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神六」航天員睡覺時手臂要放進睡袋內防止「嚇」到自己——— 從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那一刻起,中國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開始了在太空多天的生活。地球上日常的衣食住行,到了太空就變得特殊與不同尋常了。 食:航天員吃頓飯要一個多小時 「神六」航天員食譜豐富 昨天,進行首日太空之旅的兩位航天員開始「太空進食」。與楊利偉當時在神舟五號飛船上只「啃」了幾口月餅之類的東西相比,「神六」航天員正在或將要享用的堪稱「太空大餐」。 「神六」航天食品之豐富令人驚訝,有包括軟硬罐頭、復水食品、凍幹水果、調味品等四五十種食品供航天員選擇。為「神六」航天員準備的每頓飯有三到四個菜,還搭配有小吃、開胃小菜等,甚至鮑魚、大蝦也在食譜之列。僅僅是在主食方面,就有白米飯、八寶飯、咖喱飯、糯米飯四個品種,飯後還有凍幹的巧克力奶油冰淇淋呢。 吃完「太空餐」,航天員們還可享受熱騰騰的「太空茶」。航天食品專家們還在飲料中增加了具有保健和藥用作用的成分,如松花粉、螺旋藻等能強身健體的成分,甚至還增加了功能性多肽糖和中藥,來提高航天員的免疫力,抵抗空間運動病的發生。 「太空大餐」主打中式菜 據介紹,這次為「神六」準備的航天食品雖然在加工方法、包裝形式上借鑑了國內外的一些先進技術,但在菜品的製作、口味的選擇上盡顯中國特色,很多傳統的中式菜都出現在航天食譜中,色香味俱全,能夠符合航天員的口味要求。比如膳食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主要以米麵類食物為主,副食講究葷素搭配,在加工上注重色香味形。 「太空廚房」確保航天員吃上熱飯 「神六」啟用了軌道艙,設置在軌道艙中的許多新式廚具派上了用場。如食品加熱器、飲水箱、水槍等裝置,使航天員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食物,喝上「桶裝純淨水」。飛船上,航天員把軌道艙當成餐廳,一天早中晚三頓,兩人輪流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進餐。進餐時航天員可以用軌道艙中的加熱器加熱食品,加熱器是一個衛生保健箱大小的裝置,加熱30分鐘便可食用。準備時間加上吃飯的時間,航天員吃一頓飯就得花費一個多小時,為此,一名航天員一次就要準備好兩個人的飯菜。航天員飯後還要把沒有食用完的食品,裝入廢物收集裝置,並在剩餘食品中加入防腐劑,避免食物變味變臭。 「太空桶裝水」取自北京 在返回艙的艙壁上裝有一個圓球形的飲水箱,裝滿了從地球上帶去的「桶裝水」。這些「桶裝水」,都是從北京航天城1200米地下打上來的,經過嚴格的程序加工成純淨水,很多喝過這種水的人都覺得水質清醇,口感甘甜。飲用時,航天員需用水槍把水裝入特殊的飲水容器中吮吸。 航天員可根據自己口味調製味道 在微重力條件下的微小空間中生活和工作,會使航天員的食慾普遍降低,口味發生變化,吸收和消化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增強航天員的食慾成為研究的重點。「神六」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有可能會出現味覺暫時退化的情況,因此在訓練中「神六」航天員都喜吃辣味食品,相應的很多航天食品都帶有辣味。但為了避免航天員在太空出現口味變化,飛船上還備有各種調味品,如製作成牙膏狀的番茄醬、辣椒醬、鹹醬等,航天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出好味道。 住:太空中放屁也要小心 「神六」航天員睡袋掛在軌道艙的艙壁上 飛船上也需要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以保證航天員良好的睡眠。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為航天員準備了睡袋,不過睡袋是掛在軌道艙的艙壁上。在微重力條件下,航天員睡覺不受姿勢的限制,可以躺著睡、坐著睡、站著睡,甚至倒立著睡。睡覺時,航天員一定要將手臂放進睡袋裡,把雙手束在胸前,以免無意中碰到儀器設備的開關。同時由於在失重的環境中,睡眠中的人會有四肢脫離軀幹的感覺。一名前蘇聯的太空人就曾在朦朧中把自己放在睡袋外的手臂,當成向自己飄來的「怪物」,嚇出一身冷汗。下一頁>> 「神六」安裝我國自行研製的太空馬桶 在太空中居住,航天員感到最不方便的可能就是大小便了。神舟六號飛船上安裝了我國科學家自己研製的太空馬桶。航天員需要方便時,只需將馬桶上的塑料軟管緊貼到排洩器官上,馬桶內的抽氣設備將會把航天員的大小便收集到一個固定的容器裡。小便也許比較簡單,但大便就不太容易了。根據美國和俄羅斯太空人的經驗,在無重力的環境裡人體內的腸子漂浮著,內臟並不能正常工作,許多人從太空馬桶上下來時經常喃喃自語:「又失敗了。」 需要注意的是,太空中放屁也得小心,因為其反作用力可能會把人推走,而且還會汙染太空飛行器座艙中的環境。屁中的氫和甲烷等成分還是可燃氣體,嚴重時可引起爆炸,因此必要的時候最好到廁所裡解決,看來在太空裡只好忍一忍了。 行:中國航天員距太空行走已不遠 兩名航天員需在艙內來回穿梭 雖然在太空中航天員「輕如鴻毛」,但太空行走並不輕鬆。 神舟六號中的兩名航天員雖不出艙活動,但需要在返回艙和軌道艙兩個「房間」之間來回穿梭。航天員要脫掉航天服,需要按照規範,打開連接返回艙和軌道艙的艙門,然後用手扶著艙壁或其他固定部位,從一個艙飄移到另一個艙。 我國艙外航天服研製順利 如果出艙行走的話,那難度可就大多了。首先航天員需要穿戴上複雜龐大的艙外航天服。穿戴完畢,打開通往太空的門,航天員開始太空行走。太空行走目前有兩種方式,一是用「臍帶」與乘員艙連接,航天員所需的氧氣、壓力、冷卻工質、電源和通訊都通過「臍帶」由「母」載人太空飛行器提供,由於「臍帶」長度有限,航天員只能在附近活動;二是掙脫「臍帶」的束縛,依靠裝在航天服背後的可攜式環控與生保裝置以及載人機動裝置,到更遠的地方活動。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說,我國艙外航天服研製工作進展順利。看來,離中國航天員太空行走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衣:本次航天員服裝 將不更換 航天服可在發生意外時保證六小時安全 航天服不是簡單的服裝,它是航天員的個人防護系統。在飛船出現意外情況時,航天服將成為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中國航天員的艙內航天服重10多公斤,價值高達數十萬元人民幣。」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說。搭乘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兩名航天員將不出艙活動,所以只配備了艙內航天服。當飛船座艙出現意外失壓時,啟動艙內航天服系統救生,可在6小時內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實現應急返回著陸。 李潭秋說,航天服外層採用的是高強度滌綸材料,5釐米見方的布,可以承受300公斤的拉力。衣服質感很好,既漂亮又精緻。 航天服10分鐘內即可穿戴完畢 在神舟六號飛行中,費俊龍和聶海勝將脫掉航天服,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內活動。航天服雖然結構複雜,從地面上看有些笨重,但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穿脫並不困難,航天員一般10分鐘內即可穿戴完畢,穿著它工作和生活也輕鬆自如。下一頁>> 脫掉航天服後,航天員將穿著藍色的連體工作服在飛船上工作和生活。在工作服的裡面,是由純棉製造的白色連體內衣。工作服和內衣均採用連體結構,是因為這種設計更便於航天員開展空間活動。由於這次太空飛行時間為多天,所以航天員的服裝將不進行更換。 本版撰文/新華社記者下一頁>> 「神六」航天員睡覺時手臂要放進睡袋內防止「嚇」到自己——— 從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那一刻起,中國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開始了在太空多天的生活。地球上日常的衣食住行,到了太空就變得特殊與不同尋常了。 食:航天員吃頓飯要一個多小時 「神六」航天員食譜豐富 昨天,進行首日太空之旅的兩位航天員開始「太空進食」。與楊利偉當時在神舟五號飛船上只「啃」了幾口月餅之類的東西相比,「神六」航天員正在或將要享用的堪稱「太空大餐」。 「神六」航天食品之豐富令人驚訝,有包括軟硬罐頭、復水食品、凍幹水果、調味品等四五十種食品供航天員選擇。為「神六」航天員準備的每頓飯有三到四個菜,還搭配有小吃、開胃小菜等,甚至鮑魚、大蝦也在食譜之列。僅僅是在主食方面,就有白米飯、八寶飯、咖喱飯、糯米飯四個品種,飯後還有凍幹的巧克力奶油冰淇淋呢。 吃完「太空餐」,航天員們還可享受熱騰騰的「太空茶」。航天食品專家們還在飲料中增加了具有保健和藥用作用的成分,如松花粉、螺旋藻等能強身健體的成分,甚至還增加了功能性多肽糖和中藥,來提高航天員的免疫力,抵抗空間運動病的發生。 「太空大餐」主打中式菜 據介紹,這次為「神六」準備的航天食品雖然在加工方法、包裝形式上借鑑了國內外的一些先進技術,但在菜品的製作、口味的選擇上盡顯中國特色,很多傳統的中式菜都出現在航天食譜中,色香味俱全,能夠符合航天員的口味要求。比如膳食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主要以米麵類食物為主,副食講究葷素搭配,在加工上注重色香味形。 「太空廚房」確保航天員吃上熱飯 「神六」啟用了軌道艙,設置在軌道艙中的許多新式廚具派上了用場。如食品加熱器、飲水箱、水槍等裝置,使航天員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食物,喝上「桶裝純淨水」。飛船上,航天員把軌道艙當成餐廳,一天早中晚三頓,兩人輪流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進餐。進餐時航天員可以用軌道艙中的加熱器加熱食品,加熱器是一個衛生保健箱大小的裝置,加熱30分鐘便可食用。準備時間加上吃飯的時間,航天員吃一頓飯就得花費一個多小時,為此,一名航天員一次就要準備好兩個人的飯菜。航天員飯後還要把沒有食用完的食品,裝入廢物收集裝置,並在剩餘食品中加入防腐劑,避免食物變味變臭。 「太空桶裝水」取自北京 在返回艙的艙壁上裝有一個圓球形的飲水箱,裝滿了從地球上帶去的「桶裝水」。這些「桶裝水」,都是從北京航天城1200米地下打上來的,經過嚴格的程序加工成純淨水,很多喝過這種水的人都覺得水質清醇,口感甘甜。飲用時,航天員需用水槍把水裝入特殊的飲水容器中吮吸。 航天員可根據自己口味調製味道 在微重力條件下的微小空間中生活和工作,會使航天員的食慾普遍降低,口味發生變化,吸收和消化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增強航天員的食慾成為研究的重點。「神六」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有可能會出現味覺暫時退化的情況,因此在訓練中「神六」航天員都喜吃辣味食品,相應的很多航天食品都帶有辣味。但為了避免航天員在太空出現口味變化,飛船上還備有各種調味品,如製作成牙膏狀的番茄醬、辣椒醬、鹹醬等,航天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出好味道。 住:太空中放屁也要小心 「神六」航天員睡袋掛在軌道艙的艙壁上 飛船上也需要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以保證航天員良好的睡眠。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為航天員準備了睡袋,不過睡袋是掛在軌道艙的艙壁上。在微重力條件下,航天員睡覺不受姿勢的限制,可以躺著睡、坐著睡、站著睡,甚至倒立著睡。睡覺時,航天員一定要將手臂放進睡袋裡,把雙手束在胸前,以免無意中碰到儀器設備的開關。同時由於在失重的環境中,睡眠中的人會有四肢脫離軀幹的感覺。一名前蘇聯的太空人就曾在朦朧中把自己放在睡袋外的手臂,當成向自己飄來的「怪物」,嚇出一身冷汗。 「神六」安裝我國自行研製的太空馬桶 在太空中居住,航天員感到最不方便的可能就是大小便了。神舟六號飛船上安裝了我國科學家自己研製的太空馬桶。航天員需要方便時,只需將馬桶上的塑料軟管緊貼到排洩器官上,馬桶內的抽氣設備將會把航天員的大小便收集到一個固定的容器裡。小便也許比較簡單,但大便就不太容易了。根據美國和俄羅斯太空人的經驗,在無重力的環境裡人體內的腸子漂浮著,內臟並不能正常工作,許多人從太空馬桶上下來時經常喃喃自語:「又失敗了。」 需要注意的是,太空中放屁也得小心,因為其反作用力可能會把人推走,而且還會汙染太空飛行器座艙中的環境。屁中的氫和甲烷等成分還是可燃氣體,嚴重時可引起爆炸,因此必要的時候最好到廁所裡解決,看來在太空裡只好忍一忍了。 行:中國航天員距太空行走已不遠 兩名航天員需在艙內來回穿梭 雖然在太空中航天員「輕如鴻毛」,但太空行走並不輕鬆。 神舟六號中的兩名航天員雖不出艙活動,但需要在返回艙和軌道艙兩個「房間」之間來回穿梭。航天員要脫掉航天服,需要按照規範,打開連接返回艙和軌道艙的艙門,然後用手扶著艙壁或其他固定部位,從一個艙飄移到另一個艙。 我國艙外航天服研製順利 如果出艙行走的話,那難度可就大多了。首先航天員需要穿戴上複雜龐大的艙外航天服。穿戴完畢,打開通往太空的門,航天員開始太空行走。太空行走目前有兩種方式,一是用「臍帶」與乘員艙連接,航天員所需的氧氣、壓力、冷卻工質、電源和通訊都通過「臍帶」由「母」載人太空飛行器提供,由於「臍帶」長度有限,航天員只能在附近活動;二是掙脫「臍帶」的束縛,依靠裝在航天服背後的可攜式環控與生保裝置以及載人機動裝置,到更遠的地方活動。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說,我國艙外航天服研製工作進展順利。看來,離中國航天員太空行走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衣:本次航天員服裝 將不更換 航天服可在發生意外時保證六小時安全 航天服不是簡單的服裝,它是航天員的個人防護系統。在飛船出現意外情況時,航天服將成為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中國航天員的艙內航天服重10多公斤,價值高達數十萬元人民幣。」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說。搭乘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兩名航天員將不出艙活動,所以只配備了艙內航天服。當飛船座艙出現意外失壓時,啟動艙內航天服系統救生,可在6小時內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實現應急返回著陸。 李潭秋說,航天服外層採用的是高強度滌綸材料,5釐米見方的布,可以承受300公斤的拉力。衣服質感很好,既漂亮又精緻。 航天服10分鐘內即可穿戴完畢 在神舟六號飛行中,費俊龍和聶海勝將脫掉航天服,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內活動。航天服雖然結構複雜,從地面上看有些笨重,但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穿脫並不困難,航天員一般10分鐘內即可穿戴完畢,穿著它工作和生活也輕鬆自如。 脫掉航天服後,航天員將穿著藍色的連體工作服在飛船上工作和生活。在工作服的裡面,是由純棉製造的白色連體內衣。工作服和內衣均採用連體結構,是因為這種設計更便於航天員開展空間活動。由於這次太空飛行時間為多天,所以航天員的服裝將不進行更換。 本版撰文/新華社記者 作者:奚啟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