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有座「順德居」(組圖)
NEWS.SOHU.COM 2004年08月08日15:14 來源:羊城晚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吸收了潮式「百鳳朝陽」、客家圍龍屋的布局特點,加入了外來的騎樓、碉樓設計……
文/圖 劉潮生 吳紹雄 劉桂聰
百粵採風
位於粵東潮安縣與豐順縣交界處的潮安縣赤鳳鎮西北部的白蓮村,至今仍保存著一處嶺南罕見的近代民宅———「順德居」。「順德居」是該村劉氏的祖遺,它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功能,為當地潮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價值。 上圖:「順德居」三面背倚白蓮山,一面前瞻江水,其位置正好處在民間所謂「美女織白蓮圖」的「蓮託」上
中頭獎建豪華大屋
「順德居」的名字聽來有些蹊蹺,一個名叫順德的建築為何建在潮汕地區?
其實,「順德居」與當今的廣東順德沒有任何關係。「順德居」在潮汕諺語中叫「白蓮大厝」。
據當地人說,清朝時期,白蓮村人劉桂順家中兄弟眾多。由於家庭生活拮据,他的兩個兄弟飄洋過海,到泰國去謀生。也許是幸運之神的眷顧,劉桂順的弟弟在購買當時泰國政府首次發行的彩票時,中了頭等獎,獲得數額不菲的獎金。
之後,一夜成為大富翁的弟弟沒有忘記家鄉的哥哥,他知道哥哥劉桂順在家鄉還挨著窮日子,住的是茅草屋。於是,弟弟租了一艘輪船,把白花花的銀子託運回家鄉白蓮村,建起了這座佔地面積為11500平方米的豪華大屋「順德居」。
據介紹,在劉桂順建順德居之前,已先建了劉氏宗祠。祠在宅之前,標高略高於宅,其精美程度要高出順德居好幾倍。如今年久失修,劉氏宗祠幾乎全毀,僅存二門接柱及少許石壁殘垣和一半月形殘池。建築上精緻的石刻和水星式屋簷頂,仍保留了昔日的堂皇。左圖:重重疊疊的木雕
建築風格博採眾家之長
有人稱,「順德居」的建築風格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那就是博採眾家之長:它既吸收了潮汕地區「百鳳朝陽」的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客家圍龍屋的布局和防禦的特點,同時還加入了西洋建築的騎樓設計以及廣東其他地方碉樓的設計,使這幢豪華建築具有了觀賞性和防禦外來入侵的功能。「順德居」坐東向南,三面背倚白蓮山,一面前瞻江水,其位置正好處在民間所謂「美女織白蓮圖」的「蓮託」上。全宅五進四列廂房,還有一座書齋和兩處花園,房間、廳堂有近百間,全宅以「四點金」為核心構築形式。
從平面格局上看,宅前借鑑「駟馬拖車」的做法,建築前部有一個半月形大池,左右池尖處各扼以一座碉樓。池之東隔一通道為大外埕,大外埕再往東,即是面對全宅。全宅結構十分講究,建築大體對稱。中軸部分,遞進層次分明,共分五進,體現了舊時禮制秩序在家庭裡的至尊地位。同時大宅處處還體現「順德居」主人劉桂順的「感恩感德、祈望德澤綿延及後代」的思想,如大門後匾額「蘭桂騰芳」,正堂後匾額「光前裕後」,皆含此意。
防盜是「順德居」一大明顯功能。當時正處於清末,社會動亂,盜賊四起。造屋者遂將防盜功能和保安功能列入主要考慮,在豪宅裡外設置了四道防盜線,整座宅第就像是一處封閉的城堡。
大宅防盜功能卓越,在於碉樓牆厚窗小,將古烽火臺和西方的平頂建築結構特點合在一起,可睚望窺視遠近動靜,且高居臨下,在可御盜於門外。另外,整片「D柴」做成的門扇,不易著火,是火攻的天然剋星。右圖:克昌書莊的壁畫仍栩栩如生
典雅繁博的藝術裝飾
潮諺云:「潮州厝,皇宮『起』(建)」。江畔山村,林深人稀之地,要集結眾多的藝師工匠,營造如此浩繁的構築,誠非易事,就是潮州府城豪紳望族,也對順德居的精美工程嘆為觀止。
順德居與一般潮式建築一樣,注重裝飾。其手法分為木雕、石雕、壁繪、書法多種。
木雕,遍及全宅,集中於通廊、拜亭和廳堂簷下,梁架鬥拱,門窗戶扇,多用浮雕、凹雕、圓雕等技法修飾,尤以克昌書莊後樓和書齋為最精緻。如二樓每一屋架的三載五爪、梁頭桁下,全是層層疊疊的木雕群。象、獅、鳳凰和花芽等圖案生動,人物口角宛然,神情畢肖,細膩至極。
石雕,主要集中在書齋門樓亭、大夫第門樓架頭上下兩面,其三個通花石雕的梅雀、松鶴、蘭花,幾可亂真。克昌書莊門匾下的兩隻馱獅,一雄一雌,一威猛一嫵媚,相映成趣。在純手工製作的年代,這些石雕飾件,不知要耗盡幾多心血才能篩選出一件「正品」。
嵌瓷在各處厝頂皆有,大門樓層脊為最完整,有浮雕嵌,圓身嵌,晶瑩光潤不褪色,石榴、仙桃、梅幹、竹葉、紅肥綠瘦,五彩繽紛。
壁繪,集中於書莊、書齋的幾個門樓肚和書莊後樓的窗飾線框,在僅有二三釐米甚至幾釐米寬幅的畫面上,畫師畫上了數以百幅宣傳儒教精義的文字、戲曲故事壁畫,生、旦、淨、末的一舉手一投足,蹙額捋髯,喜怒神情活靈活現,其畫筆之細,比當今的籤字筆還要細。
書法的美飾更是遍布全宅。楷、魏、行、隸、草、篆幾乎囊括了中國漢字的書法。
順德居的園林有盆景、花盆、蓮缸、魚缸、床椅、石雕等裝飾,僅存書莊一張石床,兩隻六角形蓮缸墊腳座。書齋一屏假山,攙和著部分水晶石,獨具東南亞山水風韻,不僅體現了屋主的審美情趣,也反映出當時的技術進步和各地文化滲透在園林建造上的影響。
(曉健/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