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永樂大典》海外拍賣6500萬,歷史價值與傷痛無法用金錢衡量

2020-12-16 妙手物語

中國企業家拍回兩本《永樂大典》引關注

2020年7月7日,是抗日戰爭爆發73周年紀念日。在這樣一個「不忘國恥」的特殊日子裡,從法國傳來消息,我國明朝永樂元年編纂一部大型類書《永樂大典》的兩本手抄本,拍賣出了812萬歐元(約65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

而《永樂大典》的歷史價值和給中國文化帶來的傷痛卻是永遠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萬幸的是,買下這兩本《永樂大典》的是浙江企業家、收藏家金亮先生。他曾多次向國家公藏單位捐獻珍貴古籍,令人稱讚!

為什麼說《永樂大典》價值連城?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元年(1403年)命翰林學士解縉等2196人編寫的一部大類書,至永樂六年(1408)編成。

因為這部書太大,始終未刻版,只有孤本原書,藏南京文淵閣。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擔心《大典》孤本遭遇不幸,命高拱等108人重抄正副二本。

《大典》原書仍藏南京,正本藏北京文淵閣,副本藏北京皇史宬。原本及副本並毀於明末,目前保存的是嘉靖正本。

該書共輯入我國古代圖書七、八千種,其中包括經、史、子、集,以至道藏、釋藏、戲曲、平話、工農技藝等等,搜集極為豐富。全書共11095冊,22877卷,約3.7億字,洋洋壯觀。

《大典》在我國學術史上有偉大的價值和貢獻。元代以前,許多佚文秘典,多賴以保存流傳。該書所輯錄,不對原書任意刪改,而是一字不易地整部整篇、或整段編入,保存了古書的真面目。

《大典》的編輯體例,按《洪武正韻》的韻目分列單字,在每一單字下,依次把有關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詩文、戲曲等,逐類輯入。

它是卷帙宏富、手抄本大類書,比大英百科全書和法國的百科全書早300多年,因此,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大百科全書。

多災多難的《永樂大典》流散在世界各地

自成書以來至近代,作為皇家藏書的《永樂大典》歷經磨難,多有散佚。

《永樂大典》正本至今下落不明。我們今天所談的《永樂大典》皆是指嘉靖副本,即明嘉靖年間重新謄寫的版本。可即便是這副本,已知的也只剩下400餘冊。

清乾隆年間修纂《四庫全書》時,曾對《永樂大典》作過清點,當時就缺2000餘卷,尚存90%,大體完備,故清王朝修《四庫全書》《全唐文》等都利用過大典。

清末一段時期,已有翰林院官員看到大典的價值,監守自盜,居為已有。有人甚至將《永樂大典》偷出賣給洋人。

《永樂大典》在明清之際逐漸散佚,到乾隆年間已殘缺2400卷,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又大部分遭毀,殘存的多被帝國主義者劫走。

到民國初年,翰林院所藏《永樂大典》殘本移交京師圖書館(即國家圖書館前身)時,數量僅有64冊,令人痛心。

目前我們收集到的,只有215冊,現藏北京圖書館,連同複製影印本、照相膠捲等,共730卷,約佔原書的3%略強。1960年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

向全世界收集《永樂大典》是一項持久的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永樂大典》的收集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有蘇聯、德國等曾陸續歸還部分《永樂大典》的散落卷本,國內一些私人藏家也將收藏的《永樂大典》捐獻出來。

然而,至今為止,只收集到《永樂大典》嘉靖副本殘卷約400餘冊800餘卷,不及原書的4%,散藏在9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個公私收藏機構。其中215餘冊藏於國家圖書館。

報導稱,這次在法國拍賣的兩本《永樂大典》,其分別為卷2268、2269「模」字韻「湖」字冊;卷7391、7392「陽」字韻「喪」字冊。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向媒體表示,根據現存《永樂大典》的特徵,以及拍品的照片、書影來判斷,這兩冊《永樂大典》應該就是嘉靖副本。

有報導說,據拍賣公司透露,這兩冊拍品來自於法國私人藏家,其家族成員曾於十九世紀後半葉被派往中國,任至上校軍銜,19世紀70年代在中國與一些官員相交頗深,獲贈了很多東西,其中便包括這兩本《永樂大典》。

區區兩本《永樂大典》,相較於我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簡直是滄海一粟。我們祖國的文化遺產竟然要自己花6500萬人民幣贖回而其歷史價值和給中國文化帶來的傷痛卻是永遠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相關焦點

  • 600件流失文物講述「回家故事」:蘇聯三次返還64冊《永樂大典》
    國家文物局統計,從1949年至今,通過執法合作、司法訴訟、協商捐贈、搶救徵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餘批次、15萬餘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n)、霝(líng)器類同時出現,每件器物上均鑄有子孫頌揚先祖之德,以求子孫萬代得以庇佑的銘文,共計330字,其中簋器、蓋對銘共100字,每器均帶有自名,對研究春秋早期青銅器的鑄造與斷代以及曾國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整組青銅器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鄭雲豔丨民國以來《永樂大典》海內外流通價格變遷考
    直至今日,《永樂大典》仍散逸在全球各地,每一殘頁甚至留白紙都被收藏機構視若珍寶,故而其價值已然無法用具體價格數字來衡量。目前,全球內被發現的《永樂大典》副本共400餘冊及部分零頁,僅佔原書的4%左右。它們目前被分藏於至少6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個公私藏家手中。中國所藏《永樂大典》僅239冊(含臺灣藏75冊)[3],佔該書全部被發現卷帙的一半左右,即原書的2%左右。
  • 新現世拍賣的《永樂大典》證明,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不是原版
    永樂大典剛剛關注到一條文化消息,兩冊從未面世的中國最有名類書《永樂大典》在歐洲起拍,最終古書為一華人女性以640萬歐元拍得,加上佣金,成交價達到了812萬歐元。我關注這個新聞,倒不是出於對收藏的愛好,主要還是《永樂大典》 本身就容易引起人的關注,更別說這次出現的《永樂大典》還從未曾現世,這也意味著這部書籍將會更加完整,這對我們中華文化,無益是一個大大的好消息。《永樂大典》是永樂大帝朱棣命令編成的一部大型類書。所謂類書,是我國古代產生的一種大型資料彙編性質的書籍樣式,分門別類安排輯錄內容,可稱作中國古代版的百科全書。
  • 《永樂大典》「湖」字卷由寧波人孫鋌擔任分校官
    拍賣成交的兩冊《永樂大典》當地時間7日下午4時47分,在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兩冊《永樂大典》以1萬歐元的價格起拍,經過11分鐘激烈競拍,最終由一位中國女士以640萬歐元的淨價拍得。加上佣金27%,最終成交價為812.8萬歐元,約合6490多萬元人民幣。《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下令編纂的全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共11000餘冊,比法國的百科全書早300年。但是經過戰亂和磨難,存世的400餘冊《永樂大典》散落於世界各地。此次拍賣的兩冊隸屬「湖」字(2268-2269)、「喪」字(7391-7392)卷,除書皮磨損、稍有水痕外,品相尚佳。
  • 《永樂大典》滄桑600年
    最終,這一冊《永樂大典》回歸故土,入藏國家圖書館。  《永樂大典》歷經600年風雨滄桑,從成書之初的萬冊巨帙到今僅剩400餘冊,她的聚散離合也是中華古籍的悲歡縮影。  從《文獻大成》到《永樂大典》,史上最大百科全書  1403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靖難」之名,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取了政權,改元「永樂」。
  • 拍出驚人天價的《永樂大典》是一部怎樣的書
    回流至今未結束新中國成立後,《永樂大典》的收集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蘇聯、德國等曾陸續歸還《永樂大典》,國內一些私人藏家也將收藏的《永樂大典》捐獻出來。時至今日,《永樂大典》嘉靖副本殘卷約400餘冊800餘卷,不及原書的百分之四,散藏在九個國家和地區的三十餘個公私收藏機構。其中200餘冊藏於國家圖書館。說回到這次拍賣的兩冊《永樂大典》。
  • 中國圖書業的發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
    大家好,我是小編阿權,今天和大家來探究一下中國圖書業的發展,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部類書:《永樂大典》。由於印刷術、造紙術、出版業的成熟、發展,社會對圖書的多種需求—最關鍵的是皇帝重視藏書,朱元璋說「古先聖賢立言以教後世,所存者書而已。」
  • 《永樂大典》名聲在外,實際遭遇卻慘不忍睹,八國聯軍用它做馬槽
    中國圖書集大成著,無非《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三部。很多人知道它們名聲在外,都是當時的君王召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數十年的時間修成的,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這些圖書的命運又是怎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永樂大典》。
  • 滄桑六百年——《永樂大典》的離散與回歸
    於是,英國公使額爾金用每年1200兩白銀的租金,租下了肅王府對面的梁公府。  使館區被圍期間,梁公府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發揮出來了。它地處使館區腹地,南邊和西邊被美國公使館和俄國公使館遮蔽,從使館區外無法直接攻擊;東邊被法國、德國、奧地利、日本等國公使館和肅王府所遮蔽;暴露在外的西邊是專門為皇家養馬的上駟院。
  • 永樂大典屬於資料性書籍,四庫全書屬於叢書,其文化價值是一樣的
    永樂大典屬於資料性書籍,四庫全書屬於叢書,其文化價值是一樣的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區別。儘管《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屬於類書,《四庫全書》屬於叢書,體例不同,但它們的文化價值及某些編纂特點卻是相似的。第一,窮搜博徵各種著作,匯成龐大的書籍世界,對文化遺產的保存具有重大意義。明成祖下令編纂《永樂大典》時,「敕遣使臣,博採四方之籍;禮招儒彥,廣綢中秘之儲。事跡務在於周詳,義例必令其明白。於是上自古初,暨於昭代,考索累朝之逸典,匯羅百氏之遺言。
  • 歷經600年 《永樂大典》正本至今不知所終
    這部原本1萬多冊的大書經歷了600多年的顛沛流離,如今全世界只剩下400餘冊副本存世,正本至今不知所終  《永樂大典》:一部大書的前世今生   文/仇廣宇  發於2019.7.8總第906期《中國新聞周刊》  「假如《永樂大典》全部保存到現在的話,我們對於中國古文學史的面貌是可以看得更完全的
  • 臺北故宮藏62冊《永樂大典》高仿本授權籤約(圖)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有11095冊。前9屆交易會,兩岸參展出版單位累計達4800家次,展位數達6500個,參展圖書達100萬種、730萬冊,現場圖書零售訂購額達2.85億元人民幣,達成版權貿易及合作項目1103項。
  • 國圖將開放部分珍品 年逾600歲的《永樂大典》春節與讀者見面
    觀眾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觀看《永樂大典》特展。《永樂大典》春節與讀者見面。2月8日至3月2日,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3時30分,在館北區一層稽古廳,國圖將精選《永樂大典》部分珍品集中面向讀者開放展示,同時邀請讀者一起抄寫《永樂大典》中的經典篇章。為了方便讀者抄寫,國圖特意從館藏《永樂大典》中挑選出一些寓意吉祥、貼近民眾的篇章,製作成抄書紙,供大家來謄寫臨摹。比如「興」是這次出現頻度最高的字之一,它寓意國家民族強盛、家族繁榮、文化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 《永樂大典》是一部什麼書?
    永樂五年(1407年),重纂工作最終結束,朱棣看過成書後甚為滿意,賜名《永樂大典》。(二)  《永樂大典》的體例,遵循了朱棣「類聚之而統之以韻」的要求,但所用韻目與大家熟悉的傳統韻目有較大差別。中國古代的用韻,隨著時間推移屢有變化,到元代通行的是「平水韻」,共106韻。
  • 金錢是獲取藝術品的手段,不是衡量價值的標準
    由於講述的是真實的歷史文物,又有點像是紀錄片。加入一堆明星的演繹,於是又像是一個綜藝節目。不過既然是央視出品,肯定不會把一個節目的核心搞模糊。文物是一個小眾的話題,只有很少很少的人關注。如此高大上的節目,目標觀眾顯然是所有地球人。地球人共同擁有的東西,是文化。
  • 《永樂大典》是一本百科全書嗎?
    《永樂大典》,後人稱之為百科全書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它是一本類書,就是把一些文獻的資料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出來,像有的是按照類、韻、字等編排,這樣查看起來方便,它是一本工具書,就像西方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規模在當時的西方也是無法企及的,它比《大英百科全書》要早300多年。
  • 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金錢財富or專業能力
    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過,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是什麼呢,則是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了,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物質社會,金錢財富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 回放 皇家「百科全書」長啥樣 來國圖看曠世宏編《永樂大典》
    回放 皇家「百科全書」長啥樣 來國圖看曠世宏編《永樂大典》
  • 人的價值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嗎?
    俞敏洪在一次論壇上發表了以奮鬥為主題的演講,語出警句,金錢是能力的一種證明,例如月薪5000元和月薪一萬元,差距會非常明顯。「當你拿到(月薪)5000塊,別人拿到一萬塊,第二年人家什麼都不幹照樣還有6萬元,可以旅遊全世界,請漂亮的女孩吃飯,可以去看任何一部想看的電影,可以睡在海灘上曬太陽。」
  • 全球最貴的豪宅在我國,其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你知道在哪裡嗎
    說起豪宅,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富麗堂華的宮殿,不管是從宮殿的梁柱還是牆壁都是用黃金鑲嵌而成。比現在的豪宅更加雄偉壯觀,一看就有種大國風範。大家都知道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豪宅,但要論最貴的豪宅,是坐落於我國首都的一座古宅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