軍人雖然屬於公務員,但他們的養老保險卻不屬於公教系統,軍人保險由臺「國防部」主管,其保險給付包括死亡、殘廢、退伍、育嬰停薪留職等。由於軍人所享受的養老待遇和公教人士差不多,一般就把軍人、公務員、教師的養老保險合稱「軍公教險」。

臺灣覆蓋人群最大的養老險種是勞工保險,它面向的對象主要是私營單位員工,由「勞委會」主管。陳德光說,勞保的參保人數有近千萬,所以一聽說勞保將破產以及延遲退休,這次才引發這麼大的風波。這種養老險的保費由被保險人分擔20%、企業分擔70%、政府補貼10%,退休後收入的高低,主要由平時所投保費多少決定。

另外,臺灣還有老農保險,主要面向農民,由「勞委會」主管,老農每月繳納78元滿6個月,超過65歲每月就可領7000元(新臺幣,下同)的老農津貼。2007年,臺灣又出現一種新的險種——— 「國民年金」,享受不到軍公教險、勞工保險的人士均可參保,對老農津貼不滿意的農民,也可以退出農保,加入「國保」。這種保險,被保險人負擔四成保費(674元)、政府補貼六成,超過65歲可申領養老金。

相關連結:臺灣養老金預計在2027年崩潰

綜合《臺海網》、《聯合報》、中新網等

相關焦點

  • 站在地主階級對立面的一個主要階級,就是農民階級
    站在地主階級對立面的一個主要階級,就是農民階級。統一後的秦王朝農民階級大致有兩個階層,即自耕農和依附農。自耕農是秦代農民中的主要成分。他們多數人被稱為「士伍」沒有爵位,但有獨立戶籍,並非依附農,也不是奴隸,是自耕農。
  • 臺公營事業進入退休高峰引人力斷層 技術無人可傳
    中國臺灣網9月9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今年度起,臺灣公營事業即將進入退休高峰期,包括臺「中油」、臺電、臺糖及已民營化的臺「中華電信」等,5年內將分別有800~5000多位員工陸續屆齡退休,保守估計相關單位須支付的退休金總額高達580億(新臺幣,下同)。除了人事支出外,還引發人力斷層問題。
  • 論蔡英文的階級屬性
    臺灣地區的選舉是所謂的「民主內戰」,為了選票,各政黨和政治人物無所不用其極,對臺灣選民進行鼓動、挑撥、分化,造成選舉期間島內社會的對立。上世紀 80年代末以來,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慣用的手法是利用省籍族群意識製造選票對立,鼓吹「本省人VS.外省人」、「臺灣人VS.中國人」的二元分化。然而,這樣的手法用多了,不僅引起臺灣民眾的反感,而且也造成了不道德的印象。
  • 一套恐龍繪本,告訴孩子的人生哲學:叢林法則下的階級對立與合作
    叢林法則下的階級對立與合作其實在日本有兩位同時代的恐龍繪本大家,一個是黑川光廣,另一個是宮西達也。但兩位的繪畫風格迥異,在黑川光廣筆下他繪製的恐龍具有很強的仿真性、並且動物習性也有很強的科學依據,黑川光廣更傾向於展現弱肉強食的恐龍生活。
  • 兩極分化,階級種族對立,疫情下的美國社會是如此真實
    貧富差距和社會階層對立呈現給了我們一個更加真實的美國。這也是在揭開繁華背後的美國。有人說這是川普對於疫情的初期太過輕視,甚至不屑一顧造成了其的進一步發展。有的人也能看出了是美國民眾在疫情初期對實行隔離政策的堅決抵制和排斥情緒。川普疫情處置不當是真,該負責也是真。但如果僅僅於此,就沒了嗎?
  • 喊出「槍斃蔡英文」後,臺退休教授的麻煩來了
    已退休的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周明臺因喊出這句話,連日來被推到風口浪尖。臺北城市科大退休教授周明臺 資料圖綜合臺媒報導,韓國瑜罷免案6月6日通過,高雄市議會議長許昆源當晚墜樓身亡。臺灣「民主監督聯盟」召集人黃正忠13日舉辦「百萬白衫軍庶民上凱道」遊行活動,其間周明臺作為代表上臺發言時高喊,大家應該勇敢站出來替天行道,為許昆源討公道,「我們要團結把蔡英文拉下來,罷免蔡英文!槍斃蔡英文!」周明臺言論一出,隨即成為島內輿論焦點,近兩日,島內媒體、「立委」、網民紛紛對此發聲。
  • 臺退休公務員出境將不用主動報備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4日報導,臺當局退休公務員出境規定終於做出重大改變,「銓敘部」決定刪除退休公務員出境須主動告知人事機關相關規定,自明年(2018年)元旦起,臺灣退休公務員出境將不必主動告知,主管機關將自行從雲端系統查詢相關資料,希望能讓退休公務員出境規定更便民。
  • 馬英九籲蔡英文:不要因傲慢和強制造成階級對立
    被問及蔡英文說馬當局的年金改革失敗,馬英九回應,蔡英文說要謙卑、溝通,所以(年金改革)應該循序漸進,不要因為傲慢或是強制,而造成階級對立,尤其不要因為粗暴而傷害到為臺灣貢獻半生的軍公教人員。今天上午數十名抗議民眾早上9時許在臺北市警分局中正二分局前會合。一名年約60歲,來自臺中的趙姓男子,著狼裝、站在景福門前,手舉「改革粗暴、豺狼當道」標語,抗議當局年金改革事項。
  • 知識分子與國家:對立、依附與融合
    【內容提要】本文梳理出知識分子與國家關係的三種理論取向:對立關係、依附關係和融合關係。知識分子與國家的對立關係是知識分子獨立精神的映射,是知識分子與國家關係的理想類型。但將兩者視為截然的對立關係,在實證研究中往往易忽視制度因素在知識分子與國家關係中發揮的作用;依附關係論納入了制度環境的考量,對知識分子與政治權威網絡的錯綜交織關係進行了具體考察,區分出不同的依附關係類型;新階級理論將知識分子定義為新型知識的擁有者,預言文化資本或知識將獲取社會的支配權力,知識與政治將趨於融合。新階級理論的權力視角為社會主義國家知識分子與國家關係提供了動態的理論詮釋。
  • 臺當局終於刪除神規定了 退休公務員未來出境將不用主動報備
    臺灣桃園機場出境大廳(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4日報導,臺當局退休公務員出境規定終於做出重大改變,「銓敘部」決定刪除退休公務員出境須主動告知人事機關相關規定,自明年(2018年)元旦起,臺灣退休公務員出境將不必主動告知,主管機關將自行從雲端系統查詢相關資料
  • 臺學生讀歷史教科書恐不如追一部宮廷劇
    臺新課綱中國史恐變東亞史。
  • 階層流動與消滅階級的辯證法
    穿阿瑪尼西裝,走金光大道二、不要科舉,要一個新時代正是基於對階層流動性下降、資本權貴牢牢關閉社會流通大門的批判,我對相較之下尚能體現出些許公平競爭的考試制度——或者不妨用戲謔的口吻稱之為「科舉制度」——表達了憧憬,同時對阿瑪尼少年「惡毒攻擊科舉制度」表達了憤慨。而這一意見引發了許多同志的批評。
  • 喊出「槍斃蔡英文」之後,臺退休教授面臨政治追殺
    已退休的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周明臺因喊出這句話,連日來被推到風口浪尖。臺灣綠媒「三立新聞網」稱,周明臺此言恐已觸犯「恐嚇危害安全罪」,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0元(新臺幣,下同)以下罰款。臺灣警方稱,不排除依搜證畫面傳喚當事人到案說明。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更揪住此事,要求必須依法嚴辦。島內網民則看法不一。
  • 年金改革 國民黨:蔡英文當局勿製造世代階級對立
    他呼籲蔡英文當局,改革不可能一蹴可及,蔡當局應回到正道,不要刻意製造世代階級之間的對立。
  • 退休軍公教人員福利爭議 臺灣養老金被政治綁架
    為了挽救低迷的聲望,在在野黨的窮追猛打後,臺灣「行政院」前天表態要砍掉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只有少數弱勢人群可繼續享受這一待遇。由勞保基金傳出破產危機,而引發各界對軍公教退休金制度的聲討聲浪,能否隨著年終慰問金的刪除而平息,還很難說。
  • 臺退休警消堵蔡英文車隊高喊蔡英文「該不該殺」
    為了反對蔡當局年金改革,臺灣退休警消29日上午到大直忠烈祠向蔡英文抗議。(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海外網3月29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為了抗議臺當局年金改革違法,臺灣警消聯盟29日上午聚集到大直忠烈祠春祭現場,向蔡英文抗議。
  • 臺灣泡湯:北投溫泉鄉 撥動懷舊的弦
    天氣逐漸轉涼了,又到了泡湯的季節。對老臺北人來說,北投是冬天一定要去朝聖的地方。冬天不去北投走走,享受一下原住民的「女巫之泉」,就不算是真正的臺北人。  北投陽明山溫泉是全臺溫泉業密度最高、種類最多的溫泉區,最著名的兩個溫泉區:新北投與行義路上溫泉餐廳飯店逾百家,每到夜晚人聲鼎沸。新北投溫泉業者的特色包括低、中、高價位,從平價的露天溫泉,到頂級的五星級飯店,風格迥異;還有古蹟溫泉如瀧乃湯、吟松閣,泡湯時宛如搭時光機,整個氛圍回到日據時代。
  • 全臺泡湯名所 #1北投溫泉泡湯必備 溫泉天堂在這裡!
    >曾被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旅遊網站推崇是臺灣溫泉天堂的「北投」,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外,她的歷史與風華更是值得回味,北投也成為全臺溫泉飯店最密集而多元的地區。北投溫泉位於大屯山系下熱泉所在位置有所不同,因此擁有不同的泉質與色澤,北投溫泉就擁有3種泉質主要分為「白磺」、「青磺」、「鐵磺」,盡佔優勢,最早可追溯至清朝,當時就已經有德國人在這裡開設了溫泉俱樂部,而到了日治時期,愛泡湯的日本人更是覺得挖到寶了,紛紛開立許多溫泉旅館,不但發現全臺最早的野溪溫泉,全臺第一家溫泉旅舍「天狗庵」也座落於此,臺灣的浴場文化也就此展開...
  • 國民黨選舉的潰敗與島內階級政治的復興
    國民黨的這次敗選,對島內政治生態而言,具有一定的標誌性意義。這種標誌性意義,不僅表現在綠營勢力已經跨過了濁水溪,臺灣社會全面綠化,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主導臺灣政治二十多年的藍綠對立的族群政治,已經顯露出衰落的跡象。一 、臺灣族群對立背後的階級起源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臺灣解嚴以來,族群政治、認同政治逐漸成為臺灣政壇的主流政治形態。
  • 製造對立是蔡英文極其卑劣的選舉操弄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蔡英文刻意製造階級對立、族群對立,這種語言文字的隱喻,正確嗎?公平嗎?我們認為是一種極不道德極不恰當的語言操弄。為什麼這些企業家挺馬不挺蔡?或許,這才是蔡英文該好好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