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堅持一「床」古琴的說法嗎?

2020-12-15 國琴網

前幾天,有朋友說到關於用來形容古琴的量詞,究竟是「把」「張」還是「床」?

看到這裡一定很多人說,「那肯定是『床』啊!我老師就是這麼說的!」「一床琴啊,這是琴界大家公認的啊!」

那究竟有多少人去考證過古琴的量詞問題呢?是否真的是「床」呢?

不是。不是。不是。(重要的事說三遍)

這邊我們要統一一個觀點——公認的未必就是正確的。事實往往需要更多的論證。

琴床來歷就不說了吧,特別是元明以後最喜歡用琴床說事兒了。

我還聽說過一種情況:古琴掛牆,也相當於歸床,古人對於古琴上牆也是很有講究的,最初也有一張隔琴板兒或是編席在牆,也相當於琴床,直接掛牆上,也相當於以牆為琴床了。

由此可見,最初,「床」它確是名詞而非量詞。

其實引發這種錯誤認識的是網上一些不明來歷的小論文,裡面引用了相關的幾句引文、詩句,還有些是錯誤理解,望文生義,實實要不得。長此以往,我們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就不查別的證據了,我特別笨的先去按「床」的關鍵字搜了一些古詩詞。先從早的開始:

唐代張喬《題友人草堂》:三畝水邊竹,一床琴畔書。

考據家可能把這個當成古琴論床的一個考據了。我專門請教了我學中文的同學,她告訴我其實這利用古詩文常識以及詩詞能力的理解一下,也就不至於生產岐義了,「三畝」與「一床」對,上句說的三畝竹子在水邊,下句講的是一床書籍在琴畔,這個床可以是置書放琴的大床,也可以是放書置琴的琴床,但絕對不是「一床琴邊上放了書」那麼耿直講的……(手動滑稽)

元代沈禧《風人松詠書景》:相隨唯有一床琴 ,得趣最幽深。

這裡的一床琴,這個床字,真的不是一個量詞,表達古琴可彈可奏的一種狀態,一表達數量,床琴這裡是跟琴連起來的,「床琴」,置琴於可彈的狀態。不是用一床,來表達琴一張的意思。 (你還跟我拗?請移步下幾段)

南宋,陸遊《秋雨》:壁簡積陰添蠹字,床琴生潤咽弦聲。

唐,賈島《朝飢》:坐聞西床琴,凍折兩三弦。

明,歐大任《經冶城憶亡友盛仲交》:書帶秋零落,床琴夜寂寥。

這些,就不用我多說了吧?稍微有點理解能力的人都知道這是名詞啊!剖開來講就是一張床琴,而非一床琴。

古琴論張,唐詩宋詞到處都是,從史書典籍到故宮那「大聖遺音」,都有據可查,而且是常見常識常態,就無需深論了。

總之,通用範圍的量詞,用張,隨時隨地一張琴,十張琴,千萬別再「斫了七八床」,「買了琴八床」,博物館裡見人就推廣,「這該是論床的,不能論張論架論別的」。

在日益浮躁的今天,請讓我們保持一點探尋精神吧。

探尋就是要不斷相信、不斷懷疑、不斷幻滅、不斷推翻、不斷重建,為的只是避免成為偏見的附庸。

共勉。

作者:惻隱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國琴網給大家提供自由言論的平臺。

相關焦點

  • 古琴——是什麼原因讓你堅持學下來的?
    我的老師說:有可能我的三十個學生中堅持學琴的能有一個就不錯了!琴友說:我上課的那家琴館每天學古箏的學生都比我一年收的學生多!……對比一下,真的是件令人感到惋惜的事情!古琴難道不好聽嗎?好聽,非常的好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的!古琴的聲音:高音清亮甜美,低音渾厚結實。
  • 古琴多少錢一把?
    一把古琴的製作不但流程繁瑣而且大部分工藝耗時較為長久,從最開始的琴坯風乾,到琴體的試音和琴體上漆等流程上需反覆嘗試多次甚至十多次,一般來講,普通的練習琴也好,上萬甚至更高的收藏級古琴也罷,每一步的製作流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一床最便宜的古琴從製作時間、工藝、材質、音色、手感等多方面來綜合考量,常規的普通古琴價格也在5000元左右。名家監製琴大部分都已經過萬了。
  • 忘機琴話2:如果選擇學習古琴,現在需要買琴嗎?不買怎麼練習?
    忘機琴話2:如果選擇學習古琴,現在需要買琴嗎?第1部分,是否確定自己長期學習練習,你確定長久學習:自己很懂古琴或者你有非常靠譜的親朋好友老師,那麼可選一床琴。如果還不怎麼會選擇,可不買。現在的古琴斫琴大師,例如王百萬,他手下的琴有拍到幾百萬的。一些古琴名家,一床琴賣幾十萬是有的。市面上的琴,常見幾千元到幾萬元。第三部分,那麼初學者在不買琴的情況下,獲得古琴有哪些途徑呢?
  • 茅毅:一生一世一床琴
    日前,茅毅在古琴雅集上展示國禮同款仲尼式古琴。(姜鋒/攝)在近日舉行的上合青島峰會上,一床素髤的仲尼式古琴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俄羅斯總統普京。茅毅告訴記者,這床仲尼琴的形制,以家藏的宋元祐四年東坡居士監製的古琴「玉澗流泉」拓片為母本,而音腔結構則源自家藏的宋琴「松雪」。這兩者都是古琴的典範之作。去年年中,茅毅接到上合青島峰會的國禮訂單後,遞交了兩床親手所斫的古琴作為樣品,得到了高度認可,很快就通過審核。而古琴的琴囊和琴盒也不同凡響。「琴囊是用蘇州緙絲製作的,第一時間就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 高中養成的好習慣你還在堅持嗎?
    今天想聊一聊「習慣」這個話題,可能這個話題大家在高中聽的耳朵都起繭子了,想當初老師對我們是苦口婆心,說了一遍又一遍,記得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就是習慣,如果你還不明白,字典便會告訴你——習慣是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好活動。它是我們「好行為」結出的「果實」。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壞習慣能以它不斷增長的利息讓你最好的計劃破產……」。
  • 古琴—九霄環佩是什麼制式的你知道嗎?
    接觸過古琴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張唐代古琴——九霄環佩,此琴歷史悠久,琴聲純粹完美。那么九霄環佩是什麼制式的大家都有看出來嗎?九霄環佩我們先看一下古琴都有什麼制式吧。1、伏羲式。特點是在下部起彎的地方有連續兩個彎。
  • 古琴好學嗎?古琴學習要領
    而今古琴之風盛行,古琴藝術再次復興也燃起了很多古琴愛好者沉寂已久的愛琴之火,很多古琴愛好者蠢蠢欲動,欲立馬學之而後快,但多數信心不足者多以自己初次接觸古琴,苦於對古琴基礎一無所知而放棄學琴,認為零基礎學古琴會很難學,錯!大錯特錯!
  • 古琴可以自學嗎?
    古琴可以自學嗎?在現代社會,網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教學視頻。就促進了有一部分人會想著去自學古琴,但是也有對此很多人都心存疑慮。因為古琴來講,常用的指法多達近百種,指法的錯誤運用會造成古琴學習進度緩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琴到底適不適合大家自學。
  • 「古琴」為什麼不能叫「古琴」?
    對於「古琴」這個叫法,看著不爽,聽著還是不爽,而且已經不爽很久了。為什麼說「古琴」不能被叫作「古琴」呢?有人說「古琴」的「古」代表的是起源的遠古,那更為久遠的壎為什麼不叫「古壎」呢?再說,也沒有把簫叫做「古簫「的吧?
  • 3000年歷史的古琴,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有它在就不會有絕望
    中國古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約3000年的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至今仍有伏羲、神農、蕉葉等古琴款式廣為流傳。學習古琴,不僅可以練得一技之長,更重要的可以讓你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或心煩氣躁時,練練古琴,更是能讓你靜下心來,而且練古琴,經常活動手指,可以鍛鍊大腦,可以治療肩周炎、頸椎和滑鼠手,學古琴的時候,每天堅持練,反覆聽,潛移默化地,個人也會因為音樂的薰染會變得更加有氣質、更加有自信。
  • 古琴傳人龔一:古琴裡有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
    古琴藝術是反映生活、反映社會的,可以說是了解古代音樂發展的一個佐證——這個意義極其重大。古琴大約有一百五十部譜集,一本譜集中少則一首,多則兩百多首,加起來有三千首。《碣石·調幽蘭》是至今存見最早的一首琴曲,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基本上是由「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把玩著古琴。
  • 正乙祠戲樓賞「古琴雅集」:看古琴與古戲樓如何「碰撞」
    這一晚,正乙祠古戲樓的主角是古琴。關於古琴最初的製作,文獻上有「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說法;對於琴師來說,古琴就是兩塊木板,七根絲弦;也有專家認為,古琴最初的創製,應當同弓箭、弓弦的震動共鳴對上古人類的啟發有關。
  • 古琴挑選攻略|怎麼去挑選一張好的古琴?
    其中,古琴是八音中『絲』的代表樂器。古人云:八音為弦為最,而琴為之首。千百年前,古琴就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到如今,在我們漢族的樂器中,古琴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琴有著非常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但是作為樂器,古琴也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 古琴曲的「弦外之音」,你真的聽得懂嗎?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說到古琴,你會想起什麼?看過故宮中的古琴,也許你能找到答案。故宮博物院中收藏著40餘張古琴,每一張琴都有自己美麗動聽的名字,如:大聖遺音、九霄環佩、玉玲瓏、萬壑松、金鐘、奔雷、龍門風雨、月明滄海、天風環佩、萬壑松濤、蕉林聽雨等。
  • 好玩│踢毽子、聽古琴,這樣的「修身養性」你動心了嗎?
    在秋日的陽光下踢踢毽子、舒活筋骨,放下生活工作的壓力、聽聽古琴享受「知音」之樂,這樣的「修身養性」,你動心了嗎?◆ 心手相傳│「堂前燕毽子製作技藝」免費體驗活動招募「堂前燕」毽子的製作已有百年歷史,有記載稱始於民國。
  • 學古琴的你——說說練琴的血淚史吧……
    古琴不同於其他樂器,右手需留指甲而左手則剪去。所以,學古琴的人右手很漂亮而左手就稍微難看了點,尤其是每天堅持練琴的琴友們!(不排除天生手長得好看的你)!初學時,由於手的皮膚太嫩在與剛弦的摩擦時會起泡,相信這個或許大多琴友會有共識。
  • 11歲女孩舉辦古琴獨奏會
    弘揚傳統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古琴學古琴前,黃思萌學了2年古箏。為何轉學古琴?黃思萌說:「第一次接觸古琴,發現它跟古箏差別很大,只有7根弦,卻能彈出很多音符,很奇妙的樂器,想去了解它。沒想到一學就愛上它了,想一直學下去。」
  • 無荼古琴院第45期丨古琴課程開課啦!
    >  課時安排: 20課時(一期),每次2課時;  教學內容: ▲古琴的認識、古琴的歷史文化、基本樂理講解▲古琴的基本指法+開指練習曲▲右手八法練習、古琴左手按弦(關節)、泛音講解▲練習曲《滄海一聲笑》《我和你》▲琴曲練習《仙翁操》《秋風詞》《長相思》
  • 澄觀·古琴|等候一年,只為一人
    哪怕疫情裡的遙遙無期,哪怕這一等便是一年多……從播下古琴夢種子的那天,我們就已堅定信念:莫問收穫,只管耕耘;用心灌溉,終將花開。2020年6月27日,一段值得銘記的時光,這是澄觀古琴中級班疫情後的新班首次開課。匯集了疫情期所有的翹首以盼,終於迎來驚喜相逢的時刻。
  • 巫娜和她的古琴人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巫娜順利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古琴專業,她也成為了當時全國年齡最小的古琴學生。面對來自心靈的「撞擊」 有堅持也有妥協宿舍一個同學拿來一張從CD上刻錄下的磁帶,巫娜通過磁帶第一次聽到那樣的音樂,古琴混合著電子樂、長笛等西洋樂器,前衛又即興。後來,巫娜了解到,那是中國古琴演奏家成公亮先生和荷蘭的一位長笛演奏家,也是一位音樂製作人一起合作的作品。巫娜覺得她的人生好像突然打開了一扇窗,那是另外一個她不曾接觸過的全新世界。巫娜清晰地感覺到,這就是她喜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