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佔據了我們一生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睡得好身體休息好,免疫力和抵抗力就會更強。但在生活中,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己覺不夠睡,而家裡的爺爺奶奶每天卻早早就醒了,經常說睡不好,容易半夜醒來,這是為什麼呢?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老年人每天保證多少小時的睡眠比較合適?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老年人總是睡不好,跟什麼有關?
有一定的自然衰老的因素,年齡在增長,但各項身體機能卻在逐步衰退,人的大腦也不例外,而大腦中釋放的一種物質,對睡眠質量的好壞影響甚大,晚上是最旺盛的分泌時期。但人老了,釋放的少了,就不容易入睡,睡眠也會變得不規律。
還可能是植物神經功能出現了紊亂的現象,就會引起睡眠質量降低,若是不管不顧,時間久了,可能正常的生物鐘還會被打破,睡眠質量還會更加不好。
跟疾病也有關係,比如有些老年人總是會打呼嚕,這並非一定是睡得香,而是睡眠呼吸出現了暫停的情況引起的,睡覺時易醒,而白天卻容易嗜睡;還比如是血管出現問題了,影響到了正常的血液循環和供血,特別是腦部血液輸送不及時了,也或會降低睡眠質量。
再有,就跟自己的睡前習慣有關了,如果睡前大量喝水或喝茶的話,就容易起夜頻繁,自然睡不好,或者晚飯吃太多了,白天睡太多了,都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
也有些老年人是心理因素在作怪,人老了,經歷的多了,考慮的也會多,特別是和自己的以後有關的,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焦慮和擔憂,也容易失眠。
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機能在退化,血液循環和代謝也在減慢,身體消耗的熱量減少了,所以睡眠時間不是和年輕人一樣的,並非是大家所想的必須要保證有8小時。
相對來說,老年人每天睡6個小時左右即可,是比較健康的,若勉強讓自己睡夠8小時,可能反會降低睡眠質量。
睡眠不好的老年人,平時可以多吃些助眠的食物,比如小米、蜂蜜,也比較適合,或者在睡前少喝點酸棗仁泡水,喝一小杯熱牛奶,既能及時補充營養和水分,對助眠也有幫助,或能更快進入睡眠狀態,一覺到天亮。
提醒一下,有些老人有睡午覺的習慣,但建議午休時間不宜太長,若每天都睡一兩個小時,晚上或就睡不著了,建議將午睡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早睡早起,睡眠或能逐漸變規律,睡得也會更好。
總的來說,老年人睡眠不好,十有八九跟以上幾個原因相關,衰老不可避免,但自己的心理以及健康狀況是可以調節的,如果體內有疾影響到了睡眠,應積極學會緩解,並且要有一個好心態,養成好的睡眠習慣,或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