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敏感愛哭怎麼辦?家長做到這三點,解決孩子「玻璃心」

2020-09-13 動媽育兒

琪琪今年4歲了,平時看著樂觀開朗、性格活潑。但是,也總能聽到琪琪媽媽唉聲嘆氣地吐槽:

「樂高拼不起來,急的哭。」

「跟小朋友比做手工沒別人快,哭。」

「練琴不專心,我聲音稍微大一點,哭。」


琪琪媽媽說:「琪琪好像只能聽好的話,稍微批評一下就又哭又鬧。弄得現在全家人都小心翼翼的,就怕哪句話說錯了,她又是以哭收場。

不知道是否有媽媽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有過這種困惑——寶寶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會哭,性格過於敏感。

在很多人看來,「敏感」是一個貶義詞,代表是是一種負面情緒,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很多麻煩,一點小事就能在心裡翻起洶湧波浪。

正是因為這樣敏感的人看起來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所以,父母們大多不希望孩子成為敏感的人。若是孩子比較敏感,父母也通常很無奈,不知道該怎麼教育、怎麼引導,才能幫助孩子。


想要解決孩子敏感的問題,父母就要先認識,什麼是敏感?

敏感是感知能力很強,這本身並不是一種壞情緒,而是一種人自我保護的一種「雷達」情緒。

例如,當父母生氣時,敏感的孩子能夠很快的意識到這一點,從而做些討好父母的舉動,避免被父母責罵;而不敏感的孩子,則無法意識到父母的怒氣。

敏感是孩子探查到別人情緒,並且能夠識別對方情緒的能力。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博士Elaine Aron提到,比較敏感的孩子普遍有很強的共情能力,極度聰明,直覺非常準,做事很謹慎,能及時發現環境中一些不起眼的變化。

但是呢,有的孩子就太敏感了。

在羅振宇《怎麼對付負面情緒》這篇文章中這樣形容太敏感的人:「我們的雷達(敏感)不僅能發現敵機,也能把飛鳥甚至蚊子當成敵機,我們不斷地起飛攔截,耗空了資源,雷達本身也受不了,在這種情況下,敏感才成了一種負面情緒。」


也就是說,不管是大事、小事,在太敏感的孩子心中,都會醞釀成一件天大的事情,孩子在處理這件事的時候,消耗了太多能量,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了影響。敏感不是壞事,但是太敏感就會造成麻煩。

那麼,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特別敏感呢?

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抗壓能力弱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長捧在手心長大的,尤其是隔代育兒的大環境下,長輩們過於溺愛孩子,從小就見不得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哪怕只是開玩笑性質的小批評都不允許。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抗壓能力就很弱,心理也會比較敏感,日後只要受到稍微的「否定」、「不成功」就很容易崩潰。

不尊重孩子,隨意責罵


自尊心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當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萌發時,就逐漸懂得了自尊心,甚至開始有了羞恥心。家長如果不顧孩子的自尊心,不分場合隨意地指責、謾罵孩子。就會給帶來壓力,留下心理陰影。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就會變得玻璃心、敏感。

家長沒有做情緒的正面引導


孩子在控制自己情緒方面的能力比較弱,所以,有些家長在孩子們覺得不滿、憤怒、難過時,沒有正確地教導孩子去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固執地給孩子貼一個「敏感」、「玻璃心」的標籤。

除此之外,孩子的敏感跟遺傳、基因也有關。

這種遺傳的、無法改變的,就讓父母很無奈,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敏感帶來的負面情緒當中。

遠離敏感帶來的負面情緒,父母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足夠的尊重


首先,要讓孩子了解到在父母身邊是安全的。只有父母給了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孩子在面對陌生的這個世界的時候才不會覺得恐慌,才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去了解自己、探索世界。

其次,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孩子即使做錯了也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面當中呵斥他。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想批評或者指責孩子的時候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會不會喜歡被當眾指責。

摒棄「改變」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產生自我認同感。


孩子的特別敏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多以不要直接跟孩子說:「不要太敏感,你這樣不行」這類否定的話。

否定的形式想在孩子身上得到正面的效果,是行不通的,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孩子。讓一個天生敏感的孩子,變成一個大大咧咧的孩子,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去認可孩子的敏感情緒,並且引導孩子去自我認可,讓孩子產生自我認同感。「人只有在接納自己的前提下,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極大的影響了孩子對他自己的態度。

父母認可孩子的敏感,讓孩子知道:敏感只是性格的一種,而你恰好是這樣的性格。這樣才能讓孩子不排斥自己,接納自己的性格。在接納自己的情況下,孩子和他自己才能達成「合作」的關係。這樣孩子能自己給自己勇氣、安慰、和力量。

父母跟孩子有更多溝通,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當孩子敏感、哭泣時,父母不妨試著站在孩子角度分析:你哭的原因是什麼?通過跟孩子共情的方式,去嘗試和孩子溝通,讓孩子一步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並且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只有表達出來,父母才會懂他的心情,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同時也能讓孩子認識到什麼樣的行為和表情是無害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什麼樣的行為和表情是有害的、值得去生氣給反應的。


其實,一般來說孩子敏感,不算一件壞事。父母認同孩子情緒和感受的基礎上,發揮孩子性格的優勢,幫助孩子避開傷害,對孩子的成長都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我是「動媽育兒」:自媒體達人,一名從企業管理職位辭職的寶媽,目前是一名寶寶私人營養師、育兒師和多平臺主邀原創作者。寫文不易,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孩子"玻璃心"動不動就哭?錯不在孩子,責任可能在家長身上
    「玻璃心」,是指內心十分脆弱敏感的人。而判斷「玻璃心」孩子的標準就是「動不動就哭」,扛不住事。有時候在外面和小朋友不知道怎麼不高興了,回家什麼也不說,就是哇哇哭。生氣哭、委屈哭、不高興還哭,簡直就是行走的瀑布,每次哭還不容易哄好那種,讓我和她爸感覺特別頭疼,覺得這孩子實在是太&34;了。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這3方面沒做好
    日常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孩子,有調皮搗蛋的、有不愛說話的、有喜歡大聲嚷嚷的等等。但其中有一種孩子總是讓父母很頭疼,就是動不動就愛哭的孩子。這種孩子做錯事愛哭、被家長說了幾句也愛哭,總之就是喜歡用哭來發洩情緒,用流行詞語來形容,就是「玻璃心」。
  • 孩子遇到問題只會哭,面對「玻璃心」的寶寶,家長要學這三招
    「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這是我當育兒老師這麼多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小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強,不順心不如意不被理解的時候都會選擇以哭的方式發洩自己的不滿。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玻璃心了呢!」不少家長感嘆著!與其說「玻璃心」,倒不如解釋為性格敏感脆弱。而這種性格的養成,跟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和家庭氛圍有很大的關係。
  • 孩子「玻璃心」,說兩句就哭,和家長這兩方面沒做好有關
    在教育孩子上,經常能聽到家長討論孩子犯錯時一點都說不得,自己隨便說了兩句,孩子就會崩潰的大哭,實在是沒法管教,實在不知孩子怎麼就養成了這樣愛哭的習慣。孩子經不起教訓,「玻璃心」的背後不單是孩子有問題,和家長也有脫不開的關係。
  • 「說兩句就哭」,孩子「玻璃心」的背後,是家長這4方面沒做到位
    什麼是「玻璃心」?通俗來講就是心理特別脆弱的孩子。想要的玩具沒到手;得到了家長老師的批評;小夥伴不理他了等一系列在別人看來很容易解決的小問題,「玻璃心」的孩子可能會哭泣,吵鬧,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
  • 「說兩句就哭」,孩子「玻璃心」的背後,是家長這3方面沒做到位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變得勇敢堅強,尤其是對男孩來說,他們必須具備超強的責任感,未來才能有出息,但是,現在很多的家長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常常「玻璃心」,性格更是非常脆弱,平時就簡單的說他幾句,情緒立馬就崩潰了,很長時間才能緩過來。
  •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家長做到這三點,讓孩子不再愛哭鬧
    導讀: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家長做到這三點,讓孩子不再愛哭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家長做到這三點,讓孩子不再愛哭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玻璃心"?錯,是因為性格
    "你也太玻璃心了吧",在生活我們經常提到"玻璃心"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心理素質比較差,或者說太敏感,承受不住壓力。是否愛哭成為我們判斷這個人是否為玻璃心的重要參考。於是,很多人習慣把孩子"愛哭"等於"玻璃心",當孩子哭鬧時,對於父母而言,這是孩子懦弱的表現,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哭是一件很沒有男子氣概的事情,所以,父母每次看到孩子哭,心裡難免會氣急敗壞或怒火中燒。
  • 因一根雪糕上演哭戲,孩子「玻璃心」危害很大,很多父母卻不知道
    內心敏感,非常容易受到傷害,一句話說得稍微重點,哭聲就來了,受不得一點批評,哪怕自己錯了,打不得罵不得……你家孩子有沒有這樣的表現,如果有的話,那麼就要注意了,這是孩子「玻璃心」的表現,「玻璃心」的孩子有多容易哭,我給大家講一個身邊的小事例。
  • 「玻璃心」的孩子格外敏感,如果家長經常說這些話,怨不了孩子
    他們內心敏感的像是一隻小鳥,一點風吹草動都可以讓他們受到驚嚇,或者受到刺激。而這樣的孩子經常不被大人理解,覺得孩子這樣心思多是不好,不乖的表現,覺得孩子就應該是天真浪漫的,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孩子的錯。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厭棄」孩子的這種行為,當孩子內心敏感比較彷徨的時候,家長不僅不會幫孩子走出困境,甚至還會覺得孩子在「作妖」。
  • 孩子臉皮薄,一說就哭,家長用這幾招,輕鬆拯救孩子的玻璃心
    爸爸拉下臉,說一句嚴肅的話,他就有可能委屈地撅起小嘴兒,吧嗒吧嗒地掉淚;和其他小朋友進行跳繩比賽,一不小心輸了,也會哇哇大哭;家裡來了親戚,被大人要求去打招呼,做不到被大人說上幾句也會難過哭泣;……總之,有些孩子的心就像易碎的玻璃一樣,稍微一觸碰,就碎得稀裡譁啦。
  •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關於抗壓能力,要看娃的「心理彈性」強度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卻不知如何入手,不如先了解一下孩子玻璃心的原因,再學習解決方法。鄰居的女兒今年5歲,平時在大家心中就是個乖巧可愛,活潑好動的小公主,但我也總能聽到鄰居感嘆女兒「玻璃心」玩具沒拼好,就哭了。「跟其他孩子玩遊戲輸了快,哭。」「不想練琴也哭。」,仿佛只能聽好聽的話,稍稍被批評就會哭鬧起來。
  • 孩子太「玻璃心」,怎樣教會孩子保持良好心態,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朋友家的孩子非常的情緒化,每次考試沒考好就容易哭,在學校不開心了也容易哭喪著臉,情緒低落。家長其實也沒有給他太大的壓力。反倒是孩子自己容易鑽牛角尖想不開,朋友夫妻倆還不是那種非常嚴格的父母,考不好就非打即罵的,她們從來沒有在考試成績不好方面來懲罰或是責罵孩子。這就是所謂的「玻璃心」,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這樣的人還真不是少數。
  • 男孩動不動就抹眼淚,不是因為「玻璃心」,竟是家長這2點沒做到
    有孩子的家庭有一個非常常見的狀況,那就是孩子動不動就會抹眼淚,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了,二話沒說呢孩子自己就先哭上了。對於一歲兩歲的寶寶來說,由於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會選擇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哭一哭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低於五六歲的孩子來說,如果動不動就哭天搶地的就讓家長有點受不了了,這難道是因為孩子太脆弱?孩子有一顆「玻璃心」嗎?家長就會非常擔心孩子以後可能會非常脆弱經受不了任何的挫折。
  • 自閉症孩子聲音敏感,易哭愛捂耳朵常崩潰,這樣來解決
    ,聽到其他小朋友哭,就跟著哭,怎麼辦?@小軍爸 別人說話聲有些大,我家孩子就捂耳朵,打耳朵,怎麼辦?@麗麗媽 我的孩子因為聲音敏感,拒絕去陌生地方,容易情緒崩潰怎麼辦?首先,我們先來分析第一位家長的狀況:不少小朋友在幼兒園或機構,聽到別人哭,就跟著一起哭。
  • 「說兩句就哭」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經不起任何批評,敏感脆弱網絡用語稱之為「玻璃心」。典型的現象為當批評孩子時,孩子就會大哭起來。大多數這樣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自尊心極強,敏感多疑甚至還會嚴重缺乏自信心。這種現象應當給予重視,這對孩子的成長乃至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據調查顯示我國有將近一半的兒童有「玻璃心」這一現象。然而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與家長有很大的關係,那具體是因為什麼呢?
  • 「說兩句就哭」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家長這2方面沒做好
    經不起任何批評,敏感脆弱網絡用語稱之為「玻璃心」。典型的現象為當批評孩子時,孩子就會大哭起來。這種現象應當給予重視,這對孩子的成長乃至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據調查顯示我國有將近一半的兒童有「玻璃心」這一現象。
  • 孩子一被批評就哭,面對有玻璃心的孩子,可以用這三個方法應對
    只要一批評,馬上紅了眼睛,這讓人不知道要拿他怎麼辦。家長二:我家如如最近也變得很玻璃心,現在一說她錯了,她也馬上紅了眼睛,直接哭了。這也讓我感到很無奈,不知道要如何去教育她。家長三:我兒子誠誠平時玩遊戲輸了,都會哭。比如和我們玩"剪刀石頭布",如果我們贏了他,他馬上就哭了,有的時候我們還要假裝輸給他,他才能開心地玩遊戲。
  • 「玻璃心」孩子的幾個明顯特徵,家長要及時引導,塑造娃強大內心
    玻璃心指的是心像玻璃一樣脆弱易碎,從細枝末葉中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鄙夷和蔑視,這就是「玻璃心」孩子的典型表現之一,她們往往都具備如下特徵。1、注意自身的說話方式一般而言,孩子4歲後開始有同理心,他們可以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懂得察言觀色、揣測別人的想法,他們內心渴望自己被愛、被接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對娃說過分的話,不然很容易傷到孩子。
  • 別再誤會愛哭的孩子了,其實他們只是「天生敏感」!
    「好端端怎麼又哭了呢?」「怎麼一點小事就哭,真是個愛哭包!」「真羨慕你家寶寶這麼乖,我家這個膽小又怕生,還動不動就哭!」當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吃完就睡,睡醒吃飽喝足就安安靜靜自己玩,這是很多媽媽都夢寐以求的天使寶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