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儂來啦 記得點擊 藍字 一鍵關注「吳語」
吳語(語言代碼:ISO 693-3 wuu)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通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南部、皖東南+贛東北邊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蘇南部大部分,同屬吳語最大的一個分片:吳語太湖片。(圖上所有泛藍色地區)。包括了蘇州話、上海話、寧波話、常州話、紹興話、無錫話等一系列子方言。
吳語公眾號已經開通了評論功能。如果您有想說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評論哦。如果您喜歡,可以點右上角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一個冷知識:江,主席是建國後唯一一位會說吳語的級別最高的領導人。
(其他會說吳語的領導人還有:榮譽主席宋慶齡、前副主席榮毅仁(上圖左))
他生於揚州,在上海交通大學求學,解放後曾經任職益民食品一廠(光明前身),並長期在上海工作,對上海有著很深的感情。在上海的求職和工作期間學會了吳語上海話。
1985年6月12日,從北京來上海赴任的江市長和工作人員身著普通外套視察菜市場。江對這位工作人員說:「我來上海,最使我睡不著覺的是菜籃子。」在農貿市場的攤位前,江用上海話詢價:「幾鈿一斤?」得知每斤米莧兩角、黃鱔一元八角,他點點頭。
——《江__在上海1985-1989》
1993年11月21日,主席訪問巴西。在聖保羅等地接見華人華僑代表時,他時而用普通話,時而用上海話,不時還夾帶點英語,講得趣味橫生,引得眾人開懷大笑。
——《環球人物》打破中美僵局
1997年11月2日晚,主席在圓滿結束訪美之際,於下榻的洛杉磯世紀廣場大飯店會見了上海《新民晚報》駐美人員。期間,他問道:「你們報紙在這裡發行範圍怎樣?」與會人員說:「美國50個州都有我們的訂戶,連加拿大的溫哥華都可以看到當天在美國出版的《新民晚報》。」不知是誰又插了一句:「連遠離美國本土的阿拉斯加都可以看到《新民晚報》。」他忙用上海話重複了一遍:「阿拉斯加!」(音近上海話「阿拉自家」,即我們自己之意),一句話又贏得了滿堂笑聲。
——《丁法章回憶錄》二十四:主席在美接見
在2002年人代會期間,他參加湖北代表團全體會議的時,一下就聽出代表劉珩講話有上海口音,對其用上海話說:「我一聽儂是上海人!」 在代表團會議中,他幾次用到了上海話、湖北話,甚至英語,令代表們感到親切。
——新浪新聞:兩會特寫:主席辨鄉音
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會議的時候,他笑著用上海話對榮毅仁說「今朝我回娘家了」。
主席非常關心吳語戲劇的發展,多次觀看越劇、滬劇表演,在一次表演後,親切的用上海話問候戲劇演員。
說了這麼多,大家想不想聽一下呢?很可惜,能找到的很有限。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小段:
上海的九屆人大一次會議(1988.4)上,由朱總理做匯報,中間有一段背景裡的聲音就是他,他向朱總理介紹了一個上海話俗語「吃相難看」。
友情聯動:
前香港特首董建華用吳語上海話接受採訪片段
(全文完。歡迎在最下方評論或者點「喜歡作者」,支持吳語公眾號)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不錯
就點擊左下角「分享」按鈕
發送給朋友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