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就是自私鬼?父母巧用這3個方式引導,孩子秒變天使寶寶

2020-12-23 大寒教育

孩子從小就是自私鬼?

昨天,好友大美帶著她的女兒西西來家裡玩兒,西西兩歲多一點兒,長得乖巧可愛,誰見了都忍不住抱起來親一親。我趕忙招呼她們坐下,接著把自己女兒彤彤叫了過來,高興地對她說:「看,阿姨帶著小妹妹來找你玩了!」我心想,兩個小女生正好可以一起玩兒了。

可彤彤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開心,我連忙說:「彤彤,前兩天我不是剛給你買了一套過家家的蛋糕玩具嗎,快拿出來跟妹妹一塊玩吧!」

「不要,我不讓她玩,我要自己玩。」彤彤噘著嘴說。

我一臉尷尬,不好意思的對大美解釋說:「這孩子啊,平時自己玩慣了。」大美笑笑說:「沒事兒,小孩子嘛,多玩玩,熟悉了也就好了。」後來,好說歹說才說服了彤彤把玩具拿出來跟西西一塊玩兒。彤彤卻擺著一副大姐姐的樣子對西西發號指令:「這個蛋糕你不許碰,只能我來切。」

「那個草莓你也不能拿,我要用。」

「這個蠟燭是我的,你別弄壞了!」

就在西西剛剛拿了一個小盤子卻被彤彤搶回去後,西西終於委屈的大哭起來。我和大美趕忙過來哄她,我也忍不住責怪彤彤自私,不懂得分享。本來大美開開心心的帶著孩子過來玩,結果孩子卻哭鬧著回了家。雖然大美不會往心裡去,可自己心裡還是覺得很過意不去,為什麼彤彤會這樣呢?

相信很多寶媽也遇到過這樣的難題,帶寶貝出去騎滑板車,其他孩子過來摸一下都不行;買回來的蛋糕,只能自己吃不準別人吃;幼兒園裡,霸佔著搖搖馬不讓其他同伴玩兒。孩子們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其實是孩子不懂得分享,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拒絕分享呢?

孩子從小自私不願分享,背後的三個原因,父母要了解

一: 過分溺愛,沒有分享體驗。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想要什麼都會得到滿足,從小就在過度的寵愛中長大。因為家裡就一個孩子,所以他就會覺得所有東西都是屬於自己的,所以有時候買了好吃的東西或好玩的玩具,孩子就會出現獨自霸佔的局面。

因為大人對孩子寵愛所以會默認孩子的獨享權利,慢慢就形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也同時失去了與家人分享的體驗過程。

二:單純對於喜歡東西的佔有心理

孩子還小,心思簡單直白,對於喜歡的東西想要獨自佔有也是正常現象,例如,剛剛買的玩具,自己最愛吃的零食,這種情況孩子也只是因為單純的喜歡不願分享。

三: 孩子心智發育的特定時期

孩子在2~3歲左右,因為心智發育逐漸成熟慢慢開始出現自我意識,這時候會出現階段性的「自私」,認為我的東西就是我的,不肯跟別人分享。等孩子年齡大一些的時候,「自私」的情況也會隨著心理髮育而改善慢慢開始學會與他人分享。

分享行為是孩子社會化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時期,懂得分享的孩子在與其他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會更受歡迎,更容易交到朋友。會分享的孩子往往情商更高,語言表達和共情能力也更優秀,研究表明,懂得分享的孩子在成年後對於問題的解決能力和人際關係處理也會更好。

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分享呢?

寶貝自私拒絕分享!家長這樣做,孩子秒變天使寶寶

1)有意識地跟孩子講述分享的好處

想要讓孩子學會分享,家長可以先讓孩子了解分享的好處和樂趣。家長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些關於分享內容的親子閱讀,或是給孩子講述關於分享內容的兒童故事,讓孩子從中了解到分享的樂趣。

2)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行為潛移默化的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所以家長在平時要做好分享的榜樣,那麼孩子慢慢也會學會如何分享。例如,家裡買了好吃的蛋糕,在孩子吃的同時,媽媽可以拿一塊留給沒有回家的爸爸,並告訴孩子,蛋糕很好吃,留一塊給爸爸,他一定會很開心。從一些小事中培養孩子分享的意識,並讓孩子從中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3)鼓勵孩子的分享行為

孩子都是喜歡被表揚和肯定的,在孩子和其他同伴玩耍的過程中,如果某一個孩子做出了分享行為,那麼可以藉此機會進行表揚,並鼓勵自己的孩子向他學習。當自己孩子做出分享行為時,也要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孩子體驗到分享帶來的成就感。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樂於分享,與他人愉快相處,所以會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但是在引導過程中也要注意幾點,以免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以上的3招只要父母好好利用,不僅高效,而且還能讓孩子變成「受歡迎寶寶」。

父母在引導孩子學會分享時要注意哪些事?

一:注意言辭語氣

在孩子拒絕分享的時候,作為家長不可以言語粗暴地進行幹涉。有的家長,因為孩子不肯分享,覺得孩子這樣太自私,讓自己沒面子或是覺得孩子任性,就會語氣強烈的去責罵孩子,這樣的話,孩子即使被迫進行了分享,也體會不到分享的樂趣,反而會認為分享就是把自己的東西搶走了。

二: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在想要孩子分享之前,應該先詢問孩子的想法,例如一件新買的玩具,孩子可能是擔心對方把它弄髒弄壞,在跟孩子商量之後如果孩子依然拒絕分享,那麼也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千萬不要強迫孩子進行分享。

養育孩子,就像是陪蝸牛散步,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來,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準備好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時間去陪孩子改正。教會孩子分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當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引導,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為一個樂於分享的天使寶寶。

今日話題討論:親愛的寶媽們,你的寶貝是拒絕分享的小惡魔呢?還是樂於分享的小天使呢?說出寶貝的故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可以點讚和分享給更多的人。

#父母必修課#

相關焦點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巧用這3招,孩子以後好管教
    導讀: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巧用這3招,孩子以後好管教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巧用這3招,孩子以後好管教!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向家長報恩的孩子有什麼特點?滿足這4種特質,孩子就是天使寶寶
    向家長報恩的孩子有什麼特點?滿足這4種特質,孩子就是天使寶寶記得有個說法叫做"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其實就是在說夫妻和子女,夫妻是緣分到了才能相聚,而子女則是"報恩還債"才能相遇。我們不是也常聽到有些家長說孩子是"討債鬼"或者類似於"上輩子欠你的"之類的話嗎?
  • 「可怕的兩歲」讓人聞之色變,父母巧用3招,輕鬆度過孩子叛逆期
    怪不得許多家長都對孩子的這段兩歲時光聞之色變,把它稱為&34;其實,孩子的兩歲之所以會如此可怕,其實是因為以下四個原因,在這段時期的寶寶,經常會說:這是我的,我的,並且會對自己的東西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不希望別人能夠接觸,也不希望和別人分享。
  • 如何讓寶寶學會空間概念?父母巧用這3個方法啟蒙,孩子輕鬆學會
    而且,在這個階段,寶寶能準確地完成大人的一些關於空間方位的任務,他能按媽媽的要求把玩具放到桌子下面的玩具箱裡,把洗好的水果放到茶几上,把小凳子搬到飯桌前等等。但是這年齡段的寶寶,還不能辨別左右方位,辨認東南西北的方位對他們來說更是困難。寶寶的空間概念還只是空白或者處於混沌狀態的時候,父母要給寶寶一定的引導和教育。
  • 如何讓寶寶學會空間概念?父母巧用這3個方法啟蒙,孩子輕鬆學會
    寶寶的空間概念還只是空白或者處於混沌狀態的時候,父母要給寶寶一定的引導和教育。我們來看看學齡前需要學會的空間概念,看看你家寶寶學會了嗎?學齡前孩子,需要學會哪些空間概念呢?對於學齡前小孩子來說,需要學會哪些空間概念,就是了解形狀、位置、大小等。我們來看看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學會的空間知識。
  • 給寶寶立規矩,3歲時是關鍵!父母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你播下一個行動,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 孩子「一輸就哭」?父母巧用「挫折教育」,輕鬆培養輸得起的寶寶
    孩子「一輸就哭」?父母巧用「挫折教育」,輕鬆培養輸得起的寶寶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子女的各個方面都比同齡人卓越,可以說想讓孩子比自己更優秀,容不得一點點失誤,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好,另一方面也導致家長帶孩子更累,孩子也得不到全面發展。
  • 從小做好孩子的情緒引導
    有趣的是皮爸裸著上半身,還特別優先洗淨左邊的肩膀,說是要讓兒子有個舒服乾淨的地方來依靠。哈!這時只見淚珠已滾到頰邊的皮皮,溫馨地躺在爸爸的懷抱裡,臉也笑開了,他還用右手很有節奏地輕拍皮爸的後背,仿佛說:「爸爸,你做對了,這就是我需要的,來,給你一點鼓勵!」
  • 面對叛逆期的「問題孩子」,父母掌握3種方式,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導語: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父母生活的重心,從衣食住行到學習教育父母總是傾盡所有心血,期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可以有所成就。李玫瑾教授還說過:一些父母不會教育孩子,就需要依靠工具來教育孩子,繪本就是最好的工具,一套好的繪本能夠帶給孩子正確管理情緒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到了叛逆期也不會出現出格的行為,成人後也更容易有出息。
  • 孩子從小就有這幾種行為,寶媽很幸運,你生了一位小天使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家孩子真是個天使寶貝」,「你家孩子好乖啊」等等,每當寶媽們聽到類似的話可以說都會很開心。確實,生養孩子,各種艱難。但如果寶媽足夠幸運,生了位天使寶寶,真的是三生有幸。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爸媽巧用這3招,孩子日後好管教
    這時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喜歡反抗,嚴重一點的甚至會開始摔東西,脾氣越來越壞。事實上,所謂的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千萬不要依著孩子的性子,否則長大後,很容易養成驕縱的性格。
  • 經常犯這3個「臭毛病」的孩子,更容易變出息,父母可別著急管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孩子在小時候可謂是「惡魔」與「天使」的結合體,有時候孩子的天真讓父母忍俊不禁,但也有調皮的時候,會讓父母想要把孩子「回爐重造」。但無論如何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但對掌中寶的教育也不要鬆懈哦。
  •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問題,突然有一段時間,孩子變得不像從前那樣乖巧了,有時候竟會對別人說出一些汙言穢語,比如「大笨蛋」、「大肥豬」,對父母來說,這簡直猶如一聲驚雷,不僅令父母當場顏面掃地、尷尬無比,而且父母還會擔心,如果孩子從此養成罵人的壞習慣怎麼辦?父母也想不明白,家裡從來沒有人說髒話,為什麼孩子卻變成一個愛說髒話的寶寶呢?
  • 寶寶老是發脾氣和淚崩,用好這3個技巧,秒變「明星天使寶寶」
    完全不想理會大人在說啥[what])3歲索性你說啥反著做就對了,(寶寶受夠了: 你們就會要求我幹這幹那,都不是我想做的[發怒])這是孩子天生發展規律還是能夠改變的呢?答案:是可以破局的,天使寶寶是養出來的。
  • 2歲寶寶「天使變惡魔」?3招讓「可怕的2歲」變「可愛的2歲」
    大部分人(其中又以寶媽為主)都認為是孩子出生之後的第一年,也就是從孩子出生到孩子1歲這一年。但是,我自己的感覺,最難熬的不是孩子1歲以內,而是孩子2-3歲這一年。2歲寶寶,從「天使」變成了「惡魔」若蘭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從出生(包括月子裡)到現在(還有2個月就3歲了),一直是我自己在帶(當然,還有寶爸),沒請過月嫂、保姆,老人也沒搭過手。
  • 孩子天生就是來討債的?是不是「天使寶寶」,從出生時就能看出來
    文/鵬爸育兒經每一個孩子從前都是一個小天使,為了讓父母們更加幸福,才從天上被上帝一腳踢了下來,成為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其實這只是一種比較迷信的說法,實際上在專業的角度上來說的話,天使寶寶被稱為是低需求寶寶,與之相對的則是高需求寶寶。低需求寶寶和高需求寶寶有什麼區別?
  •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熊孩子屢教不改,父母巧用「費斯汀格法則」,不做無用功齊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從小就被家裡嬌生慣養,一直都是無法無天,對於這件事情齊女士也是非常無奈,對於一個媽媽而言,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重要,但是每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齊女士單靠說教,根本沒有辦法震住孩子,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養育孩子,從情感引導開始
    父母對孩子的數落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孩子又不委屈嗎?其實一句話概括,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無論我們養育的是天使寶寶,還是熊孩子,我們都可以把他們指引向正確的方向。我們要看到父母的引導,而不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道理我們都懂,可為什麼養育孩子那麼難?為什麼有的父母和孩子和諧共處,而有的父母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難以溝通?正確的養育方式又是什麼?
  • 優秀孩子來自優秀的父母,孩子的3個素質,需要從小培養
    優秀的孩子來自於優秀的父母,言傳身教很重要,培養孩子的3個素質,比什麼都重要。1、培養讀書的習慣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喜歡讀書的孩子視野開闊,格局寬廣,讀懂了書中世界,也了解了人生百態。讀書的習慣需要從小抓起,你在孩子面前看的是書,孩子自然就會認為書是好的,你若在孩子面前看手機,孩子自然也會拿出手機,總是會模仿家長。那天早晨去買早飯,開早餐店的夫妻倆沒空看孩子,只得讓孩子看手機打發時間,也很無奈。
  • 「你個臭屁蟲」,孩子進入汙言穢語期,巧用3招幫娃完美度過
    父母也想不明白,家裡從來沒有人說髒話,為什麼孩子卻變成一個愛說髒話的寶寶呢?這是因為孩子可能進入了「汙言穢語期」,這是很多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父母不必反應太過強烈,只要父母及時做好引導,孩子不僅能輕鬆度過「汙言穢語期」,還能由「出口成髒」變「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