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好像最難熬的就是夏天了。夏天的溫度讓人感覺每天頭上都挺著一個大太陽,躲到躲不掉。即使你不幹活,乖乖坐著 那汗水還是一滴滴流下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家家基本都安裝了空調。即使沒有空調,那必有幾臺大風扇在家裡的。空調電風扇確實是夏天必備的「武器」。現在我們有空調有電風扇來防暑降溫,那在過去連電都沒有的古代,是如何度過漫長的三個月炎夏的呢?
古代的人兒也不是傻,會乖乖地任這「夏天」欺負的。雖然他們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但為了戰勝這酷夏,也是想盡一切辦法啊。這不,古代人就想出了四樣東西來陪自己度過酷夏。
第一件避暑神器叫作竹夫人,它有另一個名字是青奴,是古代人民夏天最佳的選擇。竹夫人的形狀如同圓柱,是用竹子編制而成。古代人知道「弄堂穿風」的道理,所以在製作中保留它裡面是空著的,整個的長度大概有一米,四周是由一條條竹子編成的網狀,很有規律的間隙,很是好看。竹子有一年四季常青的說法,所以取名為竹夫人或者青奴也是有緣由的。江南一帶的人們依舊逃不過夏天的炎熱,所以當地人喜歡在竹蓆上臥著身子,手裡抱著竹夫人取涼。竹夫人除了取涼的作用,還有另一個說法。相傳,竹夫人有很高的地位,跟男人的地位不相上下,同樣有傳宗接代的能力,是真是假沒有證據來證明,只能說竹夫人在古人的眼裡地位確實很高。
第二件避暑神器是天然空調。我們現在一旦有汗,就用水洗一下,就不會熱了。所以說,酷夏的剋星就是水。古人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們想出一個辦法。人們會在房子裡面挖口深井,深度比平時用來喝的井還深幾倍,挖好之後會在井上鋪一塊大石板,不是全部封住,而是留一個洞口在石板上。春秋季節古人就拿東西塞住。夏天來了,他們就打開那個洞口,洞口裡面就立刻冒出一股冷氣。可以說,相當於現在的空調。也不知道什麼原理,冬天反而會有一股暖氣流出來,就好像它知道人們需要一樣。
第三件避暑神器就是瓷枕。這個東西不是每個人家都有的,一般只有地位很高,有錢或者有勢的人家才有。瓷枕相當於枕頭,是人們平時睡覺墊頭的東西。它跟我們現在的枕頭不一樣的地方很多,它首先是瓷的,然後根據主人的喜好在上面雕刻一些形狀。第二個就是它裡面是空的,人們會在裡面裝滿水,慢慢地就有一股冷氣冒出來。瓷枕在隋朝的時候就有了,可惜在唐代以後才流行開來。
第四件避暑神器是冰鑑。通俗一點來說,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冰箱。大家是不是想不到古人已經這麼聰明,能發明出我們現在才發明出來的玩意了吧。古代人用它來裝冰,然後把暫時不吃的食物放在裡面。除了能保存食品的味道不變之後,它在工作的時候同樣能冒出一股冷氣,把整個房間的熱氣都趕跑了。這個東西長什麼樣子呢?根據史書記載,冰鑑是由木質材料製成,類似於現在的木箱,箱子兩側有兩個把環,用一個木板蓋住箱子頂層,然後在上面開兩個小孔,用來把裡面的冷氣散發到房子裡。
清朝的時候,外國人開始來到中國做生意。他們留意到每一戶人家裡都有這麼一個奇怪的木箱,就問人家這是用來做什麼的,他們知道它可以保存食物還能有冷氣冒出來後,覺得特別新奇,就買了很多回國。所以現在就有很多人說,現在外國人發明的冰箱是源於我們中國古代人發明的冰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