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謎一般的難題,如何才能自然、輕鬆地找到解決的辦法?
什麼是自然?習慣成自然。
什麼叫輕鬆?自然才輕鬆。
會駕駛汽車的人開起車來輕鬆自然,因為開車的操作模式已經成習慣動作了;而新手剛開始駕車則會望而生畏倍感困難。
什麼是習慣?
就是一以貫之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完形構造法是對幾何問題思考策略的一種概括,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模式和方向。
所以它可以一以貫之,統領一切幾何構造的思路和方法。
前文有述,關於旋轉變換的共性條件特徵:共點等線。
這就是此類問題的「一」。這個「一」可以應用於「一切」同類問題。
再以下例說明之。
例.已知兩個等腰直角ΔOAB和ΔOCD中,∠AOB=∠COD=90°,E是BC的中點,試探索線段OE與AD的數量關係和位置關係。
思考1:圖中沒有與OE、AD有關的數學模型,必須構造。
思考2:不容易看出現存數學模型時,採用「變形法」。
思考3:由「E為BC中點」判斷可以把E點所在三角形進行旋轉或縮放變換。
思考4:由「AO=BO、CO=DO「判斷可以把它們所在三角形進行旋轉變換。
自然的想法:
(1)OD逆時針旋轉90度得OC,把OD所在的ΔAOD一起轉過來看看?
(2)OA順時針旋轉90度得OB,把OA所在的ΔAOD一起轉過來看看?
(3)OC順時針旋轉90度得OD,把OC所在的ΔBOC一起轉過來看看?
(4)OB逆時針旋轉90度得OA,把OB所在的ΔBOC一起轉過來看看?
(5)CE繞點E旋轉180度得BE,把CE所在的ΔCOE一起轉過來看看?
(6)BE繞點E旋轉180度得CE,把BE所在的ΔBOE一起轉過來看看?
(7)CE以點C為中心放大2倍得CB,把CE所在的ΔCOE一起放大看看?
(8)BE以點B為中心放大2倍得BC,把BE所在的ΔBOE一起放大看看?
(9)ΔBOC與ΔAOD兩組邊相等,但不全等,因夾角互補而不相等:∠BOC+∠AOD=180°,構造出∠BOC或∠AOD的鄰補角是不是就容易得到全等三角形了?
看出上述想法的思維模式嗎?
後面的變換方法都是依據前面的已有條件得到的,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的。
我們需要改變的是,從運動變換的角度來看已知圖形。
解法1:ΔAOD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度至ΔCOF,OE為中位線,得OE=1/2CF=1/2AD。
此法亦可看成:ΔBOE以B為中心放大2倍得ΔBFC。
解法2:ΔAOD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至ΔBOF,OE為中位線,得OE=1/2BF=1/2AD,導角易證OE⊥AD。
此法亦可看成:ΔCOE以C為中心放大2倍得ΔCFB。
解法3:ΔBOC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至ΔFOD,OE&39;=1/2AD。
解法4:ΔBOC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度至ΔAOF,OE&39;=1/2AD。
解法5:ΔCOE繞點E旋轉180度至ΔBFE,得OE=1/2OF=1/2AD。
此法亦可看成:ΔAOD逆時針旋轉90度再平移至ΔOBF。
解法6:ΔBOE繞點E旋轉180度至ΔCFE,得OE=1/2OF=1/2AD。
此法亦可看成:ΔAOD順時針旋轉90度再平移至ΔFCO。
上述幾種方法看似不同,其實為一,即以共點為中心以等線為對應邊進行旋轉變換。
本題條件結論不變,把等腰直角三角形位置轉動,得下圖即為黑龍江鶴崗市2017年中考題。
你能快速找出同上六種不同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