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8月26日21:33,一架航班號為EU2501的ARJ21飛機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對於航空人來說,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因為這是我們國家自主研製生產的國產民機第一次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夜色中,ARJ21飛機在大興國際機場跑道降落,經過滑行穩穩停在停機坪上。
↑ ARJ21降落大興國際機場,駕駛艙內畫面
↑ ARJ21飛機降落在大興機場
↑ ARJ21飛機降落在大興機場,機內人員準備下飛機
任務:驗證國產飛機和大興機場的適應性
這一次ARJ21飛機是來參與大興國際機場第二階段的試飛工作,也就是實實在在的起飛落地。首先飛機要進行一類盲降降落,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霧等能見度較差環境下的降落,專業術語叫做「盲降」。顧名思義,就是閉著眼也能夠讓飛機平穩的完成降落。
這項工作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很難。飛機不僅要通過自帶的設備對降落環境進行評估,同時還要隨時與機場塔臺進行溝通,通過機場提供的各項參數,共同完成飛機的降落。這對於飛機和機場來說,都是一項挑戰和考驗。
當然了,對於配有世界先進設備的大興國際機場,以及有著航線運營經驗的ARJ21飛機和機組來說,只要配合默契,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檢驗飛機的性能,對於機場來說,飛機落地後的停靠、乘客疏導等工作,也是一次檢驗。讓旅客能夠做到開心滿意的到達目的地,順利省時地離開機場,才是最終的目的。
此外,ARJ21還參與了A-SMGCS系統的滑行測試。A-SMGCS是高級場面活動引導與控制系統。機場能否實現全天候運行,地面滑行引導是關鍵。
成績單:運送旅客超47萬人 10月底將飛出國門
ARJ21是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一款噴氣支線飛機,載客量為78-90座,主要用於中短途的航線運輸,可以滿足旅客從中心城市向周邊中小城市的出行需求。飛機具有適應性、舒適性、經濟性等特點,以及顯著的高寒、高原等性能,能夠適應我國大部分地區機場的起降要求。
與目前大家出行所乘坐的飛機相比,ARJ21的體型較小,因此得名「阿嬌」。
2015年11月29日,ARJ21飛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正式交付給成都航空,這家航空公司也成為ARJ21的全球第一家用戶。隨後在2016年6月28日,ARJ21正式開始投入商業航線的運營。今年,ARJ21又增加了一個客戶——天驕航空,並在7月份正式開始投入運營。
截止目前,ARJ21飛機已經在我國的中部、東部和東北地區陸續展開載客運營,開通了20餘條航線,通航城市20多個,運送旅客逾45萬人次。預計在今年10月底,ARJ21還將開通哈爾濱飛往俄羅斯海參崴的航線,這也是它第一次走出國門。
使命:帶著您的期寄 38年後來北京
ARJ21飛機作為國產民用客機,自開始研製以來就備受關注。因為「中國製造」對於國人來說,不僅是一個標籤,更是一種源自內心的驕傲。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一次「阿嬌」降落在大興機場,它還帶著一份航空人的心願和期寄。就在38年前,我國的運-10飛機曾降落在南苑機場。而如今,運-10已成歷史,南苑機場也將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在我國的民用飛機發展史上,運-10具有裡程碑的作用。上世紀70年代,年輕的新中國要造屬於自己的飛機,地點選在了上海。就這樣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在這裡紮根10年,在沒有廠房、沒有辦公室的條件下,完成運-10的研製和生產工作。1980年9月26日,運-10出色的完成了首次試飛,自此中國的天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大型客機,也實現了中國在大型商用渦扇發動機上「零的突破」。
1981年,運-10帶著中國人的大飛機夢第一次降落在首都的南苑機場,這一刻值得被所有中國人銘記。然後,後續由於種種原因,運-10項目被擱置,這也成為了當時航空人的一個遺憾。
如今,唯一的一架運-10飛機停放在上海。對於航空人來說,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夢想的寄託。
今天,帶著航空人的夢想,ARJ21飛機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是一種使命的延續,也是幾代航空人光榮和夢想。
央視記者 崔霞 徐靜 成都航空 郭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