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濰縣記憶|舌尖上的回味之濰坊南宮和樂

2020-12-17 濰坊潮生活

南宮和樂,為老濰縣的三大傳統名吃之一。老濰縣人每逢過年過節、老人過生日,都有全家人吃和樂的習俗,藉以祝願老人福壽康寧、全家和和樂樂。

經過漫長的歲月,濰縣人將「餄餎」改名為「和樂」,賦予了民間傳統文化的內涵。經大廚們不斷加工發展,以製作考究、佐料齊全、味美湯鮮而聞名全國。

周麗, 1983年進入南宮和樂店,開始師從楊拓先生學習和樂的有關製作工藝。南宮和樂製作技藝始終保持原始製作工藝,並長期堅持使用各種真材實料。其手工壓制的和樂條細膩、滑溜、清爽、筋道,配上味道醇濃的雞汤滷,再點綴上金黃豔麗的雞蛋皮、白生生的雞肉絲、褐紅香嫩的憨肉塊、酸甜香脆的甜蒜片、翠綠清香的香菜梗和又香又紅的辣椒油等佐料,製作出的和樂可謂是色、香、味俱全,是濰坊老百姓最為喜歡的美食。

傳統手工壓制所用的和樂床子,是周麗自己研究設計製作的。堅持了46年的手工壓制,不僅更好地保證了和樂條子的筋道和爽滑,更是為了傳承不變的鄉土情懷。

2001年8月、2003年2月和2004年2月,南宮和樂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周麗,先後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成功了「濰縣南宮」和「南宮街」等商標字號,成為了濰坊市當時第一個和樂商標,也是濰縣傳統名吃的第一個商標。南宮和樂」也在1997年榮膺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的「中華名小吃」最高殊榮;2008年被濰坊市貿易局、市飯店和烹飪協會評為「濰坊名吃」;2018年被濰坊市商務局認定為「濰坊老字號」。

周麗從事和樂行業有30餘年,對實踐操作和理論都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其經營的南宮和樂店獲得了眾多榮譽:省、市、區主流新聞媒體和臺灣三立電視臺、香港畫報社等多次到店採訪拍攝;美國舊金山文化中心將「南宮和樂」拍進紀錄片《中國食品》。

來源:濰城融媒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濰坊之百年和樂:傳承不變的鄉土情懷
    原標題:舌尖上的濰坊之百年和樂:傳承不變的鄉土情懷 剛出鍋的和樂看起來柔韌爽滑。  和樂的配料嚴謹精緻。雞絲、鴨絲、肉丸子、雞蛋皮、鹹香椿、芫荽、甜蒜、辣椒油、麻油、老醋一樣都不能少。  大眾網濰坊5月13日訊 濰坊古稱老濰縣,至今已約有四百年歷史,是個文化底蘊十足的地茬兒。在這片土地上,飲食文化無疑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份額,各類代表性吃食粉墨登場。而和樂以自身特色躋身於濰坊三大名吃之中,成為飲食文化舞臺上的佼佼者和領跑者。
  • 尋味濰坊經典美食,走進蝶變後的濰坊老字號·南宮和樂面!
    和樂是濰坊的三大名吃之一,濰坊和樂起源於清末年間,最早是官宦人家所享用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從民國年間開始,濰縣的酒館就經營和樂了,但也僅僅局限於幾家高檔店家,例如聚豐樓、會仙樓、泰豐樓、濰中飯店等。
  • 濰坊美食——老濰縣的麵食
    作者:劉漢傑 來源:一枝一葉總關情濰坊古稱濰縣,有「東萊首邑」「北海名區」之稱。自古文風昌盛、科甲蟬聯,有「南蘇州、北濰縣」之說。明清時期,「田賦彌充、商賈雲集」,是魯東重鎮。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千百年來,這片土地的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走進濰坊,感受老濰縣的美食,你一定會喜歡上這裡。
  • 這家開業20多年的和樂老店,吃了個小碗:原來濰坊和樂真的好吃
    來濰坊幾年了,三大名吃從不習慣到慢慢認可,肉火燒天天早上來一個,竟然也越吃越香,配上碗豆腐腦,很開胃。朝天鍋,在寒冷的天氣裡來上兩卷,吸溜著從熱氣騰騰的鍋裡舀上來的湯,身子漸漸暖和起來,爽!但是唯獨和樂,吃一次傷一次胃,總是吃到半碗就放棄了,實在吃不下了,胃不舒服。麵條太硬,又粗。我以為,這輩子估計是喜歡不上和樂了,濰坊和樂跟我無緣。但是,總經不住別人說這家好吃,那家好吃,過一段時間,胃的不舒服的記憶慢慢遺忘之後,總又要吃上那麼一兩次,很不幸的是,總是又喚起了記憶。
  • 濰坊和樂大盤點,聊聊吃過的那些和樂店
    在濰坊,和樂作為濰坊的三大名吃之一,遍布大街小巷,出去吃飯,最繞不開的就是濰坊的和樂。為了探店,我也吃過不少和樂,但每次留言和評論眾說紛紜,最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沒有最好吃的,只有相對好吃的,而且個人的口味差別很大,同一家店,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沒有唯一的標準。
  • 山東濰坊的「雞鴨和樂」,到底是一種什麼樂
    搭配美味小菜的和樂面,讓人垂涎欲滴濰坊傳媒網訊 「和樂」是什麼?是樂器?是玩具?還是一首傳唱千年的名曲?不,都不是。它是一種很美味的小吃。8月29日,山東優質文化旅遊產品網絡媒體採風行記者團來到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向陽路的南宮和樂店,親身體驗了「雞鴨和樂」的製作過程和美味。
  • 濰坊五大特色美食——肉火燒、和樂、朝天鍋、臨朐全羊、芥末雞
    #濰坊,國際風箏都。小編來濰坊十多年,作為一個濰坊移民,推薦一下濰坊的五大美食,肉火燒、和樂、朝天鍋、臨朐全羊、芥末雞。不管來濰坊旅遊還是探親訪友,這五大美食不吃,那算是白來了。小編推薦理由,代表濰坊特色,濰坊市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哪裡都能吃到。
  • 據說,這是濰坊最老的和樂店,建店46年,至今仍用手工壓制和樂條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南馬道街上有一家南宮和樂,是很多濰坊人小時候的美味回憶:花上幾角錢就能買上一碗和樂,蹲在門口吸溜上幾口,鮮香無比。但隨著南馬道拆遷,原址風貌大變樣,但在中百街上仍然延續了這家南宮和樂。店老闆叫周麗,師從趙拓老先生學習製作和樂,傳承了老南宮和樂的製作手法。
  • 吃貨看過來,第四批濰坊餐飲老店和濰坊名吃公布
    &nbsp&nbsp&nbsp&nbsp日前,由濰坊市商務局、濰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濰坊市總工會、濰坊市婦女聯合會、濰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主辦,濰坊市飯店和烹飪協會承辦的「崔字牌杯」濰坊市第八屆烹飪服務技能大賽暨山東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濰坊選拔賽在中恆國際大酒店圓滿落幕。
  • 北京豐臺南宮:感受親子休閒之樂 享受暖暖森林溫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在北京城的西南一隅,就有這麼一片愜意的土地——豐臺南宮。秋冬時節來南宮,感受親子休閒度假之樂,享受暖暖的森林溫泉。隨著北京天氣逐漸轉涼,南宮溫泉休閒度假區正式開啟「暖暖森林溫泉季」主題活動,2020年10月—12月間帶您領略南宮街區的最美風景,開啟一次暖心之旅。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2018-04-12 10:30本報記者 蘇 寧攝  澳門手信博物館  留住舌尖上的記憶(知行港澳)  本報記者 蘇 寧  出來玩一趟,帶點什麼禮物回去給親朋?在澳門,答案簡單明了:大馬路上、機場碼頭的遊客們,幾乎人手一份遊澳紀念品——手信。
  • 來濰坊必吃的三大名小吃——雞鴨和樂
    在濰坊,早飯你基本上擺脫不了肉火燒,而午飯和晚飯也都有美味小吃等著你——和樂和朝天鍋。上篇文章已經跟大家聊了老字號濰城王記肉火燒,今天就跟大家再聊聊濰坊三大名小吃之一雞鴨和樂。濰坊和樂王坊子分店為了寫好文章,小編特地中午去了一家常去的和樂店——濰州和樂王坊子總店。
  • 肉火燒、蜜三刀、和樂面……今晚18:30央視財經頻道《回家吃飯》帶...
    山東濰坊位於齊魯故地,手工業自古以來就高度發達,世界70%以上的風箏都產自濰坊,因此有著「世界風箏之都」的美名。濰坊不僅有聞名世界的風箏製作技藝,這裡的美食也讓人留連忘返。和樂面是濰坊人最愛的傳統美食之一,有著百年的歷史,不僅好吃還寓意著家庭和睦,濰坊人全家團聚時,一定要吃一碗和樂面。和樂到底是一道怎樣的美食呢?趕緊跟著小二一起探尋和樂的做法。
  • 濰坊美食雞鴨和樂,一般人看不懂名字,「和樂」是什麼意思?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道濰坊的美食「雞鴨和樂」,這個你們都了解嗎?很多人可能一聽這個名字會比較迷茫,怎麼又有雞又有鴨,和樂又是什麼?其實和樂就是一種粗麵條,最早是山西那邊的一道麵食,後來傳到濰坊之後經過了一些改進,才有了現在的「雞鴨和樂」。而且現在這也是濰坊非常出名的一道麵食,許多濰坊人都經常吃,還有很多外地人到濰坊會首先去品嘗一下。
  • 記憶之謎:「舌尖現象」背後的真相
    話已到嘴邊、舌尖,就是怎麼也想不起這個詞或這個名字,可能並非是你記憶不好,而且,這個令人惱火的短暫失憶有簡單的訣竅可以預防。你曾有過怎麼也想不起別人名字的事嗎?或許你甚至能在腦海中看到這個人的臉容,如果朋友給你提示是某人,你馬上就會想起來。儘管一時想不起的事經常發生在人名上,但其實,這也會發生在任何一個單詞上。
  • 《凡人修仙傳》甘九真是南宮婉之女,南宮婉是輪迴殿主之女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1297章,甘九真是南宮婉前世之女一事已被確認。南宮婉的前世名為甘如霜,在誕下甘九真的當日身殞,甘九真的姓氏就來自她的母親。有女兒就有男人。韓立是南宮婉今世的夫君,雖然她生出一女已是前世之事,但對於他們這樣的大能而言,前世今生並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經過六道輪迴盤的處理之後,兩世記憶便可合一。若南宮婉的前世真的另有男人,韓立的頭上,豈不是長出了一片青青草原?當年,韓立去「積鱗空境」尋找紫靈的時候說過,即使紫靈真的被迫做了什麼,自己也不會在意,畢竟性命要緊。
  • 一碗老濰縣和樂面,濰坊人兒時的記憶
    和樂是濰坊三大名吃之一。濰坊是一個已有四百年歷史的老城,歷史上被稱作濰縣,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歷史上就以手工業發達著稱,做買賣更是當地的傳統,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此做過縣令,就把濰縣比作小蘇州。關於和樂還有一個傳說。傳說老濰縣城內有一經商人家,依靠主人的精旺及全家人的齊心協力,十幾年後,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可是,幾個兒子結婚後,兒子在媳婦們慫恿下,妯娌之間、兄弟之間常常為爭奪財物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相互打架。
  • 吃在濰坊:這家開了48年的和樂店,你去嘗過嗎?
    「我二十來歲就跟著老師傅學做和樂,1972年成立的時候,還是集體經營,到現在48年了,常吃和樂的人都知道。」在濰城區城關街道藏著一家老字號和樂店在店主周麗的經營下這家歷經半個世紀的老字號變的是不斷升級的就餐環境不變的是地道的老濰縣和樂味道
  • 40年舌尖回味:煎餅卷和醬豆腐
    在土灶臺上支好直徑大約一米的黑色鐵質鏊子。鏊子好像就是大號的電餅鐺,只不過是放在土灶臺上,用柴禾、木頭或者煤塊加熱。以前條件差,絕大多數人家燃燒的都是柴禾,莊稼秸稈,或者是從田野裡弄回來的雜草灌木。把鏊子燒熱以後,先用一個木製小板子蘸著棉籽油或豆油,在鏊子上均勻地塗抹,防止粘面發糊。用麵團在鏊子上從外向裡滾幾圈,把面均勻地塗滿鏊子,再用板子蹭一蹭,去掉不平的面塊。
  • 酸甜苦辣話美食,帶你領略濰坊的美-和樂篇
    上期給大家分享了濰坊的朝天鍋,今天給大家分享濰坊裡的和樂,說和樂,許多出來濰坊的朋友會以為失餄餎面,比起餄餎面,濰坊的餄餎口感更加的勁道,食材更加的講究據傳,明太祖朱元璋,終日嗜面,大腳皇后挖空心思找名廚用小麥代替蕎麥麵,並配以雞鴨肉、旱肉和小調料的滷子蓋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