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逢七必變?

2021-01-07 小馬談今古

為什麼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逢七必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指的是萬物生成的原理。

」一指道是本體,二是指陰陽,三是指器,即有形的物體。「三生萬物,即是有形的物體化生萬物」。

舉個例子:一天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就是道生一;一整天分為晝夜,晝夜就是一天的陰陽兩部分,沒了白天或者沒了夜晚都不是一整天了,就是一生二;有了晝夜對立和轉化,才讓人明白什麼是晝什麼是夜,才有了早中晚,也就是二生三;早中晚也只是一部分或者一個階段,它們之間再變化,隨後就有個凌晨、清晨、傍晚、十二時辰、刻、分等,然後它們再互相聯繫影響變化,萬事萬物也就出現了。

「逢七必變」這句話來自《易經》

根據易經的說法,一為太極初始,二為陰陽,即男女雄雌,陰陽所生為三,就是後代,無數的萬物陰陽後代就構成了萬物。萬事萬物又分為六個階段,由開始到結束的六步驟,而六步走完就已進入其他大情況,所以逢七必變。

「逢七必變」,泛指行事每遇「七」之序數便易起變化。意思是指某特定時間單位﹝指年或月或日或時﹞若被建立為起始點之後,當時間繼續前行,至與起始點有「七」數之差距時便會出現變化。

在中國的時間哲學中,就有「逢七必變」之理。「逢七必變」並可被視為其中一種時間迴圈的作用。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歷史上幾次的大興盛冥冥中似有規律。總體看起來,也的確是700年左右。

第一次是周公攝政的時候(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1036年),制定了各種利國利民的制度,周超大興。

第二次是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1年登基),「寇可往吾亦可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大漢聲威遠播世界,所以即使是改朝換代了,外國人還是喜歡叫我們為漢人。這就是漢朝大興。

第三次是唐朝李世民的貞觀之治(627年~649年),輝煌強盛、四方來朝。為什麼我們被稱為唐人?就是因為唐朝實在太強大了!

第四次是明朝朱元璋時期(1368年建立大明朝),推翻元朝統治、恢復漢唐衣冠,震動四方!俗話說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明朝之後雖有康乾盛世,也不過是落日的餘暉。

大家期待的第五次興盛是2044年。我輩就該奮發圖強,創造東方奇蹟。曾仕強教授認為,中國人的觀念更正確:六六大順逢七必變,這也是為什麼中國700年大盛一次的原因。

在西方神話中,上帝造天地人用了6天時間,最後一天累了要休息,於是一周就定了7天。

每周有七天,從一到日,而後又回到一。七天一轉回,這不就「逢七必變」麼?

當然,你可能對此表示懷疑,但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多巧妙的事情。在1995年新疆尼雅,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塊「五星連珠」的錦護膊,上面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字樣。而據美國專家推測,2040年將再次出現「五星連珠」的奇觀!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這句話?
    導讀:如何理解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這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這裡老子說到的一、二、三,指道道教創生萬物的過程。這幾個數字,代表的不是事物和具體數量,它用來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
  • 為什麼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此話來源於《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首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道德經的核心。老子的書籍是一門哲學,最淺層的意思是指導做人的方法,進而能順應自然的發展,了解萬物演化的道理。
  • 千古不變的定理的中國文化:三生萬物,逢七必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三生萬物的思想。這裡的「三」並非確切的數字,而是一個虛指。由此可以觀之,三指的便是人類,而人類又創造了世間萬物。然而萬事萬物又分為六個不同的階段,按照常理來看,走完這六個階段,也就意味著圓滿結束。 按照這種思想,一旦出現了第七階段,說明事情發生了變故,也就是逢七必變。千古不變的定理的中國文化:三生萬物,逢七必變。在現實生活中具體如何表現呢?此事值得人們深究一番。
  • 「三生萬物」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逢七必變」帶給人怎樣的啟發
    《易經》中說:八卦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萬物,其中萬物首先包含了人類,也就是說人是陰陽互相結合而生成的。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無形勝有形,這和《易經》中伏羲的先天八卦不謀而合。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二三」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這部道家的經典,我們不必多說了,相信大家都會有所了解。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一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中的「一、二、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二生三」,而不是「二生四」呢?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何為「一」、「二」、「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何為「一」、「二」、「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積澱出許許多多的玄妙的話語
  • 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分別指的是什麼
    除了簡單易懂的成語外,有一句非常深奧且富有玄機的話,也讓很多人所熟知,那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知道分別指的是什麼嗎?道生一這句話意思即為:大道化生出宇宙萬物的本源。一生二、二生三二就是二元對立,或者可以理解為陰陽兩種對立屬性,從這個角度理解,一生二,也就是太極生兩儀。凡事都有兩面性,萬事萬物都有對立統一的一面,事物和他對立的屬性同時存在,並且相互轉化,循環反覆。
  • 老子的道家,為何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提起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道德經我喜歡讀小說,特別是修仙小說。那些小說中就有很多次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不明白,直到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個養兔子的老鄉。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個養兔子的老鄉,我們聊了起來聊著聊著就說到了他的兔子的繁育。他說:「我那兔子基本上一個多月,一窩一年有八九窩一窩有八九隻,餵了30隻母兔。一年下來可以賣5000隻以上。」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二三」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中第四十二章有一句很著名的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把「一」、「二」、「三」放在數學中,這只是三個再簡單不過的數字。首先,我們來看「道生一」,要想知道何為「一」,則需要先弄清楚何為「道」。說的直白一點,「道」是混沌虛無的和諧狀態,也是宇宙萬物的初始狀態。「無極而太極」,「太極」則是這種狀態開始具備了「分」的潛力,就是「一」。
  • 大道至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的發展過程古人說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是很簡單的,世界上本來沒有生命,後來生出了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之後又生出了植物和動物,又進一步分化為人和非人,難道不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嗎?道還會相互組合,當生出人後,慢慢的發展產生了戰爭,戰爭的道理又是由地形,人心,裝備等等各種道理因素組合而成的。難道不是重疊的六十四卦所代表的世界嗎?其實道並沒有那麼神奇那麼複雜,大道至簡。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攝影的啟示
    鬥膽談點感想,說得不妥,還請多包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好作品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每位攝影師,都有個成長過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不懂到熟悉,也就是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記得本人剛做攝影工作時,相機不會用,工作沒頭緒。頭一年糾結的事不斷,機器沒電了、膠捲沒裝上、領導沒拍好等等,報紙等著用圖片,拿不出來,死的心都有;但是過一年就好多了,漸漸就好了。因為不斷地學習和實踐。
  • 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佛、道、基督教中如何解讀
    而在《約翰福音》中首句:【約1:1】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主耶穌(道)的存在並沒有起頭,是從亙古直到永遠的。在基督教徒眼裡,道德經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個演變路徑。三生萬物中的三,可以解釋為新物種,這新物種根據二生三的模式,蝴蝶效應般的無窮變化,最終衍生出了萬物。上帝是一,亞當夏娃為二,亞當和夏娃的孩子為三,然後不斷繁衍就是萬物,萬物自有神性,也是就是一,一代表創造的屬性,屬於神性。
  • 三生萬物,逢七必變
    我們常會有特別喜愛的數字,或者覺得幸運的數字,在《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其中的一即是太極初始,二則是陰和陽,陰陽矛盾統一相交從而產生第三者,三即是陰陽後代之道,由此構成了世間萬物,既符合道家所講述的適勻的狀態,又符合《易經》中所提到的萬物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一,從而道出了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 「小白學易」第一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奇偶數的陰陽劃分第一講的上節課我們提到奇偶數亦具有陰陽之分。通常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奇數即1、3、5、7、9,偶數即 2、4、6、8、10。二、陰陽的符號在我們易學系統當中,陰陽也是由符號來代表的。八卦符號裡就存在著陰陽,它是用一條短橫線來代表陽,叫做「陽爻」;而用兩條短橫線代表著陰,叫做「陰爻」,這就是陰陽符號在八卦當中的代表。
  •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關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註解有很多,但大多數是從「經典」、「哲學」的角度去看。雖然也沒有什麼不對,但總覺得「道」是萬物的源頭,那麼,從萬物的角度來看「道」,是否會更加明了「道」與萬物之間的關係?於是有了這篇文章,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 古代講究「逢七必變」,現代一周有七天,數字7有啥神奇之處?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數字「七」的講究。你有沒有聽說過「三生萬物,逢七必變」,怎麼說?一是太極初始,二是陰和陽,陰陽矛盾統一,相交從而產生第三者,這就是「三」,三是陰陽後代之道,由此構成萬物。這是來自《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我就有個問題問大家了?《易經》中每一卦是幾個「爻」呢?沒錯,是六爻,那麼六爻之後到七,就會發生轉變。
  • 《道德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怎樣理解和運用?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和運用呢?下面我就以我自己的理解來通俗易懂地和大家探討一下。首先來說說「一生二」。《道德經》主要就是講的「道」,那麼什麼是道呢?「道」其實就是宇宙的本源,也就是太極。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精髓全在這句話上!
    而道家且恰恰是無為之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精髓全在這句話上!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
  • 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幫你做事更準確沉穩
    《道德經》中有「一生二,二生三」,很簡潔,很了不起, 「二生三」更精彩,我覺得這是精彩中之精彩,為什麼怎麼說,有了天有了地,天和地的結合,才有了人;所以天、地和人叫做「三才」。什麼叫「道生三」?就是有了天地,然後天地又有了人,這就是「三」了。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