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暑假期間的最後一篇文章。讀完這篇文章大約花費4分鐘,你將明白:
1. 聽力聽不懂的三大根源;
2.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聽懂單詞卻理解不了句意」這一問題?
3. 關於寫作詞庫社群的最新說明。
」
策劃 | 撰寫 | 定稿 | 排版 | 楊志斌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全文約 2200 字,用時 5 小時 29 分鐘。原創不易,堅持原創更不易,覺得不錯請將此文分享給你身邊的小夥伴~
▌ 前言
作為暑假期間的最後一彈,這可能是十一國慶節前的最後一篇文章,同時也很可能是一篇你不看會後悔的文章。廢話不多說,咱們上乾貨!(對了,上面這首歌不錯哦
)
▌ 深度剖析,找出病灶
很多同學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做英語聽力時可以聽懂每個單詞,但還是不能完全理解整個句子。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大腦處理聽力內容的過程,如下圖(不妨把這張圖命名為聽力流程圖):
由上圖可知,在做英語聽力時,我們的大腦首先需要辨識語音,並將其存入短時記憶,然後識別這些語音的對應含義,最終將其與長期記憶庫中的已知信息相聯繫,從而理解句子的完整意思。
本質上講,做聽力其實就是「辨識語音」「存入短時記憶」「信息識別與處理」這三個步驟的不斷重複。它們會在一瞬間完成,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會影響對完整句意的理解。
具體而言,如果「辨識語音「出了差錯,便會出現「聽天書」的現象,如果」存入短時記憶「出了差錯,便會出現「聽了後面忘了前面」的現象,如果」信息識別與處理「出了差錯,便會出現「可以聽懂單詞,但由於語速相對較快大腦來不及反應」的現象。
回到文章開頭,為什麼你在能夠聽懂每一個單詞的情況下依然無法準確理解原文?答曰:信息識別與處理速度過慢+短時記憶容量不夠。
通俗地講,就是當你聽到某個句子的時候,大腦識別並處理這部分信息的速度過慢,導致這部分信息還沒有完全理解透徹,就已經被接下來的聽力內容擠出「短時記憶庫」,從而出現信息丟失。
所以,雖然你能夠聽懂每一個單詞,但這些詞連詞成句後,還沒來得及消化,便隨著新信息的不斷輸入而丟失了,你也就會遇到「明明每個單詞都聽懂了,但還是無法準確理解原文意思」的問題。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對症下藥,所向披靡
1. 限時閱讀訓練
你能夠聽懂每一個單詞,說明你的辨音能力沒有問題,所以只需要重點加強後兩個步驟,也就是提高信息處理速度,並擴大短時記憶容量。而閱讀理解的主要過程其實就是「將原文內容存入短時記憶庫+信息識別與處理」(只不過由原來的聽覺輸入變成了視覺輸入),所以限時閱讀訓練可以有效地幫你補全所缺漏洞。
2. 鞏固語法
如果你的語法不好,即使是「讀懂」也成了一大奢侈,更何談「聽懂」。良好的語法基礎能夠提高大腦的信息處理速度,讓我們更快地理解聽力原文的含義,也因此,鞏固語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公眾號英語逆襲君後臺回復「語法書」,會有驚喜哦!)
3. 跟讀
這裡的跟讀有個前提:不要看聽力原文。缺失這個前提,此方法無效!
具體而言,這裡的跟讀是指:以慢於原文一兩秒的速度、以默讀或出聲朗讀的方式,對原文進行複述。
這種方法要求我們在辨音後迅速理解原文含義,短暫內化後即時輸出,也因此,這個過程可以幫我們鍛鍊短時記憶,從而有效地擴大短時記憶容量。同時,跟讀也有助於培養語感,提高我們對語音的敏感度,這也可以加快辨音過程(聽力流程圖第一步)。
剛開始跟讀可以選擇語言比較簡單、語速比較慢(比如VOA慢速英語)的材料,後面再根據需要不斷調整材料難度。
以上的三種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解決「單詞能聽懂、句子卻聽不懂」的問題。
另外這裡再分享一個「作弊」方法:聽聽力的同時記筆記。
聽力過程中選擇易忘信息(比如關鍵的數字、地名、名詞)進行記錄,可以幫我們回憶剛剛聽到的內容,並將它們轉化為長期記憶。為了節省時間,我們還可以使用符號和縮寫體系,比如「ten thousand」可以記作「一萬」或「10千」,」Washington」可以記作「DC」,「cheese」可以記作」chee」。
不過,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它只能幫你解決考試過程中的燃眉之急,卻無法真真正正地提高你的聽力水平,也因此,平時練習聽力的時候最好不要用這個辦法。
總之,聽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的是相當水平的閱讀理解能力,也離不開平日裡大量的精聽訓練。
以上,我是楊志斌,我們十一國慶再見!
▌預告:關於寫作詞庫社群的最新說明
原先的寫作詞庫群,由於不少成員缺少積極性,經常「缺勤」,就算是上交的作業,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其中還不乏敷衍了事者,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這也給我的評卷造成了極大困難
。
考慮到付費返現是不錯的激勵措施,未來的寫作詞庫社群將設置為付費群。學員只要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對應數額的代金券獎勵,可用於未來的原價付費社群。
更多關於寫作詞庫社群的具體細節,未來會有詳細說明。最後,祝各位英語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