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科醫生》中看焦慮的媽媽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2020-12-22 果媽閱讀

最近,上演了一部電視劇《兒科醫生》,該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發生在兒科診室裡既真實又動人的暖心故事。

這部劇雖然描寫的是醫生這一特定職業,但是你也能從中看到很多媽媽的狀態,反映了現代父母的一些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去反思。

今天就和你聊聊我從中看到的一個小故事,一個關於焦慮的媽媽帶給孩子什麼影響的故事。

01孩子問題的根源是父母

一個媽媽帶著孩子來看病,她和醫生說:「我們為了治他的這個病,全國各地都跑遍了。您給看看吧!」

媽媽在和醫生交流的時候,也在時刻關注著孩子吃手的問題,時不時會制止,瞪著眼睛對孩子嚴厲地說:「還咬你!」

這個時候,你看孩子的眼神是一種恐懼、無助,好像一個黑夜躲在角落裡的孩子一樣。

醫生找藉口把媽媽支開,她首先用非常溫柔的語氣告訴孩子這個不是病,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而已。

孩子慢慢地放鬆下來,臉上終於有了笑容,還和大夫姐姐握了手。

但是等媽媽回來,孩子又回到了之前極度緊張的狀態中,醫生已經把治療方案寫在了病例本上:因壓力過大,導致的焦慮而產生的行為異常,處方:媽媽每天的擁抱跟微笑。

因為孩子吃手,還有學習等其他的問題,讓這個媽媽一直處於焦慮的狀態。

因為她的焦慮,從而產生了負面情緒以及控制欲,從而影響到了孩子,孩子在緊張狀態之下,就會不自覺地吃手,他是在用這種方式釋放自己的壓力。

記得前兩天在地鐵裡看到一對母女,那個女孩子已經快和媽媽一樣高了,因為沒有完成作業,媽媽一直在數落著孩子,而且越說越激動,孩子一直低頭不語,面對媽媽的指責,她只能時不時的往後躲,眼神就像這個吃手的小男孩一樣充滿著恐懼和無助。

仔細想一想,其實孩子很多的問題,根源都在父母這裡,如果一個孩子的媽媽焦慮,爸爸暴躁,他長期處於在這樣一種高度壓力的家庭環境下,他會時刻保持緊張的狀態,所以,他必須用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應對這種壓力。

聽到過這麼一句話:當父母吼了孩子,甚至是打罵孩子,孩子依然會愛著你,但是他會慢慢變得不愛自己。

當一個孩子不再愛自己,他會有什麼問題,他會做出什麼事情,不想而知。

02父母沒有覺醒才是最可怕的

《父母的覺醒》這本書中寫到:父母缺乏覺醒,為此,孩子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過度的寵愛、過度的關注、過度的醫療護理......這一切導致了許多孩子不快樂。

就像這個吃手的小男孩的媽媽,你知道當她看到醫生在就診本上寫的那句話之後,她的反應是什麼嗎?

她怒了,她生氣地對醫生說:「你算什麼醫生,我看你才壓力過大行為異常呢!」

可以看出,媽媽並不認同醫生的結論。

醫生說:「家長是最好的醫生。」

但是,我認為,家長只有先有覺醒,他才能當好孩子的醫生,否則對於孩子來說就是雪上加霜。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家長,用自己的愛,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來控制孩子,而且從不意識這會有什麼問題,直到有一天,孩子爆發了。

就像《小歡喜》裡的英子,選擇跳海來逃離媽媽對他的控制,在這之後,英子的媽媽才有了覺醒,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帶給孩子什麼。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其實就是一場自我成長的修行之旅,這條路很長,也很曲折,會遇到很多坎坷,也要經常面對孩子給你帶來的挑戰。

我們只有多去學習,閱讀,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當爸爸媽媽,父母也並沒有培訓合格上崗一說,我們經常說原生家庭會影響人的一生,但我們也是我們孩子的原生家庭啊!

要想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的作用和影響非常大。

03親子關係是教育的根本

我曾經在果媽閱讀講過孫雲曉專家的一本書:《親子關係 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碼》,他說:親子關係好壞決定家庭教育成敗。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和父母都會感到安全。

還是說這個吃手的小男孩,當媽媽生氣打算帶他離開回家的時候,這個孩子不想走,他說:「一回家你就讓我學習,我什麼都不好!」

當我聽到孩子說:「我什麼都不好」的時候,我的心一驚,被刺痛了。

這讓我想到前段時間看的一個新聞,一個9歲的女孩毅然決然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起因是學校留了作文的作業,她寫不出來,給在外工作的媽媽打電話,媽媽卻只是一味地催促她趕緊寫,之後她就跳樓自殺了,她留的遺書上只有兩句話:「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以上兩個孩子與父母間的親子關係就是讓他們感受不安全的,當孩子感受到不安全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逃離這種關係。

《親密關係之親子關係篇》中寫到:

情感連接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親子之間的情感紐帶破裂會導致失去信任,進而讓孩子覺得自己一文不值,自暴自棄。持續重建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會鼓勵他們敞開心扉,接受你的引導。

吃手的男孩在醫生奶奶的耐心勸導下擁抱了媽媽,媽媽也向孩子道了歉,她說:「兒子,媽媽錯了,媽媽以後再也不焦慮,再也不嚷你了。」

看到這裡,讓我淚目,希望我們每一個父母都能時刻記得這樣一個畫面,時刻提醒自己能溫柔地對待我們的孩子,即使他犯了錯,考試考得不好,惹我們生氣,我們也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

最後,送給你畢淑敏說過的一段話:「好的關係,像是一罐新鮮的牛奶,芳香醇厚,極富營養,可以滋養生命從幼小走向壯健。倘若是一團不良的關係,雜草叢生、蚊蠅肆虐都算是好的,最怕毒蛇出沒,伊波拉病毒肆虐,會傷及生命。」

看完文章,看了這個視頻裡的故事,你也許會問:我如何做一個不焦慮的媽媽?如何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我要說,恭喜你,你已經邁開了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覺知,下面就是要行動了。

推薦你加入果媽閱讀會員,每天給自己20分鐘的時間聽我講書,每個月3-4本書,一個月一個主題閱讀,我們已經化書成課。

從2016年至今,我已經持續講書1200+天,現在在精講第59個主題,第226本書,會員期內,這些書你全都可以會聽,還可以聽之後更新的書籍。

只要你一點點積累,一步步走,一定會有成效,當你的心安定,轉身回生活,你就能像一束微光,照亮你身邊的人。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過早把尿訓練,會給孩子帶來「傷」
    兒科醫生:過早把尿訓練,會給孩子帶來「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夏季給娃把尿方便?兒科醫生:過早把尿訓練,會給孩子帶來「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兩個動作能決定孩子的智商?兒科醫生:你家娃多大會爬行走路的
    導讀:這兩個動作能決定孩子的智商?兒科醫生:你家娃多大會爬行走路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兩個動作能決定孩子的智商?兒科醫生:你家娃多大會爬行走路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多大的孩子還能看兒科?兒科大咖:-1歲至18歲
    原標題:多大的孩子還能看兒科?兒科大咖:-1歲至18歲  東方網9月1日消息:多大的孩子看病該去看兒科?15歲的孩子去兒科專科醫院看病還是去成人綜合醫院?這個問題不止患兒家長搞不清楚,很多時候,連兒科醫生自己也有多種說法。
  • 孩子走路早晚能看出智商高低?兒科醫生這麼說,你家多大會走路
    這時有一個寶媽也帶著一個孩子在一邊玩耍,那個孩子看起來跟小吉的兒子差不多大,但是卻能自己跑來跑去到處得去玩耍了。這個寶媽看到小吉在兒子的後面緊跟著,時不時很扶兒子一下。於是就問小吉說:你的孩子多大了,是剛剛學會走路吧?小吉一心關注著孩子,就隨口一說:「我兒子16個月,這兩天才學會走路的。」這個寶媽就笑著說:「我兒子剛滿周歲的時候就會走路,可聰明了。你家怎麼那麼晚才會走路,有沒有去看下醫生。」
  • 兒科醫生:寶寶多大才能塗面霜?
    來源:談論育兒炎熱的夏季已過去,隨著秋冬季的到來,天氣會變得越來越乾燥。對成年人來說微不足道的刺激,對寶寶來說卻是很大的傷害,皮膚嬌嫩的寶寶因此會各種肌膚問題,比如常見的蘋果臉蛋和過敏。對此,很多媽媽都會覺得心疼不已,於是有的寶媽就會選擇給寶寶塗些面霜來緩解這些情況。那麼,寶寶到底多大才能塗面霜呢?
  • 孩子的午睡需求影響聰明度?兒科醫生:假的,不想睡就不睡
    媽媽逼迫孩子午睡,結果遭到兒科醫生的反駁:假的,不想睡就不睡很明顯貝貝想要拒絕,但每次都逃不過媽媽的魔掌,有時甚至會伴隨著眼淚進入睡眠,一次社區親子活動中,貝貝媽媽和幾位鄰居就說到孩子的睡覺問題,貝貝媽媽率先表示:「孩子必須得午睡,不睡影響孩子的聰明度,每天要求貝貝最少睡2個小時。」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
    但兒科醫生往往又是最有耐心、最累的一群人。孩子們的配合度低、總愛用大哭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這使得診治一名兒童要比一名成人要花費更多精力。他們不僅是兒科醫生,也是安撫孩子的幼師、從蛛絲馬跡中推理病情的偵探。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孩子,還有那些焦慮的孩子家長——很少有人能在自己親生骨肉患病的情況下保持理智。
  • 兒科醫生告訴你,光腳對娃的影響有多大
    兒科醫生告訴你,光腳對娃的影響有多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光腳真的對娃好嗎?兒科醫生告訴你,光腳對娃的影響有多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近來,悄悄出現了「不穿襪子」的熱潮。
  • 媽媽,我想和你睡,兒科醫生:別輕易決定,影響孩子性格
    導讀:媽媽,我想和你睡,兒科醫生:別輕易決定,影響孩子性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想和你睡,兒科醫生:別輕易決定,影響孩子性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身邊的兒科醫生》:解決新手爸媽的焦慮,在育兒路上更加輕鬆
    寶寶笑時,安睡時,真的太喜歡了,怎麼看都看不夠。寶寶哭時,病時,心裡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什麼原因?我該怎麼辦?這個時候,我通常會在網上查找資料,或在寶媽群裡向其他人提問求助。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某一個階段的寶寶,都有著類似的症狀,大家相互說一下,心裡也能稍微安心點。但是有的時候,會出現相左的意見,讓你看了更加不知所措,依舊很焦慮。
  • 《你身邊的兒科醫生》:解決新手爸媽的焦慮,在育兒路上更加輕鬆
    為什麼寶寶會吐奶?為什麼寶寶會發燒?很多新手爸媽面對小寶寶都會感到毫無頭緒,手足無措。雖然我們雖然已經是大人了,養育孩子卻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想要做好,只能像個學生一樣,從頭學起。新生兒帶給我們幸福與驚喜,卻也會伴著焦慮與迷茫。
  • 孩子半夜總是哭鬧不停?兒科醫生提醒:這5大原因會影響孩子睡眠
    孩子半夜總是哭鬧不停?兒科醫生提醒:這5大原因會影響孩子睡眠導語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人的身體健康,當然孩子們也不例外,尤其是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寶寶,如果睡眠充足的情況下就能讓生長素分泌旺盛。歡歡覺得寶寶可能生病了,就帶孩子去了醫院檢查,沒想到兒科醫生的話讓歡歡恍然大悟。醫生說:"寶寶有點消化不良,這是孩子不好好睡覺的主要原因,設想一下如果大人吃多了東西肚子不消化,那麼晚上睡覺的時候也肯定會翻來覆去睡不著。
  • 寶寶多大斷奶好?並非6個月或1歲,兒科醫生:餵到這時候會更好
    雖然都知道母乳餵養好,但隨著寶寶的成長,過了半歲後,斷奶,也會被提上日程。同時周圍催促斷奶的聲音也日漸增多,究其原因,多是認為6個月後母乳又稀又清、沒營養了,孩子也吃不飽。寶寶多大斷奶好?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個月前,建議給寶寶純母乳餵養;6個月到1歲之間,可以採用母乳搭配固體食物的餵養方式;如果條件允許,比如媽媽能夠全職在家帶娃,也可以將母乳餵養延長至2歲及以上。換而言之,寶寶多大斷母乳好?並沒有固定的標準,具體什麼時候斷奶得看寶寶喝母乳的意願。
  • 生活中出現焦慮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
    生活中出現焦慮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心理焦慮症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身體緊張、情緒壓抑、過分機警以及自身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等症狀表現,心理焦慮症不僅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同時還會摧殘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如果焦慮很久很久都沒有得到有效緩解,那麼會非常容易地造成身體產生很多疾病,嚴重的會就會危害到我們的生命健康。焦慮症對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是很難治癒的。一旦發現自己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焦慮症,就不可以忽視。
  • 孩子多大年齡才能吃大人的飯菜?兒科醫生:應該分年齡段餵養孩子
    文|啞鈴媽媽自古以來,我國在飲食方面的講究頗多,烹飪方法也是五花八門,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調料,來達到色香味俱全。我們知道寶寶時期,不可以吃這些調料,那多麼多大可以吃大人飯菜呢?婆婆不以為然:「你就是講究太多了,又不是天天吃,今天高興,孩子吃一塊怎麼了?」老公見狀,給了我一個眼色,只好作罷,可是孩子見味道不錯,吃了一塊又一塊。當晚大寶就開始哭鬧,說「肚肚疼」,送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這是嚴重的消化不良、脹氣很嚴重,所以詢問孩子究竟吃了什麼。
  • 千名兒童僅0.43位兒科醫生 別讓兒科淪為「小兒科」
    不可否認,給孩子看病,醫院承擔了很大的社會責任,因為真正創收的重點並不在這裡,兒科醫生的待遇自然也就每況愈下,長此以往,沒有哪一個醫生會對兒科感興趣。與之相反的是,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門診及其配備的醫生並沒有擴充,也就難怪老百姓感到不方便了。
  • 媽媽認為孩子多動,醫生找到根源:與媽媽「不穩定」的情緒有關
    這位媽媽說自己的女兒太淘了,如果是男孩就好了,她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文文靜靜的,但是平時孩子的小動作太多。醫生在諮詢情況的過程中,孩子並沒有很大的動作,只是偶爾的走走神、撓撓頭。她媽媽邊跟醫生交流邊盯著孩子,孩子一旦出現了她認為的典型動作就接著給指出來,孩子倒是沒有多大反應。然後再和孩子單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很健談、有禮貌,沒有扭捏感。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就說孩子生病了,小小的他無法清楚表達,只會哭。這不僅讓大人們抓瞎,兒科醫生也冒冷汗,因為「望聞問切」之中很重要的「問」,沒有「答」。這還不算,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疙瘩,醫治不好、或者處理不當,首先家長不願意,本來我國的隱患關係就挺緊張的,誰還願意往前衝?
  • 孩子多大可以吃「大人飯」?兒科醫生:符合3個條件就可以吃
    孩子成長中,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就說吃飯,不到六個月的寶寶,只能喝母乳或者喝配方奶,超過六個月到一歲的孩子,不僅要喝奶,還要搭配輔食,超過一歲的孩子,還在喝奶粉,但是喝奶粉只是輔助。可過了一段時間,奶奶發現孩子連續很多天都沒有排便,才覺得不對勁,趕緊帶孩子去醫院。兒科醫生檢查並詢問後,對奶奶說:不能太早讓孩子吃大人飯,不然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甚至會影響孩子的腎臟。說完後,奶奶很後悔,又問醫生孩子多大吃大人飯?
  • 兒科醫生教媽媽如何給寶寶選繪本
    我們並不是要教大家「只餵書給孩子」,而怠於帶他們去感受直接經驗。接下來我們會講到的繪本,大致可分為知識類和情感類,知識類是孩子們日常生活的提煉和延伸,情感類則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探索和共情,本質上來講,並未完全脫離孩子們的直接經驗,而且很多經驗幾乎是所有人都無法也不願去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