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越多,可能就越糊塗:如何跳出「知識的詛咒」,成為明白人

2021-01-08 職男小凡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叫「發明家做不成好老闆」。

昨天聽書的時候,偶然間,就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發明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自動罩車機。

根據他的觀察,在路邊,經常會看到很多人罩車,操作起來異常的麻煩,一個人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輕鬆完成。

正是發現了這個痛點,他花費10時間,研究出了自動罩車機。

只要把罩車機放在車頂上,按一下遙控器,它就能自動運行,把車子罩上,再按一下,就又會自動收起來。

於是他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一位投資人,並且一臉自豪的對投資人說:

「我們團隊這個發明的估值是一個億,如果您想投資,我可以給您打個折。」

這位投資人一聽,花了10年時間,確實值得肅然起敬,但他也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直接對這位發明人說:

「多謝你的好意,但是非常抱歉,我並不看好你的這項發明,一分錢也不會投。車這個東西,停在外面風吹日曬很正常,根本不需要車罩,況且還有地下車庫的存在。」

發明人一聽,頓時感覺很不服氣,立馬反駁道:

「您說的情況比較特殊,可能確實沒有罩車需求,但是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全國機動車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了3.27億,只要有1/10的車主罩車,就意味著又3000多萬的潛在客戶。」

聽到這,你是不是也感覺發明人說的有些道理呢?不過這位投資人卻認為:

首先,1/10的車主會選擇罩車,這是一個想當然的數據;

其次,罩車並不是一個高頻行為;

第三,罩車機放在車頂,容易丟失;

第四,車罩收起時,放在後備箱,既佔用空間,又費油;

然後發明人再次指出,自己的發明絕對夠優秀,肯定不愁市場前景,終於,這個投資人說出了實情,一針見血的指出:

「你愛上了自己的發明,把心思都用在了發明上,根本沒有考慮市場,和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此刻我們先拋開這個發明人的故事,不妨想一下現實中的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你在和別人解釋某件你熟知的事情時,別人不管和你說什麼,你都從自己的角度和專業出發,不停的向對方解釋,實際上,你們的聊天完全不在一個頻道裡;

再或者是,你在和別人闡述某件你特別了解的事物時,對方可能表現的並不是很理解,你就會覺得很不可思議,這麼明顯的真相,對方看不到麼?

如果你現在正在不自覺的點頭,那麼我要告訴你的是:

同上述故事中的發明人一樣,你們都陷入了「知識的詛咒」當中。

什麼是知識的詛咒?

比較學術的解釋是,我們一旦知道了某事,就無法想像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樣子。

當我們把自己知道的知識解釋給別人的時候,因為信息的不對等,我們很難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給對方解釋清楚。

用一種說人話的方式翻譯過來,意思就是你懂的越多未必就越智慧。

相反,你還很容易深陷到自己的認知和專業當中,無意間抹平了與外界的信息差,凡事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人為的放大很多風險。

我曾經在一次培訓課上,聽一位做智能家居的老闆,講述自己的創業項目。

他們花了數千萬,請當紅明星代言,然後採用了世界領先的技術,用了近乎完美的工業設計。

他們在這些點上大力的宣傳,然而實際的市場反響,卻非常糟糕。

這時候,我站出來向這位老闆提了一個意見:

你的產品可能確實很棒,但是作為普通消費者,對你聲稱的世界領先的技術和設計,一來是根本聽不懂,二來則是根本沒有興趣去了解。

如果你能告訴消費者,通過這些技術,我能在冬天下班回家的時候,打開門就感受到一股暖意;

或者是躺在床上玩手機時,不用起身就可以把燈關掉,這樣的內容對於我來說,才是真正有用的信息。

現實中,往往越是專業能力強大的人,就越容易陷入到這種「知識的詛咒」當中。

我老家對門,住著一位手藝很棒的木匠師傅,前幾天他家的大門壞了,他老婆就說,換個新門吧。

木匠不同意,自己就是做木匠的,門壞了肯定是要修啊,結果花了一上午的時間,修理了一通。

然而沒過兩天,老舊的大門又壞了,老婆又說,換個新門吧,舊門已經不抗折騰了。

木匠還是不同意,堅持要修,結果修來修去,這個大門雖然能用了,但是反而顯得破爛不堪,誰從他家路過都會說一嘴:

「他自己就是木匠,重做一扇新的大門就完事了,這修補的太難看了。」

最後不得已,木匠重做了一扇新門,昨天剛剛換好。

從這件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木匠因為過於信賴自己的手藝,將大門修補的一塌糊塗,如果一開始就從這個思維裡跳出來,就不必鬧出這樣的笑話來了。

可見,陷入「知識的詛咒」當中,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但問題是,往往深陷「知識詛咒」當中的人,並不自知。

在這裡,我結合自己的觀察,以及多年從事營銷行業的經驗,用一種營銷的思維,來教給你幾個擺脫「知識詛咒」的辦法。

【01】尊重信息差

雖然人們都說,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消滅了信息差,但是不得不承認,被消滅的信息差,其實只是存在於某個圈子當中的信息變得扁平化了。

如果你從這個圈子跳出來,去另外一個圈子看看,就會發現,自己對另外領域的事情,完全不了解。

對於這些信息差的存在,我們一定要尊重,《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

「不是所有人的和你一樣,接受過如此高等的教育」,同理,並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樣,接受過專業的訓練,或是完整的學習過某些領域的知識。

溝通和做事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信息的對等,如果你想要和別人闡述某件你熟知的事物,那麼就要注意,你和對方之間,是否有信息不對等的情況。

如果有,請尊重這些信息差,不要想當然的跨過這道障礙。

【02】把自己當成「小白」

我並沒有告訴你要學會換位思考,因為我覺得換位思考這個詞太大、也太抽象了,根本無從說起。

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白」,行動起來就會很容易。

不妨想像一下,自己在並不了解某個領域或是事物的時候,是不是特別討厭聽一些專業術語,還有各種你聽不懂的內幕。

記住這個感覺,告訴自己,向其他人講述自己的想法時,不要把對方聽不懂的內容帶入進來,嘗試著多描述感受,多用故事和案例來闡述說明。

時刻牢記,你的目的是,讓一個不了解某項事物的人聽懂並理解,而不是你單方面的灌輸。

所以,把自己當成「小白」,嘗試著用「小白」都能理解的方式,來闡釋自己的想法,效果可能會更好。

【03】跳出專業的視角,回看專業

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統計學家發現了一項驚人的數據,在酒吧鬥毆的事件中,先動手的那一方,有90%的人死亡。

於是人們開始瘋傳,在酒吧打架,千萬不能先動手,因為十個裡有九個先動手的都死了。

但是仔細一想,這個結論根本經不起推敲,如果你因為打架被抓入警局,你會說是自己先動手的嗎?

有時候,沉浸在自己的知識領域當中,往往會「鑽牛角尖」,導致看問題的時候,只用自己的專業來解讀。

可是我們都知道,知識是環環相扣、融會貫通的,只有從多維的角度來看待,才能得到更值得推敲的結論和認知。

所以,我們要經常從自己的視角中跳出來,回看自己掌握的知識,有沒有什麼缺陷和漏洞,有沒有和現實聯繫在一起。

事實就是如此,當你對某事爛熟於心之後,你忘了別人可能一無所知,你甚至忘了詢問一下他們是否知道。

「知識的詛咒」從某種層面來看,我認為是一件好事,至少它能夠提醒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視角,來面對自己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如何正確的和別人進行溝通。

因為,有知識的人未必是有智慧的人,但有智慧的人,一定不是被「知識所詛咒的人」。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博士投河:為什麼知識越多,懂得越多,人反而越脆弱?
    博士學位,這是知識的象徵,這是讓多少人嚮往而又遙不可及的事情。一個博士為何在萬家團圓的前夕,放棄了寒窗苦讀僅二十年的美好前途,放棄了年僅28歲的寶貴生命,獨赴黃泉呢?01娛樂圈人稱FAN爺的知名女星曾經說過:我能經得起多大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讚美!
  • 為什麼你懂得越多,越不快樂?
    最近在系統地學習寫作,發現隨著學習的推進,對如何寫好一篇文章知道得越多,我卻越焦慮了。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自由暢快。但當越來越知道寫文的思維、邏輯、細節要求時,我只覺得呼吸困難。「我以為寫作有天賦,可能是因為無知吧?」一起在寫作班學習的同學,還說因寫不出一篇「好文」而在家失聲痛哭過。而她明明文筆、格局、見解在我看來都非常優秀。這讓我我深深的感受到:越成長、懂得越多,其實越容易不快樂。
  • 打破「知識的詛咒」
    一個搞經濟研究的人,很可能滔滔不絕地說著諸如「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PMI(採購經理指數)」,而沒想到聽眾壓根不明白他在講什麼。這種現象被我們稱為「知識的詛咒」。史丹福大學的伊莉莎白·牛頓進行了一個實驗,她把參與者分為兩種角色:分別是「敲擊者」和「聽眾」。敲擊者拿到一張有25首名曲的單子,例如《祝你生日快樂》。
  • 來自知識的詛咒,你中招了嗎?
    01我們從小的教育理念,學歷越高越好,知識越多越好,可是,我們也經常評價一個人,學習學傻了。學習知識到底好不好呢?學習知識當然好,有知識的人都是有魅力的人。可是,我們需要搞明白一個問題,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什麼?有個成語叫,學以致用。學習知識當然是為了拿來使用的,可以讓我們工作更容易,生活更方便。
  • 知識的詛咒:為什麼你知道的多,卻表達得無力?
    IDG君寫在前面:有一個詞叫「知識的詛咒」:你知道的東西越多,你的表達越無力。想一想,你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朋友向你請教一個專業上的問題,你興致勃勃地說了一大堆,卻發現朋友越聽越糊塗;你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但向朋友轉述時,卻完全說不出它精彩在何處?
  • 人讀書越多,見識越多,經歷越多,才越發覺得自知甚少
    讀書不只是單純的看書,還包括學習各種知識,而且現在很多成年人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能力,又重新拾起了書本,甚至重新回到學校去提升自己。可能有的人會發現,當你讀的書越多,看過的東西越多,越會發現自己知道的太少,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有非常廣闊的領域是你從未接觸過的,還有非常多的東西,你根本不了解,還有非常專業的知識,你一竅不通。
  • 復仇者聯盟3滅霸獨白:鋼鐵俠,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
    而託尼不同於滅霸的是,他製造奧創的本意是保護人類,用超級智慧做出了一套保護系統,應對即將到來的宇宙威脅,而始作俑者的滅霸在見到斯塔克後,自然知道斯塔克看到過那一個場景,所以他對才說斯塔克說出了:「知識的詛咒。」這句話。這就是第一種斯塔克知識詛咒的概念。
  • 越是明白人,越不敢惹這幾個星座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在十二星座裡,這三個越是明白人,越不敢招惹的星座吧!巨蟹座巨蟹座人在與人交往時都顯得非常溫和,從來不喜歡與人爭吵,就算自己不開心或者生氣了,也不會大吵大鬧,讓人覺得他們的脾氣很好,也很容易相處。
  • 復聯3為何滅霸對鋼鐵俠惺惺相惜,還說他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
    然而在泰坦星鋼鐵俠對戰滅霸的時候,卻莫名的對託尼說出了一句話:你並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這就讓很多人感到很奇怪了,要知道在電影中,之前滅霸可是並沒有光臨過地球,那麼他為什麼會對鋼鐵俠有點惺惺相惜的說出這句話呢?要知道滅霸可是誰都不放在眼裡的啊!
  • 理解用戶需求的方法—破除知識詛咒,培養小白思維
    產品經理要想增強用戶理解力,就要時刻警惕知識詛咒,同時不斷培養小白思維。知識詛咒是指這樣的情形——當一個人知道了一件事後,就無法理解不知道這件事的人的感受。知識詛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見。結果很多用戶打並不知道這個長得像抽屜的圖標點擊之後還會展開菜單項,這也是一個知識詛咒。產品經理、網際網路從業者顯然知道什麼叫抽屜式導航,知道怎麼操作,久而久之,就難以想像普通用戶中很多人不了解抽屜式導航。產品經理可能覺得「簡潔、美觀、直觀」的抽屜圖標,有很高比例的用戶以為只是一個裝飾圖標,根本不知道這個可以展開。
  • 有人主動有人被動,防患於未然才是明白人
    有人主動有人被動,防患於未然才是明白人。怎麼才能做一個明白人?古代主持人大德常問一句話,會風會你就是一個明白人,如果你不會就是一個糊塗人,那麼怎麼才能做一個明白人?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主動和被動的人各自明白在哪裡。
  • 越高尚的女人,越懂得堅持這3點,幸福離你就很近!
    他們這些優點和氣質也並非憑空而來,只是她們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提升自己。1、熱愛學習探索未知人不管你在什麼樣的年齡,如果你擁有一顆熱愛學習的心,那麼學習的東西永遠都不會欠缺。生活中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知識永遠是學不完的。
  • 知識越貧乏,相信的東西越絕對
    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一種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為知識越貧乏,你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因為你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夜郎自大,是無知者和好辯者的天性。知道越多,越覺得自己淺薄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就越大,同時你接觸到的不知道的東西,也就越多。
  • 真正高層次的男人,往往都懂得「三慢」,越慢,福氣越多
    一個層次高的男人,懂得讓自己慢下來,不會太急功近利,腳下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穩定、踏實的人遇事會沉著冷靜,更能成就大事,越慢,福氣越多。1.遇到難題了,慢慢思考,才能迎刃而解「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冷靜、沉著。」
  • 如何破除心理的「埃蒙斯詛咒」
    因有掛礙故,生恐怖心,生「顛倒夢想」,怕什麼來什麼,所以越是想得到,就越怕得不到,越怕得不到,就真的得不到,這就真的「顛倒」了。兩個人談戀愛也一樣,你過分在意這個女孩對你的態度,她就會成為綁架你情感的「掛礙」。
  • 知識詛咒,是個什麼鬼?
    他們沒錯,你要反思如何調整,避免類似的問題出現。『高中生涯規劃』這個詞,是否存在理解上的誤區?人群差異比較大。想想斯坦福的那個博士論文:知識的詛咒,你被『高中生涯規劃』的內涵給詛咒了,不能想像普通客戶眼中的『高中生涯規劃』是啥意思了。」我好似被當頭一棒,一邊在想:「高中生涯規劃,難道還有人不知道是幹啥的嗎?
  • 10個冷知識!為什麼我們睡得越多,越想睡覺?
    今天我們來看10個冷知識,你在任何年齡都想知道答案!狗和貓誰更聰明?科學家發現,狗的大腦皮層中有大約5.3億個神經元,而貓大約有2.5億個,而大腦皮層負責思考,計劃和複雜的行為。因此,科學家認為狗比貓聰明2倍。另外人類大腦的皮層大約有160億個神經元。
  • 生活中的明白人,都懂得保持情緒穩定
    說實話,我曾經也是糾纏於爛人爛事被情緒所牽絆的糊塗人,坐在跌宕起伏的情緒過山車上毫無覺察,最終蹉跎了很多時光而不自知。隨著人生閱歷的積累和對情緒根源的不斷探索,我越來越認識到保持情緒穩定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白,不被情緒所控制,我才能把時間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才能與他人構建和諧的關係,進而掌控自己的生活。
  • 什麼是知識的詛咒?
    迷宮你也許聽過「知識的詛咒」,說的是你一旦掌握了一種知識之後,你就很難理解,那些沒有掌握的人,他們是怎麼思考這種知識的?這就是我們說的「知識的詛咒」。我們學知識,就像是渡過一條河流。那些已經渡過河的人,他們感覺這很容易。可是搞不明白那些還沒渡過去的人,怎麼老是想著,渡河很困難,稍不留神就出事呢。很多人,比較厭煩那些「不說人話的專家」,老是使用專業名詞,故意把大家繞暈。一個簡單的事情,非要說得很「正式」。那這些「專家」,難道真的不知道自己說的,「不是人話嗎?」
  • 知識詛咒
    避免在做判斷時陷入知識詛咒當中。知識詛咒,你掌握了一種知識,你就不能理解,那些沒有掌握這種知識的人,他們是怎麼想的。溝通方面人們會陷入這種知識詛咒中,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兩人的溝通不在一個頻段,導致溝通不下去。例如我已擁有某個領域的知識架構,如果我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就會感覺我講的這些東西你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