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教師與老教師差距在哪裡 體現在五個方面

2020-12-13 上海熱線教育頻道

  年輕教師由於缺乏經驗,很容易在教育教學中栽跟鬥,尤其是在首次考試中與老教師的分數相差甚大,幾乎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那麼,有經驗和沒經驗的老師到底有哪些差別呢?主要看以下五個方面。

  1、講過≠掌握

年輕教師初來乍到,一方面由於語速普遍較快,語言平鋪直敘,對於重點的地方不易引起學生的注意,重點不突出,學生似聽非聽,「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同時,年輕教師往往不了解學生心理特點,很多人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看問題、辦事情,認為這些問題很省力,學生肯定會做,以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想法,脫離實際。

  再次,由於新教師只注意曾經講過,而往往很少給學生訓練的機會,由於學生沒有經過嚴格地實踐訓練,缺乏體驗的機會,知識只是浮於表面,眼高手低。

  一個年輕教師從一個怕講到敢講,從敢講到熟講,再從熟講到會將,這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這個過程首要解決的是放低重心,不以自我為出發點,切記眼前的學生不是我,我更不是眼前的學生。

  這是輕教師要經歷的第一步,更重要是學生會這一步,何為會,能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反應「會」,有「回答問題」「考試筆答」「實驗操作」等。「講過」只是推開了門,「掌握」才是「腳邁進了門」。

  2、寫教案≠備課

年輕教師大都想做好自己的教學任務,備課中的書頭教案、電子教案、文本教案書寫的認真、規範、詳盡。

  然而課堂上學生對年輕老師的課普遍缺乏興趣,成績普遍較差。要知道教師寫教案只是上好課的第一小步,而教學過程是一個較長過程和許多細緻的步驟。

  年輕教師往往對教材理解不深,理解教材不透,更無從備好教法,備好學生了。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根據教學具體情況的變化,有機會採取靈活的教學手段,生成新的教學資源;這時教師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吸引住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3、友善≠軟弱

教師來到學校後,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尊重學生人格尊嚴,不體罰、變相體罰,或者用其他方式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與學生平等友愛,平時他將學生看作自己的兄弟朋友,從不輕易對學生動怒、發脾氣,滿以為親其師學生才會信其道,教師的付出,學生自然會有回報。

  課堂紀律每況愈下,有老師在與沒有老師在沒有什麼區別,課堂上亂作一團,教師招架不住。

  誠然,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但對學生友善也不能沒有標準和尺度。新教師往往與學生親如兄弟,毫無距離。距離感沒有了,威嚴感也褪盡了。

  學生往往覺得新教師好欺負,學生就會把「客氣」當作「福氣」,將教師的善良當作「病貓」,不把教師看在眼裡,甚至欺負到頭上來。

  4、批評≠訓斥

「批評」,在教育學中是指對學生不良行為所做的否定性評價。「批評」常常能引起學生內疚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使他們從所犯過失或缺點中吸取教訓。

  年輕老師在使用「批評」這一教育方法時,常常對學生的過失和錯誤,動輒當眾訓斥、頻繁「調動」家長,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而不是非常冷靜、沉著機智。

  批評不應該是「挑毛病、找錯」,不應該常採取尖刻的數落、粗暴的訓斥和惡意的挖苦,否則導致學生對老師產生恐懼、反感甚至憎恨,以致成績下降或釀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批評不等於訓斥,應講究批評藝術,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力爭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5、懲戒≠體罰

懲戒「懲」和「戒」兩層含義。

  「懲」即處罰,是一種手段;「戒」是警告、勸誡人改正錯誤,是這種行為期望達到的目的。體罰應不屬於處罰的範圍,但所發生的時機、地點、所施對象、效果,有很大程度上與「處罰」的外形非常相似。

  「體罰或變相體罰」是對學生身心的一種直接的傷害,是要不得的,然而懲戒則不同,懲戒不是打,不是辱罵,它並不等於體罰,它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因此很多新教師常把懲戒和體罰華為等號了。

  教育需要將懲戒與體罰區分開來。兩者區別不在於是否打了學生,而在於是否傷害了學生。合理的懲戒是一種教育策略,教師應該有懲戒權,也應該合理利用懲戒權。

  年輕教師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特別要掌握好懲戒的「度」,一定要懲罰學生時,千萬要三思而行,格外慎重,能不用的懲戒就不用,而且儘量不用類似於體罰的教育手段。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九年級六班班主任 作者: 責任編輯:湘湘

相關焦點

  • 學校都缺年輕男教師,主要是工資太低,和老教師差距太大
    很多人都發現教師行業中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女教師的比例遠遠高於男教師。這並不是說教師這份工作更適合女生,而是教師的待遇根本吸引不了現在的男青年了。尤其是年輕教師,和老教師工資差距巨大,更是直接「勸退」很多人。
  • 年輕教師工資,比老教師低,正常
    薪級工資標準由相應的「薪級」確定,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設置65個薪級,對工人設置40個薪級,每個薪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工齡越長,薪級越高,工資也就越高。年輕教師工資低於老教師工資,薪級工資「功不可沒」。
  • 教師和醫生兩個職業,工作十年之後有什麼差距,主要在這三個方面
    在當今社會,醫生與教師這兩個職業一直都是香餑餑,每年都有無數人去競爭就業崗位。然而就在最近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教師和醫生這兩個職業,工作十年之後差距在哪裡呢」?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的討論,我總結了一下,差距主要在這三個方面。一、工作激情度不一樣世界上許多事情都有一定的新鮮期,在這個時間裡人們做什麼事情都是幹勁滿滿,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工作。
  • 中小學教師對職稱不滿,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第二點意見更大
    教齡相同、資歷相同、業績相當的兩個老師,只不過因為老沈分配到了一所尚有指標的學校,而老陳分配到了一所沒有指標的學校,結果,老沈一級不落,十年後便評上了副高職稱;而老陳十年後剛評上中級,二十多年後仍在為了副高打拼。他們的工資待遇相差一萬多元每年,這讓老陳心裡很不是滋味。
  • 老教師說,就應該讓年輕的多幹活,讓老教師輕鬆點,你贊同嗎?
    以前一個室友在代課時,經常在學校聽到一些老教師的抱怨:學校就應該讓老教師少帶一些課,把主課讓出來,多讓年輕老師做點,班主任也不應該讓老教師承擔。那麼,作為教師,大家是否贊同讓老教師多休息,帶副課,年輕教師多承擔一些工作呢?
  • 特崗教師與正式教師的差距在哪裡?看懂這幾點你就清楚了
    也就是說,基本上把特崗教師作為就業的兜底,而不是首要考慮。如果能成為正式教師,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拋棄特崗教師身份。為什麼會這樣呢?特崗教師與正式教師的差別有這麼大嗎?他們的差別究竟在哪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青年教師與老教師之間的區別在哪兒?
    相信每一位年輕教師都迷茫過,而老教師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年輕教師和老教師的區別在哪裡呢? 在教學方面,年輕教師確實不如老教師的教學經驗豐富。老教師也是經過很多年的教學和學習來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他們對學科知識已經有了系統的了解。而年輕的教師,他們剛剛從一位學生轉變為一位老師,從受教者轉變為教育者。所以在教學方面,教學經驗不足。 但現在的年輕教師在用電腦等方面就比老教師能力強,而且年輕教師比較活潑,受學生歡迎。
  • 五十多歲的教師堅守教學一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老教師這樣說
    但是,這個年齡段的我明顯感覺自己在教學和班級管理方面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五十多歲的教師堅守教育教學一線,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一位老教師是這樣說的。老教師堅守教學一線,視力方面存在的短板越來越明顯。有人說:教師是吃「青春飯」,老師不像醫生那樣「越老越值錢」,而是年紀越大越「不值錢」。
  • 教師工資上漲落實情況,真的超過公務員了嗎?這些方面還是有差距
    去年中旬,教育部一紙通知,要求「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必須在年底前完成。不少年輕教師表示很激動,自己終於要漲工資了。
  • 教師和公務員差距究竟在哪裡?看了這幾個方面終於弄懂了
    社會上普遍認為,教師的整體待遇要比公務員差。甚至很多人舉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有很多教師要跳出教師隊伍去考公務員,而公務員卻很少有跳出公務員隊伍去報考教師的。這個例子真的能說明公務員就比教師好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統計過,有多少教師考到了公務員之後後悔的呢?
  • 教師節重獎教師,一位老教師說出了心裡話,令人心酸
    教師節迫近,為了表示對教師的尊敬和對節日的重視,許多地方積極行動起來,採取各種措施將教師節過得隆重點。其中,傳統的方法就是在教師節這一天表彰優秀教師,彰顯尊師重教的風範。也有的地方政府大方出資,以真金白銀的形式體現這種「重獎」。
  • 教育界三大弱勢群體:男教師、老教師、副科教師……
    據公開數據,全國27所師範類院校中,在校師範生男女比例差距明顯加大——女生達65.3%,男生僅佔34.7%。這意味著,未來國內大批教師中女性幾乎兩倍於男性。而僅有的三成男生中,最終選擇進入學校、走上講臺的更是鳳毛麟角。超負荷的壓力或許與男女教師比例失衡、收入、家庭負擔、社會地位等有著直接關係。
  • 中小學教師與高校教師退休後的待遇差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都是屬於事業單位,從2014年10月1日起,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都納入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範疇,都同樣存在退休中人、退休新人等情況。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五個點」
    現任教於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成長,一個無限美好的字眼。對我們教師而言,成長不僅僅意味著生命的拔節,更蘊含著專業的進步和職業的幸福。那麼,年輕教師如何才能使自身專業儘快成長?那麼,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如何「培養」自己呢?從我自身從教三十年的經歷來看,從一個只有理想與熱情,其他什麼都不懂的年輕人,成長為有一點成果的老教師。所堅持的就是閱讀、研討、反思與寫作:閱讀各種期刊,琢磨各個課例,研究教學中各個問題,撰寫教學隨筆與文章,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 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學歷真的很重要
    1.就業市場看重學歷在現代社會,擁有高學歷,走到哪裡都是受歡迎的人才,研究生學歷的天花板相當的高,就業之後的待遇也是很好的,而且在面試時,研究生肯定是優先錄取,研究生與本科生在同一時間入職,他們的薪資待遇會有很大的差距,而且隨著時間的拉長,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多,當然這只是學歷方面,升職加薪主要看的還是工作能力
  • 教師工資:地域差距明顯,今年有可能縮小差距嗎?
    教師的收入有地域差異,第二線城市教師和西部農村教師的工資差距之大令人吃驚,和同一地區相比,收入也不同,我是山東省農村教師,十九年教齡,工資3800元,我的同學在煙臺近郊的中學任教,教齡、職稱和我一樣,工資比我高1000元以上,這是地區差異,有數據顯示,教師的平均工資每年達到8萬元,但鄉下教師卻一個勁兒地拖後腿
  • 老教師不應成為局外人
    老教師年齡大了,體力與精力不濟,除了教學,學校一般不再安排其他工作。有的老教師,倚老賣老,經常與校長唱唱對臺戲,說些風涼話。老教師似乎成了落後的代表,成了學校管理的局外人。人老惹人煩,但是老教師畢竟也是學校的一分子。如何讓教師群體的這塊「短板」不影響到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應該成為教育管理不可忽視的問題。對老教師管理,重在心態改變。
  • 滿腔熱情支持年輕鄉村教師職業發展
    這些變化,緣於當地投入大量資金加強鄉村學校建設徹底改善辦學條件、大量補充年輕教師、通過集團化辦學等手段幫扶鄉村薄弱學校等系列措施。過去一段時間,由於農村學校留不住優秀教師、城鄉教育質量差距拉大,很多村民捨近求遠往城鎮小學擠,不僅加劇了城鎮學位緊張,導致「大班額」「大校額」問題突出,也增加了老百姓的經濟壓力。
  • 年輕教師工資待遇是低,但不是跟年老教師比出來的,別比錯了方向
    近期網絡上出現了一種不好的苗頭和論調,那就是有些年輕教師抱怨自己的工資待遇過低,並且是跟年老教師進行的比較,說什麼年老教師課時少工作量小月薪6000元,年輕教師課時多工作量大月薪才3000元,而且還以質問的語氣問憑什麼?
  • 年輕教師如何上好公開課?老教師:用好「四個實」可收穫掌聲
    根據我校慣例,新學期開學後,新進教師、換任教學科的教師需要講授一節公開課,學校領導班子、同學科教師會參與聽、評課。這些年輕教師往往會發問:怎樣才能上好這節公開課?以我的經驗來看,這節公開課對於這名教師很重要,大多數人都有「先入為主」的習慣,關乎聽課人對其的第一印象,上好了,可以開個好局,事半功倍;上不好,事後需要很多工作彌補,事倍功半。用好「四個實」,可以有效地達成課堂目標,收穫掌聲,拿走不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