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敏感的孩子,不再那麼敏感?不是溺愛,而是懂得這些方法

2020-11-04 好言勸學

紀律和合理管教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因素。然而,對於敏感孩子的父母來說,合理教育孩子更是非常重要,特別是自己孩子比其他孩子感覺更敏銳的時候。第一步是我們要認識到孩子的敏感並沒有錯。實際上,一個敏感的孩子可能是我們遇到的最善良、最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之一。但是教育一個敏感的孩子會帶來一些育兒方面的挑戰,尤其是在管教方面。切記我們一味溺愛他們,而是懂得以下這些方法:

了解敏感的孩子

情緒敏感的孩子很容易變得不知所措。他們經常哭泣,擔心經常遇到麻煩,並且需要來自於父母的耐心。某些敏感的孩子不僅對情感敏感,而且對任何觸發其感官的身體敏感。嘈雜的聲音、明亮的燈光或某些錯誤的管教都會使他們陷入混亂。他們可能會害怕批評,並努力應對任何類型的變化。

因此,敏感的孩子經常會不願嘗試新事物,即使他們努力應對挫敗感。當其他孩子開始稱他們為「哭得很厲害的孩子」或「容易生氣的孩子」時,他們的心理成長可能會受到影響。

有時候,雖然嚴格的管教可能會幫助孩子調整行為,但嚴厲的懲罰可能會給敏感的孩子帶來更多問題。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重要的是要找到教育和引導敏感孩子茁壯成長的方法。

接受孩子的敏感性

如果我們的孩子很敏感,一定不要試圖改變他們的氣質。與其將我們的孩子視為「 懦弱而易怒」,不如說這是他們的長處和天賦。要知道承認和接受孩子,遠比批評和懲罰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與其勸阻孩子不要敏感,不如將注意力集中在教育他們,以社交上適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當我們感到沮喪時,並希望孩子不那麼敏感,請一定要記住,正是這種相同的敏感度常常會使孩子對他人非常具有同情心和友善。

敏感的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需要學習適當的方法來應對這些感受。父母應該使用情緒輔導來教導孩子,如何以社交上可以以接受的方式識別和處理不舒服的感覺。

敏感的孩子經常向父母展示他們對自己行為的感覺。教孩子們如何用言語識別自己的感受。當他們能夠正確說出自己的感受時,這將有助於父母與孩子更好地溝通,同時也會讓父母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感覺。

給孩子提供緩解時間

人群擁擠,明亮的燈光和社交混亂的環境會使敏感的孩子變得過度興奮。因此,重要的是要避免給孩子安排過多的時間。比如,限制他們課外活動,並在家中提供充足的休息時間,使得敏感孩子感到安全並可以放鬆身心。

又比如我們還可以在家中通過安靜的活動創建一個「和平角落」,例如為塗色書、聽舒緩音樂或閱讀書籍。鼓勵敏感的孩子在感到不知所措時,使用「和平角落」,來調整自己的心態。

有時候,短暫的緩解時間是幫助敏感孩子為自己充電的關鍵。

為孩子設定紀律

儘管為了避免讓一個敏感的孩子感到不適,而重新設定規則對孩子極為不利。但是從長遠來看,孩子不斷發生的敏感,實際上只會讓他們越來越糟糕。當然,我們又不能忽視孩子,又或者僅僅為了維持孩子良好的情緒而去懲罰孩子。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最難做到的便是保持教育的靈活性。不管孩子的性格、情緒、心態如何,我們都可以為他們設定應有的紀律,這樣才可以幫助孩子們學會成為具有責任心的人。但是我們設定的紀律是相互的,比如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我們可以要求其改變,或者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進行彌補;當我們不遵守紀律時,我們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並藉此機會通過描述自己行為的後果,而讓孩子得到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這也對於孩子健康的發展至關重要。

敏感的孩子就像其他孩子一樣需要懲罰。如果僅僅因為孩子哭泣或感到難過,而讓他們逃脫其他後果,這同樣對孩子成長不利。我們在適當懲罰的時候,應著重於紀律,而不是懲罰。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對孩子進行處分時,建議我們應該選擇溫柔的懲罰方式。

讚美孩子的努力

敏感的孩子需要大量的鼓勵,讚美孩子的努力,即使他們並沒有成功。不過,我們應該確保孩子是真正地贏得了我們的稱讚。當孩子受到表揚後,無論做什麼,他們都會顯得得心應手。

同樣,讚美孩子不能單純為了讚美而讚美。怎麼理解呢?比如孩子將一個摔跤的朋友扶起來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讚美,但是我們可以在讚美的同時,向孩子講述他朋友摔跤的原因,以及那麼做的嚴重後果,以此達到教育的目的。

有時候,敏感的孩子往往喜歡撒謊以擺脫問題。因此,對孩子的誠實表示讚賞,這一點很重要,特別是如果誠實不能給孩子以正面的印象。此外,敏感的孩子通常非常富有同情心和善良。當他們認同到別人的感受時,讚美他們。這強化了他們善待他人的觀念。

給予孩子獎勵

敏感的孩子有時會在遇到麻煩時感到難過。簡單地改變我們所說的話的方式就會使事情變成獎勵。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說:「除非吃完晚餐,否則你就不能吃零食。相反換一句話說,味道就不同了,」吃完晚餐,你就可以賺到零食!」

在孩子面對失敗時,我們可以說:「你明天可以再來一次。」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多花一些時間思考自己的語言,從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言論,以免使情況變得更糟。

教孩子解決問題

敏感的孩子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不知道如何應對。在這種情況下,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壓力和焦慮非常重要。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必須教給他們如何解決問題。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對敏感孩子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教育孩子逐步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將對處理自己的敏感情緒更有信心。

結束語:

教育一個高度敏感的孩子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實際上,某些父母可能會避免管教,以減輕孩子的痛苦以及與該痛苦有關的行為。然而,我們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對於我們的孩子而言,他們將來成年了,始終要面對外面的世界, 我們此時正確的管教不僅能夠避免敏感孩子固有的情感痛苦,還能幫助他們更加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敏感容易受傷,家長巧用幾招引導,敏感也能成為優點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凡事都有兩面性,以一個人的性格來說,如果過於敏感,那麼他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雖然會感到心理壓力比較大,但這種敏感的性格也可以讓他注意一些別人注意不到的事情。同樣,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每一個兒童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
  • 《敏感的人》:高度敏感不是缺陷,而是你可遇不可求的情商資產
    大傢伙,歡迎來到@梵羲讀書 ,今天,我們通過《敏感的人》這本書,一起來聊聊敏感的人如何面對外界壓力。《敏感的人》是一本經典的關於人的性格與情商管理的書籍,這本書告訴我們,高度敏感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種你可遇不可求的情商資產。這本書能讓閱讀的人了解如何從自己身上看出敏感的特性,並學會將敏感特性運用到日常的人際關係和工作中,創造更豐富更美好的生活。
  • 孩子過於敏感,總因為小事哭泣?父母要學會培養孩子的「鈍感力」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具有兩面性,人敏感的性格也是如此。如果性格過於敏感,那麼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雖然會感覺到心理上的壓力較大,但是這種敏感的性格也能讓他注意到一些細節性的內容。對於孩子來說,在一些固定的年齡段表現出缺乏安全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個需要安全感的過程,如果他們感覺到周圍的成長環境不夠安全時,就會讓他們形成猜疑、敏感、自卑的性格。
  • 孤獨症孩子可能並不是對痛苦不敏感,而是對痛苦太敏感了
    看到這些電影以後很多人就會問,患孤獨症的人是不是都是天才?你看這些人都這麼聰明。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孤獨症孩子都不是天才。 而所謂過度喚醒,指的不是他們對刺激沒有反應,而是他們太敏感了,對他們來說整個世界都是特別吵鬧的,所以他們選擇了去迴避,讓你看起來好像沒有反應,但事實上是他們想去逃避的過度反應。 這裡有一些心理學的理論和證據支持過低喚醒的假說。比如說社會動機理論認為,孤獨症人士缺乏去加工社會信息的動機。
  • 衣服溼一點就要換,是孩子難搞、難相處?高敏感孩子的苦爸媽要懂
    而且高敏感的孩子一般都有很強大的特徵,那就是很難搞,很任性,父母基本都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為什麼孩子會高敏感?,那麼孩子多半也是個高敏感群體。用最簡單的方法去理解這個問題的話,那就是這種基因是很容易遺傳給後代的。就算是這個問題看起來並不嚴重,但也是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孩子,使得孩子生活出現了一定的變化。所以說每一個孩子過度敏感都是有這其中的原因存在的,但是我們一定要通過一系列的辦法,使得孩子敏感的狀況逐漸地消除,這樣的話才可以有助於解決問題。
  • 孤獨症孩子可能並不是對痛苦不敏感,而是對痛苦太敏感了-虎嗅網
    看到這些電影以後很多人就會問,患孤獨症的人是不是都是天才?你看這些人都這麼聰明。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孤獨症孩子都不是天才。而所謂過度喚醒,指的不是他們對刺激沒有反應,而是他們太敏感了,對他們來說整個世界都是特別吵鬧的,所以他們選擇了去迴避,讓你看起來好像沒有反應,但事實上是他們想去逃避的過度反應。這裡有一些心理學的理論和證據支持過低喚醒的假說。比如說社會動機理論認為,孤獨症人士缺乏去加工社會信息的動機。
  • 沒說兩句就哭,孩子「高度敏感」怎麼辦?培養「鈍感力」是關鍵
    高度敏感的孩子,往往過於注重別人的想法,對於敏感的孩子,別人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會進入他們的耳朵,使他惴惴不安。 最終,敏感的人,就會成為別人負面情緒的垃圾桶。除此之外,敏感的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重視別人的看法,所以,他沒有辦法拒絕別人。對別人無理的要求,敏感的人只有兩種處理方法,要麼,即便不願意,只能委曲求全的接受,但是,他心理是不情願的。
  • 你的孩子不是玻璃心,他\她只是高敏感
    上面這條就是其中一個讀者的留言,回復在我那篇《當孩子無理取鬧時,我安慰她而不是管教她算溺愛嗎》的文章裡。這條留言特別有代表性,當芊芊每天遇到一點小挫折就大哭大鬧,每天面對她起伏不定的情緒時,我曾經有1年的時間,這樣質疑過自己,也被這樣質疑過。
  • 孩子膽小敏感,畏畏縮縮怎麼辦?養育敏感孩子,父母要注意這三點
    文丨十月育兒小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鵬鵬是一個膽小而敏感的孩子,這一點著實讓父母為此感到擔憂,雖然父母們總是鼓勵孩子勇敢一點,但是似乎這在鵬鵬身上並沒有奏效。如今,小傢伙已經上幼兒園的中班了,但是卻因為膽小而敏感的性格遲遲沒有融入其中。每次接送孩子的時候都看到孩子形單影隻的一個人玩耍,父母心裡都很不是滋味。
  • 阻礙孩子優秀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溺愛。
    溺愛不是愛,而是害!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千萬別太順從孩子,因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圍爐夜話》中也說道:「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
  •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溺愛
    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有個被溺愛的孩子,從小好吃懶惰,只想著如何快速致富。這些事件無一不讓人感到心寒,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就像一頭白眼狼。被溺愛的孩子,只懂得一味索取,在他們眼中只有利益,永遠也學不會感恩。
  • 孩子總情緒敏感,容易失控怎麼辦?父母的重視,能讓孩子更積極
    >如果說孩子的情緒特別敏感,動不動就哭鬧的話,那麼其實對孩子的人格獨立非常有影響,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性格會受到非常負面的影響,以至於孩子的人格獨立無法塑造,變得極為依賴父母。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僅成長情況堪憂,甚至還會有孩子被欺負的現象發生,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要以為孩子情緒敏感可以等孩子長大後再改善。
  • 孩子敏感愛哭怎麼辦?家長做到這三點,解決孩子「玻璃心」
    敏感是感知能力很強,這本身並不是一種壞情緒,而是一種人自我保護的一種「雷達」情緒。例如,當父母生氣時,敏感的孩子能夠很快的意識到這一點,從而做些討好父母的舉動,避免被父母責罵;而不敏感的孩子,則無法意識到父母的怒氣。敏感是孩子探查到別人情緒,並且能夠識別對方情緒的能力。
  • 孩子不是害羞,而是高敏感,爸媽你知道嗎?
    9.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中容易焦躁有情緒10.別人看他,他就會覺得緊張不安11.對於味覺、嗅覺或聽覺很敏銳12.很容易察覺到環境中的細微變化13.容易受到驚嚇14.有事就先哭15.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情緒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就因為這些行為表現
  • 孩子情緒敏感怎麼辦?父母要足夠重視,懂得讓孩子更積極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慢慢地父母就會發現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經常動不動就發脾氣,其實這是因為孩子逐漸步入情緒敏感期的原因。而他們由於年紀還小,不懂得要如何抒發自己的情緒,所以選擇了錯誤的宣洩方式。若是孩子的這些情緒得不到很好地引導,情緒得不到緩解,那麼孩子就會持續保持消極情緒,慢慢就會影響其身體健康。
  • 寶貝脆弱敏感、不善交際怎麼辦?
    這位媽媽覺得很難過,因為孩子爸爸一直希望孩子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覺得孩子這樣的表現令他失望,也對責怪媽媽過於溺愛孩子。  大人們喜歡活潑開朗的孩子,但是世界上不會全部都是這類型的孩子,孩子沒能長成我們期待的樣子,這並非他的罪過。敏感的孩子只是成長中需要更多的關注,但從另一方面看他也可能會表現出貼心、善良等品質,  所以,爸爸媽媽們千萬別把孩子的敏感與脆弱當成一種罪過。喜愛活潑樂觀的孩子,也要包容有敏感細心的孩子。
  • 孩子愛發脾氣,多半不是情緒問題,而是觸覺敏感,家長要積極引導
    感統失調不是醫學上真正的病症,簡單來說這種症狀會在兒童大腦發展的過程中出現輕微的障礙。它的一些細微表現,如果不細加留意,普遍家長們會意識不到。通常有人說孩子小的時候挺聰明的,長大後卻很一般,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感統失調,沒有得到認識和及時的糾正才會影響孩子的以後的成長。
  • 高敏感兒≠自閉兒
    這個時候媽媽才恍然大悟,原來小風並不是一個難調教、不聽話的孩子,只是不過是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雖然看似對所有事情都不上心,但其實都在細心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像小風這樣「不聽話」的孩子其實並不少,同時他們還有一個專屬的呢稱「高敏感人群」。我們常常說一個人「太敏感」「想太多」這是高敏感。
  • 「高度敏感」到底是缺點,還是優點?如何讓這樣的孩子獲得成就?
    時常無緣無故,或者因為很小的事情就吵鬧不已的孩子,被身邊人公認為「作」、「難搞」、「太敏感」的孩子,如果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如此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是高度敏感兒童。在亞洲,人群中,大概23%的人屬於高度敏感。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遺言深度解析:高敏感的你,如何在這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著?
    當然,這條路並不容易,其中也會有很多反覆,關鍵是她的高敏感特質能不能真正被看見和被懂得。如果大連理工的孩子懂得求助和袒露,悲劇就很可能會避免,但關鍵是他需要更多一點理解與懂得,明白自己的高敏感其實是種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