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Alexandre Frenette博士於2013年在Work and Occupations上發表題為「Making the Intern Economy: Role and Career Challenges of the Music Industry Intern」的文章,對當前文化產業中的實習生經濟進行了考察。文章聚焦於音樂產業中的無薪實習生群體,對他們在唱片經濟中扮演的靈活性角色以及面臨的職業挑戰進行了分析。作者指出「模糊性」(ambiguity)在實習生經濟的生產和維持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文中使用臨時性勞動力(provisional labor)這一概念來描述實習生暫時性、條件性、模糊性的身份特徵,他們一方面通過實習積累自己的就業能力,一方面為產業提供了廉價勞動力。文章進一步分析了實習生職業發展面臨的諸多限制,這導致實習的最終結果可能與求職者最初的期待有所不同。
實習通常被視為進入音樂領域並在其中謀得正式職位的途徑之一,但在音樂產業中並不存在具有保障性的職業路徑,大多數音樂產業中的實習生無法轉變為有薪水的正式職員。實習在企業尤其是創造性產業中已經越來越普遍,但很少有研究關注這些實習生究竟在做些什麼,他們在工作場所中如何與他人互動,作者認為有必要對實習的功能及其運作機製做進一步探討。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為何音樂產業中的實習生無法獲得正式職位?實習的吸引力在哪裡?企業為什麼招募實習生?實習生工作的限制又有哪些?基於參與式觀察和訪談數據,作者發現工作角色的模糊性在實習生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影響了實習生和僱主對「實習」的解讀。作者進一步指出了實習生職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並對其背後的不穩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對待實習,社會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態度。支持者認為實習實現了學生、企業、學校之間的三方共贏:學生獲得了經驗;學校提供了受歡迎的學習機會,並從校友關係中受益良多;企業既可以甄選員工,也獲得了廉價勞動力。反對者則對剝削年輕實習生的現象進行了譴責,認為實習與個人教育關聯甚少,其實質上是一種剝削行為。實習生的合法性也一直存在爭議,儘管勞動部門設定了企業僱傭無薪實習生的標準,但在現實中並未得到落實。
一些學者的研究發現文化工作者(cultural workers)的工作缺乏自由,且充滿壓力和不確定性。除此之外,新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也非常漫長且充滿挑戰。勞動力供大於求,企業錄用機制模糊不清,這些都使得求職者很難在公司站穩腳跟或者找到工作。對於在文化產業中謀求正式職位的新人來說,通過實習來拓展職業網絡、積累工作經驗就變得極其重要。實習是為了更好的找到工作,但這也造成了職業發展的一個悖論,即沒有背景的新人更難找到工作。
作者關注工作角色的靈活性(flexibility of work role)對員工職業發展的影響。作者認為實習生扮演了一個靈活性的角色,為企業提供了許多正式和非正式的用途和利益;有關實習生工作內容以及實習成果的表述存在模糊性;實習被建構成一個累積就業能力、開展職業生涯的機會,但實際上這一過程面臨著諸多挑戰。實習生的角色具有臨時性、條件性、模糊性的特徵,作者將其稱為臨時性勞動力,他們在成為正式員工之前的這段不穩定時期裡,為企業提供給了一個靈活性的勞動力蓄水池。
作者主要採用參與式觀察和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在2008年7月至12月期間,作者以實習生的身份分別進入兩家唱片公司進行觀察:其中一家公司調查四個月,每周兩天,每天至少七小時;另外一家公司調查六個月,每周一天。在2008年4月至2011年11月期間,作者共對57人進行了訪談,包括實習生、正式員工、大學從業人員等,其中13人進行了多次訪談。
實習生的工作內容大都是一些瑣碎的日常工作,有時也會做一些與正式職員相似的專業性工作。事實上,實習生在工作中有很多空閒時段,無事可做也無人監管。在企業主管眼中,實習生並不在意工作量,有些甚至對工作毫無興致,不積極的實習生經常被忽略。大學裡對實習內容和職業發展的描述相當模糊:你工作的內容可能會很瑣碎,但只要你盡力工作、表現好,就有可能得到工作並且升職。
實習可以給實習者到來許多潛在的益處。研究發現,實習經歷有助於學術表現、個人能力、職業定位以及就業機率的提升。除此之外,文中的受訪者還指出了實習其他用處:實習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工作實踐能力、提供一個了解工作世界的渠道,同時也是一個結識不同人物、體驗精彩生活的機會。與物質收穫相比,實習生更加強調精神層面上的成長。並不是所有的實習生都帶著找工作的目的進入音樂領域的。但是想要轉正的實習生必須抓住自己在工作中的模糊角色,付出很多努力來證明自己的決心和能力,比如為同事捎帶食物飲品等。
關於企業為什麼使用實習生這一問題,同樣存在模糊的、多樣的解讀。實習生、正式員工、企業都提到了三個原因,但它們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首先,對企業來說,實習生主要被視為一種廉價勞動力來使用,他們在工作中起輔助作用,可以為正職員工分擔工作量,但對企業來說並非必要。一些實習生和員工對此持有不同觀點,認為實習生作為廉價勞動力在企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甚至是整個音樂產業運轉的基礎。其次,實習生能為企業提供活力、信息和靈感,但一些僱主並不認同。最後,實習被認為能夠為企業培訓和輸送合格的員工,但是作為廉價勞動力,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受到的培訓有限,企業正式錄用實習生的案例也很少。
模糊性不僅體現在各方對實習的不同解讀上,也體現在實習生的角色特徵上。這些特徵不僅限制了實習生的工作內容,也限制了實習生在企業中角色。從實習生工作的分配方式以及實習生與正式員工之間的互動中,作者總結了實習生身份的三個特徵:首先,實習生在公司地位較低,不僅被分派從事一些「低級」的工作,而且在工作空間上也被區隔開來;其次,實習生的能力通常是不被信任的,因此很少被分配到重要的工作;最後,實習生的實習時間通常較短,這不僅使實習生很難定位自己的角色,也使得正式員工很少對實習生進行培訓和監管。
在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但缺乏明確、正式錄用機制的背景下,實習生作為暫時性的勞動力,具有短暫性、條件性、模糊性的身份特徵,構成了企業靈活的勞動力蓄水池。從各方主體的視角和主觀體驗出發,作者認為模糊性在實習生經濟的產生和維持中發揮了核心作用。模糊性使得各方對實習生的角色可以進行多元化的解讀,進而影響了實習生的工作內容以及僱主和正式員工對實習生的態度。對實習成果的描述也同樣具有模糊性。個體能夠從多個方面在實習中獲益,這是實習生從事無薪工作的重要動因。地位低、能力不被信任、實習時間短這些限制性的身份特徵使得實習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充滿了挑戰。
文獻來源:Frenette. A. (2013). Making theIntern Economy: Role and Career Challenges of the Music Industry Intern, Workand Occupations, 40(4), 364-397.
文獻整理:劉焱
zhuanzs
社論譯介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自媒體、媒體、機構轉載請申請授權,聯繫郵箱shelun2015@163.com,註明「機構名稱+轉載」。
關注國際頂級刊物,聚焦前沿理論方法,追蹤名家研究軌跡,推送最新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