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小學有一條石板路,一頭格外新,一頭格外舊。新的那頭連著教室,近兩年,學校靠資助撥款把石板路、教室外牆翻新了一遍。舊的那頭,裂紋密布,路兩旁雜草叢生,深處,5間磚瓦房牆面斑駁,還有幾處雨水滲漏的痕跡。李晶和學校幾位老師就住在這裡。
婚後,為了不耽誤教課,李晶叫來媽媽幫忙一起照顧剛出生的小孩兒,祖孫三人就在其中一間不足30平方米、夏季防不住蚊蟲、冬季比屋外冷的房間住了一年多。
「農村不比城市,條件差些,苦自然是有的。」說到難處,臉上一直掛著笑容的李晶眼裡泛出了淚花。「但有時候出差回來,剛進校門,孩子們喊著『李老師回來啦!李老師回來啦!』,還有一次教師節,班上的小孩從家裡拿了一顆白菜當作禮物送給我,我想這種幸福和感動是在外面得不到的。」
貧困偏遠的農村亟需青年教師,李晶對此感受至深。不僅自己到農村來,她還希望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基層教育。
妹妹李雙在長春市區一所小學任教,支教以來,她常跟妹妹講農村教育的現狀、自己的經歷和感動、孩子們的淳樸與渴望……
2013年,湖北省招考農村教師崗。「農村缺老師,你要不要來呀!」她向妹妹發出了邀請。猶豫良久,李雙說,「我去試一試吧,順便看看你。」親眼看到貧困地區貧瘠的教育、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李雙內心觸動。
幾個月後,考試通過,她大包小包搬著行李真的就來了。「在城市教書我也能發揮一點點作用,但對農村小孩來說,我來,對他們幫助更大一些。」
倆女兒是李爸李媽的心尖兒肉。沙洋與吉林老家相隔兩千多公裡,老兩口身體每況愈下,對女兒們的思念與日俱增。為支持女兒們熱愛的教育事業,為她們免除後顧之憂,儘管遠離故土、親朋,2015年,老兩口還是決定舉家南遷!
2018年,同為校友的丈夫李建偉結束打工生涯,在妻子堅守基層教育精神的鼓舞下報考了小學教師崗位。曾經的一抹火光,成為如今的一束火炬。
「熱情、勤快,樂於幫助人,最重要的是值得敬佩!」2019年剛剛退休的老校長卻運成談到李晶笑容洋溢。在卻校長眼裡,李晶從一開始就跟別人不一樣,「她人來了,心也跟著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