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簡單說就是應該在早上攝取大部分的卡路裡,然後逐餐減少,但有很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這並不合理。
我們在進行間歇性斷食的時候,吃哪一餐會更好呢?一些實驗表明,在一日一餐間歇性斷食中,把進食窗口放在早上,可以獲得更明顯的好處。那麼,如果把一日一餐放在晚餐會有什麼影響呢?
2009年在《Diabetologia》期刊上發表一項針對胰腺的研究,他們發現胰腺具有褪黑激素受體。褪黑激素是一種日落天黑時釋放的激素,提示人們應該入睡了。事實證明,胰腺中有褪黑激素受體,這有什麼影響?
當褪黑激素與胰腺中的受體結合時,胰腺會停止生產胰島素,這表示夜間進食時,褪黑激素結合在胰腺上,而不產出胰島素,人體無法真正有效地利用食物,這可能會發展為葡萄糖不耐症,甚至可能會發展出一系列胰島素方面的健康問題,像是胰島素阻抗。
為了避免胰島素阻抗,我們首先要限制進食時間,也就是嘗試去做間歇性斷食。在《Cellular Physiology 》期刊上發表的一篇關於「Nocturin (夜尿素)」的研究,我要先稍微說明一下有關遺傳學的知識:每當合成或者代謝蛋白質時,都需要DNA,但DNA的信息無法被直接讀取,只能轉化成的mRNA (messengerRNA,信使核醣核酸)信息來進行讀取並運作。
信使RNA 被拋出到核醣體中,再被拋出以構建蛋白質。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流程:無法被閱讀的DNA信息→轉化→給信使 →製造蛋白質,這就是我們的新陳代謝。
夜尿素影響體內該信息狀態可達多長時間。用一個完整的假設例子:假設身體發送指揮命令來建立肌肉,建立肌肉的計劃打開了並且轉錄,信息出來後開始處理,但最後那則信息破壞消失不存在了。而Nocturin (夜尿素) 可使這個信息狀態維持一陣子,使身體建立肌肉久一點。
這和斷食有什麼關聯?和夜間進食有什麼關係?在2011年《PLOS One》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斷食或限制進食時間會增加 Nocturin (夜尿素) 水平,特別是在脂肪組織中。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可以透過斷食來提高線粒體的效率,而更好的線粒體功能可以更好地燃燒脂肪。
在2019年《Cell》期刊發表一項關於不同飲食習慣的研究,他們發現,在肝臟中3788個不同基因中有72%可以被操縱,這些基因可以透過飲食時間來改變。意思就是我們曾經以為身體隨著晝夜節律、不同基因表現的新陳代謝來有節奏地進行,但經過這項研究,我們發現實際上可以根據進食時間來調適。
簡單來說,我們晚上進食偶爾放縱不會影響什麼,但是如果長期都是晚上大量進食的話就會造成不好的發展。
所以結論是,斷食期間再早上進食會有更多處理食物的能力,早晨運動完後進食豐盛的一餐,然後整天斷食,就算是睡前感到有點餓但請忍耐住,隔天起床,運動後再進食。早餐搭配一杯防彈咖啡,攝取些咖啡因,然後進行斷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