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自動化餐廳有何特別之處?機器人炒菜、智能送餐等

2020-12-20 贏商網

  核心導讀:

  1.為什麼說盒馬機器人餐廳是一次想法的創新?

  2.盒馬如何基於統籌法節約了後廚和顧客時間?

  3.面對同類競爭者,盒馬如何取得長期的優勢?

  線下零售的業態創新和門店改造,速度與難度都比線上複雜。既要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又要前端(門店體驗)後端(數字系統)完全一體。

  線下不像電商,商家和顧客之間的面對面式互動,其實只有快遞員送貨上門的規定動作。而線下零售的生產作業和顧客體驗,不僅是一體式的,人(店員)和人(顧客)之間,也存在著大量的互動接觸。

  這方面,餐飲業表現的尤為突出。餐飲的商品交付,因為需要現場製作(炒菜),現場體驗(吃飯)。商品的標準化、數位化;作業的流水化、自動化。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其水平程度相比零售業的數位化升級,差著不是一個年代。

  零售業有一個新零售。餐飲業需要一個新餐飲。

  當前整個餐飲行業受數字經濟浪潮的影響,資本和創業者已經集中湧入新餐飲領域。遺憾的是,沒有誰敢於圍繞著廚房(烹飪、流程、服務)做新餐飲事情。

  在很多人眼裡面,炒菜是廚師才能做的活,而廚師炒菜本身是個手藝活。手藝活不可能標準化,不可能數位化,更不可能自動化。

  難度確實太大了。

  但是盒馬CEO侯毅(花名老菜)很喜歡打破難度。他很喜歡用想法,用方法去打破很多不僅看似,也確實是不可能打破的難度。

  盒馬,是全行業第一個圍繞著廚房作業和堂吃體驗,做顛覆性新餐飲項目的模式闖關者。其實,盒馬連炒菜這個純人工才能做的活,也實現了機器人自動化。

  我們使用顛覆性這個詞,很清楚在線下零售是不能輕易用的。否則消費者實際到店體驗一番,覺得沒什麼顛覆,效果適得其反。

  然而顛覆這個詞用在盒馬新餐飲項目,可能力道還嫌不夠。在盒馬鮮生(需求面積:2500-5000平方米)全國首個機器人自動化餐廳——上海嘉定南翔店裡面,盒馬圍繞著廚房和堂吃做的改變,更像一次想法的飛躍。

  1、技術分析:一次極具想像力的創新

  如果你是一個消費者,走進了盒馬鮮生上海嘉定南翔店,你一定會大腦宕機幾秒鐘。店裡吃飯的地方,更像一個自動化設備展廳。

  一個4000平米的盒馬鮮生門店,一分為二。一半是貨架,一半是餐廳。貨架和餐廳的連接處,是一個類似物流倉庫的透明玻璃房。裡面一個自動機械臂,操控著從貨架來的新鮮食材往廚房窗口輸送。

  這個應用於冷庫環境中(4°)的機械臂區域,作為食材暫停區,在高峰期或客流量大的時間段,顧客可提前在APP預定,暫存在冷庫中,保證食材的新鮮程度。當消費者就位後,系統通過機械臂自動地取出送往加工,極大的縮短消費者等待時間。

  也因為這樣,如果你是一個零售和餐飲的從業者,走進了盒馬鮮生上海嘉定南翔店,你一定會開懷大笑。你會覺得,只有侯毅,才做得出這樣的餐廳。

  這分明就是一個在數位化物流深耕多年的人,並且此刻在腦袋裡依然揣著無數個物流創意,再結合現在身處數位化新零售的業務需要,順便將過剩的創意用在了餐飲業。

  盒馬鮮生南翔店的自動化餐廳,就是侯毅這個物流「超人」在想法上的飛躍創新。

  用物流的數位化作業方式,比喻盒馬南翔店的自動化餐廳,是因為它真的做到了把新餐飲的顛覆著力點,發揮在廚房作業和堂吃體驗方面。

  落實在顧客體驗的過程,貫穿在從顧客進店到吃完離開的全過程。

  一個顧客,想到南翔店就餐,他會首先在入口處看到多個提示電子屏或易拉寶的提示:先在門口選座機上選定桌號,然後入座後用盒馬APP掃桌碼點餐,再等著桌子旁的自動化傳輸設備,送來菜品。

  這是一個大概粗略的介紹。詳細的流程,要從桌位開始討論。這也是為什麼,盒馬要在進門口就提示顧客,一切就餐的開始,是從選座起。

  就像整個盒馬的業務,是以門店為載體,用APP發起顧客的全部消費行為。在新餐飲部分,在南翔店的自動化餐廳部分,則是以桌位為載體,用APP發起就餐的需求。

  顧客需要坐在位置上點餐,是需要基於「人桌一體」後,所有的廚房生產作業,才能實現「後廚-桌位」的作業動線的一體化。

  「後廚-桌位」的作業動線的一體化,是盒馬新餐飲的精華所在。也是盒馬敢於圍繞著廚房作業,改變顧客體驗的根本所在。

  顧客點餐完畢,系統傳輸到後廚,後廚開始按工序流程操作。其中,很多可以模塊化、標準化的菜品,其部分菜品的烹製過程,已經交由機器人自動完成。

  比如,氣蒸一條魚,因為本身就存在一個蒸菜的等待時間,盒馬就把這道菜的烹製,機器人化了。時間上,盒馬引入的微波蒸、烤和自動化炒菜設備,讓蒸熟一條魚只需11分鐘,比傳統設備烹製還要快50%。也就是說,只要人工完成菜品的淨菜和半成品狀態,塞進機器設備裡,出來的速度不僅快,出來後就是一道可以直接吃的成品菜。

  當然,實際的後廚作業,奧妙遠遠不止於此。我們在這裡要說清楚其奧妙,就必須放大後廚作業的全程數位化。

  整個後廚作業,有一套數位化後廚管理系統。菜品從下單到粗加工、精加工到熱加工,每一個環節(節點)都被系統記錄。每一道菜是哪個客戶下單,又是哪個廚師加工,它在幾點幾分的加工節點都是全部透明。

  一方面提供顧客一個全程的可追溯,另一方面後廚管理也可以做到絕對的清晰數位化,讓每個人的工作效率既透明又可控。

  一道菜從後廚出產後,它會被放入到盒馬獨家研發的智能送餐的系統(AGV)。也就是形似一個方盒型的機器人,在一個類似保齡球滑道上,方盒機器人自動滑到顧客桌位前。然後語音提示顧客,可以端到桌上開吃了。

  盒馬AGV在新餐飲的產品意義,絲毫不亞於在新零售上的門店懸掛鏈的創新。這套設備,通過聲音、圖像等多種混合感應技術,實現障礙物識別、躲避,菜品檢測。確保出餐後AGV送餐速度平均在40秒左右內完成,遠比傳統服務員人工傳菜的精準度和速度,也節省人工成本。

  以上就是盒馬自動化機器人餐廳,從顧客進店到上菜開吃的全部流程。

  這就是為什麼剛才反覆強調「後廚-桌位」作業動線的重要性。在盒馬的自動化餐廳,正是因為整個作業動線,確保了作業動線的固定、動線首位交互的自動化、機器人化。

  盒馬這個餐廳,才敢於圍繞著廚房和炒菜,做新餐飲的全鏈路自動化顛覆。而這,也是上文為什麼要反覆強調,這是一個物流界人士(侯毅)開腦洞的創意。

  2、商業價值:統籌法的邊際遞增

  說完了盒馬自動化餐廳的技術性價值,該說說這個餐廳的商業性價值。

  盒馬自動化餐廳,極好的解決了堂吃餐飲的時間、成本和效率問題。自盒馬誕生以來,堂吃生意一直很火爆,火爆到盒馬店內桌椅不夠座。

  可是,桌椅不夠座,只是堂吃餐飲效率問題的表象。其根本問題,發生於訂單產生、訂單生產和訂單交付的時間效率太低。

  一個顧客在餐廳,點完菜到上菜的時間,通常餐廳會提供一些涼菜或小菜開胃。其實,這個過程不過是一種打發時間的被動方案。

  同時,後廚作業過程中,就餐高峰期的作業效率一直上不來。好的餐廳在中晚餐尖峰時間,從落座開始,到點菜在到上菜,平均至少需要半小時等待。後廚在處理集中訂單的作業炒菜過程,也會效率降低。

  以桌位為訂單履約中心的自動化新餐飲,盒馬採取的策略,自動化設備和數位化運營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基於一種數學家華羅庚提倡的「統籌法」邏輯,在時間的維度裡,將成本和效率最大化。

  也因為這樣,盒馬的自動化餐廳,接待100人同時就餐所配置的設備和人力,即便增加到200人,除了增加場地桌位,其相應的設備和人力,並不需要太多的增加。

  統籌法,統籌的既有盒馬的整個業務流程,也有顧客的時間效率。整個業務體系,體現出高度的「邊際遞增」效應。

  這也讓上文提到的玻璃房自動機械臂,有了很清楚的功能理解。當顧客提前在手機APP上點餐完畢,盒馬提供顧客到店後,很快就能開吃的時間效率極優方案。

  盒馬烹製的時間,就是顧客來電的路途時間。而這個自動機械臂,就是提前在高峰期備好食材,並確保食材的新鮮。

  另外,盒馬以進口海鮮聞名的餐飲體驗,讓很多家庭類消費人群走進盒馬吃飯。家庭餐飲特有的量大、人多、就餐時間長、講究性價比的特徵,也讓盒馬自動化餐廳的商業性價值,發揮的特別有針對性。

  因為盒馬南翔店半店半餐廳的設置,在餐廳區就餐的顧客,所需要的酒水售價,也遠比一般餐廳更為實惠。

  5月底,京東在北京召開的618誓師大會上,提出了一個「無人餐廳」概念。

  坦率的說,京東「無人餐廳」概念,幾乎和盒馬自動化餐廳,一摸一樣。盒馬南翔店,開業於今年1月。這讓外界很難不去質疑,京東無人餐廳對盒馬自動化餐廳的「借鑑」。

  但是深度的「借鑑」,原創者和借鑑者之間,並不會因為模式的雷同,而走出雷同的發展路徑。

  還是那句話,盒馬的這個自動化餐廳,完全是侯毅這個跨越物流、數據系統和零售的複合型大腦的一次想像力的突破。

  也就是說,盒馬自動化餐廳的第一優勢,不是機器人,不是自動化設備,也不是門店體驗,甚至不是數據系統。

  而是——想法!

  就像電影《一代宗師》裡面,梁朝偉扮演的葉問,在與王慶祥扮演的宮寶森,就一塊餅掰不掰得開的較量中,實際贏得的勝利,是南派葉問在想法上,超過領先了北派宮寶森。

  太有想法的項目,會讓項目的原創者,在今後的項目進化迭代上,一直由想法驅動,由想像力驅動。

  加上侯毅又是出了名的門店快速迭代的操盤手,盒馬自動化餐廳在後續的持續變化中,它的借鑑者和模仿者,要不要實時跟進呢?

本文轉載來自:零售老闆內參 萬德乾,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阿里無人餐廳來襲,盒馬讓機器人做飯上菜,口碑加速無人店布局
    文 | 袁晶瑩編輯 | 陳芳掀起2017年新零售熱潮的盒馬鮮生如今又悄悄地在其上海南翔新店進行一場新測試——機器人餐廳。除開業時間比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預計的晚了一個月之外,其餘都按照侯毅的計劃進行,包括7000平方米麵積(遠大於其它盒馬門店)、免費wifi、自助結帳、生鮮等。不過,侯毅對這家門店還有特別的期待。他曾於去年10月公開表示南翔盒馬是全球首家機器人超市,「自動化設備是盒馬首選,其效率遠超人工系統。盒馬鮮生無人店是全面採用全機器人布局的餐廳和超市。」
  • 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機器人餐廳無法全流程無人,四個月實現盈虧平衡
    一個趨勢是,盒馬、京東等零售商們正在布局機器人餐廳,試圖讓吃飯這件事情的效率最大化。目前,盒馬機器人餐廳「Robot.HE」開業四個月已經實現盈虧平衡。此外,京東也於近日宣布將在今年8月落地第一家機器人餐廳。以盒馬機器人餐廳為例。在前端,該餐廳已經實現遠程點餐。顧客在該餐廳就餐,需要使用盒馬APP,遠程線上下單選座或者在餐廳入口的屏幕前選座。
  • 馬雲在上海開了家全智能餐廳 由機器人收餐
    9月底,盒馬的新版機器人餐廳在上海開了!由機器人收餐、機械臂分揀食材!據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透露,盒馬新版機器人餐廳,已實現日翻臺率6次、人均消費100元!這家機器人餐廳到底有何不一樣?跟隨職業餐飲網記者,來一探究竟吧!
  • 盒馬鮮生機器人餐廳亮相進博會 傳菜最快40秒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黑科技和數位化餐飲服務也成為了進博會上特別的風景線。位於國家會展中心的盒馬鮮生器人餐廳亮相進博會,由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為盒馬鮮生量身打造的收餐機器人,於進博會開幕當日投入使用。目前,餐廳基本實現30分鐘內上菜,傳菜最快可達40秒鐘。記者現場體驗了一下機器人餐廳智能化餐飲服務。
  • 盒馬機器人餐廳開到進博會 背後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亮了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入最後的倒計時,位於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的盒馬鮮生2.0版機器人餐廳已經整裝待發,9月底對外試營業以來,各種進口生鮮商品和黑科技讓廣大消費者應接不暇。其中,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專為盒馬鮮生打造的收餐機器人首次亮相,吸引諸多目光。
  • 盒馬開到進博會:餐廳內機器人服務,展館內享30分鐘外送
    盒馬國展中心店入口處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阿里巴巴也參與到這場盛會當中。10月12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國家會展中心,發現盒馬鮮生會員店已經於9月底對外試營業,面積超3000平方米。來自全球的參展嘉賓將在參加進博會的同時,也將近身感受「新零售」的魅力。
  • 盒馬開到進博會:餐廳內機器人服務,會後將為館內提供外送
    記者發現,盒馬已經將各種進口生鮮商品和配送服務搬進進博會,包括帝王蟹、波士頓龍蝦等生猛活鮮,還帶來了首次面世的2.0版的機器人餐廳。送餐機器人 在進博會結束後,盒馬還將為館內提供外送服務。盒馬通過在會展中心設置8個「空投點」,對館內通過盒馬App下單的用戶施行定點配送服務。
  • 今日看點:探秘盒馬機器人餐廳 老外目瞪口呆90歲奶奶狂點讚
    此時不到上午11點,並非就餐高峰期,但盒馬機器人餐廳的高效還是讓人印象深刻。今日的機器人行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呢?日本研究人員發明「生物合成機器人」日本東京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最近利用大鼠肌肉細胞和樹脂材料做出一個小型「生物合成機器人」。
  • 侯毅:盒馬機器人餐廳「Robot.HE」開業4個月實現盈虧平衡
    一個趨勢是,盒馬、京東等零售商們正在布局機器人餐廳,試圖讓吃飯這件事情的效率最大化。目前,盒馬機器人餐廳「Robot.HE」開業四個月已經實現盈虧平衡。此外,京東也於近日宣布將在今年8月落地第一家機器人餐廳。   以盒馬機器人餐廳為例。在前端,該餐廳已經實現遠程點餐。
  • 阿里巴巴盒馬機器人餐廳:餐飲環境的未來概念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盒馬機器人餐廳作為一個創新項目,餐廳位於上海最新的國家會展中心,盒馬品牌空間的二層。餐點從廚房到顧客的過程是全自動的。其獨有的送餐機器人,通過連接廚房和所有餐桌的軌道,把剛做好的餐點準確地送達各個餐桌。
  • 「羅伯特·盒」非常好!盒馬鮮生上海機器人餐廳走紅
    近日,一條機器人送餐的抖音視頻走紅網絡
  • 海底撈、盒馬機器人餐廳大比拼,吃的是科技還是食物?
    馬雲2018年的時候開了家機器人餐廳,大家都說這是全球首家機器人餐廳。其實機器人的範圍太廣了,真的應用到機器人的餐廳其實早就出現了。2010年世界第一家以「機器人服務」為主題概念的機器人餐廳在山東濟南出現。
  • 工業機器人走進日常生活,餐飲業自動化成為行業新趨勢!
    為研發智能餐廳,海底撈與松下、用友、科大訊飛和阿里雲達成了合作。現在,支撐這家智慧餐廳自動化用作的,是海底撈自主研發的IKMS系統(Intelligent Kitchen Management System),它像廚房的智能大腦,實時監控廚房整體的運行狀態、生產狀況、庫存狀況、保質期狀況等。
  • 盒馬要用機器人餐廳優化傳統餐飲
    今年2月,盒馬鮮生在上海南翔開出第一家機器人餐廳。在這家餐廳中,從點菜挑選海鮮開始直至食物上桌,幾乎都不需要人工幹預。顧客到達後只需要在門口大屏幕完成選座、入座後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點餐付款,就能坐等AGV小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將選好的飯菜送到自己面前,從進門到吃上海鮮大餐,全程不會超過30分鐘。
  • 機器人炒菜你想吃嗎?全球首家全機器人餐廳開業!
    機器人餐廳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餐廳內雪糕、咖啡、炒菜、送菜、做漢堡、迎賓等20多個工種全由機器人完成,還是著實令人吃驚!客人掃碼點單後,機器人機械臂迅速啟動炒菜,AGV送菜小車在頭頂雲軌上平穩穿行,很快菜品就會放在盤子裡從「天」而降,抵達客人所在的桌位。
  • 擎朗智能送餐機器人PEANUT在義大利餐廳大熱
    送餐機器人在國內已經不是什麼戲新鮮事兒了,尤其是受特殊時期影響無數送餐機器人走向抗疫一線,做隔離區和非隔離區之間的配送,避免交叉感染。但在義大利送餐機器人還屬罕見的新生物,直到去年,第一批中國餐飲機器人知名品牌擎朗智能研發的機器人PEANUT抵達義大利,餐廳場景才逐漸開始投入使用。
  • 碧桂園試水機器人餐廳,是大獲全勝還是落荒而逃
    就在今年,疫情正盛之時,碧桂園想要抓住這一時機把自己的機器人業務推向更高的高地,按捺不住開拓新領域的衝動,1月12日,在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廣場,碧桂園旗下全資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下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開業了!這家餐廳自籌划起就被寄予厚望,在建設之初的研發試用階段,就定了比較高的目標。
  • 普渡送餐機器人入駐米其林餐廳,玩轉智能配送
    普渡送餐機器人入駐米其林餐廳,玩轉智能配送 2020年07月28日 15:26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最初餐廳嘗試了一種輻射型配送模式,比如5個桌子只留一個機器人停靠點,由每一個看臺的服務員輻射到各自負責的桌位。但是運行後發現這樣的送餐效率並不夠高,於是餐廳調整為機器人按照任務單獨送達每一桌,送餐效率得到改善,機器人日配送量可達400盤。
  • 46臺機器人的自動化餐廳,會做廣式炒菜和煲仔飯,網友驚呆了
    一進門,機器人用甜美的聲音向你問好;菜品做好後,由送餐機器人或雲軌系統將菜品直接送達顧客所在桌位;用手機掃碼點餐,90秒一個漢堡就遞到你面前……煎炸機器人、雞尾酒機器人、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在這家獨特的餐廳中,機器人實現了從迎賓、調酒、煎炸、烹製、地面送餐的多元化應用。
  • 商用炒菜機器人,全自動餐廳廚房黑科技
    商用炒菜機器人有什麼作用?   隨著用工成本的不斷增加,許多行業都在想辦法用機器代替人力。   簡單的操作工和售票員會被自動化設備取代。   廚師也被自動化設備取代,沒想到炒菜機器人超出的味道媲美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