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忠告:符合這6種情況,及時做腸鏡

2020-12-20 北青網

一、大便異常的人

大便的性質和人的飲食、健康有極大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平時大便正常,排便時間比較固定,突然出現大便的時間不穩定,經常出現交替性的便秘以及腹瀉情況就有可能是因為腸道裡面出現了癌細胞,這些癌細胞正在迅速繁殖導致腸道受損引起排便習慣變化。

有時候還會使人出現裡急後重的情況正是直腸受到刺激的表現,當腸道裡面長出大量的腫瘤就會使腸管被堵塞使大便變得比較細,排起便來也會感覺非常吃力。

二、腹部不適,有包塊

腸道裡面出現癌細胞之後就會不停地受到癌細胞的刺激,就會使人感覺到腹脹腹部疼痛,尤其是在吃了東西之後,腸道受到食物以及癌細胞的雙重刺激使症狀更加明顯,結腸癌的患者還會有可能摸到肚子下方有質地堅硬的包塊,摸到的時候不痛不癢,無法用手推動。

三、便血、黑便

看到大便帶血的情況第一反應就是痔瘡破裂或者肛裂,但是只要細細觀察也就可以明確區分消化系統出血以及痔瘡出血的區別。

如果只是大便表面有血,就是痔瘡出血,如果大便裡面也有血或者大便的顏色發黑那就意味著腸道出血。

比如直腸癌以及乙狀結腸癌就會引起鮮血便,升結腸癌、降結腸癌會因為腫瘤離肛門比較遠,會引起大便發黑。

四、直系親屬有結腸癌患者

直系親屬裡面有腸癌患者,那麼後代患上腸癌的機率會比正常人高三、四倍。

腸癌患者的子孫就是這種疾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在該親屬發病年齡的基礎上提前十年進行腸鏡檢查,比如父母50歲發現患了腸癌,那麼他們的子女就要在40歲進行檢查,並且要注意平時飲食、作息,積極地預防腸癌發生。

五、曾經患過大腸腺瘤

大腸腺瘤的患者即使接受手術治療之後也要引起重視,因為這是一種極其容易癌變的疾病,如果在手術的時候沒有將腺瘤完全切除就有可能引起癌變,而且這類患者的腸道本來就比較弱,更加容易受到癌細胞的侵犯。

六、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與大腸癌關係非常密切的疾病,這類患者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非常高。在確診為慢性潰瘍性腸炎的患者多半會在五、六年之後發生癌變,在此之間患者要每年定期到醫院做腸鏡檢查,如果發現腸癌就可以及時治療。

以上六種人要提高對腸癌的防範意識,腸鏡檢查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大多數早期發現腸癌的患者通過積極治療,可以使生存時間有效延長,如果病情發展到晚期,那麼治療起來不僅特別麻煩,對患者的創傷也比較大,生存率也會大大下降。

責任編輯:趙桂金(EK003)

相關焦點

  • 哪些情況下要考慮做腸鏡?醫生點名:有這10種情況,不能拖
    腸鏡,被稱為檢測腸癌的「金標準」,可是,我國得腸癌的人如此多,卻沒幾個人在此之前做過腸鏡。為什麼?因為痛!大部分人對腸鏡的感覺都是不好的,那是否可以不做呢?有些人可以,有些人則不行。醫生藉助軟管末端的微型電子攝像機和光源,可以清晰觀察到患者大腸和部分小腸內的情況,準確找出息肉、潰瘍、炎症、腫瘤等病變,還可以立即鉗取部分組織做進一步的病例分析。眾多的實踐已經證明,腸鏡是篩查腸道腫瘤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 老人肚子咕嚕響了半月,查出腸癌,醫生:有4種症狀,趁早做腸鏡
    大爺比較擔心,因為之前有過腸炎的情況,害怕是腸炎嚴重了,所以去醫院做了個腸鏡,結果發現自己右側結腸癌,但是幸好大爺發現及時,現在屬於早期階段,還沒有轉移,及時手術還有救。很多朋友都比較擔心如果來避免自己患上腸道疾病,什麼時候做腸鏡比較好。醫生建議,出現以下4種症狀的時候,請儘早去做腸鏡檢查:第一種:嚴重的下腹痛 。
  • 做腸鏡很可怕?在這9種情況下,再怎麼硬著頭皮也要做
    「……」別想歪了,這只是腸鏡檢查中普普通通的對話而已,人生在世,誰還沒去過幾次醫院呢?要說醫院中千奇百怪的檢查,腸鏡一定榜上有名。一、什麼是腸鏡?而且在做腸鏡前,患者需要服用一些腹瀉的藥物,將糞便充分排出,不然腸道內的糞便,可能會遮擋住攝像頭,讓醫生無法清楚地觀察到腸道黏膜的狀況,這個過程也會帶來不適感。所以腸鏡檢查,在很多人眼裡看起來非常可怕。二、腸鏡能查什麼病?
  • 腸鏡怎麼做?哪些情況需要做?有什麼注意事項?
    原創 曾哥每日科普 曾哥每日科普曾醫生,我肚子不舒服,需不需要做腸鏡?我經常拉肚子,要不要做腸鏡?我的大便有血,需不需要做腸鏡?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到底哪些情況需要做腸鏡。
  • 做一次腸鏡能保10年平安?他在3年後複查已是腸癌,腸鏡能信嗎?
    年輕氣盛的兒子直接找到了醫生,質問道:父親明明在3年前才剛剛查了腸鏡,在查出息肉後,為保萬無一失,還特意做了切除手術,怎麼這一次又查出了腸癌?到底是檢查出了問題?還是之前的手術出了問題?不是說做一次腸鏡能保10年平安的嗎?做一次腸鏡到底能保多長時間的平安?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癌,醫生直言:3種情況的人,最好每年檢查一次
    提到「腸鏡」篩查,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腸鏡需要通過肛門進行檢查,隱私部位暴露本就會讓人感覺尷尬、難為情。而且,很多分享腸鏡檢查經歷的文章中,都曾提及疼痛、不適感,這又在尷尬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對疼痛的恐慌!
  • 勉為其難做次腸鏡,揪出巨大的「潛伏者」,這八類人要做腸鏡篩查
    知道沒有癌變的時候陳先生和愛人都鬆了一口氣,醫生要求要定期複查的時候他也很開心地答應了。在上述案例中,如果陳先生沒有在愛人的勸告下去做腸鏡檢查,幾年過後,直腸的息肉也許就癌變了,那就是大麻煩了。晚期腸癌的5年存活率不到30%,有遠端轉移的不足10%。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6)如口服全部洗腸液後2-4時內無大便解出或解半成形大便,應來醫院由醫生指導下再加服聚乙二醇電解質液適量或清潔灌腸。(7)在口服洗腸的過程中出現腹痛、嘔吐、頭昏、心悸等異常情況時,請暫停口服洗腸液,並來醫院與醫生取得聯繫。
  • 做腸鏡很痛苦?當身體出現哪些情況時,腸鏡非做不可?
    但是現在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腸鏡也不再像人們腦海中想像的那樣痛苦,大多數人都是可以受得了的。腸鏡檢查只會帶來一些異物進入體內的不適感。如果你實在是害怕,或者是難以自主配合檢查的孩子,可以向醫生要求無痛腸鏡,也就是通過麻醉來使患者淺眠,從而完成檢查。但是這樣麻醉需要注意適用人群,聽從醫生囑咐。
  • 腸道不好的人,出現四種情況,儘量早做腸鏡檢查
    當身體出現這四個表現,就應該及時就醫,並注意保護自己的腸道健康了。1.如果糞便性狀顏色出現異常,必須及時檢查,判斷是否是結腸直腸癌的首要症狀。2.如果糞便中帶有血絲血塊血液等,那麼請不要猶豫,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
  • 醫生忠告:這4類人,要定期做腸鏡檢查,否則得了腸癌都不知道
    通過普通的ct、B超等,都無法發現腸道潛藏的問題; 只有進行專業的腸鏡檢查後才可確診,而當聽到腸鏡檢查時,大部分人下意識反應就是拒絕。第一是害怕腸鏡檢查會有痛苦感,第二則是覺得需要脫褲子露出隱私部位,感覺非常尷尬。
  • 醫生勸告:這4類人儘早做腸鏡
    可見,對於結腸癌,腸鏡篩查尤為重要,若能發現及時,同時配合積極的治療,那麼,患者5年生存率也將大大提升。 何為腸鏡篩查?它的意義在哪裡? 腸鏡篩查,主要是從肛門處插入可以彎曲的帶有攝像頭鏡子的軟管,將其慢慢到達腸道內,進而可以幫助我們直觀的看到腸道內的情況,在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有息肉、糜爛等問題,我們醫生就會取其作為病理標本進一步做檢查。
  •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醫生:4類人應該定期做腸鏡,別偷懶
    由於腸道的位置比較隱秘,大多數的腸癌患者在發現病情時,已經到了晚期,甚至連治療的機會都沒有,只有通過腸鏡的檢查才能確診病情。雖然檢查時會比較尷尬,但是為了能夠及早預防腸癌這樣的疾病,建議有四類人最好定期做腸鏡,以免腸癌的出現。那麼,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做腸鏡呢?
  • 腸鏡再難受,5種人也別「拒絕」,醫生提醒:是為你好
    在檢查項目中有一項大家恐懼的檢查,那就是腸鏡檢查。這項檢查雖然可以知道患者腸道內的情況,但是檢查過程不太好受,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腸鏡檢查。什麼是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從患者的肛門伸進一根纖維軟管,而且這根纖維軟管有點長,會直接深入患者的小腸尾部,然後再藉助軟管末端的攝像機將腸道中的情況呈現出來。醫生就可以通過影像來觀察患者大腸和小腸內的情況,比較精確的判斷患者的疾病情況,但是這個深入的過程會出現疼痛,而且位置也比較的尷尬,所以大部分人都不太願意做這項檢查。
  • 總結來說:若有這些情況,還是要去做「尷尬」的腸鏡
    戴世學醫生表示,很多患者都很糾結「要不要做腸鏡」以及「為什麼要做腸鏡」這些問題。總體來說,如果患者疑似有下消化道疾病,醫生會選擇做腸鏡檢查,因為做腸鏡可以發現很多病變,包括息肉、潰瘍、腫瘤等等。因此,一旦懷疑患者有下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在結腸1.5-2米的範圍發生病變的時候,醫生會優先考慮做腸鏡。
  • 哪些情況不能做腸鏡檢查?原來腸鏡的檢查過程是這樣的
    原標題:哪些情況不能做腸鏡檢查?原來腸鏡的檢查過程是這樣的   腸鏡檢查雖然有很多的用處,但是也會有不宜做腸鏡檢查的情況發生,所以要在檢查前告知醫生你的自身情況,來判斷是否適合做腸鏡檢查。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腸鏡檢查的禁忌和基本過程吧。
  • 腸鏡再難受,別拒絕,做腸鏡前要準備什麼
    腸鏡是消化科最常使用的檢查方式,通過做腸鏡檢查可以查看腸腔內的病變,並作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那麼在做腸鏡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此外在做腸鏡的時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可以了解 ,以便更好的進行腸鏡檢查。
  • 浙江父女做腸鏡,同一天收到壞消息,醫生惋惜:真該早點來!
    得知這一檢查結果後,小駱嚇壞了,立刻到杭州市西溪醫院消化內科給父親預約了腸鏡檢查,在主治醫師李曉的建議下,小駱自己也預約了胃腸鏡檢查。很快,小駱父親的腸鏡結果出來了,非常不幸,「乙狀結腸癌,腫瘤佔管腔2/3」,若不及時處理,很快就會因腫瘤佔滿腸腔而引起腸道梗阻。李曉醫師立即將這一情況告知小駱,建議其父親儘快進一步完善檢查後手術切除癌灶。
  • 給自己做腸鏡讓醫師受益匪淺 建議:早做腸鏡檢查
    /醫生供圖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最近,一位肛腸科的醫生選擇了「自己給自己做腸鏡」的方法體驗患者的實際感受,瀉藥難吃、乙狀結腸部位不適等體驗讓他收穫頗豐,使其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的體諒、幫助患者。
  • 做腸鏡檢查時,可能會出現穿孔?內科醫生解釋很清楚,了解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無緣無故出現腹瀉,持續時間長,並且反反覆覆,這時候肛腸科醫生會要求患者做腸鏡檢查。有患者就會擔心,看報導說某醫院某患者在做腸鏡的時候,出現了穿孔,經過搶救才撿回了一條命。自己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尼?今天就來給你們解答一下做腸鏡中的一些疑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