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中央文明委決定今年評選表彰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與以往類似評選表彰活動更多憑主觀印象和感覺判斷的做法不同的是,中央文明委通過頒布《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委託統計部門進行測評,確保評選結果更加客觀公正、真實可
信。
測評成為文明城市評選流程的重頭戲
今年3月,中央文明辦下發了《關於推薦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的通知》,正式啟動了評選表彰工作。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是城市自願申報,各地測評推薦。全國共有116個城市(區)依照測評體系進行自測後,向所在省區市文明委提出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區)評選的申請。各省區市文明委委託當地統計部門對申報城市(區)進行了嚴格測評,最後經省區市黨委常委會議或省文明委全體會議討論確定推薦名單。
第二階段是中央文明辦徵求意見,委託國家統計局進行測評。7月中旬中央文明辦按規定程序,徵求中央文明委成員單位和有關管理部門對各地推薦候選城市的意見,對參評城市的申報資格進行審核。7月底各單位均已反饋意見。中央文明辦根據各單位和部門意見確定參加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名單,委託國家統計局進行測評。國家統計局制定了完善的測評方案、嚴格的工作程序和嚴明的紀律要求。從各地抽調了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測評人員160餘人,分成若干考評組,進行集中培訓,分赴各地開展測評,整個測評工作8月底結束。
第三階段是媒體公示,中央文明委審批表彰。中央文明辦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評結果,提出全國文明城市(區)候選名單,在中央主要媒體進行公示,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在此基礎上,綜合各方意見,形成全國文明城市(區)建議名單,報請中央文明委全體會議討論決定,並於適當時機進行表彰。
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主要依據
評選表彰首批全國文明城市,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這次評選表彰工作有一個科學的測評體系和一套嚴謹規範的考核辦法,具備三大突出特點。
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測評體系的編制工作歷時2年零8個月,徵求了中央30多個部委的意見。測評體系在對城市硬體建設提出要求的同時,更加注重軟體建設的要求,注重促進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在測評項目設置上,分別對政務、法制、市場、人文、生活和生態等方面的環境建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測評內容方面,軟體比重較高。在測評分值安排上,賦予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良好社會風尚較高的分值。
充分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和群體標準。測評體系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主要評判依據。在測評項目的設置上,儘可能選擇與人民群眾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公共設施方面,不僅考察主幹道是否完好,而且要考察背街小巷的狀況;在文體設施方面,不僅要考察城市的標誌性設施,還要對社區文體活動場所、社區衛生服務場所等進行考察。在考察方法的設置上,除審核有關材料外,還設計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對黨風政風狀況、行業風行狀況、社會治安狀況、參加文體活動和交通出行的便捷程度等方面內容,通過向群眾隨機抽樣問卷調查進行考核。
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在研製過程中,特別注重增強測評體系的科學性,對測評指標如何篩選、大量的「軟指標」如何量化、分值如何合理配置等一系列難點問題進行了研究,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統的測評指標體系,同時研製了一套測評軟體。這就保證了測評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減少了主觀隨意性。
嚴肅紀律確保測評客觀公正
把測評結果作為重要依據是文明城市評選表彰工作的重大改進與創新。統計部門在統一標準、規範方法、採集樣本等方面具有專業性和科學性,不管是暗訪考察、入戶調查,還是發放問卷,都做到標準、時段、方式、對象的統一性,方法合理,立場公允。
中央文明辦近日向各省區市下發通知,就保證測評工作客觀公正、嚴謹有序提出6項要求,主要內容有:各申報城市(區)要實事求是地向測評組提供真實有效的材料和數據,嚴禁弄虛作假,違者嚴肅處理;嚴禁搞任何形式主義的「迎檢」「衝刺」等突擊活動和擾民行為;中央文明辦和國家統計局對測評人員制定了「五不準」的紀律要求:即不準洩露有關測評工作的情況和信息,不準參加各省區市和申報城市安排任何形式的招待、宴請和娛樂活動,不準收受任何形式的禮金、禮品和土特產品等。
注重常態,求真務實。統計部門在實施測評時,不打招呼,不要接待,不要陪同,重點考察一個城市(區)的工作常態和真實水平,考察基礎管理和創建實效,檢驗創建活動的長效機制,做到定量數據以統計報表、統計公報和省級部門法定統計數字為準,定性材料以原始材料和實地考核取得的證據為準,有利於防止弄虛作假和「突擊迎檢」「大嗡大轟」等形式主義。
群眾評判,社會監督。在具體測評時,無論是實地考察的項目設置,還是問卷調查的題目,都儘可能選擇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聽取市民意見,了解群眾評價,發揮廣大群眾參與支持創建、評價創建成果的主體作用。同時,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公示,將評選表彰過程置於社會的監督之下。(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