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陳莉琴: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營養午餐:舌尖上的數學》

2021-02-19 涇川教研

數學知識是由前人在不斷地探究發現,然後總結出來的,現在我們要把課本的知識傳授給孩子們,不能讓他們把數學知識死記硬背下來,孩子們就等於學會了,這樣的知識是冰冷沒有意義的數學符合而已。其實數學知識是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只有孩子親身通過實踐,方能真正體驗到數學知識是有作用與價值的。

現在大家都在提倡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而其中數感、數據分析觀念和運算能力就在十大核心概念之中。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首先教師就要有敏感度,時刻幫助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尋找生活中的問題,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聯繫在一起。通過創設各種條件,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真正發現問題,然後自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得到的知識,才是有生命的,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因此,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切切實實地開展實踐活動,然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並獲得相關數學能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一、 感受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實踐

數學知識不是單純無意識的機械、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是人類對於生活大自然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探索找出的問題。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情境,幾乎每個數學的知識點都可以找到生活原形。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如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等各種編號中都要用到排列與組合,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也是學生以後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有意識讓學生感受數學源於生活,即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親切感」,它不是高高在上,就在生活中隨處可以感受到,從而消除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恐懼感」。這要求教師在做一個有心人,在讀透教材時,幫助學生尋找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形。

《營養午餐》是2013年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101-102頁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圍繞午餐的營養問題設計了相應的綜合與實踐活動。其實在三年級的綜合實踐課程中有安排如何搭配營養食品的內容,但因我校綜合實踐課程使用的是校本課程,所以孩子們是錯過對營養這個內容進行學習的,而這個數學內容剛好可以把數學與綜合實踐兩門課程結合起來,補充了孩子的學習漏洞。同時,在四年級下冊的科學書本中《食物》這一單元的內容,因此,這個內容的學習是綜合數學、綜合實踐及科學三門學科的知識,無論對於孩子課本知識的增長,還是生活的應用都是很有學習價值的。

在設計《營養午餐:舌尖上的數學》一課時,我特別注重在教學環節中滲透數學知識的原型。如在課始,通過電子相冊展示孩子們日常製作的美食,通過問卷調查孩子最喜愛的食物,揭示了營養搭配的現實需要。由此引出食物不僅要注重味道,更要在意營養搭配與組合,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主題:舌尖上的數學。

因為我們開展是大主題的數學綜合實際活動,不是單純一節課學習知識,所以早在一個月前,我們就確定主題,然後我們班的孩子已利用課堂的及課餘時間,完成收集信息、統計整理、分析數據。而本節課堂上重點在於分享所得,並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學生完全是依據自由選擇,自主組成合作小組,選定小組研究主題,並制定了研究方案,並實施調查、採訪、實地考查等一系列活動。學生自主選定的四個研究主題分別是:飲食習慣與文化、食品衛生與安全、菜籃子中的數學、享受美食與健康。

全班45個學生是分成6個學習小組,而4個研究主題,這樣就有一些小組研究主題是一樣的。這樣是否合理,本來不同小組研究主題儘量採取不同主題,這樣研究範圍會更廣,但因這是孩子自主選擇確定的,教師不必一定要否定他們的想法。如果由教師硬性規定他們研究主題,這樣終究不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主選權利,沒有興趣的研究主題是不利於孩子後續活動的開展。只要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指導他們如何對相同的研究內容進行互相補充,這樣研究的深度就有保障了。

二、 體會實踐活動得出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是從生活問題中提煉出來的,它相對於繁雜的無序的生活情境,數學知識更顯得精簡、有序,便於人們理解與接受,利於人們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從學習中確實體會到數學高於生活,更有利於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簡便、精煉,高度概括性。生活中有時要有一長串的語言文字才能說明白的事,用幾個簡單的數學符號就能表示出來,從而讓人一目了然。對於高速運轉的、講究高效率的現代社會,省時簡便是很必要的,現代人就需要這樣的素質,而數學恰好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如研究「菜籃子中的數學」的小組首先上網查找了平涼市8月25日的各種菜的價格,然後實地調查了涇川縣家福樂超市、星鼎超市和北門菜市場不同地方的菜價。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很多數學問題,並進行解答。而研究「飲食文化與習慣」的小組就上網查找各地的特色美食,並從中發現:一頓美食中包含了很多數學知識,如:原材料的數量、購買原材的價錢、製作花費的時間、成品的定價、盈利情況……。關注「食品衛生與安全」的小組,成員通過上網查資料,並實地調查我們第三小學附近的食品店,結合新聞片斷了解到三無食品是在很髒的環境製作出來的,最後建議同學們可以拒絕三無食品,並發出「拒絕『三無』食品,做健康文明學生」倡議書。負責研究「享受美食與健康」主題的小組,則根據課本的菜單在問卷網上設計一份問卷,調查全班45個同學,最喜歡哪一種菜。結果發現無論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都最喜歡吃炸雞排,並利用問卷網直接製作出來的統計表。

因綜合實踐活動《營養午餐:舌尖上的數學》課題研究所需,我讓孩子們去實踐,結果得出很多相關的數學知識,而且孩子們還會藉助綜合課上我教學網上問卷的設計與使用,利用問卷星設計相關問卷,並製作統計圖,這些都是數學知識的綜合使用。正是藉此機會,我才發現我們的學生其實並不比別人差,只要我們能提供平臺,孩子們就可以還你一個驚喜。

三、 體驗實踐活動回歸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的出現其最終目的是要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學生有利於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數學教師有義務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遇到生活中的問題學生要懂得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是有用的。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只會套公式,這樣只是機械的解題工具。

在教學《營養午餐:舌尖上的數學》課堂上,老師通過微課展示如何有序地進行組合,然後就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如何搭配出合理的方案。在課堂上,孩子們按照課本中給於營養標準:熱量不低於2926千焦、脂肪不超過50克,這兩個必要條件進行搭配。在課堂上,教師是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因為主要是考慮提升課堂上的效率,同時也結合現實生活中計算器的普遍使用的實際情況。學生在綜合考慮後,然後自由地把搭配好的方案,用數字簡便表示出來,最後展示在黑板上。這樣就便於學生共享學習資源。

在教學《營養午餐:舌尖上的數學》一課後,老師讓學生結合自由展示出來的搭配方案,進行檢驗是否合理,即是否合乎營養標準。接著是有序的排列,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其中兩種最喜愛的搭配方案,進行現場投票。課堂上每一個孩子手中是有兩個磁鐵,男同學手中的是藍色的,女同學手中是紅色的。教師在課堂上先留了一段時間給孩子思考,在心中選好自己最喜歡兩種搭配方案,然後就有序地進行投票。即孩子把磁鐵分別貼在黑板對應的搭配方案前,這樣自然就得出複式條式統計圖。最後依據實際投票情況,利用電腦填寫EXCEL統計表。這個設計主要是考慮到,在現代資訊時代EXCEL的使用是很普遍的,孩子們也經常可以接觸到,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教學時適時滲透信息技術教育。另外,利用EXCEL中的求和功能,可以很快計算出投票人數,這樣便於我們檢查數據的正誤。數學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數學知識,也可以是信息技術、科學、綜合實踐,這正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的體現。

數學不是一門脫離生活空洞的學科,它是有生命的並帶有溫度的。只要我們用心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一定能讓學生感受到通過實踐,就能得到真正的數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初中數學如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然而,在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綜合與實踐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體系不完整、課程內容不充實、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因此,如何發揮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優勢,促使學生著眼於現實生活,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
  •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準備策略
    教學準備策略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進行的一系列解決課堂上將要面臨問題的行為。簡單地說,就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做的一些工作。下面主要從教學材料的處理與準備教學組織形式兩方面進行闡述。1.教學材料的處理與準備教師需要整合適合學生的學習材料,既要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活動狀態,又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 要注意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密切聯繫的學習材料,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 03330小學數學課程與研究 第九章 綜合與實踐的教學
    第九章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第一節綜合與實踐教學的價值和目標一、注重綜合與實踐是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共識二、綜合與實踐的教育價值(一)加強數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繫(二)改變數學學習方式,積累基本活動經驗(三)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中的教學實施策略
    教學實施策略主要是指課堂提問的策略、活動組織的策略、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教學多媒體選擇策略等。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以問題為載體,內容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以活動形式為主。下面主要從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活動組織的策略兩方面進行講述。1.
  • 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案例研討活動
    👉通過專家講座,明確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學科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和要點,為高中數學教師開展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提供指導。👉通過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說課展示、點評及與專家的交流互動,提供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案例,為即將使用新課標教材的各省市高中數學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鑑。
  •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綜合實踐「節約用水」教學心得
    關鍵詞:主動探究; 積累經驗; 領悟真諦; 促進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 》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有別於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 更有別於課堂上的直接講授。
  • 五環綜合數學活動教學形式的實施方法
    由「讀、說、講、練、問」構成環環相扣的「五環綜合數學活動教學」過程構建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形式中的「五環綜合數學活動」是一種將「讀數學、說數學、講數學、練數學、問數學」5 種數學活動耦合在一起的綜合活動.其中「說數學」「啟發式講授數學」及「變式練習數學」3種活動可以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問數學」即「數學問題提出」活動是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運用數學」的基本活動,對數學素質的提高具有基礎作用.
  • 西京公司子校中學數學組召開「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研究」小課題開題報告會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逐步指導,把控走向,給學生提供自由發展最大的空間,真正實現以研促教。      馬榮娟老師說,挑選初中數學課本中典型的課例,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根據自身水平參與其中,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客觀正確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和激勵性,要積極做好綜合實踐課的評價工作,有效發揮其激勵作用。
  • 基於項目的數學學習——數學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 豐臺區青年新秀數學研修班第五次活動
    我們有幸聆聽了北京教育學院初教院的崔英梅博士,為大家帶來精彩的一課「基於項目的數學學習(MPBL)---數學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在課前,崔老師讓我們對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做了一個前測來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一些情況。
  • 優秀論文欣賞:淺談如何發揮實踐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又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明白數學的真諦,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不斷提升。由此可見,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重要。(一)實踐活動能創設積極的課堂氛圍。
  • 生活中的數學之美開放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摘要: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幾年的實踐與研究,我覺得在數學課中實施「開放式教學」對實現新式教學目標有很好的效果。關鍵詞:開放式教學、創新、數學教學 一、開放式教學的特點: 1、開放型教學往往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為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數學素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
  • 九江小學21名教師在江西省小學數學優秀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活動中獲獎
    在江西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基於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發展的關鍵課教學案例研究》課題組和省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面向全省各小學徵集優秀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暨第一屆「名師杯」小學數學微課大賽活動中,九江小學作為關鍵課課例實驗研究基地學校,數學組老師們在課題組成員老師地帶領下,在科研處地組織下
  • 直播預告 | 9月12日,新課標 新理念 新實踐 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案例研討活動
    👉通過專家講座,明確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學科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和要點,為高中數學教師開展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提供指導。👉通過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說課展示、點評及與專家的交流互動,提供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案例,為即將使用新課標教材的各省市高中數學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鑑。
  • 小學數學遊戲活動課型「摸牌與下棋」教學設計與實踐
    [教學目標]1.在摸牌和下棋的活動中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進一步體驗從現實活動試驗中收集數據處理問題的方法。2.在摸牌和下棋的活動中,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應用的意識。
  • 小學教學教師選調考試數學設計與案例分析試題
    小學教學教師選調考試數學設計與案例分析試題一、填空題1、所謂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就是 在《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師的經驗,基於對學生需求的理解、對課程性質的分析,而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等進行規劃和安排的一種可操作的過程2、合作學習的實質是
  • 三年級上冊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鞏固孩子所學3類知識最有效的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意識的培養一直被忽視,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數學應用是認識數學、體驗數學、形成數學觀的過程,而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應用意識很好的載體。「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 【思享】陳昱:畫數學中學數學——「數學畫」教學概述 || 理念、策略、案例,超多圖!
    小學數學教學既要關注兒童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具有兒童趣味;又要紮根數學學科本質,深蘊數學真味。我們做了「數學畫」教學的頂層設計,有兩條指導思想,一是「以人為本」,為了學生的數學發展,依靠教師的教學智慧;二是「紮根實踐」,紮實地、持續地、發展地做。「以人為本」引出「團隊與基地」,依託陳昱小數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先行實驗探索,再團隊研究,分工合作;確立「數學畫」教學研究基地校,從1個實驗班到N個實驗班,再到全年級課程實施,滾動發展,漸成規模。
  • 整合教學資源 開發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於受到課時及教學資源等因素的限制,許多老師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各種資源,將其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是初中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關鍵。       二、教學資源整合的實踐探索1. 利用社會資源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應力求構建開放性的教與學模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門,精心選擇、開發課程,利用區域資源作為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場地。
  • 彭州市延秀小學開展數學高階思維能力實踐研究學術研討活動
    為實現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目標,全面推動高階思維深度學習研究和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四川省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聯合彭州市延秀小學、餘世友名師工作室於11月20日在延秀小學開展彭州市「主體自主高階思維課堂,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學術研討活動暨延秀小學「藉助學力單,培養小學生數學高階思維能力實踐研究」成都市重點課題成果推廣會。
  • 一課研究之「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三個層面」(20210107)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又應用於生活實踐。現實生活、生產中處處蘊涵著數學問題,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教師應創設條件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區,加強校外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在社會情景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