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段,李世民拿下李建成絕不是臨時起意,有位「小兵」幫了大忙

2020-12-25 騰訊網

公元626年"玄武門事變"中,秦王李世民將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一舉擊殺,隨後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讓賢。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帶領大唐走向貞觀之治。新舊《唐書》中記載,李世民本意並不想殺害兄弟。只是無奈,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其構成生命威脅。加上手下那些大將謀士,經常慫恿李世民成就大事。不得已,這位唐太宗才發動"玄武門事變",為的只求自保。這樣的說法明顯是李世民掩人耳目,甘肅出土一座碑文上,雕刻真實的內容,與《唐書》中卻相去甚遠。

20世紀初,法國探險家柏希發現敦煌莫高窟中,有一份唐朝名將的墓誌,後人將其稱之為《常何墓碑》。常何是隋朝末年人士,事變中擔任玄武門守將。且早在公元624年,李世民似乎就已有意拉攏他。根據《常何墓碑》所記載"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令於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賜驍勇之夫……九年六月四日,令揔北門之寄"。這番話,意思已經非常明顯,李世民早就在兩年前,暗中贈予常何以及其手下,不少貴重財物。

當時的常何僅僅只是守將,秦王為何會委身去巴結討好他?所以,李世民這一切就是為兩年之後的玄武門事變做準備。或許不少朋友會不解了:李世民難道真的料事如神麼?或者說他手下的能人異士,準確的推算出兩年之後,將會發生一場震古爍今的事變?如若不然,為何李世民會在兩年之前,就已經有意結交當時還未來到長安的常何?大家可以這樣想,"玄武門事變"或許並不是李世民臨時起意,他早已經在兩年甚至更早時間,開始暗中進行布置。

之所以會用金銀財寶,籠絡當時小小的守將常何。就是因為李世民希望,常何能夠特定的時間,來到特定的位置,幫助其成就大事。根據筆者查閱唐朝相關歷史資料,當時常何應該隸屬於右屯衛。且《唐書》《常和墓碑》上均記載,"玄武門事變"之後,直到貞觀六年之前,常何一共有過三次官職上變動。這位將軍按理來說,於"玄武門事變"幫助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可他只不過被封於正五品的官職,這與秦瓊、尉遲金、李積等人,所得到的賞賜可謂天壤之別。"玄武門事變"中,常何由於早已經得到李世民的暗中授意,可以說這位守將,已是不折不扣秦王府人。

事變的當天夜裡,李世民率領手下一干人等,攜武器從玄武門進入,為了就是當場擊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通過種種史料來看,李世民應該抱著不死不休的局面。唐太宗不可能讓李建成和李元吉,於這場事件中得以存活。常何這位當時才不過區區,正七品上守將,他卻勇猛的擋住了太子府的兩位守將。所以這位看似不起眼的"小兵",卻幫助李世民贏得這場"玄武門事變"。間接來說,常何幫助李世民奪得大統之位。

唐朝世家門閥林立的環境中,如常何這種無權無勢,僅憑著一腔勇猛之氣投身軍中,最後能做到正五品的官職已實屬不易。常何當時雖然只是小小的右屯衛守將;但是小人物也能辦成大事,李世民早在多年前籌劃,也並非李建成和李元吉所能抵擋。種種記載皆表明,李世民能夠拿下"玄武門事變",絕非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玄武門守將常何,或許知道他的人並不是太多,但其絕對是李世民成功路上一大助力。從《常何墓碑》與其他細節也能看出,李世民多次親手寫信,與常何進行交談,並且還在長安賜下府邸贈予常何。

種種的一切都在預示著,這兩人關係不一般。沒想到,太子李建成敗給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兵。以至於他的太子府守將,均被攔在玄武門之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主人被當場射殺,而無法前去援救。

參考文獻:常何墓碑、唐書

相關焦點

  • 李淵早知道李世民有奪位之意,為何還要給他兵權?李建成表示冤枉
    因為李建成和李世民手裡都有一定的兵權,所以兩個人鬥爭到了最後,居然準備動刀兵了。這是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在皇位面前,親兄弟也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就是這麼簡單粗暴。李世民和李建成都謀劃了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李建成沒有預料到李世民的手下如此強悍。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沒有死?
    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太子哥哥和弟弟,接著逼迫李淵禪讓皇帝位,唐太宗李世民創下千秋萬世功業,名垂千古,因此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說法。但李世民也有不光彩的一面,與他光鮮亮麗的帝王形象反差極大,我們從史書上「李建成喝酒毒害李世民」的故事說起,來看看背後的真相。
  • 李建成在李世民的酒中下毒,本該喪命卻沒死?真相也許是這樣的
    事件的經過是,這天晚上,太子李建成突然叫秦王李世民來東宮飲酒,幾杯下肚,李世民突然心痛難忍,口吐鮮血。當時在場的人員有淮安王李神通。事件的結果是,李神通攙扶著李世民將他送回了西宮。皇帝李淵得到消息後,親自來到西宮探視李世民的病情,並當場告誡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不善喝酒,從今以後,不許再與他喝酒。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給的毒酒本該喪命,為何卻沒被毒死?此事有假!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李淵才是唐朝真正的建立者,稱帝後的他開始沉迷於美色,懈怠朝政,也沒有縝密的規劃和足夠的手段去平息兒子們為爭奪皇位所掀起的明爭暗鬥。根據嫡長子繼承制,封建王朝皇位的繼承者就是立長不立幼,所以李淵的長子李建成毫無疑問就是太子的人選,而且在李淵看來,李建成有能力有仁德,他做太子是理所應當的事。但是如此一來,李世民自然就不滿,這大唐的天下如果不是他在前方披荊斬棘怎麼可能會打下來?穩坐中軍帳的大哥李建成又有什麼功勞可言?所以兩人之間便生出了嫌隙。
  • 李元吉為何連射三箭,都射不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原因很簡單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曾記載,李世民到李淵那裡,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與李淵的那些嬪妃們有苟且淫亂的事情,致使李淵大為生氣,命令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第二天去宮中對質,並且還找了一幫大臣「當裁判」。
  • 古代史:李建成拉攏尉遲敬德,削弱李世民
    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進入最後階段,決戰時刻就在眼前當此之際,建成、元吉更加緊了他們的行動,而且到了肆無忌憚、無所不用的程度。甚至企圖拉攏李世民的重要將領。建成、元吉先以書信和金銀,即企圖通過感情聯絡和金錢收買達到目的,這本是拉攏武將的通常手段。在遭到拒絕後,建成、元吉即與絕交;繼之便行刺殺;繼之又行陷害,這一連串的動作,不免愚蠢可笑。因為這樣不僅不能瓦解敬德和世民的關係,反而只能加強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僅不能改善自己和敬德的關係,反而使敬德更加仇恨自己。與之相反,李世民的處理就高明得多。
  • 玄武門之變後,年近60的李淵9年間瘋狂生育30人,李世民相當頭疼
    ,作為封建統治的社會,有一位明君,相當重要,李世民就是那個明君,但是他得到皇位的手段可並不光彩,這也成為了他人生最大的汙點。李世民的手段,歷史上少有皇帝能與他相提並論,他如此心狠手辣,但是依舊不影響他成為一代明君,因為他心中有百姓。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或許,唐朝的國祚比隋朝的時間要短,中國古代史上不會有「貞觀之治」,更不會有「盛唐」。這裡,筆者就談談這其中的原因。東宮集團和秦王集團之間的矛盾在李建成、李元吉的逃亡中徹底激化,雙方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雙方都沒有退路,必須決戰。此時此刻,李建成、李元吉兩人兵馬合三千,在長安城內的實力遠遠超過李世民。
  • 李淵22個兒子,為啥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不論太子是否有鬥爭經驗,不論太子是否想參與鬥爭,他都不可避免,成為爭端的核心。 就算沒有李元吉和李世民,也可能有其他皇子來爭這個皇位,只不過爭奪的程度大小會有所不同,而在玄武門之變 前後,李淵的其他兒子大多年齡尚小,基本上沒有爭權的能力。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賞賜給李建成老師兩位美女,不想卻無福消受
    李建成、李元吉伏誅以後,李世民曾先後除掉了二人所留的子嗣,不想就是這樣一位不念親情的君主卻善待了李建成的老師。李建成的老師名叫任瑰,表字任瑋,廬州合肥人,其父乃是大隋定遠太守,其叔為大隋鎮東將軍。公元615年,李淵奉楊廣旨意前往河東平定起義軍的叛亂。當時李淵只將李世民帶在了身邊,李淵將一家老小都託付給了時任河東縣戶曹的任瑰。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弒兄逼宮,本意原是弒父奪位?
    不論誰處於李淵的位置,都絕不可能對李世民放得下心,相信他會是一個兄友弟恭、孝順聽話的好太子;而同樣不論誰處於李世民的位置,也同樣絕不可能甘心交出兵權、自削羽翼當個任人宰割的閒王;或是一個如劉據楊勇李建成那樣束手束腳、仰君鼻息的太子。在根本利益衝突面前,兩人父子之情的分量微不足道。
  • 這還用說,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是李世民嘍!
    可惜啊,天不藏好,他們的陰謀雖然機巧,卻仍然躲不過老天各他老人家的法眼。負責送盔甲給楊文幹的爾朱煥和橋公山二人,深明大義在關鍵時刻,棄暗投明,果斷地站到了正義和光明的一邊。他們主動向唐皇李淵坦白了李建成的罪惡行徑。李淵不聽則已,一聽恍若五雷菱頂,又氣又怕。再然後,老李就怒了,他連忙下敕,召李建成前來仁智宮。
  • 李世民稱帝前,唐朝厲害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
    說李世民稱帝前,當時唐朝厲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這話不對,看看雙方手下的厲害人物都有誰就知道了,太子李建成手下厲害人物有:魏徵、王珪、韋挺、薛萬徹、馮立、馬三寶。
  • 李世民的女兒居然嫁給了李世民的表弟,這輩分怎麼這麼亂
    李世民的女兒居然嫁給了李世民的表弟,這輩分怎麼這麼亂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李淵在即位以後讓李建成當了太子,但是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卻不服自己大哥當這個太子,所以他打算搏一搏,和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李世民在這場儲位之爭中最開始是陷入劣勢的,但是幸好在他的背後有一個賢內助,這個人就是長孫氏,也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后,李世民能夠成功奪得太子之位,長孫氏給予他的幫助十分巨大。長孫晟死以後,長孫氏的三哥長孫無憲是個無賴,他把長孫氏給趕出了家門,長孫氏沒有地方可去,只好投靠她的舅舅高士廉。
  • 為何有「髒唐」之說?李世民殺掉李元吉後,強娶弟媳霸佔為妻
    李世民大家都知道,他的上位手段就比較兇殘,先是誅殺掉自己的哥哥,然後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然後自己才坐上皇位。李淵稱帝後,他的兒子們開始了奪位的鬥爭,最終刀兵相見。02公元626年夏,突厥入侵,按照常理來說,帶兵徵戰的事情應該是交給李世民來,但是李建成怕李世民立下功勞威脅自己的太子之位,於是不同意李世民領兵
  • 正史記載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李世民為何罔顧人倫對父不忠?
    李世民在建唐過程中出力最多,然而李淵卻遵循「嫡長子繼承制」,將李建成立為儲君,李世民則被封秦王,心中肯定是不服的。另一邊的儲君李建成,也琢磨著自己的才幹不如李世民,始終坐不穩儲君之位,李世民在一日他就不安一日。撐了一段時間,李建成就有了不該有的心思,聯合另一位弟弟李元吉,決心除去自己的心頭大患。
  • 李世民殺兄弟,逼父親,霸親嫂,為什麼還說他是個好皇帝?
    每個成功人士,背後難免都會有一段黑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李世民的確是一位好皇帝。1在位期間,他虛心接納百官意見,朝中一度湧現了、一批敢於直言皇帝過失的諫官,其中最出名的人物就是魏徵了。魏徵絲毫不顧及李世民作為皇帝的威嚴,有時候竟然在朝堂之上,與李世民爭執,搞得李世民下不了臺。面對這樣剛直不阿的臣子,李世民還將其視為自己知過錯的「一面明鏡」。除了魏徵,還有「房謀杜斷」這樣運籌帷幄的謀臣。房玄齡、杜如晦,兩人各有長短,李世民也是多方利用兩人的長處,治理國家。
  • 唐朝名將常何墓碑出土,揭開李世民真實面目,玄武門之變確有隱情
    然而,逝去的那段時光裡,李建成、李元吉真的就那麼一無是處,平庸且嫉妒懷有大才的秦王李世民嗎?李建成、李元吉真的欲對李世民除之而後快?或許,千古名君李世民並不是如正史的記載中那麼光輝偉岸。而得出這一結論的證據,就來源於一位親身參加過玄武門之變的將領常何的墓志銘。
  • 李世民登上帝位的傳奇之路
    當時李世民秘密的向他的父親李淵上奏,自己的兩個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淫亂後宮。李淵一聽不得了,這可是不能流傳出去的醜聞啊,於是他決定第二天向這兩個兒子問問清楚。他也知道,自己這幾個兒子之間競爭激烈,為了爭奪太子之位,早有不和。
  • 玄武門之變,「超男皇帝」李世民的「黑歷史」
    李世民的權力圈子越來越大,不僅讓李建成感到壓力倍增,甚至連李淵也隱約覺出了一絲威脅:李世民越發炙手可熱,萬一他不再滿足於只當個「秦王」、「天策上將」怎麼辦?就算李世民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也難保他手下那幫人不會開什麼腦洞。畢竟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嫡系,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是李世民當皇帝帶來的實惠更多。