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對學校教育很好的補充,作為家長做好我們自己就是在給孩子營造健康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做教師與做家長,同樣重要,二者起互補作用,那麼我們在家庭教育的時候到底教孩子什麼?我們應該從以下四點入手:
1. 四個學會: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
2. 三道教育:為生之道,為人之道,為學之道。
3. 父母營造的家庭氣氛
尊重子女的人格,寬嚴適度,不過度打罵、不溺愛、不歧視,教育孩子不盲目攀比;
多鼓勵(過程),少表揚(結果);善於發現子女的優點和特長,善于欣賞孩子;發現問題及時與子女交流溝通;誠實守信。
關於婚姻
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會以為全世界的家庭都像自己家一樣,但長大了之後他們便發現,原來很多家庭跟自己的不一樣,而且就應了那句「幸福的總相似,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
我從小就在一個不是很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父母雖然都努力把我們養大,但他們的夫妻關係並不那麼融洽。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都是常有的事。環顧四周,我認識的所有親戚,我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們,還有叔叔舅舅們,好像都是傷痕累累,以至於我當時就覺得自己很不幸生在一個沒有溫暖的家庭裡面。同時也認為所有的婚姻估計都是滿目瘡痍。書上電視上所說的活到了一把年紀還深深相愛,彼此欣賞愛慕的夫妻也只有神話中才有,現實中估計不存在。
爸爸媽媽相愛,是健康家庭的基石
一個被信奉了很久的偽命題是:父母不相愛也沒關係,只要他們在孩子面前維持「表面」的和諧,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的生活就不會受到他們夫妻關係的影響。可是我們真的以為自己的孩子們傻嗎?
夫妻關係好不好,有時候並不是通過言語來判斷的,孩子們本能的對父母察言觀色,他們會通過爸媽的語調,說話方式,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去感受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我小時候一進家門,就能立刻察覺到家裡的氣氛,父母根本不需要說一句話,愛或者仇恨,都可以在空氣中蔓延。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人生模版」
父母的確是孩子人生的模版,人生有多少可能,人性能夠企及的高度,孩子們都會從父母那裡得到答案。
o 就像我們自己每天吃完飯就想著看電視打牌,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吃完飯去看書去學習;
o 就像我們自己謊話連篇,就不要指望孩子真誠正直;
o 就像我們根本不愛自己,就不要指望孩子會有什麼高自尊;
o 就像我們每天跟伴侶吼叫,就不要指望孩子跟我們說話時柔聲細語……、
o 你永遠都給不了孩子你身上都沒有的東西。
生活在一個健康的家庭到底是怎樣一種感受?
我們每個人的家庭都並不完美,也永遠不可能完美。但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想給予孩子最好的,所有的家長都想讓孩子可以最大程度的自我實現。
我記得經常聽人這麼說:「我這輩子就這樣了,我就希望可以生個孩子,全心全意的幫助他/她長大,然後讓他/她有更好的人生。」
聽完之後我不寒而慄,我們其實就是這樣毀了孩子的,我們不去面對自己人生的責任,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和期待施加在我們的孩子身上,請問他們到底是在完成自己,還是在幫助我們完成自己?
個健康的家庭,說到底需要我們完成自己。這種完成包括我們自己的成長和成熟,包括我們的獨立和為自己負責,包括我們的自律和自愛,包括我們去處理自己原生家庭中沒有解決的矛盾和未完成事件,包括我們選擇去愛我們的伴侶,包括我們和伴侶之間獨立,平等又相互支持的關係......
我想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一個孩子最大的感受,應該是安全,自由並且勇敢。
o 安全是因為爸爸媽媽的關係很好,並且他們的自我完成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生長和探索;
o 自由是因為孩子的感受,情緒,想法,追求和為自己負責的冒險都可以被充分表達;
o 勇敢是因為他們知道「我是誰」,有很高的自我認同,所以他們並不害怕去展現最真實的自己,並不害怕別人的評價(因為父母已經教會他們不去評判自己)……
也許我們都沒有那麼幸運的出生在這樣「稀有」的健康家庭裡,但我們完全可以儘自己的最大可能,自己成為一個健康家庭中的父母。也許我們盡最大努力,也還是會讓孩子在家庭中受傷。
但我們就是孩子們的人生模版,當孩子們看到我們如此努力的面對自己,如此熱情的生活並且自我實現著,如此認真的學習愛與被愛,如此對自己負責時,我們就給了他們人生最好的禮物:他們會明白,在家庭中的創傷和未解決的問題,他們有責任自己去修復和完成,就像我們一樣!
親愛的你,是否你跟我一樣,也生長在一個不完美的家庭中長大,但也許某個時刻你真的很欣慰自己生在了這樣的家庭,也許在某個時刻你真的很感謝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