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戲劇的十大教學策略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育戲劇作為一種體驗式學習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戲劇與劇場的技巧放置在不同階段靈活運用,將戲劇中的「定格」「坐針氈」「論壇劇場」「思路追逐」等反覆使用並強化,因此形成教育戲劇教學的十大策略。

1. 定格

通過播放器的暫停功能,將生活面貌凝固。學生運用肢體形態,集體複製一個畫面,從中具體呈現生活及事件。學生可以複製照片或繪本的畫面,可以按文本說明創造面貌,也可以通過互動集體討論共同創造畫面,或即興運用身體投入創造一個場景的定格影像。

案例:學生運用「定格」創造一個風景照,教師或學生扮演導遊進行介紹。進行「定格」時,學生可以即興連貫地加入,豐富畫面,改變內容,「旁觀者」可以一起討論所見和感受。

2. 教師入戲

通過教師扮演某個特定角色,帶領學生進入虛擬世界,從而加快學生心理上進入「這就是真實」的體驗,加深活動探索的效果。「教師入戲」中常用的身份包括:弱者求助、專業人士及公證人等。

案例:教師扮演警官協助失蹤幼兒家長向學生求助,尋找失蹤的小孩,以便學生從中學會對面貌五官特徵的觀察及描述。

3. 思路追蹤

一種在扮演或定格時向角色提問的手法。通過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出扮演者角色的觀點和立場,從而使參加者更了解角色的心理、動機及思想,藉此擴展戲劇發展的路線,使內容更豐富、更有趣,從而讓整個戲劇活動發展至更深層次。

案例:學生扮演一張離家遠行「定格」照片,教師運用「思路追蹤」詢問「入戲」角色之間的關係、感受、背景、行動等。

4. 「專家外衣」

以專業人士的身份進行角色扮演活動,通過專業人士的服裝,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運用角色應有的知識、技能發掘問題、解決困難、尋求解決方案。目的是使學生能以專注、理性和認真的態度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加深對社會人物的認識並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專家外衣也是一個教師入戲的強有力手段,通過醫生、考古學家、科學家、警官等身份進行更有效果的詢問及探索行動,特別適合混齡團體進行。

案例:扮演「考古學家」,檢查沉沒在南海的古船,「教師入戲」扮演電視主持人進行訪問。

5. 牆上的角色

將角色畫在黑板或紙上,每個人看到此畫後,在教師的引導下扮演角色的行為片段,塑造角色的性格,也可以運用報紙上的新聞圖片作角色探索。

案例:以童話故事中的配角為範本,建立他們的角色性格並以他們為主角,創作新的故事片段。

6. 動作連環四重奏

尋找任何可供「定格」的動作題目,讓參與者選出四個動作定格,排列成次序,再按次序串聯成一連串的舞蹈動作,再配上每個單位動作的切分音,加入三拍或四拍的音樂,隨音樂連貫動作成為律動。

案例:將媽媽掃地、抹窗、炒菜、洗衣服等動作定格,再連貫不斷輪流舞動。這是通過律動的節奏快感,使兒童及青少年不自覺地重複練習肢體動作的技巧,一方面是創作舞蹈,另一方面是戲劇動作的練習。教師可把該活動作為常態練習的一部分,運用不同題材的動作,以不同音樂進行練習。

7. 坐針氈

設計一個特定位置使學生進入指定的角色身份,通過「新身份」與其他同學進行對話,學生必須探索扮演角色的動機,通過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表達所扮演角色的主觀態度及立場闡釋觀點。由於扮演者坐在位置上仿佛被審問,有如坐針氈的感覺而被命名。

案例:學生扮演日本侵華時期老兵角色,接受「審問」。同時,學生通過資料的閱讀,了解當年如何作戰、期間發生過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知道抗日戰爭的真實情況。

8. 角色扮演

學生投入到別人的角色世界中,在模擬過程中經歷生活,體驗社會與生活環境,從角色的形態、內心世界,反觀自我、認識自我和體驗自我。

案例:模擬選購冰激凌的顧客,通過扮演不同性格的顧客,觀察選擇口味的不同,可以了解人們的喜惡,並學習買賣技巧。

9. 替身

「替身」是戲劇扮演的訓練技巧;是舞臺表演的手法;也是心理輔導劇場的一種臨床輔導形式。「替身」與「主角」同時出現或交替出現,「替身」使用「主角」的「我」為身份去描述「主角」的感受,「替身」是「主角」的一部分,也是潛藏在「主角」裡面的內心世界。

「替身」技巧在戲劇訓練之初並非「帶領」,而是「跟隨」「主角」的一個輔助角色,通過開放自己,投入到「主角」之中。接受「主角」的動作姿態,聲音調子,進一步深入挑戰,映照「主角」的內心世界,發掘「主角」內在性格及靈魂,使「主角」扮演及了解自我,增加深度。

「替身」也是心理輔導劇場的「輔導方法」,通過「主角」與「替身」同時出現,兩個角色之間的談話及對照,由「替身」向接受輔導的「主角」扮演者提供內心深處的另一種選擇及感覺。「替身」可以成為「主角」的衝突、自憐及諷刺;「替身」可以是懦夫也可以是聖人;「替身」可以是「主角」感情或心理上的補償。「替身」也可以是一種「表演手法」,由兩人同演一角,使角色的內部衝突顯現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激發自我認識的青少年小組活動,需要有「角色扮演」「角色交換的訓練」做預備,適合已有一定經驗的小組使用。

案例:在課後輔導小組活動中,主角是一個信心不足的女孩,「替身」通過不同角度觀察這個女孩,使主角形成不同的性格,有更多的發展可能。

10. 「論壇劇場」

在表演過程中通過重演事件的手法,演員通過「出戲」的間離效果引領現場觀眾替代演員的身份,參與討論後重新投入扮演角色的一連串反覆互動的行動,因此產生不同版本及不同結論。教師必須在論壇劇場一開始就引起所有參加者對題材的共鳴,並進一步建立對命題及劇情的反應情緒,然後使參加者擁有嘗試改變現狀的動機,為臨場創造鋪墊。論壇劇場的角色要能反映大部分觀眾的共同點,使他們內心有「似我近我,但不是我」的感覺。

案例:學生重演1907年敦煌手稿繪畫如何被賣給英國的斯坦因,通過論壇劇場重新扮演及討論敦煌國寶為何失落世界各地。

(作者單位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師報》2019年08月28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巧用教育戲劇策略 創設情境教語文
    作者: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 林存富  將教育戲劇策略運用於課堂教學是近幾年中小學教學法研究的熱點。語文新課程要求教學能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發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
  • 教育戲劇的N種打開方式!名師分享英文戲劇教學的課堂實踐和校本融合
    教育戲劇在英語大班常態教育中的實踐 在英語大班常態教學中,常常存在某些弊病:教學停留在語言表層,缺乏真實情境;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教師授課局限於教材等。為解決以上問題,內蒙古包頭高新一中的梁辰老師在常態教學中引入教育戲劇策略教學,嘗試與學生合作完成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真實語境下進行學習創作,實現課程育人功能。
  • 教育戲劇參考書籍——《戲劇教學》又雙叒到貨啦!
    前幾日,抓馬從遙遠的臺灣訂購了一批希斯考特與蓋文·伯頓所著的教育戲劇著作——《戲劇教學:希斯考特的「專家外衣」教育模式》。該書英文原版於1995年正式出版,而臺灣譯文版於2006年正式發行。由於只在臺灣發售,國內一直鮮有人知。
  • 蘊藏在教育戲劇中的成長密碼
    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除了具有審美功能外,還有教育功能。在人類歷史上,戲劇常被作為一種教化工具。如果恰當地把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應用在教學中,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效果。  孫春蘭副總理近日在中央美術學院調研時強調大力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加強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美育一直是近年來學校教育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
  • 揚州邗江區舉辦新教育實驗「創意戲劇融入繪本教學」專題研討會
    「教育戲劇融入繪本課程」、「教育戲劇融入兒童生活」等熱點、前沿話題,開展了專題研討。揚州大學附屬西郡園園長唐麗娟、副園長季成分別作了《初遇幼兒園創意戲劇遊戲》、《創意戲劇課程,且研且思考》的交流發言,展示了西郡園在教育戲劇融入繪本教學的具體做法和經驗成果。此外,福娃創意繪本課題組骨幹袁金玲老師作了《福娃創意繪本課程目標與結構》的解讀與發布;市教育局職社科、一人一故事劇場領銜人付鑫作了《教育戲劇融入教學實施中的問題與處置》專題點評。
  • 2020年中小學生人文素養及影視戲劇教育研討會在京召開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陳雲龍等領導出席會議指導,有關教育裝備、行政部門負責同志,中小學校長及教育教學、戲劇影視、閱讀教育等方面專家代表100餘人參加會議。》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研討新時代以影視戲劇教育資源為重要內容及有效手段提升中小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路徑,研討會議分為領導致辭、啟動聘任儀式、專家講座、課題項目介紹及圓桌論壇等環節。
  • 深圳蝸牛王添強戲劇導師培訓全年課程 ---學習、研習、實踐、觀摩,最完整的教育戲劇課堂
    >c、繪本片段戲劇排練及回喚:人體場景、椅子場景、口述場景、角色扮演、臺詞創作、進入空間、動感口號、律動唱遊、旁述默劇等第六天a、舞臺工藝b、故事劇場c、史詩劇場d、整合片段與整體二、教育戲劇課程介紹實習部分(兩天教學實習)第四天每組改編第二6的單元綱要及第三天4的教學綱要分組進行教學實習,每組五至六人合作在兒童中進行教學,每組教學四十分鐘,第四天進行六組,教學後舉行集體討論及導師點評。
  • 【石油附小·結業式】北京教育學院英語教育戲劇專題班結業式
    2019年10月24日,北京教育學院2018-2019英語教育戲劇專題班結業式在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舉行。北京教育學院外語與國際教育學院小學英語教研室郄利芹主任、柯丹老師,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樊凱老師,西城教師研修中心教研員郭瑋老師,北京市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英語教研員魏巍老師,「希望中國」青少年教育戲劇研究院副院長婁雲院長,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肖英校長參加了此次結業式。參加此次結業式的還有百餘名教育戲劇專題班學員以及北京市小學英語教師。
  • 最好的教育戲劇「夢工廠」
    、實踐性課程,以戲劇為主要手段,通過學科的整合,指向孩子的全面發展,具有獨立的教育價值。應該特別指出的是,課程團隊根據一直以來的實踐與反思,提出了「學段課程目標與建議」,分為「知能目標」「戲劇目標」「拓展目標」「教學建議」,從目標也能看出課程內容與實踐項目的精彩,短短的建議有核心的訴求,有整合的背景,有恰當的策略。
  • 我在希臘學戲劇|來自戲劇起源地的教育戲劇
    多蘿西的經歷很傳奇,她小學之後就輟學了,跟媽媽一起在毛紡廠工作,五年之後在毛紡廠老闆的贊助下在北方戲劇學院(Northern Theatre School)學習戲劇。畢業後她夢想成為戲劇演員,但卻屢屢碰壁,於是轉向在夜校教學。1951年,她出乎意料地被Durham Institue聘為老師,據說當時學校因她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沒有教師資格證、也缺乏教學經驗而冒了很大風險。
  • 教育戲劇通識課程速遞 | 跨學科融合新方法
    研修主題「授之於漁」——教育戲劇在不同學科中的融合應用理念特色融合 線上 互動搭建國家級研修平臺,共享跨界通識課程,共研素質教育新手段。聚焦教育戲劇的融合應用,基於教育價值、借鑑戲劇方法、運用美學策略,幫助不同專業教師學習教育戲劇跨學科融合應用的設計與實施。本次培訓採用線上直播授課、錄播授課、互動分享、社群學習提升學校、幼兒園、校外教育機構、社會教育場館教師和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活動方式的豐富。
  • 「深圳紅樹林外國語小學」教育戲劇的師資培訓騎士教育戲劇
    2020年8月17日-18日,騎士教育戲劇為紅樹林外國語小學的老師們進行了一場師訓,此文章由紅樹林外國語小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撰寫,「騎士教育戲劇」轉載,以期更多學校了解教育戲劇走進校園的情況。無論是新崗教師還是選調教師都紛紛表示此次教育戲劇培訓突破了他們以往對教育教學的認識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 以教育戲劇探尋「別樣」教育
    近年來,為了實現學校內涵發展、師生真實成長,山東省臨朐縣第一實驗小學從語文學科開始,探索教育戲劇的育人價值。如今,經過多年實踐,教育戲劇不僅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載體,學校還將其推廣到其他學科乃至校園活動、班級活動,戲劇之風湧動校園。臨朐縣第一實驗小學為什麼如此重視教育戲劇?
  • 談教育戲劇時,我們談些什麼
    教育戲劇在國外方興未艾,不少學者將教育戲劇的理論引入我國,希望「教育與戲劇的擁抱」能帶領學生進入「美妙的戲劇花園」,因為「教育戲劇是基礎教育的明日之星」。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背景下,要發揮教育戲劇塑造教師的教學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作用,必須釐清對教育戲劇內涵的認識。
  • 淺談教育戲劇的發展
    教學改革派希望改變學校裡死板的的教育風格,主張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把這作為學校工作任務的重點。他們認為,遊戲是童年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藝術,則是學校教學課程重要的推動力。於是,教育界與戲劇界的有識之士積極倡導並開發戲劇元素在普通教育中的應用。戲劇教育(Drama in Education)誕生了。
  • 教育戲劇大咖張彬:戲劇讓教育變得深刻、有趣
    教育戲劇,是近年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就是以戲劇的手法教授文化課,將文化課程的主題與戲劇的形式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戲劇化的活動過程中進行團隊合作來豐富課程的延伸性內容。這種方法致力於通過戲劇藝術手段和薰陶,促進學習的能動性和教學效果。它注重的是戲劇活動的過程,而非戲劇演出的結果。學生既是研究者,又是呈現者,讓學習變得深刻、有趣,讓呈現內容得以提升。
  • 什麼是教育戲劇?
    教育戲劇的概念:教育戲劇,是指將戲劇方法、技巧和形式運用在教學或社會文化活動中,讓學習對象通過戲劇遊戲、角色扮演、劇場/戲劇訓練等戲劇實踐,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廣義上的「教育戲劇」指所有以教育為目標的戲劇活動,包括:滲透學科、戲劇活動、戲劇課/科、學習戲劇社團、教育劇場、綜合藝術學科等戲劇在教育中運用的各種形式。
  • 玩轉英語戲劇融合教育!濰坊這所學校開啟英語教育新模式……
    從戲劇選題、服裝準備、道具製作、背景設計等各個環節,全班上下都是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一起完成,如各種人物海報栩栩如生,各式戲劇服裝得體大方,確保最好的節目效果。今天,記者還在校門口看到了學校準備了很多展板,記載了中西方戲劇的發展史,讓學生在文化背景中感知戲劇的韻味,很有教育意義。
  • 教育戲劇為何風靡全球
    學生在群體中互動,在即興中演出,在遊戲中體會,在參與中學習,全身心投入課堂的每一個戲劇活動……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叫作「教育戲劇」,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課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那麼,到底什麼是教育戲劇?為什麼要用戲劇進行教學?教育戲劇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念臺詞或演戲嗎?以教育戲劇教學法進行教學有什麼效果?
  • 7個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因此,成為一名有效的教師需要實施創新和創新的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無論您是教授兩個月還是二十年,都很難知道哪種教學策略最適合您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因此,您可以使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激發您的課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