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減肥#有這麼個說法,當代養生三大基石:基本吃素、每天散步、保持糊塗。三項說起來簡單,要堅持做,還是挺難的。不過現在身邊確實越來越多朋友到了養生的年紀,也有更多人開始吃素。從某種程度上來將,吃素對身體是有一定的益處的。但是吃素的問題在於,如果飲食攝入不當,就有可能造成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情況。怎樣保證吃素也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呢?
蛋白質能提供熱量,並有修補組織及調節生理機能等功能,是人體在發育成長期間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蛋白質主要由20種胺基酸組成,其中9種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由食物攝取,稱為必需胺基酸。
各種肉類、蛋及奶類食品的動物性蛋白質,均含有必需胺基酸,稱為完全蛋白質;至於豆類、核果類、五穀及根莖類食品的植物性蛋白質,當中缺乏其中一種或數種必須胺基酸,或其含量較低,屬於不完全蛋白質。飲食中攝取完全蛋白質可一次過讓身體吸收所需養分,較吸取不完全蛋白質方便。不過吃素者只要進食多元化的素菜,亦可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達至均衡飲食。
素食者怎樣補充蛋白質?做好這三點,輕鬆提高飲食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一、進行奶蛋素食
蛋類和奶類含有完全蛋白質,奶蛋素食者只要在每餐中加入蛋類或奶類製品,就可以提升每天攝取完全蛋白質的分量。在營養專家看來,雞蛋是為數不多含完全蛋白質的食物中的一種,就是說雞蛋包含了多種人體必需但又不能自動合成的胺基酸,一旦被消化,這些胺基酸,就會促使身體釋放出一種能夠抑制食慾的荷爾蒙。聖路易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早餐吃雞蛋的人要比吃甜甜圈的人一天少攝入330卡路裡。所以,早餐加一個蛋,還能有效幫助減肥。
二、蛋白質互補法
植物性蛋白質由於缺乏一種或數種必需胺基酸,例如穀類雖然含有豐富色氨酸,卻缺乏賴氨酸,相反豆類富含賴氨酸,但缺乏色氨酸。因此素食者不妨在餐單中把穀類和豆類食品配搭,便可互補必需胺基酸,提高飲食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三、進食黃豆及相關製品
黃豆一直非常受人們青睞,因為黃豆是眾多豆類中比較具營養的一種。用黃豆做成的食品也有很多,植物當中,只有黃豆含所有人體需要的胺基酸,其蛋白質質素更可媲美肉類,因此又稱為「代肉」。例如三分一磚地板豆腐便相等於一兩肉所包含的蛋白質含量,故吃素者可選用黃豆及其製品以補充優質蛋白質。
若蛋白質的攝取量不足,就容易出現體重減輕、指甲與頭髮變得脆弱、容易感到疲倦、免疫系統可能易受損害,較易生病等。因此,各位吃素者在設計餐單時,要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以免影響健康。
文章旨在分享,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