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階梯還是廉價勞工:你的實習定位明確嗎?

2021-02-15 社論前沿

摘要: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Alexandre Frenette博士於2013年在Work and Occupations上發表題為「Making the Intern Economy: Role and Career Challenges of the Music Industry Intern」的文章,對當前文化產業中的實習生經濟進行了考察。文章聚焦於音樂產業中的無薪實習生群體,對他們在唱片經濟中扮演的靈活性角色以及面臨的職業挑戰進行了分析。作者指出「模糊性」(ambiguity)在實習生經濟的生產和維持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文中使用臨時性勞動力(provisional labor)這一概念來描述實習生暫時性、條件性、模糊性的身份特徵,他們一方面通過實習積累自己的就業能力,一方面為產業提供了廉價勞動力。文章進一步分析了實習生職業發展面臨的諸多限制,這導致實習的最終結果可能與求職者最初的期待有所不同。

實習通常被視為進入音樂領域並在其中謀得正式職位的途徑之一,但在音樂產業中並不存在具有保障性的職業路徑,大多數音樂產業中的實習生無法轉變為有薪水的正式職員。實習在企業尤其是創造性產業中已經越來越普遍,但很少有研究關注這些實習生究竟在做些什麼,他們在工作場所中如何與他人互動,作者認為有必要對實習的功能及其運作機製做進一步探討。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為何音樂產業中的實習生無法獲得正式職位?實習的吸引力在哪裡?企業為什麼招募實習生?實習生工作的限制又有哪些?基於參與式觀察和訪談數據,作者發現工作角色的模糊性在實習生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影響了實習生和僱主對「實習」的解讀。作者進一步指出了實習生職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並對其背後的不穩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對待實習,社會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態度。支持者認為實習實現了學生、企業、學校之間的三方共贏:學生獲得了經驗;學校提供了受歡迎的學習機會,並從校友關係中受益良多;企業既可以甄選員工,也獲得了廉價勞動力。反對者則對剝削年輕實習生的現象進行了譴責,認為實習與個人教育關聯甚少,其實質上是一種剝削行為。實習生的合法性也一直存在爭議,儘管勞動部門設定了企業僱傭無薪實習生的標準,但在現實中並未得到落實。

一些學者的研究發現文化工作者(cultural workers)的工作缺乏自由,且充滿壓力和不確定性。除此之外,新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也非常漫長且充滿挑戰。勞動力供大於求,企業錄用機制模糊不清,這些都使得求職者很難在公司站穩腳跟或者找到工作。對於在文化產業中謀求正式職位的新人來說,通過實習來拓展職業網絡、積累工作經驗就變得極其重要。實習是為了更好的找到工作,但這也造成了職業發展的一個悖論,即沒有背景的新人更難找到工作。

作者關注工作角色的靈活性(flexibility of work role)對員工職業發展的影響。作者認為實習生扮演了一個靈活性的角色,為企業提供了許多正式和非正式的用途和利益;有關實習生工作內容以及實習成果的表述存在模糊性;實習被建構成一個累積就業能力、開展職業生涯的機會,但實際上這一過程面臨著諸多挑戰。實習生的角色具有臨時性、條件性、模糊性的特徵,作者將其稱為臨時性勞動力,他們在成為正式員工之前的這段不穩定時期裡,為企業提供給了一個靈活性的勞動力蓄水池。

作者主要採用參與式觀察和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在2008年7月至12月期間,作者以實習生的身份分別進入兩家唱片公司進行觀察:其中一家公司調查四個月,每周兩天,每天至少七小時;另外一家公司調查六個月,每周一天。在2008年4月至2011年11月期間,作者共對57人進行了訪談,包括實習生、正式員工、大學從業人員等,其中13人進行了多次訪談。


實習生的工作內容大都是一些瑣碎的日常工作,有時也會做一些與正式職員相似的專業性工作。事實上,實習生在工作中有很多空閒時段,無事可做也無人監管。在企業主管眼中,實習生並不在意工作量,有些甚至對工作毫無興致,不積極的實習生經常被忽略。大學裡對實習內容和職業發展的描述相當模糊:你工作的內容可能會很瑣碎,但只要你盡力工作、表現好,就有可能得到工作並且升職。

實習可以給實習者到來許多潛在的益處。研究發現,實習經歷有助於學術表現、個人能力、職業定位以及就業機率的提升。除此之外,文中的受訪者還指出了實習其他用處:實習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工作實踐能力、提供一個了解工作世界的渠道,同時也是一個結識不同人物、體驗精彩生活的機會。與物質收穫相比,實習生更加強調精神層面上的成長。並不是所有的實習生都帶著找工作的目的進入音樂領域的。但是想要轉正的實習生必須抓住自己在工作中的模糊角色,付出很多努力來證明自己的決心和能力,比如為同事捎帶食物飲品等。

關於企業為什麼使用實習生這一問題,同樣存在模糊的、多樣的解讀。實習生、正式員工、企業都提到了三個原因,但它們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首先,對企業來說,實習生主要被視為一種廉價勞動力來使用,他們在工作中起輔助作用,可以為正職員工分擔工作量,但對企業來說並非必要。一些實習生和員工對此持有不同觀點,認為實習生作為廉價勞動力在企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是整個音樂產業運轉的基礎。其次,實習生能為企業提供活力、信息和靈感,但一些僱主並不認同。最後,實習被認為能夠為企業培訓和輸送合格的員工,但是作為廉價勞動力,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到的培訓有限,企業正式錄用實習生的案例也很少。

模糊性不僅體現在各方對實習的不同解讀上,也體現在實習生的角色特徵上。這些特徵不僅限制了實習生的工作內容,也限制了實習生在企業中角色。從實習生工作的分配方式以及實習生與正式員工之間的互動中,作者總結了實習生身份的三個特徵:首先,實習生在公司地位較低,不僅被分派從事一些「低級」的工作,而且在工作空間上也被區隔開來;其次,實習生的能力通常是不被信任的,因此很少被分配到重要的工作;最後,實習生的實習時間通常較短,這不僅使實習生很難定位自己的角色,也使得正式員工很少對實習生進行培訓和監管。

在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但缺乏明確、正式錄用機制的背景下,實習生作為暫時性的勞動力,具有短暫性、條件性、模糊性的身份特徵,構成了企業靈活的勞動力蓄水池。從各方主體的視角和主觀體驗出發,作者認為模糊性在實習生經濟的產生和維持中發揮了核心作用。模糊性使得各方對實習生的角色可以進行多元化的解讀,進而影響了實習生的工作內容以及僱主和正式員工對實習生的態度。對實習成果的描述也同樣具有模糊性。個體能夠從多個方面在實習中獲益,這是實習生從事無薪工作的重要動因。地位低、能力不被信任、實習時間短這些限制性的身份特徵使得實習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充滿了挑戰。

文獻來源:Frenette. A. (2013). Making theIntern Economy: Role and Career Challenges of the Music Industry Intern, Workand Occupations, 40(4), 364-397.

文獻整理:劉焱

zhuanzs

社論譯介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自媒體、媒體、機構轉載請申請授權,聯繫郵箱shelun2015@163.com,註明「機構名稱+轉載」。

關注國際頂級刊物,聚焦前沿理論方法,追蹤名家研究軌跡,推送最新學術論文。

相關焦點

  • 鹽城一職業院校學生成了廉價勞工.
    你想要第一時間了解鹽城最即時的新聞嗎?請點擊上面藍字「老虎橋論壇」加關注哦!網友爆料:今天在百度貼吧裡面看到一篇名為「我被老師威脅了 我該怎麼辦 求大神幫助」的貼子,認真的讀了幾遍,我感到非常的震驚。而學校既然剝削了學生的勞動力,又浪費了其寶貴的實習機會,實在讓人憤慨。連實習都會變成交易,這樣的學校會認真對待學生的學業嗎?恐怕平時的教學也是一塌糊塗,明智的用人單位根本就不敢錄用它們的學生。   從這樣的學校畢業後,不管是什麼專業的學生,除了會當流水線上最普通的操作工,還會幹什麼?學校和老師賺得盆滿缽滿,學生可就倒了大黴。
  • 實習生就是廉價勞動力?打醬油實習值得嗎?
    真正實習之後,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基本沒有用QAQ,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是在用excel整理些後臺數據,有時候還會充當客服的角色,有時候可能還需要做些圖片什麼的也都比較基礎。因為一直的職業規劃就是電子商務相關的,這份實習也本來也可以轉正,如果轉正之後還是做這些工作的話,不明白為什麼還要有這麼高的學歷要求,感覺大部分人都能勝任......
  • 如果實習生是廉價勞動力,還有必要去實習嗎?
    問了問小姐姐緣由,她哀嚎到:實習工資太低拿什麼追星!當誰是廉價勞動力嘛!好吧,果然是遇到了人生當中的大問題。其實這是每一個找實習工作的大學生都會遇到的,實習工資都太低了有的公司甚至沒有實習工資。面對這樣的市場普遍情況,實習還有意義嗎?還有必要去找實習工作嗎?村主任要在這裡跟大家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希望每一個有同樣困惑的同學有幫助。實習生是廉價勞動力嗎?
  • 「廉價勞動力」,大學生實習該怎麼做?
    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在大學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但是實習也有著一定的困難,比如說學校給安排的實習,有些學校和用人單位商量好,不會給學生過多的實習工資,大學最後實習,結果是去當廉價勞動力,那麼對於實習,大學生該怎麼去做呢?
  • 實習生=廉價勞工?
    實習是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必經之路,但是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在實習呢?有人追求實習的工資,但是我想更多人追求的是一次經歷、一份經驗。
  • 大學生是廉價勞動力?我可能領了假的實習工資…
    學弟自我實習總結:談到工作眉飛色舞,談到工資暗自叫苦。覺得自己領了個假的實習工資, 白白給公司幹了兩個月!01下沙大學生是廉價勞動力嗎?知乎上大學生實習話題中,大部分都是關於實習工資的討論。這個「大學生是廉價勞動力,你怎麼看?」的點讚數4800,排名第一。那麼大學生到底有多廉價?巢姐兒翻查了各大實習招聘網站。杭州目前實習生崗位的普遍薪資都在100-150元每天,巢姐兒(微信ID: AriannaEvonne)趕緊拿起自己的小算盤一陣敲打。
  • 職校生實習困境 學生如何避免淪為廉價勞動力
    實習崗位如果不與教學目標相吻合,就是「偽實習」,學生很可能淪為廉價勞動力隨著職業院校又一屆學生進入實習季節,職校生實習的問題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6月4日,本報刊發《職校生實習挑動了社會哪根敏感神經》一文,以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與校方在實習教學中的認識分歧為例,報導了社會對職校生實習的關注和職業院校在實習教學中遇到的困惑。有評論認為,社會對職校生實習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學生實習過程中的權益維護上:是不是在實習崗位上充當廉價勞動力,是不是真的在實習中學到職業技能。
  • 別把職校生當成廉價勞動力
    (4月3日《中國青年報》)  職業院校組織學生實習是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對實習的定義,是指「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和檢驗,以鍛鍊工作能力。」組織在校學生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進行實習,本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如今這樣的好經被念歪。
  • 中國人永遠當「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工」?
    (6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  勞工的不堪遭遇,一次又一次疼痛我們的眼睛。但是,儘管外資企業的無良更能觸動我們的義憤,但我要說「血汗工廠」的定義是相似的,受辱的群體是一致的,無論是「女工日工作15小時月薪僅400元」,還是「一般操作工都必須連續12個小時站立著幹活」,這類虐工現象絕非外資企業的專利。不必探究誰比誰更無良,也不必探求誰比誰受傷,唯一的真問題是「血汗工廠」為何存續不絕?
  • 高校強迫學生工廠實習,學生就等於廉價勞動力了嗎?
    現在很多的學生在即將畢業出去社會之前都要到公司等地方實習。其實這種安排是非常合理的,畢竟很多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只是理論上的,而且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比較老套,也需要在實際崗位中與最新科技相結合。但是卻有很多學校打著讓學生實習的旗子,將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送去工廠幹活給自己斂財!廣西南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學生爆料道自己學校利用畢業證脅迫學生在工廠打工!
  • 大學生實習,只能被當廉價勞動力用嗎?
    為了適應這種反差,實習對於大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緩衝,也是缺之不可的經歷。對於企業來說,實習生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現實裡,我們看到實習生幹的最多的好像只是打雜,或者說只能當個廉價勞動力。而那些願意去實習的,就會為此相當奔波,有些很容易就找到了實習的崗位,還有一些同學找不到,又不想放棄,最後退而求其次,只能找不適合自己的,又或相當苛刻的地方實習。而一般去這些地方實習的幾乎無可避免成為廉價勞動力,一來與自己專業不對口,二來不被重視。
  • 不去學校安排的工廠實習拿不到畢業證?學生當廉價勞動力苦不堪言
    不管是職業院校還是理工類本科院校的學生,寒暑假或者臨近畢業期間,學校都會安排學生到工廠到崗實習培訓,美名其曰鍛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能讓學生學習處理論知識以外的其他東西。但情況真如學校描述得那麼好嗎?學不到東西的實習我們先來說說大部分理工類本科院校的學生,不管是實習內容還是所在工廠,與自身所學的專業基本上一致,實習時間也利用寒暑假時期,時間不算長,多則一至兩個月,短則一兩個星期,接觸的工作程度不深,大多數時間只做參觀學習,比較正規暫且不談。
  • 旅客脫團,留學生淪為廉價勞工……臺灣「新南向政策」要涼?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海外媒體稱,152名越南籍旅客在25日被發現到達臺灣後集體脫逃事件引起全島關注,此外,層出不窮的「新南向國家」學生在臺淪為「廉價臺勞」的不公平遭遇皆令臺灣推動多年的「新南向政策」蒙上陰影。
  • 大學生實習被當廉價勞動力用,你怎麼看
    看你從哪個角度考慮了。如果你心裡只裝著錢,裝著眼前利益,你說「大學生實習被當廉價勞動力用」是對的。換一個角度來看,公司或者老闆為你提供了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那是雙贏的事情,你應該感謝公司或者老闆才是,不應該質疑、抱怨。以此事為鏡子,可以檢驗自己是陽光心態正能量或者是陰暗心態負能量。
  • 大學生實習被當廉價勞動力用,你怎麼看?
    首先,我覺得大學生實習,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學習知識,如果跟了好的師傅,會學到很多,成長很快,別說當成廉價勞動力,沒有收學費,也是用人單位的仁慈,很多大學生是託關係,才能有進到好的單位實習的。@貓女女巫師
  • 實習期間我能申請加薪嗎,實踐的意義是什麼,長期付出才是財富
    實習生是廉價勞動力嗎對!實習生是中國最廉價的勞動力!假設你遇到一個實習工資為3000或4000的老闆,你一定要珍惜它。這完全是因為你在前世做了好事,積德了。此外,實習生往往職業定位不明確,穩定性差,實習結束後很可能離職。對於大學生來說,獲得實習經驗作為求職的資本是實習的首要目標。實習的第二個目的是聯繫行業,了解行業,學習一些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練習,所以對於實習生來說,賺錢不應該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 學生當廉價勞動力使用 推上流水線就是頂崗實習?
    一些職業學校借頂崗實習之名,將學生推上企業生產、服務第一線,而學校則撈取灰色勞務中介費。如何貫徹、落實規定,切實保護職校生實習權益,依然是個現實難題。學不到任何專業技能的流水線「實習」去年暑假,初中畢業的小陳接到了一名自稱海南科技經貿職業學校招生人員的電話,邀請她就讀學校推出的郵輪乘務專業。
  • 印度教授:中國人太有趣了,沒有廉價的勞工,還自稱世界工廠?
    隨著我國近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整體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很多城市在不斷的沿著我國的腳步發展,發展得非常好,有些城市在國際上甚至可以稱為國際大都市,今天我要說的是印度教授:中國人太有趣了,沒有廉價的勞工,還自稱世界工廠?
  • 啟德教育特邀職業規劃導師,談如何由職業定位倒推學業規劃
    首先,孫旭老師建議同學們在進行職業規劃時,跳出本專業去關注更多的機會:「現在已經進入到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你自己本身專業和你進入到的行業,乃至崗位中間的壁壘已經完全被敲碎了。只要相關的專業技能學習得當,前期得到了非常良好的鍛鍊和實踐,都會擁有更多的的機會。所以大家在求職的時候一定要打破固化的思維,包括說我們在找實習時也可以跳出本專業之外,去看一些其他更多的機會。」
  • 總說暑假工是廉價勞動力,如果工廠不招暑假工了,大學生怎麼辦?
    不過很多人都說去工廠打暑假工,就是當廉價勞動力,工資只有正式員工的一半或者是8成,都是剝削員工而已,不建議去當暑假工。不過這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工廠不招暑假工了,大學生怎麼辦。總說工廠暑假工是廉價勞動力,如果工廠不招暑假工了,大學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