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規傳承的行為規範網上"風行" 市民曬家規

2020-12-25 半島網官網

  「不許說瞎話兒,不許嘬(音zuō)牙花兒……」近日,一則記錄了一條條

老家規

的帖子在微博和微信圈瘋傳,大家紛紛曬出了自家家規的內容進行對照。年已古稀的王老爺子訓誡子孫稱,他們祖先曾留下一句「善且吉,雖富貴焉可也」勸善的話,在家族中已流傳了400多年。青島市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稱,國家建設、家庭建設都需要規矩,但在各種社會因素影響下,一些家庭的家規意識漸漸變淡,他呼籲「讓我們再拾起那些老的

行為規範

,繼續傳承下ā去。」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些家規中有很多已經成為民俗傳承下來。」看到網上的這則帖子,有網友評論稱,這個家規是要家庭成員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學到這些家規的孩子才叫有教養。」

  在隨後的跟帖中有市民曬出了「王姓家規」,城陽區流亭街道趙村的王姓家族,今年舉辦了一個發布新族譜的儀式,其家規在這一儀式上重新得到明確。今年70歲的王老爺子是該家族中頗有聲望的一位長者,「我們族譜中記載,趙村的王姓人祖先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由萊陽蜆子灣遷到這裡的,現在人口已經繁衍到1600多人了。」王老爺子稱,家族的不斷壯大並在社會上獲得頗多讚譽,歸功於代代相傳的家規和家風。王老爺子說,在家族中有一條尤其重要,「與其為富人也,不如為鄉之善人;與其為貴人也,不如為鄉之吉人;善且吉,雖富貴焉可也。」意思是與其成為有錢人,不如做個鄰裡之間善良的人;與其成為有權勢的人,不如做個鄰裡之間能帶來吉祥的人。成為一個善良又好心的人,不是要等到成為有錢有權的人才去做的。

  家住市南區的王女士說,他們一大家子中對女孩子的行為規範要求特別嚴格,特別崇尚「富養閨女」。小時候她在物質上幾乎沒有什麼缺的,但父親嚴格要求她不準隨便接受別人給的東西,小到糖果都在被禁止之列。王女士說,除此之外,她的家長還規定不可以亂碰別人的東西,「雖然小時候不懂但也養成習慣了 ,等長大了才慢慢明白過來。」王女士說,這些小時候就養成的習慣,對她的性格有很大影響,「如果習慣了接受別人的恩惠,就會變得貪婪,難以抵制物質誘惑,這是我長大後的理解。」王女士說。

  青島市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告訴記者,家規約束著家庭每個成員的行為,它們大多不被寫在紙上、貼在牆上,但長輩在日常生活中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傳授給孩子。「根據地域、家庭不同,家規家風也不一樣,但基本上大同小異,講的都是要禮貌、尊重、誠信以及一些忌諱行為等,出發點都是好的。」田會長說。

  田會長稱,成功的家庭和成功的教育都包含必要的家規,國家的文化建設和歷史傳承也少不了每個家庭的家規支撐。「但是現在,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一些家庭的家規意識在漸漸變淡,我們希望大家能再拾起這些老家規中優秀的成分,繼續傳承下去。」田會長說。 文/本報記者徐傑 實習生 王文佳

相關焦點

  • 參觀「老家規」展覽 共話好習慣養成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吳小婷 通訊員 吳海珍 文/圖 日前,「崇德向善」《中國老家規》作品展走進泉州市新步小學。作品將漫畫與童謠相結合,向同學們生動地展現了老家規的內容。創作展覽作品的陳謙老師也來到現場,接受了學生記者的採訪,共話「家規家風」。 活動中,陳謙老師為學記們講述了一幅幅「老家規」的故事。「中國是禮儀之邦,同學們要傳承優良的傳統美德。」
  • 樹家規 立家訓 揚清正家風
    ——致全市黨員幹部和市民群眾的公開信全市黨員幹部和市民群眾:大家好!佳節近重陽,黃花香,雁成行,思親情悠長。家風,是最美的鄉愁!傳承家風,就是對親人最長的思念。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市紀委、市委宣傳部將在全市開展「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活動,旨在促進幹部群眾守初心,樹家規,正家風,在全社會營造崇廉尚德、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每個人夢想啟航的港灣。家是最小國,居家要立規。市民群眾應傳承一個好家規,樹牢好家風,傳遞家庭新風尚。
  • 中國老家規,這就是教養
    殊不知,沒有家規,培養出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最終害的是自己兒女。中國自古被人們稱之為「禮儀之邦」,從古到現今,那些口口相傳的家規,不僅是禮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規,不僅有規範作用,更是對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家規,正是一個家庭的無價之寶。
  • 文明課堂:《貴陽市市民文明行為規範》是什麼?
    今天的文明課堂,讓我們來學習《貴陽市市民文明行為規範》。1. 文明旅遊:倡導旅遊出行遵守《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自覺維護環境衛生、遵守公共秩序、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文物、愛惜公共設施、尊重別人權利、講究以禮待人、提倡健康娛樂等。2.
  • 郭德綱說:最全的老家規,好的家教只會讓孩子的路越走越寬
    對中國人來說,有家的地方就有家規。但如今,懂得人卻越來越少了。那些曾流傳下來的家規,既是教養,亦是禮儀,對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很多人認為,家規刻板,就是一個用來約束人的條條框框。但沒有家規,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人各行其是,上不敬老,下不育子,想想該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 2018.03:家規家訓與生活滿意度研究(王琪延等)
    千百年來,家規、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深入到每個人的血脈中。家規家訓集中體現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家長的言傳身教,不僅時時刻刻規範著孩子的言談舉止,影響著孩子的情感、態度、思想、情趣乃至心靈,久而久之,形成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江都大橋鎮念好家規家訓「三字經」
    今年以來,揚州江都區大橋鎮堅持挖掘、傳播與傳承相結合,「掘」「曬」「融」三位一體大力推進家風家訓建設,在全鎮黨員幹部中倡導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引導全社會形成廉榮貪恥的廉潔風尚。  念好「掘」字經,深挖好家風家訓。廣泛動員收集廉政家規,發起「建家訓、立家規、樹家風」倡議,深入挖掘家規家訓、鄉規民約中的廉潔元素。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從傳統家訓家規中汲取優良家風滋養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家訓家規集中體現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我們今天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中華傳統家訓家規的精華,並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新時代的良好家教和家風提供豐厚滋養。   傳統家訓家規是傳承家風的重要依據   「家風」一詞較早見於魏晉南北朝,唐以後大量使用。
  • 評論:「校規」豈能變成「家規」?
    10月22日,一位網友將其近日開家長會的經歷發到網上,稱孩子在南京某名校上初一,老師在家長會上「頒布」了N多的「個性」規定,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嚴格執行(《南京晨報》10月23日)。  對於如此嚴苛的條款,家長有的「力挺」,有的「拍磚」,網友也分為「支持派」和「反對派」。但無論是家長還是網友,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學校有權針對學生回家看電視、怎樣過生日等制訂校規嗎?
  • 腦筋急轉彎: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規,那動物園裡有什麼規?
    腦筋急轉彎: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規,那動物園裡有什麼規?第一大腦:報紙上登的消息有時候它不一定絕對都是是真的,但有什麼什麼消息它是絕對假不了的?第二腦筋: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規,那動物園裡有什麼規?
  • 溫州龍灣曬權力清單 市民可對逾矩行為進行監督
    市民有沒有辦法監督?近日,溫州市龍灣區在其政府門戶網站上,公布了區裡41個單位的4040項目行政職權事項。也就是說,當地政府將各個部門所擁有的權力「家底」全部亮了出來。市民們想辦什麼事,可以直接在網上查到相應的「管轄」單位。不僅如此,如果辦事時遇上「逾矩」行為,還能實時進行監督。
  • 《家規72小時》續集兩會播出 響應家風政策落地
    家風通過家人行為表現出來的,此時就需家規來規範。這也就對家規的公正執行提出來更高要求。陳敬忠還總結「家規傳承靠家規,家規執行看家長」只要能做好這些,家風養成指日可待。­  家庭是社會基本細胞,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則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做好榜樣,孩子才能快樂成長。家風正、黨風才能廉、社風才會清,而要實現清明社會的根本在於家庭中需要養成良好的家規。
  • 家長應該運用家規約束孩子,不斷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應有國法,家也應該有家規。所謂家規,即家庭紀律,它一般是指家長控制、調節孩子的行為的制度、規章和準則。幾乎任何家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家規,它們有高低之分、好壞之別。要使孩子成為一個好公民,父母必須建立良好的家規,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用紀律管束孩子,使孩子明白家長時時處處在關注他的所作所為,這是父母對孩子表示愛的一種重要方式。
  • 【砥礪奮進的五年】千年古鎮的「文化傳承」:只有好「家風」 才能...
    近年來,受五千多年青墩文化滋養的南莫鎮,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慈言善德美家風」實踐活動,向6萬轄區群眾詮釋「只有好家風,才能正國風」的深刻內涵,持續唱響「最美家風文化」三部曲,掀起了「議家風,曬家訓,傳美德」的新熱潮,讓「千年古鎮」的深厚文化繼續傳承。議家風「愛親、勤儉、友善,這六字是我們嚴家的世代家風。
  • 在當今,何為家規?
    在古代,家規是作為一種規範家族成員的品德行為而形成的行為規範。人類在歷史的演變中慢慢地由個人走向小團體,由小團體走向家族。面對新形成的社會形態,家規的產生為當時社會秩序的穩定起到重要作用。在當今,「家規」一詞已經成歷史,但是人類所形成的家庭因素依然存在。所以對於當今的家規也已經不是那種有嚴格條條框框的條令,而是「家風」。「家風」體現著一個家庭裡良好、積極的風氣,這種風氣與家人的品性有關,與一個家庭的文化相關。相比於「家規」更柔和一些。
  • 曲阜市民孔令紹改編《三字經》、手書家訓傳承好家風
    作為孔子後裔,曲阜市民孔令紹結合社會發展,家庭實際,充分挖掘整理孔氏家風家訓,以學傳家,以德立世,用實際行動踐行良好家風傳承。「立根本,成大器。這個立根本就是說做人要有一個底線。這是整個我給你編的這個三字經的一個結尾,上邊說的這些都是做人的道理,你只有懂得了這些做人的道理,才能學到做人的根本。」
  • 忠孝仁愛為立家之本 優良家規助力社會文明
    (原標題:忠孝仁愛為立家之本 優良家規助力社會文明)
  • 十條傳統家規,傳承家風,給孩子一份好的教養,快收藏起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我們的規矩都是古時候傳承下來的,凝聚了先輩的無數心血,我們也應該尊重先輩,把這份傳統禮儀傳承下去。從出生起,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就是母親,她的視野和身高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成就。母親的言行是孩子未來發展的方向。這10條家規,可以有母親代為向孩子傳授。
  • 【各地】曬家風談家訓傳美德 向善力量引領文明新風尚
    >>>詳情  株洲:百姓家規徵集活動 弘揚好家風代代傳承   自3月14日起,株洲市檔案局與株洲日報聯合啟動的「株洲百姓家規」徵集活動,得到社會各界關注,已有數百名讀者響應,共徵集到家規近百條。
  • 這些老家規你還記得多少?
    對中國人來說,有家的地方就有家規。但如今,懂得人卻越來越少了。那些曾流傳下來的家規,既是教養,亦是禮儀,對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人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好的家規,不僅可以教育出出色的子女,更能讓一個家族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