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今年4歲了,平時看著樂觀開朗、性格活潑。但是,也總能聽到琪琪媽媽唉聲嘆氣地吐槽:
「樂高拼不起來,急的哭。」
「跟小朋友比做手工沒別人快,哭。」
「練琴不專心,我聲音稍微大一點,哭。」
琪琪媽媽說:「琪琪好像只能聽好的話,稍微批評一下就又哭又鬧。弄得現在全家人都小心翼翼的,就怕哪句話說錯了,她又是以哭收場。
不知道是否有媽媽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有過這種困惑——寶寶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會哭,性格過於敏感。
在很多人看來,「敏感」是一個貶義詞,代表是是一種負面情緒,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很多麻煩,一點小事就能在心裡翻起洶湧波浪。
正是因為這樣敏感的人看起來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所以,父母們大多不希望孩子成為敏感的人。若是孩子比較敏感,父母也通常很無奈,不知道該怎麼教育、怎麼引導,才能幫助孩子。
想要解決孩子敏感的問題,父母就要先認識,什麼是敏感?
敏感是感知能力很強,這本身並不是一種壞情緒,而是一種人自我保護的一種「雷達」情緒。
例如,當父母生氣時,敏感的孩子能夠很快的意識到這一點,從而做些討好父母的舉動,避免被父母責罵;而不敏感的孩子,則無法意識到父母的怒氣。
敏感是孩子探查到別人情緒,並且能夠識別對方情緒的能力。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博士Elaine Aron提到,比較敏感的孩子普遍有很強的共情能力,極度聰明,直覺非常準,做事很謹慎,能及時發現環境中一些不起眼的變化。
但是呢,有的孩子就太敏感了。
在羅振宇《怎麼對付負面情緒》這篇文章中這樣形容太敏感的人:「我們的雷達(敏感)不僅能發現敵機,也能把飛鳥甚至蚊子當成敵機,我們不斷地起飛攔截,耗空了資源,雷達本身也受不了,在這種情況下,敏感才成了一種負面情緒。」
也就是說,不管是大事、小事,在太敏感的孩子心中,都會醞釀成一件天大的事情,孩子在處理這件事的時候,消耗了太多能量,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了影響。敏感不是壞事,但是太敏感就會造成麻煩。
那麼,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特別敏感呢?
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抗壓能力弱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長捧在手心長大的,尤其是隔代育兒的大環境下,長輩們過於溺愛孩子,從小就見不得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哪怕只是開玩笑性質的小批評都不允許。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抗壓能力就很弱,心理也會比較敏感,日後只要受到稍微的「否定」、「不成功」就很容易崩潰。
不尊重孩子,隨意責罵
自尊心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當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萌發時,就逐漸懂得了自尊心,甚至開始有了羞恥心。家長如果不顧孩子的自尊心,不分場合隨意地指責、謾罵孩子。就會給帶來壓力,留下心理陰影。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就會變得玻璃心、敏感。
家長沒有做情緒的正面引導
孩子在控制自己情緒方面的能力比較弱,所以,有些家長在孩子們覺得不滿、憤怒、難過時,沒有正確地教導孩子去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固執地給孩子貼一個「敏感」、「玻璃心」的標籤。
除此之外,孩子的敏感跟遺傳、基因也有關。
這種遺傳的、無法改變的,就讓父母很無奈,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敏感帶來的負面情緒當中。
遠離敏感帶來的負面情緒,父母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足夠的尊重
首先,要讓孩子了解到在父母身邊是安全的。只有父母給了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孩子在面對陌生的這個世界的時候才不會覺得恐慌,才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去了解自己、探索世界。
其次,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孩子即使做錯了也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面當中呵斥他。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想批評或者指責孩子的時候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會不會喜歡被當眾指責。
摒棄「改變」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產生自我認同感。
孩子的特別敏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多以不要直接跟孩子說:「不要太敏感,你這樣不行」這類否定的話。
否定的形式想在孩子身上得到正面的效果,是行不通的,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孩子。讓一個天生敏感的孩子,變成一個大大咧咧的孩子,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去認可孩子的敏感情緒,並且引導孩子去自我認可,讓孩子產生自我認同感。「人只有在接納自己的前提下,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極大的影響了孩子對他自己的態度。
父母認可孩子的敏感,讓孩子知道:敏感只是性格的一種,而你恰好是這樣的性格。這樣才能讓孩子不排斥自己,接納自己的性格。在接納自己的情況下,孩子和他自己才能達成「合作」的關係。這樣孩子能自己給自己勇氣、安慰、和力量。
父母跟孩子有更多溝通,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當孩子敏感、哭泣時,父母不妨試著站在孩子角度分析:你哭的原因是什麼?通過跟孩子共情的方式,去嘗試和孩子溝通,讓孩子一步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並且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只有表達出來,父母才會懂他的心情,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同時也能讓孩子認識到什麼樣的行為和表情是無害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什麼樣的行為和表情是有害的、值得去生氣給反應的。
其實,一般來說孩子敏感,不算一件壞事。父母認同孩子情緒和感受的基礎上,發揮孩子性格的優勢,幫助孩子避開傷害,對孩子的成長都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我是「動媽育兒」:自媒體達人,一名從企業管理職位辭職的寶媽,目前是一名寶寶私人營養師、育兒師和多平臺主邀原創作者。寫文不易,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