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的客家人「討新婦」好熱鬧

2020-12-27 從容話健康

潮汕地區是個兼容並濟的地方,不單有潮汕人,在比較山區的地方也聚居著很多客家人,由於互相通婚和相鄰而居,除了保留一些客家傳統之外,很多習俗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婚俗「嫁妹」(嫁女兒)和「討新婦」(娶媳婦),就差不多了。

「討新婦」要由父母到日館擇好日子,一般挑三個日子,一個安床日,一個「擔糖」日,一個「討新婦」日。「安床」就是安新娘床,供新郎和新娘歇的床。擇一個夫妻好合,兒孫滿堂的日子,把睡床安好,然後在上面撒上花生(表示會生),五色糖(生活有聲有色,甜甜蜜蜜),紅棗(早生貴子)等,叫親戚家的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上去搶來吃(寓意生孩子有男有女,又活潑)。

「擔糖」日就是把聘金,禮物,糖果,紅帖送到女方家裡,這個在前面「嫁走仔」有說過,不再詳述,一般會叫上長輩和發小陪同去,吃過飯以後,發小會幫忙把女方送的物品搬回來安好。到了「討新婦」這天,新郎會把自己打扮一番,和自己的髮小(因為以前的路都比較偏僻,一來人多力量大,二來如果新娘那邊有安排伴娘陪同可以幫忙護送,現在一般都新郎自己去)到女方家去接新娘,到了新娘家門口,新郎是不能踏進家門去的(怕財氣被他帶走了,要留一些給家裡的兒子),要在門口等(新娘一般會先在那裡準備),新娘的爸爸準備一碗水,摘了石榴花和仙草(用來闢邪的),然後新娘打開新的紅雨傘,下面繃一塊五花肉,跨出門的那一刻,爸爸拿著石榴花和仙草蘸水灑在雨傘上,然後做四句(說著好好好和夫妻百年好合,兒孫滿堂等吉祥話),再把剩下的水灑到雨傘上(寓意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不要回頭了),接著新郎就把新娘接走了,全程都不說話(這個不知什麼意思),也不回頭,如果路程有過橋的更不能說話(怕擾了橋神,會發威發怒)。

到了婆家,公婆會提前燒一盆炭火放在門前,新娘要跨過那盆炭火才能進門(寓意以後日子紅紅火火,也有闢邪的意思),未進門之前不能和婆婆見面(婆婆要藏起來,怕衝撞,日後不好相處,要進門之後才能見面),進門之後,長輩會割一隻公雞脖子(不用宰殺,只要出點血)祭師面公(灶神),然後擺上五牲和糖果,公公點香遞給媳婦拜師面公,兒子也會一起拜,公公會告知師面公家裡添了新人口,禮畢,送入洞房。到了中午,家裡就要準備宴席請親戚朋友,外甥娶媳婦,舅舅是最重要的人物,一定要請來坐主位,由小輩敬煙敬酒。會單獨安排一桌新娘宴,專門給新郎和新娘,伴郎伴娘吃,要炒十二道菜,和一隻完整的雞,新娘坐主位,雞嘴插上石榴花和仙草,雞頭對著新娘(大概就是宣示她是新女主人了),其他菜都可吃完,整雞是不能動筷孑的。吃完之後,新郎和新娘就要給家裡的長輩(先敬舅舅,再公婆,再叔伯嬸姆)敬茶,敬茶時長輩會封紅包給新人,然後做四句,婆婆還會把一根如意插在新娘頭上(表示萬事如意)。敬茶之後,新娘就可以回洞房休息,長輩會招呼小孩們都來分糖果和花生,來的小孩越多越好,表示以後會人丁興旺。到了晚上,親戚朋友都會來鬧洞房,新郎要給大家敬煙分糖果,然後把新娘領出來逐一介紹自己的親戚朋友給新娘認識,互相熟識,以便日後好相處。禮畢,各自回屋休息。

現代人與時俱進,很多都簡省了。你們那裡又是如何辦的呢,分享分享。

相關焦點

  • 「客家人」和「潮汕人」之間的小秘密
    我們大粵東地區的人主要操兩種方言,一曰客家話,一曰潮州話。這兩種方言差別之大,幾乎與外語相同。客家人和潮汕人共處粵東,儘管文化傳統、生活習慣有很大差異,但最終卻走向融合。不同的地理環境當然使潮汕人和客家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習慣,比如潮汕人喜歡吃新鮮的海產,口味清淡;客家人喜歡鹹而香的東西。兩者的融合是以對外開放和城鎮化為契機開始的。最早的對外開放是被西方的炮火轟開的,清鹹豐八年英法聯軍駛抵天津城下,清政府被迫籤訂《天津條約》。其中,中美《天津條約》將「潮州」列為通商口岸。但由於潮州府並不是海港,因此真正開放的是汕頭。
  • 為什麼客家人愛當官,而潮汕人愛做生意?
    在廣東省主要有三個鮮明的族群,廣府、潮汕和客家人。這三個地方的人語言都主要是粵語、潮汕話、客家話。 這就讓我們疑惑,為什麼潮汕人都那麼喜歡當老闆呢?客家人那麼多當官呢? 在廣東有一種說法:廣東人從中原南下的時候,廣府(粵語系)人帶了一雙筷子,來到廣東就吃吃喝喝。客家人帶了本書,來到廣東就認真讀書,謀取功名。潮汕人帶了套茶具,每天就聚在一起喝茶溝通信息,談論哪裡有生意可做。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客家人必須要了解
    其實,廣東的漢語主要分為三類:粵語、客家話和潮汕話,分別為廣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使用,三種方言在歷史上進入廣東的時間和方式都有相當大的差別。隨著中原王朝對嶺南控制力的不斷增強,加上南遷移民,廣東地區逐漸轉變為漢語佔優勢的地區。其中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廣州為中心的漢語慢慢發展成一支別具特色的方言,即為粵語。  「潮州人福建祖」  而潮汕人和潮汕話的來源則有很大不同,潮州人有句俗話叫「潮州人福建祖」,正說明了自己祖先的來源。
  •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要是沒有在一個地區長期生活過的人,想要聽懂當地的方言,那是非常難的。在廣東,主要的方言以粵語為主題,其餘為客家語和潮汕語,這三種方言分布的地區都有一定的距離,彼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不過在日常生活和經濟往來裡面,卻是互相滲透的。很多人都知道廣東是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廣東不同地區的貧富差距也是相當大的。
  • 潮汕地區的特殊味道,來自揭西的菜粿「細粄」,製作可不簡單
    潮汕地區的特殊味道,來自揭西的菜粿「細粄」,製作可不簡單之前因為要去參加高中同學的婚禮,所以第一次來到了揭陽的揭西縣。當天的婚禮也是非常熱鬧,雖然是高中同學,但畢業之後也好久沒見了,坐在一起免不了要懷念起高中的那些時光。婚禮的規模並不是很大,請的也都是他村裡的人和一些高中同學。因為同樣是潮汕人,所以餐桌上擺著的食物多半也都是認識的。但是其中一種食物卻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我從來沒見過它,長得像個餃子卻是軟塌塌的,後來問我同學才知道那是他們揭西當地的特色美食,細粄。
  • 潮汕人與客家人
    在中國的廣東地區有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都是從古中原南遷而來,經過上千年和當地原住民的同化,形成了今天的三大民系。今天我們就講潮汕人和客家人。潮汕人,古時稱潮州人,隋宋兩次南遷最終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
  • 潮汕溼炒牛河,完美的潮汕味道
    潮汕溼炒牛河牛肉丸是從客家人做的牛肉丸轉化過來的。也即是說,牛肉丸起源於客家地區。客家人普遍養牛,並且以牛肉作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那裡便創製出了客家式「牛肉丸」這款小吃來。在清末及民國初期,便有許多客家人挑著小擔,在潮汕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那是在民國初年,有一客家人,在潮汕南門外擺賣牛肉丸湯,價錢便宜,口感脆滑,湯水鮮甜。當地有一個土名和尚、正名葉燕青的人,非常喜歡吃牛肉丸,成為這客家牛肉丸的常客,後發展成為好朋友。這客家人感其情誼,於是把客家牛肉九的製法傳給了葉燕青。後來,葉燕青對牛肉丸的製法逐步加以改進,他製作的牛肉丸湯,在潮汕也出了名。
  • 川味滷鵝在家做,潮汕客家人的智慧,滷料是關鍵
    潮汕滷鵝在重慶經常可看到「某昌滷鵝」,但滷鵝還真不是川渝菜,而是地道的潮汕菜,相傳是客家人移民帶過來的,結合了重慶本地的飲食習慣,經過幾百年的改進,變成一道川渝菜。滷鵝的家常做法1)準備食材2)詳細做法處理白鵝,取出內臟,洗淨瀝乾,鹽抹在鵝身內外,將大蒜、姜放入白鵝肚子裡,醃製5分鐘取紗布,把炒香的花椒粒、八角、桂皮、甘草、丁香、蔥頭放入,用繩子紮好
  • 一口氣讀懂:客家人與潮汕人有什麼不同!
    現在早已在廣東「佔地為王」的潮汕人和客家人喜歡用「北佬」來戲稱外省人,這頗有點「數典忘宗」的味道了,其實潮汕人和客家人也在背後互稱對方為「客家佬」與「潮州佬」的。真是:本是同根生,呼「佬」何太急!雖然同是來源於中原地區,由於生活環境和生存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潮汕人和客家人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習俗。潮汕人來源於閩南那些已學會以捕漁為生的中原人後裔。
  • 為何廣東的客家地區經濟都不發達?是巧合,還是客家人只會死讀書
    廣府是廣東三大民系之一,另外兩個民系是客家和潮汕。今天要講的主角客家主要分布在東江和梅江流域,以及北江的中上遊。從行政區劃來說,則包括了梅州、河源、韶關的大部,以及惠州、清遠和廣深的部分區域。長期以來,客家人世居之地都是廣東最不發達的地區。
  • 潮汕地區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牛?有歷史淵源嗎?
    潮汕地區不盛產牛,肉牛基本來自外地,主要有雲貴、越南、泰國的放養牛,按理產牛區的雲貴等地區應該比潮汕地區更喜歡吃牛,畢竟資源豐富、肉質好、價格也相對便宜,近水樓臺先得月,但為何肉質優秀的雲貴牛要靠潮汕才能揚名全國?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為何客家人的語言不會變,向心力如此強?
    客家人認同主要是語言,雖然每個地方客家口音聲調不一樣,但是相隔萬裡,表達的主要用詞是一樣的,所以全世界的客家話只要是客家人都能交流。這也認證了客家人兩千年的遷徏是真的,有一個龐大的地方遷往世界各地,主要昰中原地區,因為中原土地肥,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常年戰亂,所以好多都是整村人遷徙。客家人是漢人無疑,很多有族譜記的。
  • 廣府話、客家話、潮汕話,哪個是廣東話?粵語為什麼被稱為白話?
    客家民系客家人的分布範圍很廣,客家人分部於華南各地,甚至在東南亞地區乃至全世界都有客家人的分布。梅州、惠州、汀州、贛州被稱為「客家四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福建甯化石壁在客家人的傳說中是客家民系的中心地域,「石壁」也被成稱為「客家祖地」。
  • 廣東三大民系文化特徵:廣府人開放,客家人淳樸,潮汕人刻苦耐勞
    在改革開放的滾滾大潮中,廣府人敢為天下先的寶貴性格特徵,使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迅速崛起,成為華南人オ會聚中心。3.商品意識和價值觀念較強廣府人精明能幹,善於計算以及敢於探索和嘗試的精神,使廣府人具備了善於經商的品質,從而創造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多元化的農工商經濟。
  • 廣東客家人這裡來!
    客家人是在中國長期歷史中形成的漢民族內一個特別民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擴展。廣東客家是指廣東地區的客家,廣東是中國擁有客家人數最多的省份,他們大多位於河源、惠州、梅州,主要是講客家話。
  • 真 潮汕牛肉丸,連潮汕都找不到了?
    很貴 潮汕牛肉火鍋,開遍全國各地,然而一不小心就會踩雷 好在,還有牛肉丸,濃縮了真正的潮汕味道,在冰箱中深藏功與名。所以客家人把牛肉剁碎加鹽擠成丸子煮熟,漸漸成為了當地的一種小吃。
  • 在廣東,客家人真的很強大,為什麼深圳對廣東沒多少歸屬感
    在廣東,客家人真的很強大,為什麼深圳對廣東沒多少歸屬感 廣府人是第一代移民,秦漢時期自關隴移民至此。潮汕人是第二代移民,隋唐時期自河間移民至此。客家人是第三代移民,宋元時期自錢塘移民至此,因為最後來,故被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稱為「客」。
  • 廣東客家人的年是這麼過的
    客家人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的群體,現在居住在廣東的客家人有兩千五百多萬,主要居住地是梅州、韶關,惠州等。廣東的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與潮汕,廣府群體的某些文化相融合,但也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客家人的風俗習慣在春節中又有怎樣的體現呢?
  • 在深圳,客家人讓人心服口服!
    比如湖南老鄉、湖北夥計、江西老表、潮汕膠己人...... △觀瀾古墟紅樓 而客家人大量遷入深圳地區,則是在清康熙乾隆年間。
  • 不是所有牛肉丸都叫「潮汕牛肉丸」
    牛肉丸的起源潮汕牛肉丸的最早的起源眾說紛紜,有許多種說法,其中最為大眾認同的便是起源於梅州客家——聚居在山區的客家人:大體上家家戶戶都養牛。在商品經濟不是很發達的時候,生牛肉太多,過剩沒法長期保存,所以客家人就把牛肉剁碎加鹽擠成丸子狀煮熟,方便保存,這種方法慢慢地演變成為當地的一種小吃。到了十九世紀末,隨著汕頭的開埠,汕頭港急劇繁榮,許多客家人都匯集到汕頭從事商業活動,如中國第一條民建鐵路「潮汕鐵路」的建設者,有「萬金油大王」之稱的胡文虎都是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