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2020-07-05 凌晨爸媽

相信每位家長都知道,讓孩子接觸大自然的重要性,所以現在的戶外親子體驗活動越來越多。但你真的利用好,每次跟大自然的接觸了嗎?要知道,自然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是孩子智力開發的重要一環!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我為什麼帶孩子到大自然去?

每個周末我都會帶著女兒草莓去家附近的「森林」玩玩,她很喜歡那裡。跟她一起觀察小鳥,觀察落葉,看日出日落,是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把人類智能表現分為八種智能,自然環境的敏銳觀察能力,是孩子眾多智能表現中重要的一環,也是非常值得被開發的一項潛能。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有位媽媽聊過她帶孩子去大自然玩耍的事情,也讓我學到了不少。她說,去大自然中觀察,並非只是看看而已,而是讓孩子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並對其進行辯論和分類,通過敏銳的觀察能力,對自然界中的事物進行細微差別的對比,將來也能匹配和合適的工作崗位,比如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天文學家等等,發展前景都不錯。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而我認為,大自然對孩子來說,是無窮無盡的知識寶庫,也是早教的最佳土壤。國外的早期教育中,都會有戶外活動這一項。老師們帶著孩子去大自然中探索,研究昆蟲、動物、巖石甚至樹葉顏色的變化等等。我也有這樣的習慣,每次帶草莓去公園、溼地,都會主動去尋找點樂趣,她也樂此不疲。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有次帶女兒去鄉下,奶奶在菜園裡種的蔬菜,深深吸引到了她。澆水、摘菜、除蟲、洗菜,一套程序下來,有模有樣的。奶奶說,這娃兒不像城裡來的,見啥都能擺弄上一陣子,還挺像那麼回事兒。是啊,草莓經常會聞聞摘來的果子,摸摸蔬菜的綠葉,跟我說,這葉子軟軟的,還有泥土的味道呢!

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和體驗到的,都是最本真的感受。這些也是發展自然觀察能力的最佳時期,能帶娃去大自然中,真好!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一直被忽略的「自然觀察」能力培養

很多家長會說,我也帶孩子去大自然玩,也常常參加親子戶外活動,怎麼才能算培養「自然觀察」能力呢?其實,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書,也是最有趣的老師,而我們的孩子要在大自然中感受到這種聯繫,才能真正對自然美景感興趣、心動。可現實中,有很多孩子卻沒機會親近這位「老師」,被拘泥在四方屋子裡,看書、看電子產品、玩機械玩具……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第1,激發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自然界中的植物是色彩繽紛的,即使普通的綠色樹葉,也有多種色彩(深綠色、淺綠色、翠綠色),能促進孩子視覺發展。

而自然界中的鳥聲、蟲鳴、風聲、水聲都有不同的韻味,能促進孩子的聽覺發育。在大自然中玩耍,孩子的視野更開闊,思維也更活躍。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第2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好像一下子被戳開了,「吧吧」說個不停。大自然中絢爛神奇的景色、事物,讓孩子更放鬆,也刺激著他們的感官,這種新鮮的體驗,會讓孩子的話匣子一下被打開了。再加上平時閱讀自然圖書繪本,孩子對大自然的觀察就更細緻入微了。這种放松環境中,孩子更願意去表達,我家草莓也是這樣。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第3, 增進親子關係。

進入大自然中,不光孩子會覺得新鮮好玩,我們成人也是如此。跟孩子的活動進行中,更容易溝通和協作。再加上孩子在大自然中變得格外靈動,這時候做一些親子活動,你也會更有耐心和興趣。

跟孩子活動中,還可以講解一些生活習慣,比如節約用水、隨手關燈、不亂扔垃圾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的。草莓當時學「不亂扔垃圾」也是通過這些學到的,每次帶她出去,看到垃圾都會丟到垃圾桶,看到亂扔垃圾的行為,還會上前勸阻。

自然智能天賦的孩子,生活中也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強烈的好奇心等等,孩子也有特別分類、記憶、辨別的方式,也是認知能力的一種提升,還能促進開發自然智力呢!

寫給家長朋友們:

有科學家發現,孩子的自然智力較高,大多善於觀察,好奇心、認知和辨別能力也較強,能把自己學到的信息知識融會貫通,團隊合作中的表達溝通能力也很強。多帶孩子去大自然中吧,不僅為了開發自然智力,還能幫助孩子的個性和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和提升。走,去大自然中,出發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觀察力強的孩子,智力往往比一般孩子要高出很多,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有很多方法,可以從身邊最常見的事物開始。大自然的一切是培養孩子觀察力的最佳課堂,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就是最好的學習材料,所以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 觀察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成績的好壞?如何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
    對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以下幾點我們可以一起來做,幫助孩子更好的觀察。科學觀察力該如何養成?試試這幾個小辦法,輕鬆提高孩子觀察力!5、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觀察這個點需要家長在觀察前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多去思考,也可以提升孩子觀察的效率和效果,比如我們要去觀察什麼事物呢?要觀察它的什麼呢?我們可以用什麼工具去觀察呢?
  • 陳美玲與哈佛女校長育兒觀念不謀而合: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陳美玲在80年代可以和鄧麗君相提並論,她有三個兒子,讓我佩服的是她不僅有美貌和才華,還把三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史丹福大學高材生。陳美玲曾公開分享過自己育兒的是個方法,其中有一個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說她不認為規定孩子怎樣學習是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把玩和學習分不開才是成功的教育。
  • 哈佛大學教授總結的「天賦自查手冊」,3分鐘測出孩子的潛能
    怎樣才能知道你家孩子具有哪方面天賦?又該怎樣開發他的潛能?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通過一系列研究,總結了高智商寶寶的20種表現。母嬰君特邀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蔡雁教授一一解讀,家長們不妨對號入座,因材施教。語言天賦若孩子在前3條表現突出,可能具有語言才能。1. 善於用語言描述聽到的各種聲響。2.
  • 觀察力不是一天練成的!但孩子的觀察力,不練則不成!
    「可視化思維」就是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劃(Project Zero)」中的一個項目,它是一套訓練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目的是使用各種各樣的思考歷程,幫助孩子深入理解、激發學習興趣、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常常有這三個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在右腦,80%的父母都錯過了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在經過大量的數據總結後發現,兒童大腦的發育重點其實在右腦。換句話來說,兒童的右腦發育得越好,大腦得到開發的程度自然也會越高。相比較於只進行左腦開發,開發右腦的孩子往往能在同樣的時間內,成體系地記下更多的東西,自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右腦和孩子智力高度相關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右腦是「情感腦」,和智力沒有太大的關係。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有3個明顯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發現,有很多孩子小的時候經受了長期的腦部訓練,但是長大後並沒有與同齡人拉開任何差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大腦訓練重點被家長錯過:哈佛大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理察教授經過了長期的研究後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在右腦。換句話說,就是兒童們的大腦訓練重點應該也固定在右腦。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有這3種特徵,暗示智商高,家長要好好培養
    其實,一個孩子智商高不高,我們從小時候就能看出來,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智商高的孩子我們往往可以從小細節就能看出來,哈佛大學研究:孩子有這3種特徵,暗示智商高,家長要好好培養。
  • 培養孩子觀察力的幾個方法
    培養孩子觀察力的幾個方法 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非常重要,一般父母可按照以下七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從保護感覺器官開始  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過視覺、聽覺輸入大腦的。因此,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要從保護感覺器官開始,尤其以眼睛的保護最為重要。如果任由寶寶在電視機前一連呆上幾個小時,對眼睛是非常不利的。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將來的格局不一般
    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她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一場必修課。」其實對於一位哈佛大學的校長,我們可想而知她的工作會有多麼繁忙,但是她卻能為了孩子們安排一年一次的學習旅行,而我們,真的需要反思了。那麼,帶孩子「走出去」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 哈佛大學明文規定:每個孩子都要將這種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
    其實上個世紀,美國哈佛大學就明文規定:每個學生都需要將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放在首位。這一點,中國到本世紀才慢慢重視,但依然缺乏普遍的邏輯思維訓練。4、說到這裡,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培養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邏輯思維訓練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從最基礎的觀察力開始。
  • 雨水過後,要多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好處太多了
    這個季節,不管工作多忙,孩子學習壓力有多大,大家都要努力抽出時間,多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這對孩子的身心都是大有好處的。仔細觀察會發現,爸爸媽媽最有閒暇帶孩子出去親近大自然的時間一般集中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階段,這個階段娃懂事了,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沒有學習的負擔。
  • 哈佛大學教授:想要孩子記憶力好,這4件事要每天堅持
    學東西快、學得好的孩子,大多都有好的記憶力。現在很多家長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視對孩子記憶力的培養,在研究領域對如何增強記憶力也多有研究。哈佛教授:想要孩子記憶力好,家長要每天堅持這4件事。運動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瑞迪( John Ratey)在《運動改造大腦》的一書中就指出了運動對提升記憶力、提升學習效率、調節情緒和預防大腦退化方面的作用。
  • 哈佛教授:興趣的培養,決定孩子終身成就
    丘成桐1949年生,美籍華人,哈佛大學數學教授我個人認為,即便在目前應試教育的非理想框架下,有條件的、好的學生也應該在中學時期就學習並掌握微積分及群的基本概念,並將它們運用到對中學數學和物理等的學習和理解中去。牛頓等人因為物理學的需要而發現了微積分。而我們中學物理課為什麼難教難學,恐怕主因就是要避免用到微積分和群論,並為此而絞盡腦汁,千方百計。這等於是背離了物理學發展的自然的和歷史的規律。
  • 孩子觀察力培養的小方法,家長要細看哦!
    感官刺激培養觀察力,第一步要從保護感覺器官開始。因為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到90%是通過視覺、聽覺輸入大腦的。因此,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要從保護孩子的眼睛和耳朵開始,尤其以眼睛的保護最為重要。
  • 哈佛教授:想培養孩子「超強記憶力」,這5件事每天要做好
    ,哈佛教授:想孩子記憶力好,其實很簡單,多陪孩子一起做遊戲就能有起到效果,有5種方法就很有效果。哈佛教授:想孩子記憶力好,這5件事要堅持做好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打擾,尤其是在孩子專心做事的時候,絕對不能打擾,你一打擾孩子的注意力就會一落千丈。
  • 哈佛校長:常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層次和格局會不一樣?不見得
    不見得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是哈佛曆史上第一任女校長,從2007年任職至今,激勵了哈佛大學無數學子。她認為,孩子不能只把知識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在踐行中去感受世界,探索未知。當孩子的身體和靈魂共同成長後,那他的層次和格局也會大不一樣。但有位中國教授卻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覺得,帶孩子出去旅行不見得能讓他增長見識。這又是為何呢?
  • 哈佛大學: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這三個特徵,是個學習的好苗子
    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在經過大量的數據總結後發現,兒童大腦的發育重點其實在右腦。用咱們的白話說就是:想要孩子智商高,右腦發育很重要。為什麼說右腦是重心呢?相比之下,右腦的存儲量是大於左腦的,開發右腦就會增加孩子的記憶力,讓孩子記住更多的東西,學習效果自然就會提升。
  • 家長在家玩手遊,不如帶孩子去大自然,提高孩子自然觀察智能
    但是好的一點是,可以好好在家陪陪孩子。確實如此,在平日中,由於工作的原因,可能會少有時間陪伴孩子。這恰巧是一個好機會。伴隨著網課的展開,在家可以陪伴孩子學習功課。學習之餘,也要帶孩子接觸下大自然。這不僅可以讓孩子陶冶情操,也可以培養孩子自然觀察智能。如何培養孩子對自然觀察的智能?1)看一看 觀察自然,首要的就是看,看是人類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獲取自然信息的主要渠道。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的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大學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也曾在演講中提到: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旅行,也是以旅行的方式帶孩子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