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症狀,氣胸的本質是肺泡的破裂,對於瘦高的青少年、有吸菸史或者高強度體力工作者來說,尤其要警惕氣胸的出現。
自發性氣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組織和髒層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皰、細微氣腫皰自行破裂,使肺和支氣管內空氣逸入胸膜腔。多見於男性青壯年或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者。本病屬肺科急症之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時處理可治癒。
胸膜腔是髒-壁層胸膜間的一個閉合的腔。由於肺的彈性回縮力,它是一負壓腔[-0.29~0.49kPa(-3.5cmH2O)]。當某種誘因引起肺泡內壓急劇升高時,病損的肺-胸膜發生破裂,胸膜腔與大氣相通,氣流便進入胸腔而形成自發性氣胸。自發性氣胸大都是繼發性的。部分患者由於在呼氣時肺回縮,或因有漿液滲出物使髒層胸膜自行封閉,不再有空氣漏入胸膜腔,成為閉合性(單純性)氣胸;部分患者的肺組織已與壁層胸膜粘連,氣胸形成時肺組織破裂瘻孔或細支氣管胸膜瘻孔不能隨肺壓縮而閉合,致使瘻孔持續開放,胸腔壓力接近於零,而成為「交通性(開放性)氣胸」;部分患者因支氣管狹窄、半阻塞而形成活瓣樣,以致吸氣時空氣進入胸腔,呼氣時仍稽留於此,胸腔壓力可超過1.96kPa(20cmH2O),成為「張力性(高壓性)氣胸」;由於上述原因,自發性氣胸常難以癒合,再發氣胸、局限性氣胸比較多見,而單純的閉合性氣胸反而較少。
自發性氣胸的主要表現是呼吸困難和胸疼。氣胸發作時患者均有呼吸困難,其嚴重程度與發作的過程、肺被壓縮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狀態有關。在年輕的呼吸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無明顯的呼吸困難,即使肺被壓縮>80%,亦僅能在活動時稍感胸悶,而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老年患者,肺被輕度壓縮就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急性發作的氣胸,症狀可能更明顯;而慢性發作的氣胸,健側肺臟可以代償性膨脹,臨床症狀可能會較輕。
氣胸發生時常突然出現尖銳性刺痛和刀割痛,與肺大皰突然破裂和肺被壓縮的程度無關,可能與胸膜腔內壓力增高、壁層胸膜受牽張有關。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明顯縱隔氣腫存在時,可出現持續的胸骨後疼痛。疼痛是氣胸患者最常見的主訴,而且在輕度氣胸時,可能是惟一症狀。
除此以外,偶有刺激性咳嗽。氣胸合併血氣胸時,如出血量多,患者會心悸、血壓低、四肢發涼等。
任何時候,如果感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活動困難、休息無法緩解,不論是否是氣胸,都應該立即就醫。自發性氣胸的治療在現代醫療的背景下並非難題,包括對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對因治療是指補好肺的「漏洞」;對症治療指把胸腔的氣排出,讓肺有空間擴張。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