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小城北安市,誕生新中國最大輕武器兵工廠,朝鮮戰場殺敵無數

2020-12-24 鶯歌讀書

「黃崖洞」兵工廠隨著電視劇《八路軍》、電影《百團大戰》熱播,已經家喻戶曉。誠然,「黃崖洞兵工廠」是抗戰時期,華北敵後八路軍創建的最早、規模最大的兵工廠,年產的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

1941年11月11日,日軍5000多人進犯黃崖洞。八路軍特務團與4倍於我的敵人激戰8晝夜,殲敵1000多人,贏得了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果。黃崖洞保衛戰也成為1941年以來反掃蕩的一次最成功的模範戰鬥。

黃崖洞兵工廠錘鍊出了一大批工業建設人才,新中國成立後,這些人才奔赴各地,繼續在武器裝備方面發揮力量。但黃崖洞兵工廠的歷史使命也隨之結束了,新中國有了更先進的設備和製造環境。

當時,東北三省工業水平領先全國,率先誕生了一大批大型工廠,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東北小城北安市,誕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的輕武器兵工廠——慶華工具廠(代號626廠)。

北安市,隸屬黑龍江省,位於松嫩平原東北部濱北、齊北、北黑3條鐵路交匯處。北安市地理位置優越,是進出中國北方重要邊貿城市黑河及旅遊勝地五大連池的交通樞紐,在抗戰勝利後曾一度是黑龍江省的省會。

626廠也稱國營慶華機械廠,曾經是中國槍械行業的龍頭老大。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這個中國最大的步槍生產廠徹底地走入了歷史。626廠從誕生之初到退出歷史舞臺,累計生產槍械900餘萬支,可裝備800個步兵師,為國防工業立下赫赫戰功。

1950年2月,東北局負責人提出建立兵工廠的想法。這才有了瀋陽51兵工廠一分為三,槍廠搬到了小興安嶺腳下的北安,炮廠搬到了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齊齊哈爾,彈藥廠搬到大興安嶺餘脈雅魯河畔的碾子山,呈三角之態。

如此布局,是東北兵工局的深謀遠慮,齊北一帶為鐵路、公路的交通樞紐,可進可退;這三角之地是山區和平原的結合部,必要時可進一步「工廠進山,設備進洞」;這裡離蘇聯遠東地區接壤,當時叫「背靠沙發」,能夠方便學習蘇聯老大哥的技術。

1950年冬天,北安一共來了1631名技術工人,還有1358臺套機器設備,以及3000多噸材料、工具。當年,626廠共設立了第一批的8個生產車間,一條完整的槍械生產線至此初步形成。

當時,正是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生產武器支援韓戰成為當時626廠的首要任務。黨中央交給他們的任務就是趕製50式衝鋒鎗,來彌補與美軍短兵相接時火力上的不足,這也正式開啟了國產衝鋒鎗的歷史。

50式衝鋒鎗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開膛待擊,槍管材料改為50A鋼,內膛鍍鉻,全槍多採用焊接、鉚接等一次成型工藝,配有35發彈匣,結構簡單、火力較猛、生產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等特點,建廠的第一年就生產了3.6萬支裝備部隊。

為了滿足志願軍戰士的需要,626廠進行了擴招,新招收3000人加入生產隊伍。到韓戰結束,626廠共向朝鮮戰場提供了35.8萬支50式衝鋒鎗。受到志願軍戰士的一致歡迎,為此還為50式衝鋒鎗譜寫了專屬歌曲。

50式衝鋒鎗也不負所望,成功地壓制了美式衝鋒鎗的火力,在局部鬥爭中幫助志願軍戰士形成火力優勢,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為抗美援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如今,626廠已經成為歷史,於2005年破產重組,一代巨星就此隕落。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12年末,在原626廠廠址上,北安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建成,在那裡還能看到當年626廠的輝煌。

相關焦點

  • 上承滿清,下啟新中國,太原兵工廠的前世今生
    說起抗戰中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太原兵工廠在山西軍閥頭子閻錫山的一手創造下的成為當時國家數一數二的軍工企業,與瀋陽兵工廠及漢陽兵工廠一起為中華民國的三大兵工廠。
  • 釜山戰役中北朝鮮坦克部隊被美軍摧毀,兵工廠也幾乎全部被打掉
    釜山戰役中北朝鮮坦克部隊被美軍摧毀,兵工廠也幾乎全部被打掉文/無計讀史北朝鮮的部隊朝著釜山發起了攻勢,有著蘇聯給他們資助的坦克,南朝鮮的部隊節節敗退。但是,在南朝鮮的敗退中,北朝鮮部隊的頹勢卻暴露無疑。
  • 輕武器博物館 旁邊就是射擊場(組圖)
    在大閱兵之後,如果去一趟輕武器博物館,就能把輕武器都看個過癮。  輕武器博物館坐落於北京昌平南口,是國內唯一的輕武器專業博物館。去過的朋友說,裡面的輕武器真的很全,認真看的話需要一個小時。
  • 浴血中國戰場的"朝鮮義勇隊":華北前線並肩抗日
    他們用日本話或朝鮮話向日本鬼子的炮樓喊話,高唱瓦解敵軍的歌曲,在牆壁上寫朝鮮文或日文標語,給碉堡裡的日本人、朝鮮人寫信,有時還喬裝日本部隊到碉堡裡面去把日本兵活捉出來……   有一次,八路軍一個小部隊要在晚上通過平漢路,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朝鮮義勇隊的同志設法找到了一個日本炮樓的朝鮮翻譯官。
  • 喀秋莎首秀朝鮮戰場,志願軍戰士慨嘆:這威力足可以毀天滅地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數年之後,喀秋莎火箭炮又活躍於朝鮮戰場,只不過她的對手換成了比德軍更加強大的美軍。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拉開序幕,但志願軍在入朝作戰初期,仍然在使用著「萬國牌」武器裝備,尤其是在重武器方面更是與美軍存在巨大的差距,隨著蘇式裝備的換裝,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輕武器的火力投射方面與美軍相比已經絲毫不落下風。
  • 將軍相逢豈止在戰場——記新中國第一批外交官
    由於新中國成立後急需外交幹部,中共中央、中央政府緊急從解放軍各部隊抽調幹部,經過層層推薦、選拔和審查,一批優秀的軍人在春節前後來到北京,新華飯店就是外交部設立的報到處。這裡成了新中國紅色外交家誕生的搖籃,從這裡走出一批叱吒國際風雲的將軍大使,從此開創了新中國外交的輝煌篇章。
  • 二戰中影響力最大的輕武器TOP10,有實力反駁的嗎?
    今天咱們盤一下【二戰中影響力最大的輕武器TOP10】,下面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 韓戰與中國崛起
    有人說中國在韓戰中取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參見沈志華著:《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頁)。事實上,中國入朝參戰對於新中國崛起有著極其偉大的意義。
  • 華北敵後最大的兵工廠黃崖洞兵工廠,主要生產哪些武器
    在抗戰期間,困擾八路軍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武器嚴重不足。為了滿足部隊的武器彈藥需求,各根據地都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興辦了一些小型軍械所。1939年,設在榆社韓莊的八路軍總部修械所,也就是軍工部一所因為日軍掃蕩受到威脅,因此決定將其轉移到較為隱蔽、地勢險要的黃崖洞,因此後來八路軍總部修械所也被叫做黃崖洞兵工廠。1939年9月,黃崖洞兵工廠正式開始建設,並逐步將總部修械所的車窗設備搬遷到這裡。在此期間,八路軍也積極通過各種途徑購買、搜集設備。
  • 朝鮮戰場著名的「三八線」,竟是他在地圖上隨手一划決定的!
    而朝鮮和中國東北又是日本人經營了幾十年的堅固壁壘。僅在朝鮮,日軍就部署了一個方面軍20萬正規軍,這還沒有算上日本在朝鮮的幾十萬預備役人員。日本人甚至打算放棄本土,遷國滿洲與朝鮮,血戰到底。讓美國軍人去打這種血流成河卻不討好的仗,美國老百姓會造反的!所以羅斯福才想到要拉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承擔傷亡,自己坐收漁利,這才有雅爾達會議斯、羅分贓。
  • 全國唯一輕武器博物館將開放 大閱兵後到射擊場過把當兵癮
    2015年8月28日訊,在大閱兵之後,如果去一趟輕武器博物館,就能把輕武器都看個過癮。 輕武器博物館中的陳列輕武器博物館坐落於北京昌平南口,是國內唯一的輕武器專業博物館。去過的朋友說,裡面的輕武器真的很全,認真看的話需要一個小時。
  • 出兵朝鮮前的中美情報戰,中國完勝
    1950年7月,在美國出兵朝鮮後,為了防止韓戰對中國可能的影響,中共中央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從湖南、河南、廣東、廣西、上海等地調集25萬人的部隊,陸續集中到中朝邊境一線。這樣大規模向東北邊境地區調集部隊的行動,當然引起了美國情報機關的關注。
  • 中國最早兵工廠 明年初將變身國家級文創園
    這裡曾經是抗戰時期兩家兵工廠所在地,其中一家是第21兵工廠,前身可追溯到1862年清政府創辦的上海洋炮局,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工業企業,也是中國最早的兵工廠,新中國成立後改名長安機器製造廠;另外一家是第10兵工廠,新中國成立後改名江陵機器廠。1994年,兩廠合併為長安公司。  剛剛走進老廠區,重慶晚報記者便感受到一股獨特的「兵工」風。
  • 韓戰因何而起?我國派出240萬志願軍,美國呢?
    1950年10月,我國正沉浸在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喜悅當中,卻突然收到了來自北朝鮮的求助信,原來北朝鮮和大韓民國打起來了,要知道他們本是同根生,自家人怎麼會打起來了呢?要說朝鮮半島的自家人會打起來都是因為蘇聯和美國兩個大國強權爭霸,而朝鮮內戰的爆發就是爭霸的產物。
  • 第一次表示支持金日成,毛澤東直接拍板:先將兩個獨立師移交朝鮮
    金日成也早在1920年跟隨父親到達吉林,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才回到朝鮮,在中國時間長達25年,在抗日戰爭過程中他與偉大抗日英雄楊靖宇曾一起精誠合作,正是長時間的艱苦作戰,磨練了金日成的意志,累積了無數經驗,這為他後來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奠定基礎。解放戰爭中,在華的幾萬朝鮮人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甚至林帥直接在東北野戰軍中編了兩個以朝鮮同志為主的獨立師。
  • 蔣介石三次視察鞏縣兵工廠 改進「中正式」步槍
    根據孫憲周、董洪賢等的統計,鞏縣兵工廠的主要產品有七九式步槍、德制MP18衝鋒鎗(俗稱伯格曼手提機關槍)、捷克式輕機槍、白朗寧手槍、八二式迫擊炮彈、七五式子母彈等20多種武器。  由於舊中國不具備完整的武器設計研發能力,鞏縣兵工廠和當時國內各個兵工廠一樣,產品以仿製國外武器為主,但在仿製過程中,鞏縣兵工廠非常注重技術創新和改進,在提高武器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 上甘嶺和長津湖:這兩位山大學人的父親,曾在朝鮮戰場保家衛國
    「在朝鮮戰場,生活非常艱苦。我們沒住過房子,夜晚都是在森林裡挖地堡睡覺。冰天雪地,溫度在零下40度左右,一不小心就會凍壞雙腳。每天行軍打仗,做飯的時間都沒有,大家只能吃炒麵喝涼水。水壺的水喝完了就吃雪。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打過了『三八線』,把敵人趕到了漢城(即首爾)邊上。」
  • 歷史教科書中的韓戰之中國篇
    在美國扶植下,1948年5月朝鮮南部成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9月,在蘇聯支持下,朝鮮北部成立以金日成為國家元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對立政權。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視為自己稱霸全球的最大障礙。在美國看來,朝鮮半島的衝突不僅僅威脅到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更是「蘇聯發動全球性戰爭的第一階段」。
  • 被張學良放棄的亞洲第一兵工廠,在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為了應對沙俄對東北地區的侵略,旅順船塢局、奉天機器局、東三省軍械總局等近代軍事工業先後被建立起來,這些都為建立東北地區的軍事工業奠定了基礎。民國軍閥割據初期,張作霖在奉天建立了奉天軍械廠。不過,當時的奉天軍械廠規模比較小,生產的武器裝備也大都是手榴彈、子彈這些,而無法製造重型武器。
  • 四野悍將悉數到達朝鮮戰場,為何缺少李天佑?有什麼重要事情?
    李天佑將軍隨著韓戰局勢的逐漸惡化,東北邊防軍順勢成立,也就是我們抗美援朝志願軍的前身,奉命入朝鮮參加戰鬥,當時的四野悍將幾乎都到達了韓戰,包括二縱隊的劉震將軍,三縱隊的韓先楚將軍李天佑將軍直到1953年6月份,李天佑才和許世友等人來到了朝鮮戰場進行參觀學習,最終隨著金城戰役的勝利,也宣告著朝鮮戰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