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玄武門事變"中,秦王李世民將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一舉擊殺,隨後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讓賢。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帶領大唐走向貞觀之治。新舊《唐書》中記載,李世民本意並不想殺害兄弟。只是無奈,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其構成生命威脅。加上手下那些大將謀士,經常慫恿李世民成就大事。不得已,這位唐太宗才發動"玄武門事變",為的只求自保。這樣的說法明顯是李世民掩人耳目,甘肅出土一座碑文上,雕刻真實的內容,與《唐書》中卻相去甚遠。
20世紀初,法國探險家柏希發現敦煌莫高窟中,有一份唐朝名將的墓誌,後人將其稱之為《常何墓碑》。常何是隋朝末年人士,事變中擔任玄武門守將。且早在公元624年,李世民似乎就已有意拉攏他。根據《常何墓碑》所記載"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令於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賜驍勇之夫……九年六月四日,令揔北門之寄"。這番話,意思已經非常明顯,李世民早就在兩年前,暗中贈予常何以及其手下,不少貴重財物。
當時的常何僅僅只是守將,秦王為何會委身去巴結討好他?所以,李世民這一切就是為兩年之後的玄武門事變做準備。或許不少朋友會不解了:李世民難道真的料事如神麼?或者說他手下的能人異士,準確的推算出兩年之後,將會發生一場震古爍今的事變?如若不然,為何李世民會在兩年之前,就已經有意結交當時還未來到長安的常何?大家可以這樣想,"玄武門事變"或許並不是李世民臨時起意,他早已經在兩年甚至更早時間,開始暗中進行布置。
之所以會用金銀財寶,籠絡當時小小的守將常何。就是因為李世民希望,常何能夠特定的時間,來到特定的位置,幫助其成就大事。根據筆者查閱唐朝相關歷史資料,當時常何應該隸屬於右屯衛。且《唐書》《常和墓碑》上均記載,"玄武門事變"之後,直到貞觀六年之前,常何一共有過三次官職上變動。這位將軍按理來說,於"玄武門事變"幫助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可他只不過被封於正五品的官職,這與秦瓊、尉遲金、李積等人,所得到的賞賜可謂天壤之別。"玄武門事變"中,常何由於早已經得到李世民的暗中授意,可以說這位守將,已是不折不扣秦王府人。
事變的當天夜裡,李世民率領手下一干人等,攜武器從玄武門進入,為了就是當場擊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通過種種史料來看,李世民應該抱著不死不休的局面。唐太宗不可能讓李建成和李元吉,於這場事件中得以存活。常何這位當時才不過區區,正七品上守將,他卻勇猛的擋住了太子府的兩位守將。所以這位看似不起眼的"小兵",卻幫助李世民贏得這場"玄武門事變"。間接來說,常何幫助李世民奪得大統之位。
唐朝世家門閥林立的環境中,如常何這種無權無勢,僅憑著一腔勇猛之氣投身軍中,最後能做到正五品的官職已實屬不易。常何當時雖然只是小小的右屯衛守將;但是小人物也能辦成大事,李世民早在多年前籌劃,也並非李建成和李元吉所能抵擋。種種記載皆表明,李世民能夠拿下"玄武門事變",絕非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玄武門守將常何,或許知道他的人並不是太多,但其絕對是李世民成功路上一大助力。從《常何墓碑》與其他細節也能看出,李世民多次親手寫信,與常何進行交談,並且還在長安賜下府邸贈予常何。
種種的一切都在預示著,這兩人關係不一般。沒想到,太子李建成敗給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兵。以至於他的太子府守將,均被攔在玄武門之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主人被當場射殺,而無法前去援救。
參考文獻:常何墓碑、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