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傳統文化教育要多一些耳聞目染
原標題:傳統文化教育要多一些耳聞目染 據悉,國內第一套自主研發的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即將出版,預計今秋進入課堂,開展新課程實驗。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二學習的《道德經》將原文全本講解。國家級傳統文化課題研究小組秘書長張健表示,傳統文化進入高考是必然趨勢,課題組正在進行「傳統文化教學評價與試題類型研究」,探索傳統文化怎樣在高考中體現。 傳統熱已有時日,如何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嘗試,是當下人們繼續關心的問題。
-
傳統文化教育要多些身體力行
千百年來,這樣的標準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被不斷地傳承下來,即便是在今天也同樣具有推廣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但是,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如何讓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植根於民眾的心田,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使傳統文化的根脈綿延不絕,顯然絕非易事。 近些年來,在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雙重擠壓下,傳統文化受到冷落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
開發傳統文化課程 提升綠色教育內涵
原標題:開發傳統文化課程 提升綠色教育內涵 山東省龍口市潤新小學以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為辦學宗旨,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整合、開發傳統文化課程,探索傳統文化教育策略,全面實施「綠色教育」。
-
【教育雜談】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可以說,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最有效的教育。2. 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看來,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門艱深學問,傳統文化教材具有較大的難度,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學習,而非學生展開自主學習。這種看法有些偏頗。第一,在傳統文化中,存在豐富的「勸學」素材。這些資料經過教材化的處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對學習重要性的認知,快速步入學習旅程。
-
傳統文化教育如何玩轉朋友圈?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也對傳統文化發展產生了一些衝擊,如:網絡語言泛濫,學生們提筆忘字等問題也是逐漸顯露了出來。而這些也確實間接加速了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被邊緣化的尷尬問題,這不得不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發展的擔憂。
-
傳統文化與孩子教育問題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成人父母的一天,或者已經是孩子的父母,怎麼認識傳統文化,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子女,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問題了。因此核心還是看這些傳統文化藝術能給現代人,現代生活帶來什麼?換一句話,傳統文化有哪些現代價值?
-
傳統文化教育的瓶頸,怎麼破
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經過5年多的努力,以華北、東北、華中、華南、西南、華東、西北和港澳臺地區為對象,圍繞大、中、小、幼各學段及社區、農村、書院、網絡、企業教育等領域,對樂教實踐在大中小學及社區實施現狀、兒童經典誦讀、樂教課堂,多樣化傳統藝術教育、區域文化教育、唐詩宋詞、書畫手工藝教育現狀展開全面調查。
-
對待傳統文化需謹防一些傾向
當前,我國社會興起了傳統文化熱,由此也引發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目前總體上對於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和傾向。 傾向之一:過分抬高「新儒學」的地位 社會上和學界有一種傾向,排斥和反對馬克思主義,將「新儒學」抬到至高無上地位。
-
語文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碰撞
近日網上熱議,臺灣中學的國文試題,內地一些博士竟答不來,多家網站的帖子使用了「汗顏」一詞。其實,所舉臺灣中學的國文試題,並不是很難,多 屬傳統文化方面的常識,只要大體接觸過一些古代典籍,讀過不少詩文名篇,具有一定的閱讀和領會能力,是不會被難住的。
-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訴求
在幼兒園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與其價值訴求緊密聯繫。一方面,在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所生發的價值迷思,影響了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在幼兒階段的深入;另一方面,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訴求,也成為其發展的根源和動力,促進我國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創造與創新。
-
【教育】搭建小小舞臺 傳承傳統文化
資料圖曲藝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把曲藝引進校園,既讓同學們在歡樂中體會到傳統藝術的魅力,增進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又能開闊藝術視野,提高藝術修養,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同時也為推動曲藝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2017年起,渝北區開始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既昭示了文化自信具有的更加突出位置,也指明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第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
講堂丨文東茅:傳統文化與幸福教育
*本文由作者2020年9月28日於北京海澱敬德書院舉辦的「傳統文化與生命教育」論壇上所作的題為「傳統文化與幸福教育」的講座內容整理而成。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發文,強調要大力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很多人可能會問:作為現代社會的普通人,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
兒童傳統文化教育2016年度報告
無論是極具東方教育美學的道禾學校,以大道至簡為宗旨的樸素的伏羲教育,還是以培育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為使命,進行兒童傳統文化教育探索的親近母語等機構,都是堅持兒童本位,充滿生命力的教育。而在600公裡以外的溫州,以王財貴為教主的「全日制純讀經」運動的規模卻也越來越大,今年就舉辦多場全球讀經學堂聯誼會,並受到不少企業的追捧。
-
在融合回歸中創生傳統文化教育新格局
「四新」建設的全面推進,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提供了機遇。大學生既要有用科學技術改變世界的遠大理想,也要有超然的人文素養和情懷。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只用專業知識培養人是遠遠不夠的,僅接受專業教育的受教育者可能成為有用的機器,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讓大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產生熱烈的感情,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
讓「人本」為傳統文化教育活絡筋骨
我們要發展要強大就要重視弘揚傳統文化,以「人本」理念貫徹整個過程,從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去弘揚優秀的、有利於全民身心健康的、適用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文化精華,摒棄形式化、低俗膚淺、阻礙社會進步的文化糟粕。 首先,學校教育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專業主體,擔負著弘揚傳統文化重要責任。所謂教育,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
-
校園傳統文化:教師節走進校園,體驗傳統文化教育
如果不走進校園,就不會發現目前新疆教育發生的變化。尤其是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早已深入學子們的內心,根植於他們的世界觀,影響著他們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認識。學校剛開學,在庫車縣第七小學校園內,辛辛學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傳出教室,迴蕩在校園的天空。我們來到這裡,目睹老師和學生們工作及學習的場景。
-
光明日報:傳統文化教育不應形式化
原標題:傳統文化教育不應形式化 兩會期間,在談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指出,只強調形式,把學習傳統文化弄成作秀是不對的。這為傳統文化教育流於形式敲響了警鐘。中華文明五千年,名家名作數不勝數,優秀傳統文化回歸學校教育,響應了中央的號召。
-
王立群:大陸與臺灣相比 缺少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
多看看這類節目,或許可以幫助官員在制定關於推廣傳統文化的政策時、幫助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更切合實際,更對症下藥。這種文化傳播很有意義,但要做好,其實很不容易。我在大學教了幾十年書,學生有考試壓力,只要你講得好,一般都願意聽;而且他們的知識儲備水平基本不相上下,課比較好講。
-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_圖片頻道_新華網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 近年來,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教育部門大力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在多所幼兒園和小學開設泥塑、剪紙等民間藝術體驗課,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