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金融更名誇海口要剛性兌付 產品合規問題待解

2020-12-20 網易財經

(原標題:更名誇海口 樂視金融要剛性兌付)

金融周刊1版01s001" style="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border-width: 0px; max-width: 600px; display: block;" />

一則更名公告又一次使樂視金融站上了風口浪尖。1月18日,樂視金融官方宣布,即日起更名為樂為金融,啟用新的品牌LOGO標識,並在更名公告中提到「剛性兌付」。分析人士表示,樂視金融此舉是為了淡化過去樂視在品牌上的不利影響。事實上,樂視金融自去年以來一直處於「多事之秋」,不僅在核心牌照方面遲遲未有突破,還經歷了換帥以及樂視控股危機的拖累,產品也屢受合規質疑。未來,樂視金融合規和發展壓力不小。

首秀即遭質疑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樂視金融App端已更名為樂為金融,但網頁端仍為樂視金融。對於更名原因,樂視金融在公告中稱,經公司管理層認真研究,並徵求各方面的調研後決定,樂視金融有必要進行適當形式的名稱變更,以體現自身業務優勢並升華自身的品牌價值。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和樂視系其他公司的更名一樣,樂視金融的更名,也是為了淡化過去樂視在品牌上的不利影響,希望以新的名稱,給用戶暗示以新的開始。

在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看來,基於「樂視」這個名稱的負面作用太大,所以在股權結構、公司架構、對外稱謂上進行調整和變更,以儘可能減少「樂視」的影響。但無論名稱怎麼更迭,樂視系基因和血脈是難以變更的事實。

值得關注的是,更名後的首秀,樂視金融就受到市場質疑。樂視金融在更名公告中提到「剛性兌付」,以及「最近半年的時間,樂視金融飽經風雨。但面對坎坷,依然經受住了考驗,產品上線、交易操作、提現到帳等環節均非常順暢,且恪守對用戶百分百兌付的承諾」、「在兩年多的發展歷程中,樂視金融在產品剛性兌付、用戶利益保障等方面,充分體現了平臺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在分析人士看來,樂視金融剛性兌付的言辭涉嫌違規,和金融監管一直強調的打破剛性兌付相違背。網貸天眼研究員鄭常懷表示,承諾保本保息肯定是違規的,樂視金融承諾100%兌付,更多是想給投資人吃顆定心丸。

事實上,不管是網貸業務還是資管業務,監管一直在強調去剛兌。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網貸平臺為信息中介機構,平臺不得為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此外,去年11月,由央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也指出,「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並承諾或進行剛性兌付的,加重處罰」。於百程表示,按照監管要求,使用「100%兌付」、「剛性兌付」這類措辭是涉嫌違規的。

產品合規問題待解

除了更名之外,樂視金融在產品布局方面還未有新調整。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樂視金融有「樂樂高」活期理財產品、「樂享其成」固定期限產品、「樂錢罐」貨幣基金產品以及「樂樂花」分期產品。

分析人士指出,活期理財產品「樂樂高」以及固定期限產品「樂享其成」都涉嫌違規。據樂視金融App端產品簡介顯示,「樂樂高」是一款面向所有用戶的靈活理財產品,無鎖定期,靈活存取,存續時間越久,獎勵收益率越高,兼顧投資收益與提取使用,期限最長的為60天,短的則是靈活存取,收益自5%起。而對於具體投向,卻沒有提及。

根據《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要求,以活期、定期理財產品的形式對接債權轉讓標的,由於可能造成資金和資產的期限錯配,應當認定為違規。於百程表示,如果按照P2P網貸57號文的監管辦法,樂視金融部分產品是不符合要求的,活期產品並未看到合同協議。

「樂享其成」系列產品也受到關聯融資以及違規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的質疑。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樂享其成」系列產品交易標的為重慶樂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轉讓的應收帳款收益權。資料顯示,重慶樂視保理由樂視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全額出資,是樂視生態旗下一家專門從事商業保理業務的公司。王德怡此前在回復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樂視金融部分產品交易標的資產為重慶樂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轉讓的應收帳款收益權,系其兄弟公司的應收帳款收益權,這種產品涉嫌關聯交易融資。由於法定代表人均為同一人,存在一定的自融嫌疑。在自融平臺中,項目難以做到有效風控,資金監管不明,投資風險較大。

此外,於百程還指出,按照P2P網貸57號文的監管辦法,「樂享其成」為保理收益權轉讓,涉及資產證券化,並不合規。鄭常懷進一步解釋稱,「北京148條事實認定整改要求」裡面提到,網貸平臺不能對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公司的資產。樂視金融對接的是重慶樂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轉讓的資產,屬於類資產證券化業務,因此是違規的。

仍存定位之困

事實上,樂視金融自去年以來一直處於「多事之秋」,不僅在核心牌照方面遲遲未有突破,還經歷了「換帥」以及「樂視控股危機」的拖累。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樂視金融合規和發展壓力不小。

在牌照方面,樂視金融已獲取了商業保理牌照、股權眾籌牌照、基金銷售牌照、保險經紀牌照、融資租賃牌照,目前正部署民營銀行、券商、融資租賃等方面的牌照申領。不過,樂視金融所持有的牌照含金量有限,支付牌照和民營銀行牌照遲遲不能拿下。在業內人士看來,不樂觀的資金情況、社會聲譽,不利的關聯交易等,都是樂視申請金融牌照路上的攔路虎。事實上,受累於樂視體系,樂視金融投資者信心也受到影響。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樂視金融的投資人,代表了樂視投資人悲觀、樂觀和觀望的典型投資心理。

投資者王華(化名)表示,「樂視金融都已經被融創孫宏斌收了,兌付完全不用擔心,並且兌付沒有出現過問題,自己一直在買。這幾期的投資列表顯示,投資的人還是挺多的,所以不太擔心」。另一位對樂視金融持悲觀態度的投資人表示,自從樂視出事以後,天天殫精竭慮寢食難安,不敢再看財經新聞。該投資人調侃,自己拿著白菜價的利息,操著吸白粉的心,為那點利息不值得,還是提前撤出來了。也有持觀望態度的投資者,投資人李明表示,樂視有麻煩了,不知道樂視金融能不能挺過去,真的擔心自己幾萬元會打水漂,已經撤回了一半的投資,餘下的看看樂視金融的兌現速度,之後再做打算。

於百程認為,信用和實力背書對金融業務來說至關重要。樂視一系列的動蕩,對樂視金融的信用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這也是樂視金融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王德怡表示,樂視金融部分產品存在關聯交易嫌疑,部分產品信息披露不到位,說明樂視金融產品存在較大的金融合規風險,將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其未來的經營,廣大投資人應當特別注意。

事實上,樂視金融對自身的定位也並不清晰。此前,有媒體質疑樂視金融涉嫌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務,樂視金融給的回覆是,自身不是網貸平臺,屬於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的一部分。 鄭常懷表示,未來,樂視金融資產端應該要發生變化,在合規整改備案前夕,樂視金融如果不承認自己是P2P平臺,那就必須拿資管的牌照,並且提高投資門檻。

「在整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趨嚴、一切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的背景之下,對於還未建立起合規產品和模式優勢的樂視金融來說,壓力非常大。」於百程進一步指出。北京商報記者多方聯繫樂視金融未果,給App端郵箱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劉雙霞/文 賈叢叢/制表

本文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信託打破剛性兌付 這些前提莫忽略
    以近期某珠寶相關信託計劃為例,先後有信託公司表態已協調資金對產品已到期的投資人進行兌付。一些市場人士發出疑問:這是剛性兌付嗎?難道是因為沒有「賣者盡責」?據記者了解,因為相關部門正在對所涉業務進行調查,主體責任在誰尚不好區分,但從維護社會穩定和投資人權益角度,信託公司的這種積極態度仍收穫了一些肯定。
  • 信託糾紛中的「剛性兌付」及其效力體系|金融匯
    2018年,監管部門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中,將四種行為視為剛性兌付:第一,資產管理產品的發行人或者管理人違反真實公允確定淨值原則,對產品進行保本保收益;第二,採取滾動發行等方式,使得資產管理產品的本金、收益、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發生轉移,實現產品保本保收益;第三,資產管理產品不能如期兌付或者兌付困難時,發行或者管理該產品的金融機構自行籌集資金償付或者委託其他機構代為償付
  • 許小年:打破剛性兌付,這是一個等了很久的突破
    雖然我們一直呼籲打破剛性兌付,但只有這次監管制度的實行才得以真正實現,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搬掉了一塊巨大的障礙。剛性兌付長期阻礙了金融市場定價功能的形成。理財人和投資者盲目相信政府兜底,或者盲目相信國有金融機構的賠付能力,因此他們缺乏風險意識,不能深入分析和評價各種金融資產的風險和收益。
  • 華鑫信託兌付危機再次觸發投資者維權問題
    11月6日,由於融資方經營困難,該項目不能按期兌付,導致信託產品出現了兌付危機。專家觀點:銀行代銷不等於銀行運營管理11月9日,華鑫信託在網站上登出了落款日期為「11月6日」的公告,未作出具體承諾,僅表示「正全力進行追討,爭取最大限度保護受益人的合法權益」。多位投資人反映,迄今為止,信託公司尚未召開投資人說明會。
  • 打破剛性兌付後 信託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就是買理財產品再也不保本了,金融機構不剛性兌付了,風險由投資人自己來承擔。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呢?經濟日報記者日前採訪了百瑞信託的理財經理王偉,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大家分析一下如何看待信託理財打破剛性兌付?第一個問題:信託項目延期與信託項目出現實質性風險中間隔得有多遠?
  • ...下理財產品剛性兌付成因研究》一文被《管理科學學報》接收並發表
    山東師範大學商學院青年教師王佔浩、於維娜等的成果《信息不對稱下理財產品剛性兌付成因研究》一文,從投稿到錄用歷時2年半,並已於2020年10月在《管理科學學報》刊出。
  • 剛性兌付被判無效!安信信託承諾兜底的900億咋辦?
    4億理財產品暴雷,剛性兌付被法院判定不起作用,但此前明知兜底違法,安信信託仍籤訂承諾保本保息的「抽屜協議」,是否涉嫌詐騙? 安信信託反敗為勝,意味著行業潛規則「剛性兌付」真正被打破,但也引發網友質疑:「明知不能剛兌還出兜底協議,是不是涉嫌詐騙?」 安信信託為何能勝訴? 事情的起因是,湖南高速財務公司與安信信託籤訂《信託合同》,購買「安信安贏42號」產品,金額為4億元。
  • 90後:「剛性兌付的能力」
    「禿如其來」的背後,暗藏著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當下所普遍面臨的健康問題。或許會有閃躲,但他們明白,欲做最終章的英雄主義,這一切還需直面,枸杞、蜂蜜、乳清蛋白、養生茶和酵素迎風而上,竟成90後寵兒。在尋求當下健康問題的解決之餘,他們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更急切的思考著關於未來的風險。
  • 剛性兌付被法院判無效,4億信託「血本無歸...
    湖南高速集團財務公司與安信信託雖然在《信託合同》中沒有直接約定保本保收益的條款,但在《信託受益權轉讓協議》《補充協議》的約定是保本保收益的約定,屬於剛性兌付的約定。 產品爆雷後,湖南高速以安信信託並未履行協議為由,將其告上了法庭。但法院是怎麼判的呢?
  • 「一行三會」獲升級,金穩會或成金融監管框架最後拼圖
    【摘要】近日剛剛成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發布了由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共同起草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囊括了抑制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打破剛性兌付,控制資管產品的槓桿水平等諸多細則。
  • 富途證券業績下修股價暴跌,跨境網際網路券商合規問題仍待解
    來源:《財經》新媒體富途證券業績下修股價暴跌,跨境網際網路券商合規問題仍待解《財經》新媒體 塗偉/文 王小貝/編輯美股熔斷期間宕機、修改季報致業績下調、股價暴跌,一系列事件的接連發生,不僅讓富途證券陷入輿論漩渦,也讓跨境網際網路券商的業務合規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 這六類金融產品和活動被定義為高風險...
    課題組人士對記者表示,總體看,對於影子銀行風險應把握以下方面:治理高風險影子銀行,但不是要消滅掉影子銀行,而是降低影子銀行和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主要治理對象是鏈條長、與實體經濟脫節的部分;對於風險較低、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合法合規的業務,繼續支持其正常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監管的一致性原則。
  • 銀保監會就信託新規公開徵意見:回歸本源 打破剛性兌付
    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 銀保監會8日發布消息稱,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要求,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打破「剛性兌付」 信託受益權帳戶管理細則獲批
    信託受益權帳戶體系的建立,對信託行業轉型發展、回歸本源具有重要意義,將實現信託受益權的集中規範管理,打破「剛性兌付」、為受益人提供份額登記與查詢等服務,構建規範化的行業信息披露平臺與制度。信託收益權帳戶不得出租、轉借據悉,《帳戶細則》遵循「自願開戶、帳戶實名、一人一戶、信息保密」原則:一是自願開戶原則。
  • 91金融吳文雄:P2P是必要工具,行業沒有問題只是需要合規
    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表示,P2P行業是社會幾千年來形成的一個必要工具,這個工具如今遇到了一些局部問題,但不能將這個問題惡意放大,或者是惡意地進行攻擊。而是需要精心呵護,去克服難點。這個行業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只是需要合規,合規之後,一切都是陽光的。
  • 盛松成:P2P不會消亡,將合規健康發展
    利用大數據和網絡平臺,P2P有助於資金供需雙方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此彌補傳統金融的不足。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金融並不相互排斥,而是傳承與創新的關係。但是,我國金融市場「剛性兌付」成風, P2P平臺為了吸引資金,往往也不得不剛兌,實質上成了信用中介。而在信用中介職能方面,P2P目前還遠遠不如傳統金融。一是風險信息不完備。
  • 網貸理財合規為先 異享金融、人人貸、銅板街、你我貸
    雖然網貸理財日漸火爆備受大眾投資者青睞,但理財不允許有半點馬虎的事情,想要投資的朋友要不斷補充理網貸財知識及技巧,還需要深入了解網貸理財平臺的業務模式和產品情況。異享金融提醒投資人作為網貸行業投資人,除了要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外,更需掌握甄別問題平臺的方法與技巧。投資人只有選擇對了適合自己的平臺,配合制定科學的投資規劃,投入的資金才能得到有效的回報。
  • 兌付延期、提前轉讓收益權 那些「爆雷」的信託產品是怎樣處置的?
    來源:信託專家信託公司之所以願意對風險產品進行剛兌,原因在於,「違約」對信託機構的聲譽影響太大了。一家信託公司若出現風險產品且持續未兌付,就很難發行新產品繼續募資了。「爆雷」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爆雷後的產品究竟如何處理,很多投資人還是一頭霧水。
  • 吳慶斌:打破信託業潛規則不是簡單的兌付不兌付
    剛性兌付,在信託行業十分流行,這也進一步讓影子銀行有恃無恐。     中泰信託董事長吳慶斌說:「『剛性兌付』作為一項潛規則,其實並不是一項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因此業內打破『剛性兌付』的呼聲一直很強烈,但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