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我是在5年前患上抑鬱的,經過一年的治療後康復。
記得那是2015年的國慶節,我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可那一天突然有個念頭「萬一我睡不著怎麼辦」。結果這個念頭讓我一驚,那天十分焦慮,結果就是睡不著了。
我拼命閉上眼睛告訴自己千萬不敢睡不著,可遺憾的是,越害怕睡不著,越無法入睡。
最後那些天,我基本都是無法入睡的,後來算了一下,我失眠了快一個月。
緊接著,我開始各種擔心害怕,莫名其妙的焦慮恐懼感充斥著當時的生活,但我一直不明白怎麼回事,所以自己一直壓抑情緒,不敢把這些和家人說,害怕他們擔心。
我出門害怕、吃飯害怕、走路害怕、工作害怕、每天充斥在恐懼中,好像早上一睜眼就要參加戰鬥一樣。
當時很喜歡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樂》,那句:「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簡直說的不能再對了。
我每天假裝微笑,就是害怕別人看出我的不正常,微笑開始成為自己的一種偽裝。
後來長期這樣壓抑,自己開始出現很嚴重的抑鬱症狀,比如食慾減退,認為活著就是一種任務,我開始思考死亡到底是什麼樣。
「當鼓起勇氣想自殺的時候,腦子裡是我的爸爸媽媽,以及鼓勵我的朋友和陌生人,如果我真的死了他們怎麼辦,我不能這樣死掉」。
我難受的要死,自己有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我非常生氣,認為如果連死都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簡直是太失敗了。
我開始學習心理學,我開始研究自己為何會患上抑鬱症,後來結合心理治療的經歷,我發現自己還是童年創傷非常嚴重。
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面臨以下四類情況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
童年創傷:如果父母有一方是抑鬱症患者,子女的患病率高達14%,但基因的原因還是成長環境中潛移默化造成的,還未確定。腦損傷:前額葉、丘腦、腦幹、小腦等腦組織發生損傷,造成情感中樞系統發生障礙,影響認知和調節功能。內分泌紊亂:雌激素、生長抑素、褪黑素等紊亂。突發性應激事件:突然遭受離異、喪偶、破產和重病等應激事件,承受不住打擊。
關於童年創傷,我自己一直成長在「批判式」教育的家庭中,我父母經常說我的缺點,哪怕我做出一些成績,他們也只會告訴我「驕傲使人落後」這樣的風涼話,我幾乎沒有接受過父母的表揚。
所以我一直處於「低自尊的狀態中」,關於什麼是低自尊狀態,網上有組圖片說的特別好:
我們對自己的信念源於我們對早期生活事件產生的主觀結論。這意味著我們在童年的經歷,關於我們的家庭,朋友,同伴,我們所在的學校乃至所處的環境,等等,都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自己。
如果我們的早期生活遭遇了很多消極的經歷,那麼極有可能形成許多消極的自我信念,並因此影響我們的自尊。
所以我一直希望通過討好別人來獲得別人的欣賞,但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最後失望至極。
很多抑鬱症患者會有一個想法,就是喜歡窺探周圍人的想法,因為患者想知道自己在身邊人的眼裡是什麼樣子的,是喜歡我還是反感我。
所以我在抑鬱的時候,寧願自己難受的要死,也不希望告訴別人自己的經歷,我寧願自己通過微笑這樣的偽裝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脆弱,我相信很多抑鬱症患者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微笑抑鬱症這樣的名詞原因。
但心理學家指出,一味逞強假裝快樂的抑鬱症更加可怕,相比普通抑鬱症,這些人更加不願意配合治療,所以出現極端情況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心理學家總結出「微笑抑鬱症」的幾個糟糕特點:
維持假象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美好的形象,刻意掩飾真實自己的情緒,慢慢沒人了解自己,其實這樣的就達到了自己假裝堅強,維護過去被期待自己的假象,可是這些都是很危險的。
物極必反就像一股能量如果沒有及時疏導,那麼後果會不堪設想,越是這樣逞能說明內心積攢了更多的負面情緒,一旦到了一定的程度爆發的後果不堪設想。
更容易導致自殺要知道我們有時候過度封閉自己那麼一旦情緒崩潰都沒人知道,這個時候自殺的一些前期表現也沒人注意,這是很危險的。
有些患者因為抑鬱症自殺之後,親友都不相信TA曾經罹患抑鬱症多年。
以上這些都是我通過學習心理學以及心理治療明白的,我很幸運自己經過一年的治療抑鬱症徹底康復,希望大家也可以一樣幸運。
最後希望社會上的人對待抑鬱症的時候可以多一分理解與愛,對待抑鬱症患者不要總是拿大道理搪塞患者,患者只是病了,不是傻子,如果做不到體諒,那就閉嘴,如果做不到閉嘴,那就選擇離開。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活在幸福的家庭,還有一些人生活在糟糕的原生家庭中被各種摧殘,最後患上各種精神問題,等待被人救贖。#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