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走親戚了?答案就一個字

2020-12-25 唯晨說

文/唯晨

往前數二十年,走親戚和過年是一件令人充滿期盼的事情,走親戚是一種熱鬧,過年更是熱鬧非凡。而如今,走親戚和過年卻成了很多人的負擔。

也許會有人說,那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成年人的世界難免乏味,小孩子們還是喜歡串親戚和過年的。

事實上如今的小孩子也不再喜歡走親戚和過年,甚至對他們來說這兩項「活動」毫無意義,他們寧願獨自呆在家裡看漫畫玩遊戲,或者出去找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做點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事。

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二十年前走親戚和過年最讓人開心的就是大家湊在一起吃上一頓好飯,如今讓它們失去吸引力的正是只要你願意每天都能吃上好飯。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現實,過去物資匱乏,人們需要有親朋好友這種關係來報團取暖,如今大多數人物質生活優越,缺乏的是獨立空間和安靜的休息。

三毛說:「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最可貴,貴在雪中送炭。」

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走親戚,也不希望別人來自己家玩,是有各種原因的,說白了就一個字:累。

01外出工作已經身心俱疲,回到家只想好好休息

現如今幾乎每個人都擁有別人無法體會的壓力,太多工作看起來光鮮亮麗輕鬆無比,只有做那份活掙那份錢的人才明白其中的苦和累,這世上沒有好賺的錢,每個人都是低頭時咬牙努力,抬頭笑顏相對。

其實任何一份工作,在工作的時候都無法擁有自由,有人羨慕演員們的自在,卻不知他們在臺上的輕鬆自如,是臺下怎樣的刻苦練習才換來的展示機會。

還有人羨慕大城市裡坐辦公室的白領,在外人看來他們每天風吹不著日曬不到,只要坐在辦公室裡就能賺到大把的鈔票,卻不清楚那個「坐」是爭分奪秒的頭腦風暴。

疲憊的人在工作之餘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什麼都不想去想,什麼都不想去做,只想回到家好好休息,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在周末逛街,而是選擇在周末足不出戶,窩在家裡。

每天的生活太喧囂,就會格外珍惜能夠安靜下來的每一秒,所以不要再逼著那個宅在家裡的人出去社交,生活太累,社交並非必須具備的能力。

02有些親戚不懂規矩,什麼都想指點一二

不知道為什麼,大部分人自動將外向性格判為優良,內向性格判為中差,就好像那些不願意走親訪友的人都是垃圾一樣,不僅會有人在背後說三道四,甚至還會有些自詡「有資格」的人帶著不好聽的話恨不得將手指頭戳到別人臉上指責。

我的一個朋友就遇上這麼個親戚,剛入冬那會兒她回了趟老家,聽說她從大城市回去,家族近親的嬸子趕忙去家裡串門,一見面就像記者搞採訪一樣,從工作收入到 私人感情,最後嘮到了孝敬父母的話題。

嬸子認為朋友在大城市裡找了工作是有出息了,必須將父母都接過去,並且還對朋友帶回家分給親戚們的禮品挑三揀四,說來說去就是嫌禮品少又便宜。

如此也就罷了,最讓她無法接受的是,這個嬸子從她家回去後一轉臉又去了別家串門,並且在別人家大說特說朋友的「錯處」,先是待人冷漠又是不孝,最後還給出了「這姑娘成不了事」的總結。

關鍵是老家人沒什麼特長就是傳話快,朋友回老家小住一周,人還沒走那嬸子背後說的話就原封不動地被傳了回來。

朋友說,這是她對「親戚」這個詞最厭惡的一次,有些親戚不識好歹不懂規矩還特別自大,別人的什麼事情都想上手指點一二,遇到這種人,實在是心累。

03需要獨立的空間,不想始終活在應酬中

社會上太多的關係歸根結底只是應酬關係,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段文字,說某餐廳的服務特別好,但都是虛情假意,為了證實自己口中「虛情假意」四個字的真實性,他舉了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說自己周末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去餐廳吃飯,服務員特別熱情,招待他們的態度就像是自己家裡來了親戚一樣,當時他就被這種「真誠」感動了,結帳的時候毫不猶豫便辦了張大額消費卡。

結果第二天他又去那家餐廳所在的樓上辦事,正趕到下班時間段,好巧不巧地在電梯裡遇見了前一天剛招待過自己的服務員。

對方看了他一眼那眼,神明顯是認出了他,但卻沒有熱情地打招呼而是禮貌地點了一下頭,連多餘的笑容都沒有。

這件事讓他覺得自己被「騙」了,氣急敗壞。

其實,無論是餐廳的服務員還是商場裡的銷售,他們在工作時間都會待人熱情,因為那是他們的工作,下班之後的時間才是一個人的自由,每個人都需要獨立的空間,不想讓自己始終活在應酬中並沒有錯。

04思想觀念的差距,導致溝通困難

《論語·衛靈公》有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思想觀念不相同的人,無法共事,這亦是為什麼俗話會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思想觀念相差甚大的人別說相互到對方家裡做客,就是走在路上碰見多說兩句話都有可能發生爭辯,這樣的兩個人硬往一起湊簡直是自找麻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動區域,無論是志同道合還是臭味相投,只有相處起來融洽才會想要往一起湊,對於那些思想偏差巨大,溝通起來艱難的人,能不相見最好不要相見。

做客講究的是雙方心情愉悅,若做客讓人堵心,那麼真的不如各自安好。

若兩個人之間的思想層面和溝通方式不能在同一個水平面,那麼相互去對方家裡做客,除了尬聊還會給彼此帶來不小的負擔。

相處起來不累,才是人與人之間願意相聚的根本。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走親戚」?很可能不是因為「宅」
    但到了如今我突然發現,現在的小朋友越來越不愛走親戚。甚至是有一些牴觸的,不知道做家長的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所以這也是導致孩子不愛走親戚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孩子們越來越不願意串門走親戚,可能還和這幾個原因有很大關係。家長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走親戚」?可能不是因為「宅」
    但到了如今我突然發現,現在的小朋友越來越不愛走親戚。甚至是有一些牴觸的,不知道做家長的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所以這也是導致孩子不愛走親戚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孩子們越來越不願意串門走親戚,可能還和這幾個原因有很大關係。家長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 對於現在的酒席,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不願意參加了
    還有在村子上的人,也會挨家挨戶的去通知到位,可等到婚宴那天,才發現原以為很熱鬧的酒宴卻遭遇了「冷場」,來的人裡除了特別親的和三五桌街坊鄰居,其他的就沒人了,顯得特別冷清。為什麼農村辦酒席會遭遇冷場,現在為啥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去吃酒席了,接下來我們來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
  • 為啥越來越多孩子不愛走親戚了?原因出在父母身上,無法反駁
    文|文兒前段時間,我和父母閒聊的時候,才知道以前人走親戚,不像現在走親戚主要是大人之間的禮尚往來,那時孩子在走親戚中,也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據我爸說,他小時候逢年過節的走親戚,很多時候是孩子代表一個家庭去走親戚,而不是大人。因為那時通訊不方便,逢年過節的時候,說不準什麼時間有親戚來。
  • 為何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討厭「走親戚」?網友:親戚一點都不親
    逢年過節,農村總少不了「走親戚」這道程序,以前「走親戚」都是為了一大家子能夠開開心心地聚在一起,一年到頭也就那麼幾次,大家也會格外珍惜。但現在,願意「走親戚」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在年輕人眼裡,「走親戚」這個風俗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了。
  • 親戚「斷交」不斷上演,為何現代人情越來越淡了?答案讓人沉思
    親戚之間的交往也是一樣,古代十分重視血緣之間的親疏,從而劃定交往的親密,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老一輩心中重視的親戚交往傳到我們這裡卻變的越來越淡薄。走親戚是不僅僅是傳統民俗中國古人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走親戚這項活動。
  • 越來越多的孕媽不願意做產檢,究竟是為什麼?答案真的很現實
    導讀:越來越多的孕媽不願意做產檢,究竟是為什麼?答案真的很現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來越多的孕媽不願意做產檢,究竟是為什麼?答案真的很現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人類社會正經歷一次變化:越來越多的人不熱衷與親戚來往!
    來源:小白讀財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和親戚來往了,看了網絡上一些大V 的回答,沒有幾個回答在點子上。回答一般有這幾類:1、親戚間的攀比,一個人無論多有才,總會被「身邊人」嫉妒。這是最多的回答。這也是常見的答案。以上兩個回答,並不是造成現代社會親戚疏遠的「真正」原因,因為這兩個因素,古來皆有,並不是現代社會所特有。親戚之間,真正疏遠的原因,是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革關係密切。
  • 「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啥意思,為何現在農村人不願走親戚
    俗話說得好,「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是一個人情味特別濃厚的國家。尤其是在農村裡,親戚朋友鄰裡之間構成了一個傳統封閉的社會結構,鄉裡鄉親,互敬互愛。過去農村人走親戚,全家人出動,一走好幾天,都是正常的現象。
  • 在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過年時不願意給小孩「發紅包」
    寫在前面:在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過年時不願意給小孩「發紅包」?在過年的時候,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包一個紅包給晚輩,這是中國人的習俗。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而在中國,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傳統習俗保存得更完整。
  • 人情仿佛越來越冷漠,親戚之間關係越來越淡?70後不願走親戚!
    親戚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不但不陌生,我們大家都有親戚,誰也不例外。而且親戚之間的交往也是不少,可是現在越來越少的人不願意和親戚交往了!以前的時候逢年過節走親戚串門是很常見的,家家戶戶都很熱鬧,今天這個親戚來了,明天那個親戚來了,年味十足,家裡也熱鬧,小編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串親戚,那時候過年出去拜年還會有不少的紅包,當時能拿到紅包別提多開心了!可是現在小編發現親戚之間的走動越來越少了,甚至有時候連逢年過節都不走動,關係日漸地冷淡!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如今的地步呢?
  • 農村人也都不愛走親戚了, 這是為什麼?
    形成了你還你,我還我的親戚關係,富親怕窮親去向他借錢,不借又說不出口,借了又怕還不起。窮親戚呢?你有你的,我擱不著,我不會來巴結,再窮也不會討到你家門口來。這樣一來,親戚之間就冷淡了,所以誰都不想走動了,有的親戚家裡還有老字輩的人在不得不去,其他的一概不去,有的甚至連建房、娶媳婦、嫁女兒等擺酒席都不去了,親戚血緣也就這樣斷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當老師
    近日,河南2020提前批招錄2000個公費師範生,缺額776人,只完成不到2/3。無奈之下,政府決定降20分備檔徵集志願。公費師範生是指由中央財政負責安排師範類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費、住宿費,並發放生活補貼。如此優厚的條件,且學校都很好,相當於包分配和鐵飯碗。
  • 農村親戚味越來越淡,走親戚的越來越少,這是為啥?
    ,有的走到年15還沒走完,但是現在農村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走親戚的越來越少了,在短短的三四天就把親戚走完了,為什麼農村的親戚味越來越淡了,這是為啥呢?貧富差距較大的親戚不再走動;有的親戚混了好了,有錢了就容易看不起人,相互走動的話會因為一點小事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不是同一個層次的人,在相處過程中也會有隔閡,這樣的親戚很多人都認為不走也罷,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沒有親戚味了,就連平時的交流也不多了。
  •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討厭「親戚」這群人?
    我覺得反感倒不至於,但彼此之間的感情的確越來越淡了,說不定等老一輩走了以後,遠點的表親可能就真的不會再往來了。我們父輩那個時代,本來家裡兄弟姐妹就多,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人,從小就會被灌輸要和兄弟姐妹和諧相處、要相互幫助、多走動之類的理念,自然對於表親、堂親也就更友善一些。
  • 城裡的親戚,為什麼農村人越來越不待見了?這些事是真正的原因
    而這幾年,這種熱絡的關係也在發生著變化,親戚朋友的走動越來越少,有的乾脆不聯繫了,特別當有一個城裡的親戚到鄉下串門的時候,越來越不被待見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小編總結了如下幾點,大家看是這樣嗎?而在農村生活的人就不那麼注重小節了,有一些城裡人回到鄉村之後,處處都會覺得嫌棄,眼裡更是看不起住在鄉下的親戚,認為這些親戚的生活方式很埋汰,而且她們都特「土」,這些城裡人甚至會說出一些難聽的話,俗話說,你敬重我一尺,我敬重你一丈。所以,如今很多的農村人都不再願意待見城裡的親戚,因為缺乏了互相的理解和尊重。
  • 為何現在孩子都不願意「走親戚」了?主要是因為父母,和孩子無關
    為啥現在孩子都不願意「走親戚」了?主要是因為父母,和孩子無關:1.而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不喜歡說話,不喜歡社交,不喜歡「走親戚」了。「走親戚」成了攀比的場合還有的孩子,之所以不喜歡「走親戚」,是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場合很虛偽。雖然說,「走親戚」原本是一件拉近親戚關係的方式。但是,這也成了家長們攀比的最佳時機。
  • 為啥越來越多90後,不願意和親戚多來往,不怕將來沒人幫襯嗎?
    因為顯而易見,小舅家的女兒不想和我們多來往。經歷的這件事讓老公心裡很困惑,小舅家的女兒是家裡的獨生女,是典型兄弟姐妹少的90後。按理說,現在應該多和親戚來往,將來有人撐腰,遇到困難避免勢單力薄,但是,為啥拒親戚於千裡之外呢?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孩子?因為現在的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需要考慮更多關於生孩子所付出的代價。而人們從很願意生孩子到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是因為國家的政策不允許你生,所以出生率下降。之後是因為離婚率太高了,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家庭,誰又願意生孩子呢?到了現在,國家鼓勵你生了,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卻不敢生了。想要生孩子,就需要考慮到孩子上學,那麼首先就是需要一套學區房。
  • 為什麼現在的親戚關係越來越疏遠了,大致原因有這些
    在我們父輩之前的人們,一直都認為親戚關係是最重要的關係,但是到了現在這個社會,你會發現這樣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基本都不怎麼來往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或許可以從社會發展角度去理解這個問題。許多人是通過親戚之間的走動,尋求幫助,或者是彼此之間的合作機會,我記得老家的人都是通過的交流,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從而結伴去打工賺錢。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親戚之間情感慢慢的弱化,除非是直屬親戚,之間還有聯繫,比較遠點的親戚之間,越來越不需要彼此,很少有什麼聯繫,只是比陌生人稍微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