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外婆」,為什麼要叫「奶奶」?稱呼裡夾雜著多少恩怨糾葛

2020-09-24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爸的爸爸叫什麼?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什麼?爸爸的媽媽叫奶奶... ...

媽媽的爸爸叫什麼?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媽媽的媽媽叫外婆... ...」

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這首《家庭禮貌稱呼歌》(也有叫《家族歌》或者《輩分歌》),這是一首介紹家庭稱謂的兒童歌曲,歌詞通俗易懂,教會寶寶怎麼樣禮貌的稱呼周圍的親友。

現在的80、90後父母,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孩子也就沒有機會叫出伯伯、叔叔、姑姑、舅舅、阿姨等稱謂了。而且,因為很多寶媽是獨生女,所以就連外公、外婆這兩個稱謂,也被爺爺、奶奶代替了。別看只是一個稱謂,卻引發了軒然大波。

前幾天,看到一位「外婆」發帖說:如果條件允許,我們真的不想帶外孫。從寶寶8個月帶到現在3歲半,上幼兒園了,還惹的親家母很不高興。

文中的小夫妻倆是雙職工,孩子出生的時候,趕上爺爺生病,於是月子全程都是外婆照顧的。出了月子,外婆出錢給請了保姆,寶媽產假結束就繼續上班了,孩子一直是保姆帶。

到了孩子8個月的時候,保姆辭職了,而孩子奶奶正照顧著生病的爺爺,自顧不暇。所以,孩子就被送到了外婆家,一直由外婆照顧

孩子1歲多的時候,爺爺去世了。但孩子也一直是外婆在帶,周末或節假日會送回去給小夫妻倆自己帶。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一直自稱「外婆」,但孩子剛開始學說話,不會叫「外婆」,只會叫「奶奶」。怕親家母有想法,所以也多次要求孩子糾正,但每次一說,孩子就哭。

現在孩子大了,能聽懂話了,可能是已經叫習慣了,所以一直不願意改口,而且自創的在「兩個奶奶」的稱呼前面加上了住址(住在A地的叫「A奶奶」,住在B地的叫「B奶奶」),以示區分。為此,親家母(孩子的「正牌奶奶」)很不高興。

這位「外婆」的發帖向我們傳遞了幾個重要信息點:

1,孩子是外婆帶大的(從8個月到3歲半),奶奶因為各種原因(前期是爺爺生病,脫不開身,後期原因沒交代),基本上沒帶過孩子。

2,外婆並沒有要求孩子稱呼自己為奶奶(文中女方還有一個哥哥,這位外婆有「親孫子」),而是一直自稱外婆,並多次要求孩子改正。

3,孩子的「正牌奶奶」覺得孩子外婆是自恃「帶娃有功」,所以要在稱呼上「做文章」,是在「欺負」自己,非常不滿。

另外,文中還輕描淡寫的提了一句,小夫妻倆對孩子稱呼「外婆」為「奶奶」,是默許的,甚至這件事很可能就是小夫妻倆背後「搗的鬼」。

帖子下面的評論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只是一個稱呼而已,孩子喜歡叫什麼就叫什麼,無所謂。另一派認為:傳統習俗不能隨意更改,「強扭的瓜不甜」,而且,非要把外婆叫奶奶,是對「正牌奶奶」的侮辱。

我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在親戚之間,有一整套尊 老愛幼、重視輩份的稱呼。人們口中常說的親戚,何為親戚?親戚一般都是只與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的親屬。在古代,親戚也指「內親外戚」。「內親」一般都是指家族裡與自己同姓的父系親屬,也就是父親這邊的親戚;而母親作為其他家族嫁過來的人,所以母系的親屬都屬於「外戚」。

從封建社會開始,我國一直是以父親親屬為實際繼承的宗親制度,所以,在大家的感性認知上,父系親屬更親近一些。比較直白一點的說法,就是爺爺奶奶是「親人」,是「自家人」,而外公外婆是「親戚」,是「外人」。所以,稱謂上就明確的分出了親疏遠近

當然,這些習俗、認知,都是建立在宗法社會的基礎上的。用現代的科學觀念來看,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都和(外)孫子(女)擁有同樣多的血緣關係,是「一樣親」的。

所以,現在就有一些外公外婆不樂意這個「外」字了。明明是「親」人,為什麼要把成為「外」人呢?加上現在很多寶媽都是「獨生女」,所以,就強烈要求把這個「外」省略掉,孩子直接稱呼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而外公外婆也直呼孩子為孫子(女)。

其實,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很常見,比如英語中祖父(爺爺)和外祖父(外公)都是grandpa,而祖母(奶奶)或者外祖母(外婆)統稱grandma。

但是,這種「內外無差別」的稱呼,卻惹得很多「正牌」爺爺奶奶不高興了。他們總有自己的孫子(女)被人「搶」去了的感覺。特別是在養孩子、帶孩子這件事上「出力(錢)少」的爺爺奶奶,就會覺得對方是在「恃功而驕」,故意給自己難堪,從而引發矛盾衝突

當然,也並不是每一個稱呼「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的家庭,都會有糾葛衝突。在那位「外婆」的帖子下面,有四川的朋友(沒說具體是四川哪裡)說在他們那裡,習俗就是稱呼雙方的老人都是爺爺奶奶(實際稱呼用的是方言,但雙方的稱呼是一樣的)。

其實,我(包括我們表兄弟姐妹十幾個)也一直稱呼我(們)的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而且,這事完全和大人無關,就是小孩子不知道這中間還有「區別」,小的跟著大的叫,大人覺得沒有非要糾正的必要。一個兩個這麼叫了,後面更小的也就乾脆一樣了。

對於稱呼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分享討論。

相關焦點

  • 媽媽是獨生子女,讓兒子喊外婆也叫奶奶,沒想到親奶奶生氣了!
    是這樣的,我們那個年代,90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國家那時候沒開放二胎,就算偷生一個,也是要罰款的。現在我們那代基本上也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了,就發生了這樣的事。這不,又一年過去了,小孩子也會牙牙學語了,小梅回娘家的時候,就讓寶寶喊外公外婆。小梅媽媽聽了不高興了,說到,還是一樣喊爺爺奶奶吧,外公外婆,聽起來就和外人一樣,不親熱。小梅和老公兩個無所謂,索性就讓寶寶這樣喊了,哪知道有一次視頻聊天,孩子當著親爺爺奶奶的面,喊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
  • 「外婆的澎湖灣」,為什麼不是「奶奶、爺爺、外公」?長見識了
    歌曲傳唱至今,而每個人的心底,提起「外婆」二字,總是意味著溫馨、溫暖、安全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取代的。「外婆的澎湖灣」、「搖呀搖、搖到外婆橋」為什麼卻沒有奶奶、爺爺、外公什麼事?外婆,特指媽媽的媽媽,而奶奶有可能是隔壁鄰居的張奶奶、王奶奶,還有過馬路的老奶奶。
  • 現在有很多外婆都稱呼女兒的兒子為孫子,妥不妥當?
    舅和叔一個是媽媽的兄弟一個是爸爸的兄弟,稱呼不同而已,本質上也並沒有什麼太大不同。太過於較真這個也沒啥必要。我們都是爸媽的孩子,身上都有兩家的基因血脈,說什麼搶不搶的。我覺得吧還是按照老祖宗留下的稱謂叫,別人一聽就知道是媽媽的父母還是爸爸的父母,為什麼非讓外孫叫自己爺爺奶奶呢?
  • 為什麼很多老人讓外孫叫自己爺爺奶奶?三個原因,體諒老人苦心
    外公外婆成帶娃主力軍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人更喜歡把外孫稱為孫子,是因為今天越來越多的外公外婆成了帶娃主力軍。因為計劃生育的關係,80後和90後這一代人裡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為了避免婆媳矛盾,為了讓自己家的姑娘能夠輕鬆一些,很多外公外婆是又出錢又出力。但是真正把外孫稱為孫子的人其實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 農村裡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為同輩,為何加一「外」字貶低身份?
    摘要:農村裡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為同輩,為何加一「外」字貶低身份?而對於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叫法,我老家是沒有這樣的顧慮的,也是同樓主一樣,都是叫做爺爺奶奶,但這也是一種特殊情況:我奶奶(實際是外婆)有兩個女兒,我母親就是長女,當初我奶奶為了留一個在家養老,就招了親,也就是倒插門,所以我父親就來我家和爺爺奶奶(也就是外公外婆)一起住。因為在一起住,叫外公外婆就顯得見外,所以也就叫爺爺奶奶了。
  • 獨生女兒的孩子,有必要隨母姓,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嗎?
    2、孩子沒必要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還有些老人比較在乎孩子對自己的稱呼,不喜歡外孫外孫女叫自己外公外婆(有些地方叫姥爺姥姥),非要叫爺爺奶奶——尤其是在孩子冠上母親的姓氏之後。對此,我還是那句話,一個稱呼而已,有必要嗎?難道孩子叫爺爺奶奶,能改變他是外孫的事實嗎?
  • 叫外婆還是叫姥姥
    最近,微博網友@鋼筆様子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網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針對這一問題的答覆。上海教委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 管理啟示錄:為什麼是外婆的澎湖灣,而不是奶奶的澎湖灣?
    【管理啟示錄:為什麼是「外婆的澎湖灣」,而不是「奶奶的澎湖灣」?】(第11期)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為什麼是「外婆的澎湖灣」,而不是「奶奶的澎湖灣」?為什麼是「外婆的澎湖灣」,而不是「奶奶的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成為一個標誌性的親情符號,外婆完勝奶奶!原因何在?原因很簡單:因為外婆比奶奶更親!此話一說,估計很多磚頭就拍過來了。慢點砸!
  • 有人說,外婆把外孫稱呼為孫子是不妥當的,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呢?
    理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稱呼,不能叫亂了。因為孫子是爺爺奶奶血緣上直接的生命延續,而外孫與外公外婆則更多地傾向於親戚關係,幾千年以來,為什麼要明確稱謂,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不能混亂叫法。但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現狀,是個不可逃避的社會現實,讓越來越多的老人,不太喜歡叫女兒的孩子為外孫,而是直接稱為孫子。有的讓孩子不再叫自己為外公外婆,而是直接叫爺爺奶奶了。
  • 「嶽父嶽母讓孩子叫爺爺奶奶,我該同意嗎?」寶爸的求助引爭議
    在生下老二之後,嶽父嶽母想讓孩子叫他們爺爺奶奶,但是覺得難免有點兒彆扭,但是嶽父嶽母的態度太過強硬,讓他也很無奈:已經跟我們姓了,怎麼就不能叫爺爺奶奶?所以說稱呼這個問題,按照傳統做法來就是最簡單的,如果對外公外婆的稱呼改變了,那家裡其他親戚的稱呼是不是也應該都改了呢?如果真的改了,那不就亂嗎?不僅孩子覺得亂,就連大人都理不清關係了。
  • 《紅樓夢》稱呼裡的規矩——老太太、太太和奶奶
    現代人將奶奶作為對老年婦女的尊稱,將老太太作為貶稱。可是在古代,老太太比奶奶高兩個級別。老太太是尊稱。以《紅樓夢》為例,我們談談老太太、太太和奶奶,這三個稱呼有何不同,代表著什麼地位。這幾個稱呼有什麼規矩。《紅樓夢》裡,只有主子才能被稱為:老太太、太太和奶奶。這三個稱呼代表各自的等級和尊卑程度。
  • 上海語文課本裡「外婆」變「姥姥」,人們為什麼不甘心?
    因為從昨天起就有網友爆料,上海的小學語文教材把作者原文裡的「外婆」一詞全部改成了「姥姥」——當地人基本不會日常使用的稱呼。這篇課文叫《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出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試用本)。
  • 「喜歡奶奶還是外婆?」小朋友給出的回答很現實
    不是年輕人不想休息,而是當他們休息時,他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超越自己。解決工作問題後,仍然需要處理家庭事務,即在孩子出生後應該照顧孩子。這個問題值得每個家庭認真考慮。外婆努力撫養孩子,但遭到排斥小李完成了兩年內生孩子的「任務」。為什麼要生孩子是一項任務?
  • 嶽父母要求外孫稱呼他們爺爺奶奶,網友評論卻吵翻了天
    這位網友的留言竟然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網友們針對姥姥姥爺能不能被叫成嶽父嶽母而吵了起來,更有人表示嶽父嶽母讓還是叫自己爺爺奶奶,是為了和爺爺奶奶搶孩子。我就奇怪了,很多人覺得爺爺奶奶這樣的稱呼只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北方是姥姥,姥爺)讓孩子叫自己爺爺奶奶,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當爺爺碰上姥爺,奶奶遇到姥姥,「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英語裡怎麼...
    當爺爺碰上姥爺,奶奶遇到姥姥,中文好辦~BUT 在英語裡該怎麼區分?如果一定要區分,他們會說是父親那邊,還是母親那邊。老"奶奶"不能叫grandma!來自美劇《摩登家庭》中Cam 稱呼他愛人Phil的母親。不同於中文裡的七大姑八大姨,英文裡父母一輩的親戚稱呼起來特別簡單。uncle不僅可以用來指代叔叔、伯伯、舅舅,還能用來稱呼姑父、姨夫等。
  • 「姑父的舅舅叫什麼?」莫慌!親戚稱呼全攻略在此
    現在的你,給多少個親戚拜了年,又收到了多少壓歲錢?接過一個又一個長輩們塞過來的紅包,心裏面是不是美滋滋的?可是,正當你想跟對方道謝時,你張了張嘴,卻忽然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是好,只能面露一絲尷尬……拜了這麼多次年,好不容易才弄懂伯叔姑舅姨的區別,現在感覺知識量又不夠用了!
  • 叫外婆還是叫姥姥?拿個計算器來算算!
    儘管上海市教委已有解釋,對原詞的修改只是為了小學生識字的需要,同時會恢復原文,但是叫外婆還是叫姥姥,仍然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叫外婆還是叫姥姥?首先它是個文化問題。「外婆」的由來,要從中國古代說起。中國古代是宗法社會,繼承權是大問題。
  • 為什麼現在開始「流行」外婆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帶?原因很現實
    導讀:為什麼現在開始「流行」外婆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帶?原因很現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現在開始「流行」外婆帶孩子,而不是奶奶帶?原因很現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何中國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西方卻用一個單詞搞定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帆品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為何中國會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西方卻用一個單詞搞定。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而且從孩子牙牙學語是就會教: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奶奶,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外婆。
  • 抖音爸爸的爸爸叫什麼是什麼歌 家庭禮貌稱呼歌歌詞完整版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歌曲,歌詞是「爸爸的爸爸叫什麼,爸爸的爸爸叫爺爺」。抖音爸爸的爸爸叫什麼是什麼歌?家庭禮貌稱呼歌歌詞介紹?  在生活中,經常有看到一些小孩子坐的搖搖車,在坐搖搖車的時候,就會聽到《家庭禮貌稱呼歌》這首歌曲。抖音爸爸的爸爸叫什麼是什麼歌?家庭禮貌稱呼歌歌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