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逼供案被公訴,重申「刑訊逼供不可有」底線 | 新京報快評

2020-10-31 新京報評論

「刑訊逼供不可有」的法治底線,確實該在「違者必究」中不斷重申。

微博截圖。

文 | 柳宇霆

「19年前刑訊逼供反貪局長之弟製造冤案 三民警將出庭受審」,日前,這樣一則消息引發社會關注。

據紅星新聞報導,2001年2月27日深夜,阜陽太和縣發生一起團夥闖進公安醫院傷人事件,時任太和縣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李金奎的弟弟李金泉及多名人員被認定為案件「真兇」,李金奎則被指為該案的「保護傘」,李金泉、李金奎最終均獲刑1年半。因不服判決,李金泉不斷申訴,但均被駁回。

直至2019年4月,中央掃黑除惡第14督導組入駐安徽,依據李金奎等人提供的線索,督導組決定重啟對此案的調查,並最終確定真兇另有其人。同年12月,安慶中院再審此案,12月30日,安慶中院改判李金泉無罪。今年8月21日,阜陽市公安局三名民警因涉嫌刑訊逼供罪,被安徽池州市東至縣檢察院提起公訴。起訴書稱查明幾人實施了刑訊逼供行為。該案將於11月4日在東至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3名民警涉嫌刑訊逼供受審,這無疑是對被刑訊逼供者的交代。本質上,對刑訊逼供者追究法律責任,也是維護法治威嚴。

現在看,這起案件發生在19年前,算是陳年舊案,包括刑訊逼供也是在當時辦案條件和司法環境下發生的。但從中央掃黑除惡第14督導組決定對相關案件重啟調查,最終確定「真兇」,到李金泉經法院重審宣判無罪,再到如今當地辦案機關呈現出「既往亦咎」的態度,表示出嚴肅追究涉刑訊逼供民警刑事責任的決心,這也重申了「冤假錯案不可釀」「刑訊逼供不可為」的法治底線。

這番「底線重申」,無疑來得很有必要。畢竟,刑訊逼供之下,誰都可能成受害者——該案就是例證:受害者李金奎當時是縣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本身也是司法系統幹部。在不少人的想像中,這樣的身份至少對被刑訊逼供有更強的「免疫力」。可他連同其弟弟,也未能倖免於刑訊逼供的「毒手」。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許多人難免會感慨,身為反貪局官員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人。

在此情形下,嚴肅追究涉刑訊逼供者的法律責任,讓踐踏規則者付出應有代價,讓肆無忌憚者收斂止步,是修復法治罅縫的應有之義,也能儘早癒合受害者的傷口。

刑訊逼供是冤案之母。大凡冤假錯案的背後,多有刑訊逼供的影子。也正因刑訊逼供與依法辦案要求背道而馳,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近些年來,國家司法層面不斷地用「法規打補丁」、制度設計完善的方式明確這方面的底線,如——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明確訊問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明確「非法證據」認定標準,制定有關非法證據排除的解釋文件,指出疲勞審訊、誘供等變相刑訊逼供等行為將被視為非法證據;建立重大案件偵查終結前對訊問合法性進行核查制度……

該案辦案中的問題之所以能得到查究,就跟近幾年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冤案糾錯、遏制刑訊逼供力度的強化有關。而要更有力地遏制刑訊逼供,就得用「懲前毖後」去申明底線。

如今涉案民警受審,就顯示出了嚴明的法治立場:對刑訊逼供者要開展責任倒查、依法追究責任,無論時間有多麼久遠,涉及者是什麼身份,都應當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當刑訊逼供得到的是「有過即罰」,那對違規違法辦案也能起到警示作用。

說到底,「刑訊逼供不可有」的法治底線,確實該在「違者必究」中不斷重申。

□柳宇霆(法律學者)

編輯:仲鳴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劉軍

相關焦點

  • 19年前逼供案被公訴,重申「刑訊逼供不可有」底線
    3名民警涉嫌刑訊逼供受審,這無疑是對被刑訊逼供者的交代。本質上,對刑訊逼供者追究法律責任,也是維護法治威嚴。現在看,這起案件發生在19年前,算是陳年舊案,包括刑訊逼供也是在當時辦案條件和司法環境下發生的。
  • 逼供反貪局長之弟被公訴,重申了法治底線
    ■ 觀察家「19年前刑訊逼供反貪局長之弟製造冤案 三民警將出庭受審」,日前,這則消息引發關注。直至2019年4月,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入駐安徽,重啟此案調查並最終確定真兇另有其人。同年12月,安慶中院再審此案,並於12月30日改判李金泉無罪。今年8月21日,阜陽市公安局3名民警因涉嫌刑訊逼供罪,被安徽東至縣檢察院提起公訴,稱查明幾人實施了刑訊逼供行為。該案將於11月4日在東至縣法院開庭審理。
  • 三警察被審判:涉嫌在19年前刑訊逼供反貪局長之弟,製造冤案
    此前,安徽省池州市檢察院指定東至縣檢察院對19年前「李金泉涉黑案」的三名阜陽市原公安局辦案人員,以「涉嫌刑訊逼供罪」提起公訴。經東至縣檢察院審查查明,上述四人在偵辦太和縣「2.27」案件過程中,對多名涉案人員實施了刑訊逼供行為,並造成冤假錯案。東至縣檢察院對郭太峰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書顯示,楊華傑、武其虎和張正涉三人嫌刑訊逼供罪已被提起公訴,而同案的郭太峰「情節輕微、認罪認罰」,檢方因此決定不予起訴。
  • 安徽三警察被審判:涉嫌在19年前刑訊逼供反貪局長之弟,製造冤案
    此前,安徽省池州市檢察院指定東至縣檢察院對19年前「李金泉涉黑案」的三名阜陽市原公安局辦案人員,以「涉嫌刑訊逼供罪」提起公訴。2019年12月12日上午9點,塵封18年之久的醫院傷人案在安慶中院再審開庭。同月30日,安慶中院再審宣判,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改判李金泉無罪。18年後再審改判無罪,3名辦案人員涉刑訊逼供被提起公訴被宣告無罪後,李金奎兄弟二人通過不同渠道申訴控告遭受刑訊逼供,要求對辦案人員進行追責。
  • 19年前刑訊逼供反貪局長之弟製造冤案,安徽三警察被公訴
    其他涉案人員撤銷原不起訴決定書的請求,目前也正由安徽省檢察院辦理。持續18年的申訴路,終於告一段落。  除當事人獲得賠償外,一直以來,此案是否涉及刑訊逼供,辦案人員是否應被追責也備受外界關注。  9月15日,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經多方證實,當年參與辦案的3名警察涉嫌刑訊逼供罪被提起公訴;另一名楊姓辦案人員被不予起訴。
  • 刑訊逼供製造冤案的安徽三民警獲刑 受害人:這一天,我們等了 19 年
    11 月 20 日上午,安徽阜陽市公安局原民警楊華傑、武其虎和阜陽太和縣公安局原民警張正刑訊逼供案在池州市東至縣人民法院開庭宣判。 判決書顯示,被告人楊華傑犯刑訊逼供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與其前罪(受賄罪)判處的有期徒刑十六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 20 萬元。
  • 三訴訟法將修改 有望明確排除刑訊逼供所獲證據
    但在過去的15年中,佘祥林案、趙作海案、躲貓貓事件、開水死事件等背後的刑訊逼供、有罪推定和監管漏洞,暴露出刑事訴訟法中急需完善的地方。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刑訴法修改列入今年的立法計劃,法工委也已正式啟動該法修改的調研。
  • 涉黑案被告人稱遭舔尿逼供,重慶官方介入調查,刑訊逼供為何屢禁不止?
    張金鑫被刑訊逼供一事,被證實早已引起公訴方重視。2020年5月19日上午召開的庭前會議上,公訴方說,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張金鑫和靳玉發有些供述沒有作為證據出示,「(我們)已經核實相關供述是否屬實,對相應的嫌疑人進行了核實。相應的證據所有相關的材料都移送給了法院,在庭審中不會作為證據出示」。
  • 刑事訴訟法時隔15年大修 有望排除刑訊逼供證據
    我們反對刑訊逼供不是因為一打就是冤假錯案,而是因為這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違反人權要求的偵查破案的方式。——王敏遠刑事訴訟法1996年首次大修,明確將「未經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任何人有罪」寫進法律。但在過去的15年中,佘祥林案、趙作海案、躲貓貓事件、開水死事件等背後的刑訊逼供、有罪推定和監管漏洞,暴露出刑事訴訟法中急需完善的地方。
  • 案例紀實:涉黑案被告人稱遭舔尿逼供官方介入調查,刑訊逼供為何屢禁不止?
    張金鑫被刑訊逼供一事,被證實早已引起公訴方重視。2020年5月19日上午召開的庭前會議上,公訴方說,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張金鑫和靳玉發有些供述沒有作為證據出示,「(我們)已經核實相關供述是否屬實,對相應的嫌疑人進行了核實。相應的證據所有相關的材料都移送給了法院,在庭審中不會作為證據出示」。
  • 大案紀實:涉黑案被告人稱遭「舔尿」逼供官方介入調查,刑訊逼供為何屢禁不止?
    張金鑫被刑訊逼供一事,被證實早已引起公訴方重視。2020年5月19日上午召開的庭前會議上,公訴方說,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張金鑫和靳玉發有些供述沒有作為證據出示,「(我們)已經核實相關供述是否屬實,對相應的嫌疑人進行了核實。相應的證據所有相關的材料都移送給了法院,在庭審中不會作為證據出示」。
  • 安徽李金泉案最新進展:3辦案人員涉刑訊逼供被提起公訴
    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從權威信源獲悉,安徽省池州市檢察院已指定東至縣檢察院對李金泉案辦案人員楊華傑、武其虎和張正以涉嫌刑訊逼供罪提起公訴,對另一辦案人員郭太峰以「情節輕微、認罪認罰」為由做出不起訴決定。
  • 有罪推定與刑訊逼供之思考
    浙江這起冤案的主角是張輝、張高平叔侄倆,10年前因一起強姦殺人案被判入獄,10年後被撤銷原判,宣告無罪。人生有多少個十年?何況張輝差一點就被砍去了腦袋,一命嗚呼!人們不僅要問,是甚麼原因導致了這起冤案的發生?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刑訊逼供。回頭來看看這起案件的認定過程。
  • 為何刑訊逼供又死灰復燃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聶樹斌案、趙作海案等一批冤假錯案的平反中,都看到了刑訊逼供的身影,無辜之人違心認罪幾乎都是拜刑訊逼供所賜
  •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刑訊逼供?
    據張玉環所說,他之所以承認過殺人,是因為刑訊逼供,6天6夜的審訊,狼狗的撕咬。可以說這又是一起很可能是刑訊逼供導致的冤案。這些年,我們糾正了許多冤案,不少冤案都是由刑訊逼供引起的,像湖北佘祥林案、河南趙作海案、雲南杜培武案等等。
  • 李金泉故意傷人冤案:3辦案者涉刑訊逼供被提起公訴
    日前,澎湃新聞從從權威信源獲悉,安徽省池州市檢察院已指定東至縣檢察院對李金泉案辦案人員楊華傑、武其虎和張正以涉嫌刑訊逼供罪提起公訴,對另一辦案人員郭太峰以「情節輕微、認罪認罰」為由做出不起訴決定。  2019年12月12日上午9點,塵封18年之久的醫院傷人案在安慶中院再審開庭。同月30日,安慶中院再審宣判,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改判李金泉無罪。  18年後再審改判無罪,3名辦案人員涉刑訊逼供被提起公訴  被宣告無罪後,李金奎兄弟二人通過不同渠道申訴控告遭受刑訊逼供,要求對辦案人員進行追責。
  • 刑訊逼供反貪局局長弟弟的3民警受審,當庭認罪認罰向受害人道歉
    【刑訊逼供反貪局局長弟弟的3民警受審,當庭認罪認罰向受害人道歉】刑訊逼供反貪局局長弟弟 11月4日,安徽省太和縣檢察院反貪局原副局長李金奎之弟李金泉,喊冤18年後經再審被改判無罪一案的「案中案」——3名當事民警涉嫌刑訊逼供罪案,在安徽省東至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遊新聞記者從被害人代理律師處獲悉,庭審中,3名被告人均認罪認罰,對起訴書指控內容未提出異議,並當庭向被害人道歉。此案未當庭宣判。
  • 重慶追訴首批打黑刑訊逼供案
    王立軍主政下的重慶市公安局,曾掀起長達3年多的「打黑風暴」。在其遁入美領館後,重慶打黑過程中的違法違規甚至犯罪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作為個體的民警,應該承擔多大責任?兩案或將給出判斷。審訊3天致重傷被起訴的4人分別是:重慶市長壽區公安局民警苟洪波、但波、鄭小林,以及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垻區分局民警吳炯。
  • 法學泰鬥陳光中:連續審訊超24小時應算刑訊逼供
    我認為疲勞審訊應該算作刑訊逼供,全世界沒有不算的,但連續審訊多長時間算疲勞審訊是個困難。我認為24小時以上就算,因為合法的審訊,規定的時間是最長24小時,那麼超過24小時就是非法的了。  被告人只需要有刑訊逼供的線索,是否刑訊逼供的證明責任在偵查機關和公訴機關。偵查機關需要證明到什麼程度?
  • 警察遭遇刑訊逼供 法治呼喚換位思考
    他說衣袖上的「射擊殘留物」是他年前參加打靶時留下的,而他又有不洗衣服的習慣。如果真是他作案,並且如起訴書所說作案後將「手槍及二人隨身攜帶的行動電話、傳呼機等物品丟棄」,為何不把留下射擊殘留物的衣服丟棄呢?至於「附著泥土」杜培武認為他衣服上的泥土與本案沒有內在聯繫,只有表面近似的聯繫,不能充分肯定本案中的泥土就是他衣服上的泥土,如果泥土只是「類同」不能作為作案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