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之西安「領頭雁」素描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法制日報

大雁塔巍然屹立,古城牆雄姿盡顯。

在改革開放40年的風雲激蕩中,十三朝古都西安綻放了新時代的發展魅力,在社會治理、行業開拓、創業創新領域湧現出了一批「領頭雁」。

在由全國三教辦近日組織的「改革開放陝西行新聞戰線強四力」主題教育採訪活動中,《法制日報》記者與他們面對面,通過素描,從他們身上感悟時代進步的力量源泉。

閆中華:帶領社區打造和諧家園

走進西安市雁塔區小寨路街道紅專路社區,迎面是一塊造型別致的門牌,上面插著鮮豔的紅旗,一幢幢米灰相間的高樓整齊排列,小區中央是一部憲法石碑,在一片綠竹掩映中分外醒目。

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閆中華,黑棉衣黑褲黑皮鞋,精神抖擻地向記者介紹說,「十多年前,我們就設立宣傳櫥窗,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舉辦普法宣傳文藝匯演,引導家長帶頭學法,教育子女尊法守法,小區學法氛圍很濃,大家的法治意識很強。」

誰曾想到,2001年,社區成立之初,閆中華經歷了無設備、無資金、無可借鑑經驗的艱苦,如今,已獲得全國民主與法治示範社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190多項榮譽,閆中華也被授予「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稱號。

社區文史館裡,圖文並茂的展板,詳盡展示了社區18年來的發展變遷進程,經歷了從艱難起步到共建共享再到規範提升三個階段,這其中浸透著閆中華的心血。

社區轄區面積40萬平方米,常住居民13565人,其中有多少下崗職工,有多少老年人、殘疾人,基本情況、生存狀態……閆中華了如指掌,他以德治、法治、自治入手,傳家訓、重家教、樹家風、立家規,社區呈現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風貌。

記者在社區裡看到,文化廣場、運動器材、自助圖書館一應俱全,小橋流水、奇石雕塑、對聯門盈、書法繪畫相得益彰,社區群眾討論通過的「厚德、孝悌、愛家、惜福」八字社區大家庭家訓,被鐫刻在巨石上。

紅專南路社區有近兩千名老年人,為了讓他們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閆中華積極爭取駐地單位的支持,成立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配置了書報雜誌、健身器材,添置了輪椅、拐杖等器材,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

「讓閆主任來當這個家,我們放心。」社區群眾真誠地表達著內心感受。

李翠枝:規範母嬰行業服務標準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月子文化的發源地。

李翠枝是陝西天使母嬰護理行業協會會長秘書長,也是全國最大的月子會所金月匯月子會所創始人,率先在國內創辦了以醫護團隊為主體的新型月子護理中心。2016年,她還參與陝西省地方標準《產後母嬰護理服務機構運營規範》的判定,2017年,這一全國首個地方標準開始實施。

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30餘年,李翠枝除了擁有對婦產科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的豐富經驗,還特別熱衷於公益事業。

雁塔區婦聯執行委員會委員是李翠枝的另一種身份,幾乎每個月,她都要到大雁塔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為社區的婦女培訓授課,傳授婦女健康與新生兒護理知識。

「女人產後抵抗力低下,有潛在的危險,而且心理狀態也很脆弱,我是醫生,不僅可以傳授些護理知識與技能,有時還能幫助解決一些由此引發的家庭矛盾。」李翠枝告訴記者,有一個產婦,產後已有14天,還要求來月子會所,問其緣由,原來是因為婆媳矛盾。

孩子吃母乳拉肚子不長肉,婆婆就說,「你的奶壞了,不能吃」,堅持要孫子喝奶粉。

「哪個孩子不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產婦媽媽不同意,雙方起了口角,結果把戰火引向這對夫妻,雙方吵著要鬧離婚。

看著他們一家來月子會所的場景,產婦媽媽扶著女兒,婆婆抱著孫子,李翠枝看懂了一半,再詢問,就了解到問題的癥結,媽媽怕女兒吃不好,天天老母雞湯各種大補,孩子體內缺乏脂肪消化酶,所以拉肚子不長肉。於是,她把婆婆和兒子都勸回了家,又對產婦媽媽說,「要嚴格按照月子會所的飲食方案來執行。」

過了9天,孩子體重每天穩步回升,李翠枝就把婆婆和兒子叫回來,讓他們來聽聽新媽媽課堂,告訴他們,「新生兒都有生理性體重下降,如今孩子體重回升,是因為這段生理期過了。」

這段具備科學性但又充滿「善意」的謊言,修復了這個家庭破裂的關係,臨回家時,這家人感激地對李翠枝說,「太感謝你了,你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

元朝輝:跨國愛情搭建絲路傳奇

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西安,一個偶然機會,一個內蒙古創業小夥與一個哈薩克斯坦美麗姑娘相知相戀,共同搭建起一段「絲路傳奇」——推動中哈兩國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

小夥子名叫元朝輝,姑娘叫阿妮塔。

元朝輝是西安絲綢之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今年35歲,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戴著眼鏡,長相斯文,IT男的形象,卻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網紅」,榮獲「風雲西商」殊榮,還被評為「西安市2017年度創新創業先進個人」。

2015年,元朝輝應阿妮塔在哈薩克斯坦朋友的請求,經常替他們郵購一些中國商品,還在社交網站上建立了一個代購點,後又在哈薩克斯坦建立了兩個小型的中國商品展示店,兩人首次嘗到了跨境電商的「甜頭」。

隨著國際港務區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開通,元朝輝正式在國際港務區註冊成立了西安絲綢之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由於客戶增多,2016年年底,元朝輝在阿拉木圖最大的批發市場建設了一個面積3萬多平方米的集產品展示、倉儲為一體的「絲路城電商賣場」,增加倉儲、包裝、投遞的配套服務,以此帶動陝貨「走出去」。

目前,元朝輝已經在俄羅斯的莫斯科、葉卡捷琳堡和新西伯利亞設立了3個「絲路城」海外倉分倉,2017年公司跨境電商貿易額突破900萬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20多倍。

元朝輝又建立了自己的孵化器平臺,帶動更多想從事跨境電商的創業者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創業,提供從貿易、物流、諮詢等為一體的全方位服務,努力將西安港·絲路城文化貿易交流中心打造成具有西安特色的「淘寶村」。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實現跨國創業的元朝輝對於這種變化感受頗深:「我從自己的行業領域入手,通過電商、通過雙創,讓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到這種跨境的貿易中來。西安要不斷地對外開放,今後我要努力把更多的陝貨推銷出去,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本報記者 王春)

相關焦點

  • 西安翻譯學院舉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
    西安翻譯學院舉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比賽>   6月7日晚,由中共西安翻譯學院委員會主辦,共青團西安翻譯學院委員會、中共西安翻譯學院文學院委員會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比賽在風雨操場舉行。
  •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家鄉變化
    改革開放浪潮中,濰坊鐵路發展有目共睹,今年年底即將通車濰坊北站,即將打開濰坊交通樞紐地位的新篇章,為濰坊交通增速提效,實現交通樞紐與地方經濟的雙推動、雙提升。 那麼現在,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座有活力的城市在經歷改革開放後的一些變化吧!
  • 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
    柳河縣孤山子鎮明德小學 孫海英我出生於六十年代末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剛剛步入少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正好也是我們這一代成長的過程。彈指間,迎來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慶典。四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我國從農村到城市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過程,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過來,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參與者、受益者和見證者。如果有人問我對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感受,我要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日新月異四大步!」改革開放初期,我還是一名小學生。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下面是一些不錯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與作文範本,僅供參考。相關新聞:<<<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總結1500-2000字心得 改革開放40年作文一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 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
    光明網訊 2018年12月28日,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北京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四十年論壇暨《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首發式,論壇由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組織。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
    「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綜述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此背景下,2018年10月13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承辦的以「回顧與展望: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負責人聯席會」 暨二十一世紀人類學講壇(第五屆)學術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 上海之春|20支合唱團齊聚上海,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
    一曲高亢激昂的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音樂會」拉開了序幕。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項目,5月15日晚,「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音樂會」在東方藝術中心唱響,來自上海市的17支合唱團隊以及來自江浙皖的3支合唱團,近1300位合唱隊員濟濟一堂,用歌聲唱出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
  • 以音樂之名,上海電影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回眸歷史,上海電影作為集結中外電影人的大碼頭,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滄桑巨變,也走過了自身潮起潮落、求新求變的四十年。這些年,上海電影歷經幾代電影人傳承創新、深耕積澱,在中國電影發展浪潮裡弄潮闢航、在國際電影市場中向海而興,以文藝的旗幟和力量把握時代脈搏、推動社會進步,譜寫了四十年激蕩迴響的精彩華章。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20周年研討會召開
    圖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常紅)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8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 北京大學《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出版發行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前夕,北京大學推出《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科學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回顧和梳理了社會科學四十年的付出和收穫。《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社會科學》叢書按照2018年學校寒假戰略研討會安排,社會科學學部啟動此叢書項目。
  • 「僑」見江蘇·改革開放四十年③丨錢福卿:創新是改革開放的一把...
    江蘇是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較早投資興業的省份之一,現有200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改革開放40年來,他們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開拓者、貢獻者和見證者,為國家實施市場多元化、走出去戰略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二十六...
    齊魯網煙臺12月3日訊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委改革辦、煙臺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煙臺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在煙臺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19:1986年,煙臺在全國率先開啟住房制度改革大幕,並於1993年開始啟動實施了「安居工程」建設,此時的幸福人也開始了澇窪區的改造。
  • (原創下)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華夏大地深刻巨變(寫作綱要)               (原創中)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筆者自2018年10月1日開始創作以來,共發表四篇原創作品,分別是《(原創1—3)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原創1)、(原創2)、(原創3)、《(原創)改革開放使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
  • 何立強: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久後,何立強到訪汶川災區。受訪者供圖中國日報網11月23日電 中美強基金會(US-China Strong Foundation)主席兼執行長何立強(John L. Holden)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學習中不斷發展,如今其他國家也應該向中國借鑑經驗。1974年,何立強第一次來到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訪問。
  • 李稻葵: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學總結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創始院長李稻葵就「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學總結」主題發表演講。講壇由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主持。哥德堡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國情研究院客座研究員鄭京海作點評。  本文根據李稻葵教授現場發言整理,內容已經李稻葵教授本人審定。
  • 改革開放四十年 感悟姜堰話變遷
        我出生在這座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姜堰,眼見著它的變遷,曾記得那是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四十年來,經過了五次變革:從茅草房到磚木結構的紅平瓦房,從平瓦房到封七至十一道簷的小青瓦房,從小五架梁到跨五架,從跨五架梁到二層樓房,從磚木結構兩層樓房到到磚砼結構三層連體式別墅。
  • 見證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房之變
    人們常用「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這樣的詞彙來形容時光匆匆,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四十年,韶光雖易逝,變化卻是翻天覆地!打開記憶的閘門,回首自己走過的將近三十年時光,回望故鄉,如同翻開了時光的影集,每一頁都記載著一段難忘的記憶,記錄著祖國改革開放歷程中日新月異的變化,承載著幾代人的奔向幸福的腳步。
  • 一個老教師眼中的改革開放四十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我參加教育工作四十年。耳聞目睹,親身體會,感受到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打心眼裡高興,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驕傲,為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自豪! 就農村學校來說,四十年前後,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無法比較。
  • 連城縣四堡鎮老年人舉辦「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聯歡晚會
    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迎接2019新年。12月30日夜,連城縣四堡鎮老年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聯歡晚會在馬屋村老年協會火熱舉行。  當夜,儘管氣溫下降至3℃,聯歡晚會現場卻燈火輝煌,人聲鼎沸。
  • 【改革開放四十年】「垃圾大王」華麗變身「電商達人」
    開欄語: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變化,正是順應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