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可能不是性格內向,而是低自尊人格

2022-01-04 MAGNEO照照樂


在爸爸沙溢面前是絕對的「24K純爺們」

和媽媽、弟弟在一起時又成為暖心到爆棚的小天使

從《爸爸去哪兒》到《媽媽是超人2》

「東北宋仲基」安吉圈粉無數

成為爸爸媽媽心中的暖男Top1

 

在昨天的《媽媽是超人2》中,胡可帶著安吉和小魚兒去軍訓訓練營開始他們的「男子漢小旅行」時,安吉就表現出了大哥哥的風範:獨立整理行李、將MAGNEO照照樂放置在對的地方、帶領小魚兒熟悉環境。

進入訓練營後,「鯽魚兄弟」分分鐘成為了「安吉老師」和「學生小魚兒」:教弟弟報名、幫弟弟穿衣服、鼓勵弟弟.

除了「暖男」特性,安吉東北漢子的勇敢也讓人無法忽視——單獨挑戰高空繩索。

細心溫柔好脾氣

獨立勇敢很懂事

在許多爸爸媽媽眼中

安吉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小孩」

就連他時不時的羞怯也成為了萌點之一

 

 

在敬禮考驗中,安吉出色的表現讓同隊伍小朋友佩服不已。但是在教官詢問誰覺得自己做得好的時候,安吉卻一反平常的勇敢,害羞得不好意思舉手。

即便看到別人得到五角星時,自己也會有失落、渴望的情緒,安吉還是不敢舉手表現自己。

在大多數人們的眼中這樣的害羞可能不算什麼

可能只是小朋友內向的性格而已

 

但越來越多的例子表明這可能不僅僅是「害羞」

不敢表現自己、即使有很好的表現也將自己隱藏在人群中……

在傳統觀念裡

這些可能只是無傷大雅的「害羞」、「內向」、「中庸」

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這很可能是孩子「低自尊人格」的表現

 

別忽略孩子的「害羞」

別讓孩子變成「低自尊人格」

 

低自尊人格,即不能客觀地評價自我,缺乏對自我價值的全面認識,對自己所能做到的成果也不接受甚至不認可。

 

以安吉為例,在「敬禮考驗」中的表現足以證明他的能力,而讓其不敢舉手、不敢承認自己的極有可能是他對自己的評價低於自己的實力,過於擔心別人的看法——這是典型的「低自尊人格」偏向。

低自尊的孩子在日常生活及未來成長中,常常會因為害羞、膽怯、不自信等原因錯過機遇,甚至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內心深感到無助和悲觀,陷入抑鬱消極的怪圈。

與此相對,高自尊的孩子會擁有更加強烈的自信心,積極態度高於消極態度,對自己的認同感更為濃厚,所以擁有高自尊人格的人會更善於解決困難,冷靜地處理問題,在兒童時期也能和其他小朋友樂觀向上地相處。

心理學家斯坦利·庫柏史密斯認為自尊包括四個維度:重要性、能力、權利和美德

 

告訴孩子,做得很棒

 

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納、支持和喜歡,他們可能通過言語、動作、面部表情等方式來展示自己,從而獲得肯定或撫慰。如果孩子與那些關注自己,尊重自己的人相處,那麼就容易對自己產生積極的認識;如果周圍人都認為孩子是有能力的,那麼他們也就更傾向於承認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孩子希望得到誇獎時,父母應及時地進行正面反應:

「媽媽,我今天洗了襪子!」

「寶貝真棒,乾淨的小襪子如果不喜歡和髒髒的小手套一起玩怎麼辦呢?我們要不要把小手套也變乾淨呀?」

提高能力,開闊眼界

 

真正的自信不是來自於別人的評價,而是由本身的能力所決定的。他人鼓勵一萬次,不如讓孩子自己成功一次。只有讓寶貝們在成功中逐漸了解到自己的能力,才會真正給予他們勇氣和自信。

父母需要學會更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發現價值、培養信心,對自己產生更高的信任感。

 

比如當孩子想完成某件事時,父母應「輔助」他們想辦法,而不是取而代之:

「爸爸,小火車為什麼不動呀,我想和小火車一起玩.」

「小火車看到鐵軌還沒鋪好,當然會不高興,不高興就不能好好和寶寶一起玩了。我們把鐵軌和山洞都弄好,讓小火車動起來好不好呀?」

「好!我和爸爸一起來!」

自我控制,相信自己


父母的「他人控制」不能伴隨孩子一生,在成長過程中,孩子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更為重要。提高自我和對環境的控制力,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他們需要更高的心理素質和自控能力來面對未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從小事鍛鍊孩子的自控能力:

「我不要玩樂高!我要看電視!」

「那和媽媽做個約定好不好?只要寶貝為媽媽搭個小房子,媽媽就和寶貝一起去』小房子』裡看電視可以嗎?」

」……我給媽媽造的房子一定超級漂亮超級大,我們一起去裡面看電視~」

道德水平,父母教育

學習階段也是模仿階段,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別人的做法而學到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反應、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觀念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未來。誠信教育、自我肯定、道德要求.是在其成長過程中就要逐漸培養的行為標準。

 

比如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需要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

「為什麼要把廢紙扔在地上呢?在家裡爸爸媽媽收拾很累,在外面叔叔阿姨也要收拾的,寶貝只心疼爸爸媽媽不心疼別人嗎?」

「我不要大家累累的,我自己去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現代年輕父母常常會犯「想當然」的錯誤,將孩子的反應歸結於性格或環境問題,而不是深刻地進行思考和研究。同時,爸爸媽媽們過於注重物質教育、輕視精神教育也是現在很多問題的原因之一。

 

美國心理學家坎貝爾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爸媽和長輩要作出相應的」精神投資」。

 

父母要及時對孩子的表現作出反應、培養孩子的實踐和理論能力、適當學會放手、為他們樹立榜樣.幫助其擁有「高自尊人格」。

 

基於美國心理學家羅森伯格的自尊心測試量表,我們設計了(兒童版)自尊心測量量表,下面就來看看你家寶貝是「高自尊人格」還是「低自尊人格」吧!

 

心理測試:測測看孩子有多強的自尊心?

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下面的描述給出相應選擇

A  非常符合  B  基本符合  C  不符合  D 很不符合
   

1.孩子可以說出自己的很多優點

2.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把事情做好

3.在交流過程中,孩子會表現出對自己成果的滿意

4.總能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

5.孩子對自己的想法有肯定態度

6.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喜歡自己

7.孩子常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做
8.孩子說不出自己有什麼興趣愛好
9.在競爭中,孩子總覺得自己會是第二名,甚至是失敗者

10.孩子常常陷入悲觀情緒,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計分標準:
1—5題選A得4分,B得3分,C得2分,D得1分。
6—10題選A得1分,B得2分,C得3分,D得4分。
總分在10—40分之間。

 

評判標準:

30分以上,說明孩子偏向「高自尊人格」,能夠較好地肯定自己,接納自己。

20—30分,說明孩子的自尊程度一般,多數時候能肯定自己,接納自己,但對自己的信心仍有動搖。

20分以下,說明孩子偏向「低自尊人格」,在多數時候都處於一種否定自己,被動,退縮的狀態,需要父母的幫助進行改變。

 

你家寶貝是「高自尊人格」還是「低自尊人格」?

請在留言區寫出結果和你的想法

說不定還會有驚喜呢!

-- END --

大家都喜歡看:

怎樣做到放心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切勿讓可以成為天使的電子產品變成魔鬼

孩子,我可以無條件愛你,但不能無原則愛你!

如何陪伴孩子,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上篇)

如何陪伴孩子,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下篇)

又是一年入學季,家長為孩子做什麼才最有用?

老是把安全感掛在嘴邊,你給孩子真正科學的安全感了嗎?

▲長按關注MAGNEO照照樂訂閱號,

獲得更多育兒靈感!

▲長按關注MAGNEO照照樂服務號,

搶先知道MAGNEO新鮮事兒!

▼點點點這裡,到MAGNEO照照樂™官方商城溜達溜達吧……

相關焦點

  • 哪些孩子更容易抑鬱?不是內向,而是這個特點,家長注意
    群裡議論紛紛,結果大家一致給出意見是「內向的孩子最容易抑鬱」。但我個人並不這樣認為,首先大眾對內向者有個刻板印象,認為性格內向的人都是不善言辭,而且極其孤僻的,他們自然也是抑鬱症的首要侵襲人群。但根據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內向性格(Introvert)是極具開發潛力的,內向者如果能將自己的優勢運用得當,比外向者更有可能幹出一番大成就,很多時候,內向性格並不會阻礙一個人成功,同時內向也並非心理不健康的代表。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因為一種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卻無能為力,只好用性格內向來做完美解釋。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表現自己。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一種危險的人格——「迴避型人格障礙」。
  • 孩子喜歡做「跟屁蟲」?養成「低自尊人格」有危害,父母要警惕
    這種跟屁蟲的行為,容易導致孩子「低自尊人格」出現,什麼是「低自尊人格」?低自尊人格指的是孩子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很低下,感到自卑,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段友情,對於人際關係會特別的敏感和感到害怕。養成「低自尊人格」對孩子有什麼危害?1、孩子容易成為討好型人格擁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他們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到最低,不斷的去成全別人。
  • 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文/小熊育兒日記每一個家長都想讓孩子活潑外向一些,但是有一些孩子卻不能像家長想像的那樣成長,總是有著內向的性格,但是這種性格有很大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周周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不論做任何事情總是推三阻四,而且在他人面前也沒有勇氣去和他人打招呼,遇到陌生人更喜歡躲在家長的身後,對誰都表現出很害怕很緊張的一面。
  • 孩子交朋友總愛做「跟屁蟲」?家長要警惕,可能是「低自尊人格」
    什麼是「低自尊人格」? 低自尊人格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或者是一段人際關係當中,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感低,內心缺乏自信,並且不相信自身的自我價值。通常表現為不願意檢驗他人對自己做出的判斷,在人際關係、社會交往方面都過於敏感。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性格內向的孩子,就算不喜歡某些社交場合,也可以通過引導和調適而較好地適應,同時內心保有自我,以自己的方式跟世界相處,內向並不一定代表自卑。而迴避型人格則是極度的敏感和自卑,自尊心極低,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讓孩子無法像常人一樣學習、工作,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 低自尊人格的11種表現,父母要小心孩子的友善病!
    孩子的「過度友善」,其實是一種「友善病」,是「低自尊」人格的表現之一。「低自尊」人格的表現所謂低自尊,也叫「自我價值感低」。低自尊的人,習慣放低自己的感受,容易附和別人,底線低,通常認為自己「不配」獲得更好的,甚至不配擁有現在的美好事物,相反,次好的、有瑕疵的東西讓們感到安全,能夠安心佔有。他們患得患失,多疑,常常處於深深的自我否定中。下面是「低自尊」人格最常出現的11種表現:
  • 低自尊的人,為人處世,註定是一場悲劇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是低自尊型人格,主要表現是:總是害羞躲避、順從,與人交往時,更喜歡傾聽,不敢表達自我,不好意思找人幫忙,總是喜歡道歉,把錯誤歸結到自己身上。低自尊的人性格都比較內向善良,穩重識大體,但也因為不懂得保護自己,總是受到別人的忽視和怠慢。低自尊的人也更注重外人對自己的看法,容易陷入自卑、失落、抑鬱、惱怒的情緒中,對負面評價非常敏感。
  • 孩子性格很內向怎麼辦?
    俗話說,性格決定人生!做父母的都非常關心自己孩子的性格。孩子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其實,性格內向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特點各有不同。外向型的特點是熱情、活潑、開朗,善於交際,適應環境能力強等。內向型的特點是安靜,喜歡思考,內心細緻,做事有計劃,喜歡有規律的生活等。父母要注意的不是如何去改變孩子內心的性格,而是如何去培養性格內向的孩子。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做呢?
  • 孩子性格內向很正常?這句毒雞湯害了多少孩子,家長警惕性格陷阱
    是不是有無數的育兒專家告訴過你,內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被信賴、更富有同理心、專注力更強、富有創造力等等。還舉例了很多古今中外內向性格的名人故事,來說服你「尊重孩子的性格」。 家長們這樣的心理活動看似開明又大度,你們有沒有想過反而是害了孩子呢?你想過自己孩子的那些行為是真的內向嗎?還是迴避型依戀人格?
  • 心理學:一廂情願的愛情,都是低自尊人格在作祟
    感情就是這樣,她不喜歡你,就是不喜歡,也不一定是你不夠優秀,可能只是你恰好不是她想要的人罷了。So,永遠不必妄自菲薄,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才得不到對方的愛。這種下意識否定自我的歸咎心理,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低自尊人格的表現。什麼是低自尊呢?
  • 男人有這5個表現,不是性格內向,而是不愛你!
    所以,與人相處中,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願意用真心來對待你的人,即便他不說話,你也能感受到他的心意。在交往中,女人要知道,男人有這5個表現,不是他情商低,也不是他性格內向,而是不愛你。所以在交往中,女人要早點看清,如果男人在他的朋友面前、家人面前,可以滔滔不絕說個不停,跟你在一起的時候卻說不上幾句話,說明他不是性格內向,而是根本不愛你,因為他的心裡沒有跟你溝通交流的需求。
  • 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批評」比「鼓勵」更管用
    你知道嗎?其實對很多老師而言,最頭疼的孩子,並非是調皮搗蛋的熊娃,而是那些性格內向敏感,看似玻璃心的孩子。畢竟頑皮的熊娃多半活潑開朗,老師偶爾批評一下,他們都不當回事;而對性格內向的孩子,你會發現鼓勵完全沒用,因為他們妄自菲薄,甚至到了認為自己根本不值得被鼓勵的程度,而作為老師,根本捨不得批評他們。
  • 70%的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把握性格特點,助力孩子成長
    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大部分人都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樣一個觀念:內向性格是不好的,是一種人格缺陷,想要成功就必須擺脫「內向」。因此我們會常常看到很多父母花了大價錢給孩子報班,比如主持人、表演等等,使勁渾身力氣就是想把孩子推到臺前去,讓孩子變得「外向」一些。
  • 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
  • 孩子性格內向、膽小?需要家長的引導
    兒童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不是病!),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缺乏自信心。如果家長們任它這樣發展下去而不及時加以引導,那麼日後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一、內向≠膽小,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定性了!
  • 《內向心理學》: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可以改變
    一個人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主要取決於人格,我們天生帶有內向或者外向的傾向,其中包含相應的特性與需求,成長過程又進一步塑造了我們。在《內向心理學》中,洛肯博士建議我們把內向和外向當做一條曲線的兩個極點。本身一個人身上可能兼具內向和外向,而人格讓這個人身上某一方面的特徵多一些,所以我們就會說他是外向或者內向的人。
  • 孩子過分內向?可能是迴避型人格在作祟,家長處理方式很關鍵
    文/小熊育兒日記許多家長再見到孩子膽小、自卑、不敢在他人展現自己的時候,都會認為孩子是性格內向的原因。但實際上這種表現和內向毫無關聯,而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最近閨蜜總是向我抱怨,表示他家的孩子性格太過於內向,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時候,總是無法融入集體,看到其他孩子在一旁玩得非常開心時,而自家孩子卻總是會站在角落裡看著那些孩子在一起玩耍。
  • 別讓低自尊人格,毀掉你的職場生涯
    藉由他們的求職經歷,小A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場心態~1.什麼是低自尊人格?第一位上場的選手有個很可愛的名字:邢幸運,外表開朗的她語速極快,在群面中的表達欲和掌控力都給Boss團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