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和樂,為老濰縣的三大傳統名吃之一。老濰縣人每逢過年過節、老人過生日,都有全家人吃和樂的習俗,藉以祝願老人福壽康寧、全家和和樂樂。
經過漫長的歲月,濰縣人將「餄餎」改名為「和樂」,賦予了民間傳統文化的內涵。經大廚們不斷加工發展,以製作考究、佐料齊全、味美湯鮮而聞名全國。
周麗, 1983年進入南宮和樂店,開始師從楊拓先生學習和樂的有關製作工藝。南宮和樂製作技藝始終保持原始製作工藝,並長期堅持使用各種真材實料。其手工壓制的和樂條細膩、滑溜、清爽、筋道,配上味道醇濃的雞汤滷,再點綴上金黃豔麗的雞蛋皮、白生生的雞肉絲、褐紅香嫩的憨肉塊、酸甜香脆的甜蒜片、翠綠清香的香菜梗和又香又紅的辣椒油等佐料,製作出的和樂可謂是色、香、味俱全,是濰坊老百姓最為喜歡的美食。
傳統手工壓制所用的和樂床子,是周麗自己研究設計製作的。堅持了46年的手工壓制,不僅更好地保證了和樂條子的筋道和爽滑,更是為了傳承不變的鄉土情懷。
2001年8月、2003年2月和2004年2月,南宮和樂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周麗,先後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成功了「濰縣南宮」和「南宮街」等商標字號,成為了濰坊市當時第一個和樂商標,也是濰縣傳統名吃的第一個商標。南宮和樂」也在1997年榮膺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的「中華名小吃」最高殊榮;2008年被濰坊市貿易局、市飯店和烹飪協會評為「濰坊名吃」;2018年被濰坊市商務局認定為「濰坊老字號」。
周麗從事和樂行業有30餘年,對實踐操作和理論都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其經營的南宮和樂店獲得了眾多榮譽:省、市、區主流新聞媒體和臺灣三立電視臺、香港畫報社等多次到店採訪拍攝;美國舊金山文化中心將「南宮和樂」拍進紀錄片《中國食品》。
來源:濰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