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害羞,而是高敏感,爸媽你知道嗎?

2020-09-04 天才領秀

小玲在家是個很活潑、很愛表現的小孩,但只要到陌生環境,小玲就像死機了一樣,變得很黏媽媽又安靜,家人認為是小玲太少出門了,因此媽媽排了幾個幼兒團體課,增加小玲的社會經驗。但沒想到幾堂課下來,上課時,小玲還是緊黏大人,活動時,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但小玲就只是在旁邊觀察,且有時莫名地大哭,常令大人摸不著頭緒。最近,小玲甚至會抗拒出門,到人多的地方就很緊張,令爸媽相當擔心。

透過諮詢、觀察與遊戲評估,我們發現,小玲具有高敏感的特質,因此才會有上述的行為表現出現。高敏感是一種內在氣質,學者指出約有15~20%的兒童具有這樣的特質,他們的神經系統對於環境刺激很容易察覺並做出反應,因此會有下列的表現:

1.一點小事就反應很大

2.到新環境就好黏人,常有環境適應問題

3.有陌生人在就無法表現

4.一下子被要求很多事容易有情緒

5.感到事情很多就會產生情緒

6.不喜歡生活事物被改變

7.怕髒,手髒了就要洗、衣服溼了就要換

8.常抱怨衣服刺人、標籤或襪子縫線不舒服

9.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中容易焦躁有情緒

10.別人看他,他就會覺得緊張不安

11.對於味覺、嗅覺或聽覺很敏銳

12.很容易察覺到環境中的細微變化

13.容易受到驚嚇

14.有事就先哭

15.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情緒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就因為這些行為表現,常讓大人覺得他們害羞,但其實,當你懂他們,順著他們,你就會知道,和他們相處也沒有這麼困難。

與高敏感孩子相處的八大重點

1.建立好日常生活規律與順序很重要:減少變化會讓孩子有穩定的情緒

2.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觀察與適應很重要

3.同理並包容孩子的高敏感很重要

4.安排空白時間給孩子很重要:別安排太多活動或將行程排太滿,這樣孩子會負荷不了。

5.給予彈性很重要但也該設好底線:高敏感孩子只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適應,不代表他們就一定無法跟團體融入,因此不要過度配合孩子的要求,而喪失了孩子適應的機會。

6.教導解決問題的方法很重要:當孩子覺得有壓力、有壓迫感、刺激量過大無法負荷時,可以怎麼解決與反應,需要引導孩子知道。

7.教導情緒覺察與表達很重要: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且及時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8.給予肯定與讚美很重要:只要孩子有小小進步,就該給予肯定。

小玲的媽媽剛好就是粗線條的特質,因此他一開始很不能理解小玲為何會這樣,在了解小玲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氣質後,媽媽學會同理,並配合我們安排放手的速度,一起制定計劃,目標是讓孩子能自己上課,刺激的強度是循序漸進增強,包含的要素:時間長短、動機興趣、人數、同伴特質,在幾個月的努力下,她已經能自己獨立上課,當她飛奔在教室裡,媽媽是非常驚訝的,所以適應的時間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找到孩子適當的速度,過程是正向的,才不會揠苗助長,退回原點哦!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不是玻璃心,他\她只是高敏感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因為孩子的玻璃心,每天大起大落的情緒,任性無理取鬧,而受到過下面這樣的質疑嗎?但是現在我不會了,因為我知道了,我的女兒不是玻璃心,她只是高敏感,這不是溺愛,也不是病,而是一種性格特質。2、這個世界有20%的人是高敏感我所描述的這一天是芊芊的一個常態,而這種常態剛好對應美國ELANIE AORN博士在《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這本書中,那段關於高敏感孩子的描述
  • 孩子害羞的原因,你真的知道嗎?
    最近很多的家長朋友會問我,最近我們家孩子見到人總是往身後躲,見人也不說話打招呼了,怎麼越大越不愛說話,沒有禮貌了呢?是不是越大越知道害羞了?孩子能夠了解並認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權利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如拒絕講話、拒絕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拒絕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等等情景。所以當你發現自己2歲的女兒/兒子變得不愛說話或者害羞了,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經常聽到有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說,你怎麼這麼害羞,沒有禮貌,見人都不打招呼,我平時是怎麼教你的,都忘了是吧!
  • 孩子害羞很煩惱?爸媽別擔心孩子害羞、認生的原因其實是這個
    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越長越回去了,別人一抱就哭,就差上廁所帶著去了。認生表示孩子已經開始萌發自我意識,是孩子成長發展歷程的必經階段之一。因此,孩子認生爸媽不必太過擔心和焦慮。當寶寶在生人面前表現出害羞時,不要隨便當著寶寶的面說寶寶「膽小鬼」、「沒有用」等負面的詞。更不要強迫寶寶打招呼,嬤嬤經常看見有些爸媽為了所謂的面子,在孩子認生不肯叫人的時候,有的竟然出手打孩子!這樣強迫孩子「外向」,不僅不尊重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甚至還會讓孩子對社交更加恐懼,根本是「揠苗助長」。
  • 判斷孩子觸覺敏感的10個表現,超過2個就得重視,爸媽可自查
    ……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孩子到底怎麼了?難道真的是「玻璃心」作祟?遇到這種類型的孩子,估計多數父母都會非常頭疼吧?前段時間劇荒,又重溫了一遍《不可思議的媽媽》,小貝拉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因為她就是一個膽小愛哭、粘人還害羞的孩子。
  • 孩子害羞自卑,其實是因為你!
    孩子害羞、內向這種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害羞不是問題,也不是貶義詞。孩子見到人不打招呼,也許是不知道該叫什麼,或者擔心叫錯了而受到否定。但孩子害羞得過度了,家長就要積極引導了。孩子產生害羞的原因一般有兩點:一是孩子自身的原因,覺得太胖,太瘦,長得不太好看,有某些缺陷。二是大人保護得過度,孩子不太敢於表現自己,比較畏懼陌生的事情。孩子害羞,遺傳因素不大,爸媽的教養方式跟後天的環境影響比較大。
  • 我一直以為兒子是內向,沒想到是「高敏感」
    可養孩子如穿鞋子,孩子是否「表裡如一」,醒著是不是和睡著一樣是天使,5年了, 真的只有自己知道。言寶兩周歲那一年,我們帶他回老家,見到農村的一些雞啊,鴨啊,他不是興奮,而是一臉的愁容,躲在我的身後,大聲叫喚:「怕,怕。」他手足無措的樣子,逗得親戚們哈哈大笑。
  • 《敏感的人》:高度敏感不是缺陷,而是你可遇不可求的情商資產
    大傢伙,歡迎來到@梵羲讀書 ,今天,我們通過《敏感的人》這本書,一起來聊聊敏感的人如何面對外界壓力。《敏感的人》是一本經典的關於人的性格與情商管理的書籍,這本書告訴我們,高度敏感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種你可遇不可求的情商資產。這本書能讓閱讀的人了解如何從自己身上看出敏感的特性,並學會將敏感特性運用到日常的人際關係和工作中,創造更豐富更美好的生活。
  • 《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會適應力》:害羞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但從遺傳學上來說,這不能怪我們的爸媽呀,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其實,很多的人並不是因為遺傳的原因而害羞,更多的是因為父母和老師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給我們留下的創傷。而這種創傷要麼是他們的溺愛,要麼就是他們的無心之失。我們在孩童時期,很多孩子就會被貼上害羞的標籤。
  • 你家裡是不是有個高敏感的寶寶?來測試一下就知道了
    爸媽的回應是孩子的定心丸,只有爸媽在身邊的隨時回應,才能緩和寶寶的焦躁,也才能安心成長、安心學習。我的寶寶個性很敏感嗎?@針對這些選項,你的寶寶.......但是你不應該完全依據這個問卷結果來決定如何對待你的孩子。如果你只勾選了一兩項,但是這一兩項特質極為強烈,那麼你的孩子仍然可能是高度敏感的孩子。
  • 孩子性格害羞內向並沒有什麼不好,父母應該看下這篇文章。
    很多爸媽在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都有各種擔憂:「我家孩子性格比較害羞,在幼兒園裡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塊怎麼辦?會不會在學校裡受欺負?」一般來說,害羞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和接觸陌生的人時會顯得比較膽小,需要更長適應的時間,同時也需要爸媽給孩子鼓勵和支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害羞的孩子內心就一定是「抗拒社交」的。
  • 最需要父母幫忙提升情商的三種孩子,你家有嗎?
    ~爸媽們會心一笑的同時,一陣無力感襲來:這樣的孩子該怎麼教導?分析:事實上,孩子發脾氣並不是故意為之,而是因為缺乏一些能力,特別是情商能力。家長往往用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孩子,覺得這有什麼好「害羞」的,這有什麼不敢的,這孩子怎麼這麼挑剔……分析:實際上,孩子表現的害羞又敏感,首先,有可能是因為這類孩子天生神經系統發達,感受性強。總是能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
  • 孤獨症孩子可能並不是對痛苦不敏感,而是對痛苦太敏感了
    有一天這個媽媽忽然想起來,就問她的孩子說,你知道什麼是「normal」(正常)嗎?這個孩子說,我知道的,「正常」就是洗衣機左起的第二個按鈕。 《異常兒童心理》這本教科書裡提到了一個外國的孤獨症孩子,她的媽媽每天跟她說,你要正常一點,你要「be normal」。有一天這個媽媽忽然想起來,就問她的孩子說,你知道什麼是「normal」(正常)嗎? 這個孩子說,我知道的,「正常」就是洗衣機左起的第二個按鈕。
  • 「你不是害羞,只是有點慢熱」多給孩子彩排的機會,讓他擺脫害羞
    事實上,害羞的標籤貼久了,孩子就會覺得那是性格缺陷,因而產生自卑感。 害羞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而是家長容易把「害羞」的情況「妖魔化」。
  • 你家孩子可能不是性格內向,而是低自尊人格
    提高能力,開闊眼界 真正的自信不是來自於別人的評價,而是由本身的能力所決定的。他人鼓勵一萬次,不如讓孩子自己成功一次。提高自我和對環境的控制力,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他們需要更高的心理素質和自控能力來面對未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從小事鍛鍊孩子的自控能力:「我不要玩樂高!我要看電視!」「那和媽媽做個約定好不好?只要寶貝為媽媽搭個小房子,媽媽就和寶貝一起去』小房子』裡看電視可以嗎?」
  • 優點,不是缺點?!害羞的孩子背後的隱藏個性和指導
    性格害羞的孩子的父母會擔心自己的行為,「可以嗎?」害羞似乎是一種弱點,但這也是孩子的長處。無論如何,讓我們再次檢查害羞的好處。什麼是一個不擅長害羞的孩子?害羞的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情感。它的特徵還在於對周圍環境和在您面前發生的事情敏感,從而使您感到焦慮和害怕。我不擅長進入新的環境,當我看到周圍的朋友彼此相處時,我會變得不耐煩並失去聲音。我不擅長適應環境的變化,因此不像一個性格開朗的孩子,我會在仔細檢查後逐漸適應它。每個孩子變得害羞的原因是不同的。
  • 如何讓敏感的孩子,不再那麼敏感?不是溺愛,而是懂得這些方法
    與其將我們的孩子視為「 懦弱而易怒」,不如說這是他們的長處和天賦。要知道承認和接受孩子,遠比批評和懲罰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與其勸阻孩子不要敏感,不如將注意力集中在教育他們,以社交上適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當我們感到沮喪時,並希望孩子不那麼敏感,請一定要記住,正是這種相同的敏感度常常會使孩子對他人非常具有同情心和友善。
  • 你的寶寶如果細心又敏感,爸媽更要小心照顧,讓TA長大後樂觀堅強
    18.對痛苦非常敏感。19.在吵雜的環境中會顯得焦躁不安。20.會注意到細節(例如你動過家裡的擺設或是換了髮型)。21.爬高之前會先考慮是否安全。22.沒有陌生人在場的時候表現得比較好。23.對事情有深刻的感受。如果你勾選13個以上的項目,孩子大概就是高度敏感寶寶了。
  • 今日母親節:媽媽害羞的不是在大庭廣眾下哺乳,而是生你時的傷痛
    你是否為母親準備了一份小禮物,給她製造一場浪漫的驚喜?或許你還在為生活奔波著、忙碌著。但無論如何,請抽空給母親打個電話,知一聲平安,道一聲謝謝。你知道嗎,那個生你養你的人,她曾經也是一個小女生,她也會有害羞的那一刻。而當她擁有你的時候,她害羞的並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哺乳,而是生你時,所帶來的那種難以啟齒的痛和羞。這種痛和羞都表現在哪裡呢?
  • 孤獨症孩子可能並不是對痛苦不敏感,而是對痛苦太敏感了-虎嗅網
    《異常兒童心理》這本教科書裡提到了一個外國的孤獨症孩子,她的媽媽每天跟她說,你要正常一點,你要「be normal」。有一天這個媽媽忽然想起來,就問她的孩子說,你知道什麼是「normal」嗎?這個孩子說,我知道的,「正常」就是洗衣機左起的第二個按鈕。
  • 孩子膽怯害羞?導致孩子性格靦腆害羞的原因有這些
    到後來,即使我把他放到了孩子玩的區域,他也是不願意進去,一個人站在邊上看了很久又跑回來找我們。遇到了親戚朋友來打招呼,我讓孩子自我介紹,他卻小臉憋得通紅,硬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我尷尬之下只好替他道歉,說「孩子害羞,也不知道怎麼的,平時在家都不會這樣的。不好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