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17 中科院物理所

離子調控是產生新物態和新物性的一種重要手段。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十多年裡,利用自行研發的原位電鏡技術,觀測表徵功能氧化物中氧離子及其傳輸動力學過程,在離子調控結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例如,他們針對二氧化鈰(CeO2)這一多功能氧化物材料體系,通過原位外場調控方法,發現外加電場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鈰薄膜中氧原子脫離晶格的勢壘(JACS, 132,4197(2010),並對氧離子調控結構相變動力學行為做了系統表徵(APL, 107,211902(2015); ChemCatChem 8,3326(2016);Sci China Chem 62, 1704 (2019))。最近,基於原位技術以及像差校正電鏡分析技術的發展,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張餘洋副教授等人合作在CeO2中氧擴散的原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像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實時原子成像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揭示了CeO在激活條件下氧原子各向異性擴散的原子機制。該工作以「Visualizing Anisotropic Oxygen Diffusion in Ceria under Activated Conditions」為題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表面室SF1組研究生朱亮和納米室N04組研究生金鑫是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該研究利用像差校正電鏡(Aberration-corrected TEM)對CeO2納米顆粒進行表徵,實現了Ce原子和O原子直接原子分辨成像,同時發現透射電鏡高能電子束傳遞給氧化鈰中氧原子足夠多的能量導致氧原子析出並伴隨氧化鈰產生螢石相CeO2和鐵錳礦相Ce2O3的相轉變(圖1)。利用電子束進行動態觀察表徵,同時作為誘導氧離子遷移的手段,捕獲了反應中的氧原子和它的實時擴散路徑(圖2),原位實時觀察到氧化鈰中氧原子擴散的優先路徑,通過實驗觀測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了螢石結構氧化鈰中氧原子以<001>方向作為優先傳輸通道。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揭示了其物理原因在於氧原子擴散過程中伴隨的電子重新分布使局域庫侖作用力發生改變,導致晶格擾動,氧原子擴散路徑選擇擾動能量最低的方向(圖3)。這種氧原子擴散過程中伴隨的配位價態的變化也得到了原位電子能量損失譜分析結果的佐證(圖4)。本研究揭示的螢石結構二氧化鈰中氧原子各項異性傳輸機制對於其各向異性相關的性質和功能調控具有指導作用。

上述工作得到中科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青促會的資助。

文章連結:https://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 Lett.124.056002

圖1. CeO2結構演變的原子分辨TEM成像

圖2. O原子擴散與Ce原子重排過程的原位TEM成像以及分子動力學模擬

圖3. CeO2表面活性的原位TEM表徵及氧原子輸運動力學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圖4. 電子能量損失譜揭示中間化學鍵狀態的變化

編輯:小林綠子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珍惜冬天,10年前科學家才明白這是最容易減肥的季節

2. 還不戴口罩?看看噴嚏和咳嗽到底能飛多遠

3. 把 73 億人放到一棟樓裡面,會發生什麼?

4. 因紐特人住在雪屋裡面不冷嗎?

5. 誤打誤撞,一名本科生意外破解困擾物理學界的百年謎題

6. 一張紙對摺103次,我們的宇宙就放不下它了嗎?

7. 每年讓魚玩一次10層樓高的過山車,這些人到底圖什麼?

8. 這個物理現象,只有愛吃早飯的科學家才能發現

9. 都說哈士奇不能當警犬,但有民警偏要試一試

10. 對稱性!對稱性!還是對稱性!

相關焦點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國電鏡技術進展熱議!"2020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京召開
    2009年,清華大學購置首臺冷凍電鏡300kV Titan Krios,2014年購置Gatan K2,至此中國冷凍電鏡的解析度革命開啟。2015年以來,中國科研團隊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CNS)上的冷凍電鏡結構生物學科學論文數量已經超過110篇,新冠疫情以來,我國在冷凍電鏡研究新冠病毒核算酶結構、感染機制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成果。
  • 進展 | 二維CDW材料的量子隱含態及超快結構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李建奇研究小組,利用自行研製的4D超快電鏡,針對多個體系的結構動力學,超快相變和量子隱含態進行了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1)博士生孫開和博士後孫帥帥等在低溫下確定了1T-TaS2-xSex的量子隱含態結構 (Sci.
  • 大連化物所等金屬-載體界面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周燕、研究員申文杰等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教授汪躍民、丹麥託普索公司博士Jens Sehested等合作,在銅催化劑活性位原子結構及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上科大物質學院電鏡中心在高電子束敏感性分子篩的原子分辨電鏡觀察方面取得多項進展
    因此,對其結構中每個原子的直接觀察,包括框架中的矽、鋁、氧、取代性的雜原子以及非框架的陽離子等,對理解其結構和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受限於該類材料極強的電子束敏感性,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仍頗具挑戰。另外,作為平衡離子的Na原子也被成功觀測到,甚至包括了佔有率僅為0.24位置的Na原子。Na-LTA分子篩的結構示意圖及STEM高分辨像 另一方面,分子篩中取代性的雜原子往往能提高其催化性能,其在框架中的位置及分布同樣至關重要。
  • 3D無序陽離子骨架實現鋰離子電池穩定氧變價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依託中國散裂中子源在鋰離子電池材料結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鋰離子電池因其各方面的優勢,已經被作為儲能領域的首選技術。不斷提升其能量密度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正相關於單位質量正極材料脫嵌鋰的數量。
  • 上海交大氫科學中心在鎂基儲氫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氫科學中心教授鄒建新課題組與鄧濤團隊的特別研究員鄔劍波課題組合作在鎂基儲氫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鎂基儲氫材料為對象,研究了Pt納米催化劑包覆對鎂儲氫性能的影響,通過原位TEM觀察MgH2放氫過程,結合DFT理論計算,深入研究了過渡金屬納米催化劑對鎂儲氫的「氫泵」作用機理,這對先進鎂基儲氫材料的設計與製備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鎂基儲氫材料是非常有應用潛力的固態儲氫介質,其儲氫密度高(7.6wt%H2)、環境友好、資源豐富。
  • 電鏡新技術新應用年終群議 2019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正值一年之末,十六位電子顯微學領域專家學者及相關主流儀器廠商代表共同回首復盤2019年我國電子顯微學進展情況,分別從新技術、新應用等方面,逐一帶來精彩報告。G4 PFIB UXe賽默飛2019年離子聚焦離子束系統系列新技術產品,韓偉介紹了賽默飛等離子體聚焦離子束顯微系統新技術進展。
  • 陳意-微束分析測試技術十年(2011~2020)進展與展望
    微束分析測試技術十年(2011~2020)進展與展望.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21,40(1):1-35)回顧了近十年來微束分析技術與方法的主要進展及其在地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實例,涵蓋了電子束、離子束、雷射束和微光束等相關技術,包括電子探針、掃描電鏡、透射電鏡、大型離子探針、納米離子探針、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雷射剝蝕等離子體質譜、雷射誘導原子探針、原子探針技術、顯微紅外光譜、同步輻射等,這些微納尺度分析技術的進步和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對地球和行星演化歷史及許多地質過程的理解
  • 中國科大等在酸性電解水催化劑開發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周仕明研究小組與南開大學胡振芃課題組合作,在氫能源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他們通過構築複合釕基氧化物開發出酸性條件下高效穩定的電解水催化劑,相關成果以Quadruple perovskite ruthenate as 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for acidic water
  • 中科院大化所多相酸鹼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學品王峰研究員團隊在多相酸鹼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結果印證了上述酸鹼催化研究中的難點問題。   研究團隊在二氧化鈰穩定的釕簇多相催化劑(Ru-clusters/ceria)的研究中發現,在部分氧化的釕簇(1 nm)與二氧化鈰界面處存在由氧空位與界面氧構成的路易斯酸鹼對,並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界面路易斯酸鹼對」(interfacial Lewis acid-base pair)的概念(J. Am. Chem. Soc.)。
  • 原位液體環境透射電鏡技術初相遇
    撰文:王文  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搭建nano-lab,原位觀察納米材料在外場,如力、熱、光、電、磁等作用下的行為,對於納米材料研究者已經並不陌生。目前,原位電鏡研究進行地如火如荼,並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果。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氟基固態電解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氟基固態電解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1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氟基固態電解質方面取得進展,開發出一種納米複合結構的開框架富鋰相氟基固態電解質Li3GaF6,並實現了對固態電池的成功驅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能源/材料類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 2020, 28, 37-46.上。
  • 合肥研究院在共振磁擾動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共振磁擾動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0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所EAST大科學工程團隊研究員孫有文課題組的博士何開洋在共振磁擾動(RMP)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周鳴飛研究組等在高氧化價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論文於10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自然》上。該項研究成果由復旦大學化學系的周鳴飛課題組聯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共同完成。  氧化價態是化學中最常使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是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的基礎。
  • Nano Letters:法蘭西公學院應用液體電化學技術在電鏡原位研究Na-O...
    然而,Na-O2電池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複雜的反應機理及低循環穩定性是Na-O2電池面臨的主要挑戰。目前,研究者們通過改善電解液、電極結構等途徑來提升鈉氧電池的性能,但是針對其反應機理及失效機制的研究比較少,尤其是原位監測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反應機理與失效機制的研究對於鈉氧電池的進一步研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科院金屬所在電化學電容器儲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香港大學合作,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在線發表題為「可調層間距、高效孔利用石墨烯薄膜的電化學電容儲能研究」論文,在提高電化學電容器體積能量密度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人員製備了不同比例的氧化石墨烯和熱膨脹還原石墨烯的混合溶液,經過真空抽濾,得到片層間距可調節的複合石墨烯基薄膜。
  • 電鏡課堂:解讀HRTEM圖片..TEM衍射標定..球差電鏡..電鏡與球差校正..原位TEM觀測鋰離子遷移,等(9篇)
    同時解釋高分辨像成像理論和分析技術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進展。20世紀70和80年代,電鏡技術不斷完善,解析度得到了大幅幅度的提高,一般大型TEM已能夠保證1.44Å的晶格解析度和2~3Å的點解析度。HRTEM不僅能夠觀察到反映晶面間距的晶格條紋像之外,還能觀察到反應晶體結構中原子或原子團配置情況的結構像。
  • 共討電子顯微學技術新進展——2017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按照慣例,年會邀請多位相關專家學者做了電鏡技術的最新進展、電鏡技術的應用探究等報告,同時也請電鏡儀器、能譜儀器供應商,以及電鏡樣品製備設備供應商介紹了最新的電鏡及相關儀器技術的最新進展。,這些優勢則為相應新型科學裝備的發展提供了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