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說瞎話兒,不許嘬(音zuō)牙花兒……」近日,一則記錄了一條條
老家規的帖子在微博和微信圈瘋傳,大家紛紛曬出了自家家規的內容進行對照。年已古稀的王老爺子訓誡子孫稱,他們祖先曾留下一句「善且吉,雖富貴焉可也」勸善的話,在家族中已流傳了400多年。青島市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稱,國家建設、家庭建設都需要規矩,但在各種社會因素影響下,一些家庭的家規意識漸漸變淡,他呼籲「讓我們再拾起那些老的
行為規範,繼續傳承下ā去。」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些家規中有很多已經成為民俗傳承下來。」看到網上的這則帖子,有網友評論稱,這個家規是要家庭成員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學到這些家規的孩子才叫有教養。」
在隨後的跟帖中有市民曬出了「王姓家規」,城陽區流亭街道趙村的王姓家族,今年舉辦了一個發布新族譜的儀式,其家規在這一儀式上重新得到明確。今年70歲的王老爺子是該家族中頗有聲望的一位長者,「我們族譜中記載,趙村的王姓人祖先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由萊陽蜆子灣遷到這裡的,現在人口已經繁衍到1600多人了。」王老爺子稱,家族的不斷壯大並在社會上獲得頗多讚譽,歸功於代代相傳的家規和家風。王老爺子說,在家族中有一條尤其重要,「與其為富人也,不如為鄉之善人;與其為貴人也,不如為鄉之吉人;善且吉,雖富貴焉可也。」意思是與其成為有錢人,不如做個鄰裡之間善良的人;與其成為有權勢的人,不如做個鄰裡之間能帶來吉祥的人。成為一個善良又好心的人,不是要等到成為有錢有權的人才去做的。
家住市南區的王女士說,他們一大家子中對女孩子的行為規範要求特別嚴格,特別崇尚「富養閨女」。小時候她在物質上幾乎沒有什麼缺的,但父親嚴格要求她不準隨便接受別人給的東西,小到糖果都在被禁止之列。王女士說,除此之外,她的家長還規定不可以亂碰別人的東西,「雖然小時候不懂但也養成習慣了 ,等長大了才慢慢明白過來。」王女士說,這些小時候就養成的習慣,對她的性格有很大影響,「如果習慣了接受別人的恩惠,就會變得貪婪,難以抵制物質誘惑,這是我長大後的理解。」王女士說。
青島市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告訴記者,家規約束著家庭每個成員的行為,它們大多不被寫在紙上、貼在牆上,但長輩在日常生活中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傳授給孩子。「根據地域、家庭不同,家規家風也不一樣,但基本上大同小異,講的都是要禮貌、尊重、誠信以及一些忌諱行為等,出發點都是好的。」田會長說。
田會長稱,成功的家庭和成功的教育都包含必要的家規,國家的文化建設和歷史傳承也少不了每個家庭的家規支撐。「但是現在,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一些家庭的家規意識在漸漸變淡,我們希望大家能再拾起這些老家規中優秀的成分,繼續傳承下去。」田會長說。 文/本報記者徐傑 實習生 王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