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語外譯規範與話語體系建設」學術論壇在京舉行

2020-12-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公示語外譯規範與話語體系建設」學術論壇在京舉行

2017-12-11 來源:語信司

  12月1日,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織研製的國家標準《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正式實施。為推動該規範的宣傳推廣與貫徹實施,教育部語信司與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研究院於12月1日下午在京聯合舉辦「公示語外譯規範與話語體系建設」學術論壇,語信司副司長劉宏和參與《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國家標準研製的有關專家、譯協負責人等出席論壇。該論壇是「『一帶一路』中的話語體系建設與語言服務發展論壇暨2017年中國翻譯協會年會」的分論壇之一,參加年會的部分語言服務企業、高校、智庫及相關研究機構代表約80人參加論壇。

  劉宏在題為「規範中文外語翻譯,提升國家對外話語能力」的主旨講話中指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提升國家對外話語能力關乎全球化浪潮下國家戰略利益的維護、拓展和延伸,關乎我國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形象構建,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升對外話語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是規範中文外語翻譯,是「借船出海」傳播中國話語體系。這其中,公示語翻譯是反映國家外語服務環境的重要窗口。今天正式實施的《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對減少我國公共領域公示語翻譯的不規範現象、改善外語服務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是全面提升我國對外話語能力、塑造良好國際形象的重要政策實踐。國家語委將與有關部委一道繼續推進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的規範,為建設和傳播中國話語體系、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和發展提供支撐。

  上海外國語大學柴明熲教授、南京大學陳新仁教授、南京農業大學王銀泉教授介紹了國家標準對中國特色公示語及公示語中的中國文化的翻譯理念和技術,從政策和理論角度探討了公示語翻譯中的對外話語策略,指出對公示語翻譯重要性的認識,應該提升到國家形象建設的高度,與國家外語教育規劃和外語教育政策的相關性進行思考,充分凸顯和強化外語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的功能。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蔣璐教授和廈門翻譯協會韋忠和會長介紹了北京、廈門等地開展公示語規範工作的治理經驗,探討了高校、有關科研機構及專家在公示語翻譯管理中更好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機制。

(責任編輯:曹家豪(實習))

相關焦點

  • 「公示語外譯助力城市國際形象塑造」專題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網11月21日訊 11月19日,在改革開放40年與語言服務創新發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上,舉行了「公示語外譯助力城市國際形象塑造」專題論壇。中國翻譯協會顧問、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外交部外語專家施燕華,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外交部外語專家陳明明,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劉宏出席論壇並致辭。
  • 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做好公示語翻譯提升城市國際形象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 李琰)「改革開放40年與語言服務創新發展論壇暨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11月19日至20日在京舉行。其間,在「公示語外譯助力城市國際形象塑造」專題論壇上,來自外交部、教育部、地方外辦和翻譯協會等翻譯專家,以及中韓兩國高校相關專業負責人就外語如何更好滿足公共服務領域的需求展開了熱烈討論。
  • 「知識外交和美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全球建構」學術沙龍在京舉行
    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青年拔尖團隊主辦的「知識外交和美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全球建構」學術沙龍日前在京舉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的涉華不當言論,破壞了國際規範知識外交,破壞了外交本身所應該有的規範。他表示,知識的生產首先影響到自然科學領域,進而影響到人文社科領域,因此掌握學術話語權首先要掌握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話語權;要強調從概念到理論體系的知識創新從而實現話語權創新;要加強價值觀的建設,提高中國價值觀的魅力;要拓寬知識傳播路徑,將知識傳播落實到知識話語體系的構建,實現與國際社會主流話語的接軌;要提高知識領域的自主創新性。
  • 「當代中國特色話語外譯傳播平臺」上線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史競男)為創新對外宣傳方式,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當代中國特色話語外譯傳播平臺」28日正式上線。  記者從在京舉行的平臺上線啟動儀式上獲悉,該平臺是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翻譯研究院建設的多語種翻譯成果展示平臺,旨在為新時代對外傳播翻譯工作提供黨政文獻文件關鍵語彙、最新術語、重要文本等多語種翻譯一站式服務,也為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思想、中國政策提供一扇窗口。
  • 瞄準公示語翻譯亂象 中外翻譯公司聯手地方外辦尋求治理之道
    公示語「神翻譯」到底如何清理和改進?11月19日,在2018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公示語外譯助力城市國際形象塑造」專題論壇上,來自外交部、教育部、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研究院、中國翻譯協會、地方外事辦、地方譯協和高校相關專業的領導和專家,就如何推進公示語外譯治理與規範、塑造國家和城市國際化形象展開了熱烈討論。
  • 我國公示語翻譯的問題與對策
    其中,公共服務領域對外語的需求不斷擴大,以公示語翻譯為代表的對外傳播翻譯活動正是順應一帶一路建設,響應國家外語能力建設的具體表現,對於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實生活中公示語翻譯錯誤仍時有出現。公示語翻譯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公示語誤譯影響語言服務功能。
  • 加強外譯與傳播平臺建設 講好河南故事
    會議發布「2020年度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並舉行頒獎表彰活動。省委外辦報送的《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河南實踐」——「翻譯河南」工程對外傳播案例》在眾多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中宣部部務會成員、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民,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等領導為獲獎單位頒發了證書。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全國各省(區、市)外宣部門、高校、企業、智庫與科研機構代表和專家學者共300餘人參加了會議。
  • 新中國70年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新時代,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致力於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之時,有必要回顧和研討70年來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問題。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語言學的學科體系建設相對來說是起步較早、發展比較成熟的,中國科學院建院之初就設有語言研究所。70年來,作為國家科學院的專門語言研究機構,語言研究所一直發揮著科研領頭的作用。
  • 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在京啟動
    圖為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啟動儀式現場。   中新網北京新聞1月19日電 (記者 尹力)醫藥衛生期刊評價體系建設高峰論壇日前在京啟動,多位來自醫藥衛生健康領域、醫藥期刊行業的專家學者提出,作為促進醫藥衛生發展的重要學術平臺,醫藥衛生類期刊亟需建立一個健全、公正、開放、包容的評價體系。
  • 沈壯海:建設具有自己特色和優勢的學術話語體系
    原標題:建設具有自己特色和優勢的學術話語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既深刻闡明了哲學社會科學在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方面的重要意義,也將話語體系建設與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建設一道作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內容,客觀分析了我國當前在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
  • 教育科學出版社學術外譯成果在滬發布
    11月21日,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主辦的第六屆「教育文化與社會發展」學術論壇上,教育科學出版社的三項學術外譯成果——《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四卷本)》《嵌入村莊的學校:仁村教育的歷史人類學探究
  • 第六屆中國青年學術論壇在京舉辦
    11月5日,第六屆中國青年學術論壇暨「新媒體新青年:政治參與和社會發展」學術論壇開幕式在京舉行,圖為開幕式現場。中國青年網通訊員方士遠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劉尚君 通訊員 方士遠) 11月5日,第六屆中國青年學術論壇暨「新媒體新青年:政治參與和社會發展」學術論壇開幕式在京舉行,論壇旨在搭建針對青年進行研究的學術交流平臺,探討後大眾傳播時代青年政治參與的內涵與方式,新媒體傳播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舉辦「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學術沙龍
    由首都對外文化傳播研究院北京形象與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主辦的「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學術沙龍活動於2019年10月28日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九位專家學者圍繞如何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議題展開了交流與研討。
  • 皮書研創:智庫平臺與中國話語體系建設
    三是注重學術規範。 鄔書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的皮書研究和皮書出版取得了重要進展,初步形成了較為全面地反映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版門類和出版品種,有了比較明確的功能定位,形成了自身的出版規範和學術規範,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學術出版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 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申報公告
    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現將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申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項目宗旨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主要資助代表中國學術水準、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學術前沿的學術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國外權威出版機構出版並進入國外主流發行傳播渠道
  • 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重大翻譯工作審評專家委員會在京成立...
    中國網訊 9月28日,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重大翻譯工作審評專家委員會在京成立。,積極承擔重大翻譯任務;以推動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為努力方向,全面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以加快高端翻譯人才隊伍建設為階段目標,不斷強化人才智力優勢。
  • 陝西對公共場所公示語中英文翻譯進行規範
    陝西省質監局日前啟動了《公共場所公示語中英文翻譯規範》的地方標準編制工作,以規範公共場所公示語這一「無聲導遊」。公共場所公示語是以圖形、色彩、文字組合表示公共場所或設施的用途和方位,提示和指導人們行為的標誌物,被稱為一個城市的「無聲導遊」。
  • 融通中外翻譯學術話語體系
    與此同時,我國的翻譯教育和翻譯學科建設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如何突破困境、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成為我國學界關注的熱點。創新發展翻譯理論研究我國翻譯理論研究隨著翻譯事業的發展不斷拓展、深化,國內翻譯界在理論、方法創新上也做出了很多有益嘗試。
  • 論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建設
    然而,目前黨建學科化發展的現狀與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黨建學科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相對滯後[2],黨建話語體系建設已成為制約黨建學科化發展的瓶頸之一。
  • 中國特色話語翻譯有了「國家級」標準
    這是記者從1日在京開幕的「一帶一路」中的話語體系建設與語言服務發展論壇暨2017中國翻譯協會年會上獲悉的。本次大會發布了由中國外文局和中國翻譯協會主持建設的中國特色話語對外翻譯標準化術語庫平臺,將逐步解決過去中國特色短語翻譯難、業內標準不統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