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是個兼容並濟的地方,不單有潮汕人,在比較山區的地方也聚居著很多客家人,由於互相通婚和相鄰而居,除了保留一些客家傳統之外,很多習俗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婚俗「嫁妹」(嫁女兒)和「討新婦」(娶媳婦),就差不多了。
「討新婦」要由父母到日館擇好日子,一般挑三個日子,一個安床日,一個「擔糖」日,一個「討新婦」日。「安床」就是安新娘床,供新郎和新娘歇息的床。擇一個夫妻好合,兒孫滿堂的日子,把睡床安好,然後在上面撒上花生(表示會生),五色糖(生活有聲有色,甜甜蜜蜜),紅棗(早生貴子)等,叫親戚家的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上去搶來吃(寓意生孩子有男有女,又活潑)。
「擔糖」日就是把聘金,禮物,糖果,紅帖送到女方家裡,這個在前面「嫁走仔」有說過,不再詳述,一般會叫上長輩和發小陪同去,吃過飯以後,發小會幫忙把女方送的物品搬回來安好。到了「討新婦」這天,新郎會把自己打扮一番,和自己的髮小(因為以前的路都比較偏僻,一來人多力量大,二來如果新娘那邊有安排伴娘陪同可以幫忙護送,現在一般都新郎自己去)到女方家去接新娘,到了新娘家門口,新郎是不能踏進家門去的(怕財氣被他帶走了,要留一些給家裡的兒子),要在門口等(新娘一般會先在那裡準備),新娘的爸爸準備一碗水,摘了石榴花和仙草(用來闢邪的),然後新娘打開新的紅雨傘,下面繃一塊五花肉,跨出門的那一刻,爸爸拿著石榴花和仙草蘸水灑在雨傘上,然後做四句(說著好好好和夫妻百年好合,兒孫滿堂等吉祥話),再把剩下的水灑到雨傘上(寓意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不要回頭了),接著新郎就把新娘接走了,全程都不說話(這個不知什麼意思),也不回頭,如果路程有過橋的更不能說話(怕擾了橋神,會發威發怒)。
到了婆家,公婆會提前燒一盆炭火放在門前,新娘要跨過那盆炭火才能進門(寓意以後日子紅紅火火,也有闢邪的意思),未進門之前不能和婆婆見面(婆婆要藏起來,怕衝撞,日後不好相處,要進門之後才能見面),進門之後,長輩會割一隻公雞脖子(不用宰殺,只要出點血)祭師面公(灶神),然後擺上五牲和糖果,公公點香遞給媳婦拜師面公,兒子也會一起拜,公公會告知師面公家裡添了新人口,禮畢,送入洞房。到了中午,家裡就要準備宴席請親戚朋友,外甥娶媳婦,舅舅是最重要的人物,一定要請來坐主位,由小輩敬煙敬酒。會單獨安排一桌新娘宴,專門給新郎和新娘,伴郎伴娘吃,要炒十二道菜,和一隻完整的雞,新娘坐主位,雞嘴插上石榴花和仙草,雞頭對著新娘(大概就是宣示她是新女主人了),其他菜都可吃完,整雞是不能動筷孑的。吃完之後,新郎和新娘就要給家裡的長輩(先敬舅舅,再公婆,再叔伯嬸姆)敬茶,敬茶時長輩會封紅包給新人,然後做四句,婆婆還會把一根如意插在新娘頭上(表示萬事如意)。敬茶之後,新娘就可以回洞房休息,長輩會招呼小孩們都來分糖果和花生,來的小孩越多越好,表示以後會人丁興旺。到了晚上,親戚朋友都會來鬧洞房,新郎要給大家敬煙分糖果,然後把新娘領出來逐一介紹自己的親戚朋友給新娘認識,互相熟識,以便日後好相處。禮畢,各自回屋休息。
現代人與時俱進,很多都簡省了。你們那裡又是如何辦的呢,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